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2-03-02 05:30:00
導語: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混合身邊的物質(一)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方法進行觀察;
2、指導學生學習幾種混合與分離物質的操作方法;
3、指導學生學習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混合后有沒有發生變化;
4、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質制造混合物,并學習觀察混合后有沒有發生變化;
5、教育學生要學會和同伴合作,保證本組每個學生都有進行實踐活動的機會;
6、了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物質大都是混合物,人們根據需要制造各種混合物。
7、感受實驗前的猜測和假設的重要,懂得通過實驗觀察獲得事實、根據事實做出判斷才是科學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混合與分離的動手操作,對混合現象仔細觀察,并做出判斷。
難點:認識到混合后的沙豆、油水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
三、材料準備
每組透明杯子兩個、一次性塑料杯1只、紗網1塊、筷子或玻璃棒1根、黃豆與砂子各半杯、放大鏡。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媒體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思路
引入課題:
出示杯中的黃豆和沙子,談話:上個學期我們學習了不少觀察的本領,這里有一些黃豆和沙子,比比誰發現得多?
巡視指導,鼓勵學生盡可能從多方面進行觀察。
學生從杯中取一些黃豆的沙子,分別放在紙上,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觀察后放在一邊待用)
學生綜合觀察結果,發表觀察發現。
通過觀察了解混合前的沙和黃豆是怎樣的,為判斷混合后是否發生變化做好準備。
混合沙和豆
實驗
談話:把這些豆和沙混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
設問:你打算怎樣把它們混合到一起?
談話:仔細觀察,混合后的東西是怎樣的?
談話:想想,給杯中的這些東西取個名字?
綜合學生的觀點,引出“混合物”的概念。
學生猜一猜,說說自己的理由。
學生設計混合的方法,各組合作進行混合。
觀察、描述觀察后的沙子和豆子。
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說說這樣取名的理由。
依據已有經驗進行思考與判斷。
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實驗操作。
觀察認識混合后的物質的主要特征。
通過取名進一步對混合的物質進行觀察與認識。
分離混合物
實驗
創設問題:你有辦法再把這些豆和沙的混合物分離開來嗎?
讓學的方案。
看看教師能為你提供什么幫助,動手將它們分離開。
讓學生評價自己小組的分離結果是否理想。
談話:與紙上的沙與豆比一比,分離出來的豆與沙子有沒有發生變化?
設問認為變化的學生:你認為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
這時還能叫作豆,叫作沙嗎?
各小組議一議,制定各小組的分離方案。
各小組交流方案。
利用教師提供的器材或自制裝置分離。
小組觀察、比較。
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從多角度認識問題。
學習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恰當的評價。
促使學生認識,沙與豆并沒有發生本質特征的變化。
油與水的混合
出示一杯水,一杯油,設問,將它們倒在一起會怎樣?
先將水倒入試管再將油倒入試管。
設問:有什么辦法將它們充分混合在一起呢?
將水和油充分混合在一起。設問水和油的混合物是怎樣的?
創設問題:你有辦法將水與油的混合物分離開來嗎?
靜止一定的時間,讓油和水分離開來。
讓學生觀察分離出來的油與水有沒有變化?
學生猜測、判斷。
觀察試管中的水和油。說明見到的現象?(油和水明顯地分為上下兩層)
說說自己的方法。
說明見到的現象?
小組討論,說明自己的設想方案。
觀察,發表意見。
小結
設問:這節我們主要作了哪些事?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混合身邊的物質》。
設問:我們身邊有這類混合物嗎?
設問:這些混合物你能將其分離嗎?
