農村學區建設規劃
時間:2022-11-01 04:20:00
導語:農村學區建設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優化全縣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投資效益和教育質量,促進全縣基礎教育工作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深化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縣為主”,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學區中心校和學校三級管理的縣域教育管理新體制。現根據冀教基[20**]52號文《河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我省農村學區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分析
1、基本情況
**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東臨京杭大運河和京滬鐵路與滄州相望,南經石德鐵路和石德高速,與山東德州毗鄰,全縣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轄10鎮6鄉,848個行政村,總人口50.2萬人,2006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60.9億元,財政收入3.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96元。全縣現有國辦農村中小學校139所,其中小學115所,初中24所,農村中小學在校生54204人,其中初中生22587人,小學生31617人。
2004年,全縣小學適齡入學人口達到最低谷,小學一年級適齡兒童入學5008人,2006年開始增長,到20**年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達到5976人,根據人口出生預測,到2013年,全縣農村中小學適齡人口達到最高峰,中小學在校生達57067人,其中初中生23179人,小學生33888人。
2、學校規模小而多、布局分散
現有的中小學校中,隨著部分學校辦學規模日趨萎縮,學校規模越來越小,總體看數量很多,分布較零散。全縣115所小學中,兩軌以下學校有92所,占80.7%;中學四軌以下學校10所,占43%。標準化學校數量少,不能實現規模辦學,因此,進一步加大中小學布局調整力度,實現標準化辦學、規模辦學已成為我縣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
3、教師年齡結構老齡化,補充不足,缺少專業化教師
盡管我縣近幾年招聘了部分新教師,但就目前看,全縣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仍存在著年齡偏大的問題,4089名農村中小學在職教師中,41周歲以上的占在職教師總數的44%,其中46周歲以上的占在職教師總數的25%。受師生編比、教師編制限制,農村教師隊伍存在著青黃不接、拔高使用、教非所學、學非所教、專業化水平較低的問題,尤其缺乏音體美、英語、信息技術專業化人才。
4、鄉鎮行政區劃造成邊緣地帶的學生入學受限制
受管理權限制約,當前學校招生以鄉鎮為單位就近入學,客觀上造成中小學教育資源的條塊分割,不符合“劃片就近入學”的招生原則,不利于農村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有待于打破鄉鎮界限進行學區整合。
二、學區調整和建設目標、主要任務及進度安排
根據我縣學齡人口發展趨勢、自然村落分布、學校布局情況,并給合新農村建設及當前全縣經濟發展狀況,為確保學區調整既著眼于當前實際,又考慮到將來的可持續發展,經充分討論,科學論證,我縣宜設置學區16個,每學區平均覆蓋人口數3.2萬。根據目前和今后幾年我縣的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狀況,本著對中小學建設有利的原則,到2011年,我縣學區建設暫不打破鄉鎮界限,其主要任務是繼續抓好新一輪中小學布局調整,搞好本鄉鎮學區內的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和建設工作。
從2012年開始,學區建設將打破鄉鎮界限,對原鄉鎮的管理范圍進行重新調整,對地鄰鄉鎮的小學招生范圍進行重新劃片,重點解決學生就近入學問題。農村中學按不低于四軌的標準化學校進行布點設置,小學按不低于兩軌的標準化學校進行布點設置,縣鎮小學試行“4138”標準,即辦學規模4軌(24個教學班)、在校生1000人(班額40人左右)、占地面積30畝以上、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以上;條件尚不具備的地方,可以采取小學三年級以上實行集中辦學,小學一、二年級和小學附設三年幼兒班(規范化幼兒園)實行相對集中、一體化管理;縣鎮初中試行“1215612”標準,即辦學規模12軌(36個教學班)、在校生1500人(班額40-45人)、占地面積60畝以上、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以上。
到2013年,基本完成全縣學區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全縣農村中學由現在的24所減少到17所,建設農村標準化初中學校14所,初中校均規模達到1363人;小學由現在的115所減少至86所,建設標準化小學72所,其中城鎮標準化小學12所,小學校均規模接近400人,建設農村規范化幼兒園70所。學區建設進程如下:
從2008年開始到2011年,進行新的一輪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
2008年完成新建搬遷標準化初中一所(景州鎮中),撤并初中一所(大車中學),改擴建標準化小學三所(景州聯小、梁集完小、杜橋完小),新建小學一所(大端完小),撤并小學四所(連鎮南街小學、安陵玉泉莊小學、降河流宋屯初小、溫城關河小學)。
2009年完成改擴建初中學校一所(青蘭中學),撤并初中學校一所(隆興中學),撤并小學八所(景安小學、楊莊小學、七里莊小學、里廂屯小學、大楊關小學、十二里小學、大趙莊小學、寨子完小)。
