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主義建設改進意見

時間:2022-02-01 04:31:00

導語:農村社會主義建設改進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社會主義建設改進意見

需要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各級各部門要廣泛動員,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力度。新農村建設涉及面廣、內容多、任務重。精心部署,通過深入宣傳,層層發動,使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主要內容、目標要求以及具體措施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發動群眾、教育群眾,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地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廣播電視、今日》等新聞媒體要開辟專題欄目,加大新農村建設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加快推進全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屆五中全會和中央及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新任務,把握新要求。促使全區認識大提高

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舉措,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化農村改革的新探索,破解“三農”問題的新途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要求。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區農村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村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但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制約我區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振奮精神,認真按照黨的屆五中全會作出的戰略部署,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實現長江上游空港強區的奮斗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倡導鄉風文明為重點,以改變村社面貌為關鍵,以擴大基層民主為保障,以建設示范村、推進村為帶動,集中全區各方力量,既快又好地推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效,總體目標是十一五”期末。全區農村呈現出“經濟大發展、面貌大改變、素質大提高、關系大融洽”新形象。農村經濟的主要指標是農業增加值達到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00元,森林覆蓋率達到32%城鎮化率達到7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新農村建設要有實質性的進展,以“三清三改一建”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社會事業有較大進步,農村經濟有較大發展。

必須堅持“四個結合”即:必須堅持制定規劃與組織實施相結合,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原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做到不等不靠,從易到難,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示范帶動與全面推進相結合,做到典型引路,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必須堅持黨政引導與群眾自主相結合,做到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有序引導,各方參與;必須堅持深入開展“聯幫帶”活動與推進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做到結對幫扶,重心下沉,主動作為。

二、大力實施“增收致富工程”促使農村經濟大發展,強化產業支撐。

發揮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4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繼續堅持“1331農業發展戰略。加強“三色”農業、三大”經濟帶及草食牲畜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培育主導產業。突出發展優質柑桔、筍竹、伏季水果、花卉、蔬菜等重點產業,推進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努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按照“扶優、扶強、扶大”原則,加大對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大戶的培育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導龍頭企業入股、聯營、嫁接、兼并等形式組建企業集團,形成一批競爭力強、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龍頭企業。探索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倡導“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公司+協會+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實惠。建立有利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制度,支持和引導發展各類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完善村級服務實體,為農民創業、業主入駐、項目建設和農民生活提供服務,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和集體資產,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年,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50個,建成優質柑桔、筍竹、伏季水果基地2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年銷售收入上1000萬元的龍頭企業達到20家,全區農產品優質率提高5個百分點,商品率提高2個百分點。

發揮試點鎮、重點鎮、區域中心鎮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全面推進統景、洛磧、龍興3個市級“經濟強鎮工程”加大對重點區域中心鎮的扶持力度,5積極發展小城鎮經濟。堅持小城鎮建設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培育優勢特色產業。著力推進小城鎮第三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其帶動和服務功能。加速鎮域企業和農村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大力發展以農產品加工、儲運為重點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提高小城鎮承載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的能力。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生態旅游農業,使生態旅游農業成為農業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鼓勵發展農村現代流通業,開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生活消費品連鎖經營,實施鎮街建連鎖超市,村社建放心店”雙建工程”

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6積極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服務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發展勞務經濟,打造勞務品牌,加強與大公司、大企業、友好區縣的勞務聯系,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有序轉移。鼓勵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十一五”期末,新增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5萬人以上。認真落實各項支農促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

消除對農民進城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絡,7切實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實行城鄉平等的就業政策。為外出務工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加強農民工的維權、服務和管理,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為。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務工農民的職業安全衛生保護。逐步建立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認真解決務工農民子女入學問題。

加快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普及、推廣和應用,8努力提高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大力開展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篩選培育。提高農民運用科技的能力。有計劃地組織“專家下鄉”和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大力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加快發展循環農業。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和質量評價認證體系,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開發具有特色的優質名牌農產品,對新創名優農產品品牌給予獎勵。加強動物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拓展農業信息服務網絡覆蓋面。抓好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加強重大病蟲害和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建立健全農業防災、抗災、減災體系,不斷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大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和服務力度。年,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15%

三、大力實施“五通工程”和“環境整治工程”促使農村面貌大改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鎮街客運站和碼頭建設,9著力推進農村道路建設??茖W規劃農村公路網絡和結構布局。努力推進路、站、運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鼓勵農民自愿籌資投勞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合理確定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標準,逐步提高農村公路等級;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落實兌現補助政策,切實提高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水平,并逐步把農村公路納入全區公路養護范圍,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推進村內人行便道及機耕道建設,逐步實現村內道路黑化、油化及農村人行便道硬化“院院通”年,基本形成“五縱五橫”及“旅游大小環線”區內公路網絡,全區行政村通暢率達到85%以上,新建農村人行水泥便道5000公里。