回答:……
回答:……
混合身邊的物質(二)
一、教學目標
1、繼續指導學生學習按觀察物質混合的基本方法進行觀察;
2、繼續指導學生學習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混合后有沒有發生變化;
3、繼續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質制造混合物,并學習觀察混合后有沒有發生變化;
4、了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物質大都是混合物,人們根據需要制造各種混合物。了解混合的世界有兩種情況;
5、幫助學生理解觀察到“發生變化”和“不發生變化”具有同樣的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定研究計劃,并根據計劃開展研究活動。
難點:對混合現象仔細觀察,并做出判斷。
三、材料準備
每組透明杯子五個、火柴、碳酸氫鈉、醋、石灰水、自來水一杯
教學過程
內容
教學媒體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思路
引入教學活動
與學生談論上一節課。
出示研究材料,提出探究內容:仔細觀察,說說兩個杯子中的物質有什么特點。
介紹所觀察的物品的名稱。
提出探究任務:你認為,小蘇打和醋混合在一起會有什么現象。
回憶上節課的活動,說說上節課有些什么收獲。
學生仔細觀察,交流各自的發現。
學生猜測,并交流。
從觀察與討論中捕捉探究的問題,明確探究任務。
探究小蘇打和醋混合后的情況。
實驗
談話:打算一下,你們準備怎樣去研究,研究時注意什么?
談話: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猜測的情況一樣嗎?
視學生的實際情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研討:
1、你認為,氣泡是從哪里來的?
2、氣泡到哪里去了?
3、你認為跑出來的是什么氣呢?
學生小組制定簡單的研究步驟,明確研究的過程和注意點。
學生小組展開研究活動,觀察研究現象。
學生交流。
學生小組討論并交流看法。
明確研究任務,保證有序合理地開展研究活動。
重視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整理。
通過問題的引導,加深對實驗現象的理解。
實驗
教師演示點燃的火柴伸進空杯和裝有小蘇打與醋的混合物的杯子。
教師設問:你見到了怎樣的情況?有什么想法?
從師生的交流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混合中產生了一種不同于一般空氣的氣體。
學生觀察現象。
學生說說見到的實驗現象,并與同學交流對此現象的想法。
引導學生思維向深層次發展
整合兩種混合的現象
設問:今天的混合后的結果和沙與豆子的混合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呢?
歸納學生的話得出:上一次的實驗中,混合后的沙與豆子是能分離開的,也沒有什么新的物質產生。今天的混合實驗中,產生了一種新的物質。
小組組討論,交流觀點。
促進學生新舊經驗的融合,使其更全面地理解混合的世界。
擴展
實驗
教師出示一杯石灰水,讓學生向水中吹氣。要求觀察現象。
設問:這個實驗屬于哪一種混合。
(機動)混合1/4杯自來水與石灰水,引導學觀察現象,判斷屬于哪一種混合。
學生做一做。
交流現象,并做出判斷。
擴展認識,形成判斷。
生活中的混合
學生說說,見到過哪此混合物。
教師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混合物,引導學生看標簽,說說是由哪物質混合成的。
要求學生在家中尋找兩種混合物,并記錄它們的成份。
想一想說一說。
觀察教師提供的混合物。
分離混合物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幾種分離混合物的操作方法;
2、學生通過對面粉和粳米、鐵釘和木屑分離方法的研究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
3、指導學生根據物質本身的特征選用分離的方法;
4、指導學生按物質分離的基本方法進行觀察。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學習幾種分離物質的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根據分離物質的本質特征選用分離的方法。
課前準備:
1、粳米和面粉、鐵釘和木屑的混合物每小組一份。
2、紙盒、篩子、彩色墨水、濾紙、燒杯、滴管等每組各一份。
內容
教學
媒體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思路
實物
投影
儀展
示
。
1、舉例生活中常見的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2、齊讀課題。
通過回顧生活中常見的分離混合物的方法,為下文作好鋪墊。
粳米
面粉
紙盒
1、
1、辨別物品。
2、回答對面粉和粳米的認識。
3、小組討論分離的方法。
4、動手進行分離面粉和粳米的混合物。
5、匯報分離的結果。
6、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得出要根據事物的特征選用分離的方法)
7、再次進行分離操作。(運用其它方法。)
8、匯報分離結果。
學生通過辨別和猜測提高了學習的興趣,然后通過對面粉和粳米作用的認識,知道分離的必要性。教師通過啟發指導學生自己研究設計分離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木屑
鐵釘
磁鐵
水槽
等
1、
1、說出物品的名稱。
2、小組想辦法分離鐵釘和木屑的混合物。
3、匯報分離的方法及選用此方法的原因。
4、分析這兩種物品還有什么本質的不同?