2010年完成改擴初中學校三所(留府中學、王瞳中學、北留智中學),撤并初中學校三所(西路中學、野莊中學、第三中學),改擴建小學十一所(莊頭完小、高莊完小、西路聯小、第四完小、北留智中心完小、萬莊完小、宋門完小、孫溫完小、王千寺完小、王高堡完小、龍華實驗小學),撤并十七小學所(王上營完小、馬村完小、小馮完小、第八小學、楊莊小學、葉園小學、姜高小學、大溫城小學、孫村小學、莊村小學、德廂小學、薛村小學、付趙小學、北楊木小學、北江江小學、連鎮建輝小學、梁集張茂小學)。
2011年改擴建初中學校兩所(廟鎮中學、杜橋中學),撤并中學三所(八里莊中學、北屯中學、楊院中學)。
從2012年開始,打破原鄉鎮中心校的管轄范圍,按就近原則,完成地緣鄉鎮學校的歸屬工作,完成全縣16個學區的布局規劃。對其校產、師資、就學、管理重新界定,明確各學區中小學標準化建設任務,初步形成義務教育管理以縣為主,縣教育局、學區中心校、學校三級負責的管理格局。
1、將原梁集鄉的孫鎮完小、大劉完小納入連鎮學區管理。
2、將原劉集鄉振華小學納入安陵學區管理。
3、將原杜橋鎮的東孟莊完小、后屯完小納入北留智學區管理。
三、學區重點建設項目及資金情況
按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和布局調整工程要求測算,全縣學區建設預算資金為8500萬元,重點建設項目如下:
2008年:1、景州學區:景州鎮中新建、大車中學撤并,景州鎮聯小搬遷至原景州鎮中的改建;2、連鎮學區:撤并南街小學,大端小學新建;3、安陵學區:改擴建前村小學,撤并玉泉莊小學;4、降河流學區:改擴建代莊完小,撤并宋屯初小;5、溫城學區:改擴建孫溫完小,撤并關河小學。6、改擴建梁集完小。7、改擴建杜橋完小。以上項目約需建設資金2500萬元。
2009年:1、青蘭學區:改擴建青蘭中學,撤并隆興中學;2、景州學區:改擴建子弟小學,撤并景安小學、楊莊小學、七里莊小學、里廂屯小學;3、劉集學區:改擴建石莊小學,撤并大楊關小學;4、降河流學區:改擴建代莊完小,撤并十二里小學;5、溫城學區:改擴建孫溫完小和劉八莊完小,撤并大趙莊小學、寨子完小。以上項目約需建設資金1400萬元。
2010年:1、留府學區:改擴建留府中學,撤并西路中學,改擴建莊頭完小,撤并王上營完小,改擴建高莊完小,撤并馬村完小,改擴建西路聯小,撤并小馮完小;2、王瞳學區:改擴建王瞳中學,撤并野莊中學;3、北留智學區:改擴建北留智中學,撤并第三中學,改擴建第四完小,撤并第八小學,改擴建北留智中心完小,撤并八里莊完小;4、留智廟學區:改擴建八里莊完小,撤并葉園小學;5、溫城學區:改擴建宋門完小,撤并姜高小學,撤并大溫城小學;6、王千寺學區:改擴建王千寺完小,撤并孫村小學,改擴建王高堡完小,撤并莊村小學;7、龍華學區:繼續改擴建龍華鎮中,改擴建龍華實驗小學,撤并德廂小學;8、廣川學區:改擴建河渠完小,撤并薛村小學、付趙小學、北楊木小學;9、青蘭學區:改擴建大周完小,撤并北江江小學;10、連鎮學區:撤并建輝小學。11、撤并梁集張茂小學。以上項目約需建設資金3000萬元。
2011年:留智廟學區:改擴建廟鎮中學,撤并八里莊中學;杜橋學區:改擴建杜橋中學,撤并楊院中學、北屯中學。以上項目約需建設資金1600萬元。
四、學區建設保障措施
1、組織保
建立**農村學區建設領導小組,由主管教育副縣長劉蘭智同志任組長,教育局、財政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各鄉鎮政府等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明確任務,明確職責,從2007年12月起,實施**農村學區建設工程,建立學區建設的長效機制。
縣教育局負責學區整體規劃、設計,標準中小學布點建設,中小學危舊校舍的排查摸底,中小學布局調整合校并點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規劃,做好校舍維修、選址等一系列籌劃工作。
財政局、教育局負責校舍維修改造資金的申請、跑辦籌集工作,確保資金的有效使用。
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結合自身職責,做好相應的職能服務。
各鄉鎮政府負責學區建設進程中的合校并點協調、學校建設用地、選址等做好協助工作。
2、加強政策宣傳
農村學區建設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是對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管理模式的更新和改革,關系到全縣學校的均衡發展。它的主要任務是促使農村學校加快發展步伐,加大合校并點力度,實現規模化辦學和標準化辦學,實現校校之間的均衡、學區與學區之間的均衡,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縣域內教育的均衡發展。這項政策的實施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惠及民生、實現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大措施。為使這一政策深入人心,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縣電視臺、廣播、宣傳欄、宣傳車等有效方式做好政策的宣傳工作,使群眾理解學區建設的目的和意義,人人關心支持學區建設。
3、要加大資金投入。
為確保學校標準化建設進程,一是爭取國家專項資金;二是縣級財政預算資金;三是廣開渠道籌措其它資金。
4、建立師資共享體系。
要打破鄉鎮間教師資源統的過死、交流不暢,城鄉教師分布不均衡的師資配置格局,建立教育干部、教師定期調配、輪換機制,縣教育局根據各校師資水平的高低和教學質量的好壞,統一調配師資,實行全縣范圍內的師資共享,根據工作業績,校長要定期輪換,縮短校際差距,提高總體辦學水平,實現師資水平均衡。
五、20**----2010年學區建設具體實施方案
1、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縣為主”,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學區中心校和學校三級管理的縣域教育管理新體制,逐步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結合我縣農村教育工作實際,本著“長遠規劃、科學設計、加強重點、分步實施、逐年解決”的原則,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規劃期為20**-2010年,展望到2020年。