加快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10著力推進農村水利、能源等基礎建設。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強化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提高農業灌溉能力。開工建設觀音洞水庫,啟動御臨西河水庫等前期工作,加大東方紅等病險水庫的整治力度,推進兩岔、衛星水庫等水利設施的渠系配套建設,積極推行節水灌溉,提高農業水利化程度,年,全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耕地面積的70%加快推進農村人畜飲水解困工程和飲水安全工程,年,基本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70%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實行城鄉同網同價。加強農村廣播電視、電信等信息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實施長江防護林二期、三峽庫區周邊綠化帶、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林業重點工程,11加強農村生態保護與建設。推進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提高森林和植被覆蓋率。加大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預防監控體系,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0平方公里。開展碧水、藍天、綠地和保護母親河行動,大力推進生態示范區和綠色家園建設。加強農藥、化肥、農膜、畜禽水產養殖等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不斷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培育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節約資源。推進“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加快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年建成鄉村清潔示范工程示范村30個,新建沼氣池2萬口。搞好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年農村改水受益面積達到97%農村無害衛生廁所受益面積達到40%

圍繞建設最佳環境宜居區目標,12加強村鎮規劃和環境整治。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村落規劃工作。對各村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基礎設施、村落房舍、公共設施等進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加強宅基地規劃和管理,節約村落建設用地。引導農民適度集中居住,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居住質量。大力實施農田林網建設,努力提高林木覆蓋率。引導和幫助農民切實解決住宅與生畜圈舍混雜問題,不斷改善農村衛生狀況。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加快治理農村“臟、亂、差”對農村道路、溝渠、田間、房舍的生活垃圾進行衛生填埋處理。

四、積極實施“素質提升工程”促使農民素質大提高,發展農村社會事業。

大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13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成果。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保證區級教育經費占區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增量70%以上用于農村,加強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教師工資保障機制。繼續堅持城區學校對口支援農村學校制度,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行農村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政策,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全覆蓋。

大力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強對務農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實用技術、勞動技能培訓,14大力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建設一支有技能、善經營、懂管理的農村人才隊伍。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圍繞建筑、制造、餐飲、家政服務等行業,采取訂單培訓、合同培訓等形式,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能力。十一五”期末,新轉移農村勞動力培訓率達到90%以上。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識普及,開展創業能力和市場知識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保證衛生事業經費增長幅度不低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加快發展農村公共衛生事業,15大力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增加對農村衛生事業建設的投入。2007年實現農村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加強對鎮街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中心醫院及鎮街衛生院全部達到市級規范化衛生院標準,村衛生室基本達到規范化衛生室標準。加強農村藥品供應網絡和監管體系建設,確保農民方便、安全用藥。完善農村疫情監測和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加強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農村疾病控制網絡建設。落實計劃生育獎勵優待政策,完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持制度,建立農村獨生子女家庭新型合作醫療補助制度和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扶助制度,繼續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

加快鎮街公益性文化服務中心、集鎮多功能影劇會場和村文化室等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挖掘和培育優秀民間文化,16大力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力度。引導和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農村體育場地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實現廣播電視“一鎮一網”年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70%

發揚精神,17大力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發農民群眾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深入開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積極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實施城鄉文明互動工程,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星級鎮”星級村”星級戶”評選活動。深入開展“三下鄉”活動,不斷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廣泛開展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破除迷信、移風易俗等教育活動,引導農民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提倡科學、健康、文明、簡樸的生活方式,實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優生優育,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尚。

五、大力實施“社會保障工程”促使服務意識大轉變,深化農村改革。

積極探索建立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強農村特困醫療救助。落實軍烈屬優撫政策。以鎮街敬老院為依托、村級集中供養為主體、包戶撫養為補充,18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推進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切實加強農村“五?!惫B工作。十一五”期末,完成敬老院改擴建4萬平方米,農村五保戶的集中供養率達到70%健全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做好失地“三無”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探索建立被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制度。因地制宜地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戰略,突出邊遠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產業發展和貧困人口基本素質提高,增強邊遠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民自我發展的能力。

切實加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19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按照強化公共服務、嚴格依法辦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創新鎮街事業站所運行機制,實行公益性與經營性職能分離。加快建立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功能完善的基層農業服務體系,加強公益性服務機構專業人員的素質培訓,充分發揮其在動植物疫病防治、科技推廣、信息服務、產品質量安全監督、資源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進基層畜牧獸醫系統管理體制改革,穩定基層獸醫隊伍。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清理核實并積極化解鄉村債務,妥善處理歷年農業稅尾欠。