5、根據不同特征再次選擇分離的方法進行分離。
在學生對分離混合物要根據事物的本質特征來選擇分離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對鐵釘和木屑特征的研究,選用有效的分離方法進行實驗,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滴管
濾紙
墨水
等
1、
1、觀察分離好的黑墨水的樣品。
2、聽介紹。
3、動手試著分離黑墨水和綠墨水。
4、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黑墨水和綠墨水是不是混合物。
墨水對于學生來說很想到它是混合物,特別是采用什么方法分離更是無從著手,教師通過出示分離好的樣品可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很順利的進入對墨水的分離這一環節。通過分離黑、綠墨水,使學生了解分離混合物的方法有很多,激發學生對分離混合物的研究興趣。
1、
1、總結這節課中使用過的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2、說說分離混合物要根據事物本質特征選擇分離的方法。
3、在家長的幫助下分離鹽和水的混合物。
通過對本堂課中運用的分離方法的總結,加深學生對常用分離方法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回家對鹽和水的混合物進行分離,可以讓學生知道更多的分離方法,同時也把有限的課堂40分鐘打破,使之延伸到了課外。
研究土壤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綜合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度簡單的研究計劃。
2、教育學生要學會和同伴合作,保證本組每個同學都有進行實踐活動的機會。
3、通過討論參考再討論的過程,使學生在實驗設計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強。
二、教學重點: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解決研究實際問題,思維在前,實踐在后,用思維的成果指導實踐活動。
三、材料準備:學生采集土壤,并記錄采集地點;
小組材料:土樣、白紙、透明塑料瓶、水、放大鏡、篩子、
酒精燈、石棉網、火柴(證明有腐殖質的器材)、
玻璃杯、水(證明有空氣的器材)。
四、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學媒體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思路
一、導入
1、土壤是混合物嗎?
師板書學生說的要點。
2、如果土壤是混合物,可能是由哪些物質混合而成的?如果土壤不是混合物,有什么事實可以說明土壤不是混合物?我們怎樣才能知道不是混合物?
學生討論和交流
1、應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解決研究實際問題,思維活動在前,實踐活動在后,用思維的成果指導實踐活動。
2、引導學生充分進行交流和表達,促成學生把所有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思考
二、設計研究計劃和實驗
土樣、白紙、透明塑料瓶、水、放大鏡、篩子、酒精燈、石棉網、火柴、玻璃杯、水
1、實驗前,先說說打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樣分工和合作。
2、研究土壤
參照“王康這一組的研究方法”分組實驗:
(1)用放大鏡觀察土壤里有什么,找出土壤中的小石子、植物的根和生活在土壤里地小動物。
(2)取比較干的土壤捻碎,然后用不同網孔的篩子篩。
(3)加水混合、搖晃、沉淀,借助水觀察土壤中有死亡了的植物、動物變成的腐殖質、泥土和細砂。
3、然后按計劃研究土壤。
4、土壤里還有什么?用什么方法證明?
學生討論并協商。
討論以后再參照“王康這一組的研究方法”分組制定計劃。
學生實驗。
先按經驗作出判斷,再想方法證明的方式證明土壤里水分和空氣。
先討論并設想,接著參考一個較完整的實驗過程,再討論和設計。通過這個過程,使學生在實驗計劃設計的能力得到加強。
四、交流和表達
1、你們都觀察到了土壤中的哪些成分?
2、我們可以判斷土壤是不是混合物嗎?
學生綜合得出結論:土壤是泥土、沙、死亡了的生物殘體、水、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五、拓展
1、種花需要怎樣的土壤?
2、蚯蚓喜歡生活在怎樣的土壤中?
- 上一篇:股份公司上市慶典酒會活動策劃方案
- 下一篇:葡萄酒營銷策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