2、發展目標:
一是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逐步打破原鄉鎮區劃界限,對原16個鄉鎮中心校的管理范圍按照方便就學、群眾滿意的原則,進行重新劃分,實行縣教育局、學區中心校、學校三級管理模式。以學區為單位,進一步帶動農村中小學的整合撤并,推進區域內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建成一批初中不低于6軌、小學不低于2軌的農村標準化中小學,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到2013年,全縣標準化小學達到72所,初中14所。
二是實現教師隊伍優化整合。通過學區建設,統籌安排使用學區內教師資源,保證農村學校開齊、開全、開足課程,推進學科教師專業化,解決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英語等學科所需的師資和音體美專任教師缺乏問題,實現學科之間的均衡發展。
三是提升教研培訓整體水平。通過建立16個學區研訓室,促使教研和培訓工作重心下移,增強教研和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縣域內以縣教研室為主體、學區研訓室為平臺、校本研訓為基礎的教研網絡,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水平。
四是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通過學區建設,實現區域內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教師隊伍的優化整合、教育管理的科學規范、教學教研的整體提升,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
3、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整體規劃、合理布局。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充分考慮人口增長和人口密度、學齡人口變化趨勢、教育資源布局及交通、環境、地形地貌等因素,以既能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又能適應當地基礎教育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前提,做到學校布局合理、規模適度。
二是堅持整合資源、協調發展。結合中小學布局調整和標準化學校建設,以義務教育為重點,進行區域內辦學資源整合,并統籌考慮學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做到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先進行初中布點,后考慮小學布點,突出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并在規劃中體現有利于區域內教師資源統籌調配的要求,確保教育均衡協調發展。
4、規劃重點
一是將學區建與新一輪中小學布局調整緊密結合。以學區為單位,按照由高到低、自上而下,先初中、后小學、再幼兒園的順序依次調整學校布局。在充分利用現有學校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區內原有辦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把布局調整后閑置的初中校園校舍優先用于舉辦小學、閑置的小學校園校舍優先用于舉辦標準化幼兒園或規范化幼兒園(小學附設三年制幼兒班)。學區內初中辦學規模原則上不低于4軌、小學原則上不低于2軌;目前確實有困難的,偏遠農村可以保留教學點,或者是單軌。
二是將學區建設與中小學標準化建設緊密結合。以學區為單位,按照人口分布、學齡兒童少年分布,建設規模適度的標準化中小學。小學設置原則上應覆蓋人口5000人至10000人,縣城和中心城鎮及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標準化小學建設試行“4138”標準。初中設置原則上應覆蓋人口30000人至40000人,縣鎮和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標準化初中建設試行“1215612”標準;偏遠農村的標準化初中辦學規模一般應達到8軌(24個教學班)以上,至少不能低于6軌(18個教學班);逐步取消4軌制以下初中。
三是將學區建設與城鎮建設規劃緊密結合。學校布點堅持“三個集中”,即:初中學校向中心鄉鎮集中、中心小學向鄉鎮所在地集中、學校布局向交通便利地帶集中,滿足適齡人口的入學需要。
四是將學區建設與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農村初中校舍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等工程緊密結合。
五是將學區建設與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緊密結合。編制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學前教育的普及與發展,利用農村小學布局調整后閑置的校園校舍舉辦標準化幼兒園或規范化幼兒園(小學附設三年制幼兒班)。在農村,堅持以公辦小學附屬幼兒園(小學附設三年制幼兒班)作為學前教育的基本辦學形式,實行“幼小一體化”管理;其中,邊遠農村在推進學前班教育向規范化幼兒園教育轉變過程中,可以把學前教育與小學低年級作為相互銜接的一個發展階段來統籌考慮,即:可以采取小學三年級及以上年級相對集中辦學,小學教學點一、二年級與學前教育的小班、中班、大班相對集中、合并辦學,形成“幼小一體化學校”,實行“幼小一體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