發展法律、財務等中介組織,20培育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發展農機作業服務、科技服務等各類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培育農村經紀人隊伍,為農民發展生產經營和維護合法權益提供有效服務。加強對傳統經濟組織的改造和利用,堅持以“兩社兩化”為重點,把供銷社真正辦成農民自己的組織。

鼓勵引導信貸資金合理流向農村地區,21發揮金融支持“三農”積極作用。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確保“三農”貸款增速達到全區平均貸款增速。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增強對“三農”服務功能。利用農業發展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中小企業貸款試點計劃”政策,加大支農信貸力度。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建設,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郵政儲蓄資金通過多種渠道回流農村地區。探索開展農民、業主和財政補助相結合的多種形式的農業政策性保險業務,建立完善農業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

鼓勵采取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和租賃、承包等形式,22推進農村其他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償基礎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防止農田撂荒。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和監管,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全面推進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水利工程水價改革和農村小水利、小水電、小城鎮供水等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水務一體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六、完善鎮村治理機制,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實現農村社會關系大融洽

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23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增強村“兩委”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進一步深化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建立健全“干部長期受教育,農民經常得實惠”長效機制。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辦法,建立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村干部積極性。搞好農村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不斷提高村干部素質,增強其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年前對全區所有鎮村干部進行一次全面輪訓。健全農村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提高農村干部隊伍素質。大力推進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建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橋梁紐帶作用,建立起“基層黨組織—農村黨員—農民”聯幫帶”機制。同時,積極發揮農村共青團和婦聯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24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讓農民充分享有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和受益權。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活動,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促進依法治村和民主管理。結合實際推廣“八步工作法”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把群眾的意愿收集起來,新農村的規劃和建設中充分吸納、充分反映,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方法,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結合農村實際,重點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中的主要問題,著力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實際的重點問題,突出解決農民群眾最需要、最迫切的難點問題。

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和普及工作,25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農民的法制意識,促進農民群眾懂法守法,提高他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逐步健全農村法律援助體系,不斷提高對農民法律服務的水平。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黨風、政風和干部作風的轉變,增強農村干部廉潔自律意識和提高依法辦事能力,不斷密切農村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和群眾之間和睦相處。加強和改善農村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構建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黑惡勢力、邪教組織及其他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廣泛開展“平安村社”創建活動,為農民創造安居樂業、關系融洽的社會環境。

七、積極調動各方,切實加強領導。形成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大合力

列入議事日程,26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組織領導。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區委、區政府的重要任務。建立健全以區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區級有關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區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農村工作辦公室。各鎮街也要成立“一把手”任組長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切實抓好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工作,組織開展村幫村、戶幫戶、干部幫群眾的互助活動。同時,把新農村建設作為鎮街和區級部門(園區)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由區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制訂考核辦法并組織實施。選拔一批綜合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機關干部下派到村,指導幫助開展新農村建設。

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通過采取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工作方法,27扎實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示范。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充分發揮示范村、推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推進全區新農村建設。年起,區里將集中精力抓好4個“示范村”和30個“推進村”建設,并結合實際,協調推進其他村的建設。示范村”分別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負責聯系,力爭通過3年建設,達到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標準;每個“推進村”明確一名區級領導負責聯系,力爭通過5年建設,使新農村建設顯見成效。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建立結對幫建制度,區級部門(園區)區內大型企業至少要聯系1個村,幫助抓好新農村示范點建設;各鎮街除了推進本地新農村全面建設外,要突出重點,集中精力抓好1個示范村建設。

各級各部門要密切配合,28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大合力。新農村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形成合力,抓緊抓好。相關部門要圍繞新農村建設,深入農村開展調查研究,制定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要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安排項目,落實資金,實現資源有效整合。農村工作綜合部門要承擔新農村建設的牽頭任務,負責具體指導、統一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宣傳部門要努力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組織部門要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規劃、建設部門要根據工作要求,指導和抓好鎮村級規劃的編制與建設,為農民無償提供房型設計圖,供農民選擇使用;國土部門要把好土地審批關,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協調解決新農村建設用地計劃;交通部門要抓好鎮村公路的規劃和建設,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指導;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商貿等部門要抓好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農業部門要抓好改水、改路、改房、改環境等工作;電力、電信部門要抓好通電、通訊等工作;民政部門要抓好基層政權建設等工作。

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扶持力度。從年起,29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扶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基本方針。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預算內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于上年。提高農村社會事業的投入比重。區財政在十一五”期間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新增耕地占用稅稅收主要用于“三農”各相關單位要積極爭取市級及以上專項資金,打捆使用,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農業及水利、能源、教育、文化衛生等專項資金必須用于新農村建設,每年投向農村的各類項目資金要向新農村示范點傾斜。建立農民自主、政府補助、社會扶持相結合的資金投入機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社會資源支持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