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現代農業建設的意見
時間:2022-06-03 04:40:00
導語:農村現代農業建設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加強現代農業建設步伐,現結合轄區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市委提出建設都市區的發展戰略,對于加快我市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按照都市區總體發展戰略,農業是都市區經濟結構、社會功能、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都市區居民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供給,而且還要為都市區居民創造親近自然的體驗休閑場所和綠色生態環境。全區各級各部門要站在打造都市區和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戰略高度,切實加快推進都市區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貼近和體現高端服務業發展的理念,培育和強化農業對建設宜居城區、休閑城區、人文城區的生態支撐與保障功能,大力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產城融合,促進生態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促進我區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二、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委建設都市區和區委繼續實施趕超發展的戰略部署,以服務都市區建設為導向,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工業的、景觀的、生態的發展理念為指導,按照建設生態經濟強區和高端服務業新城的要求,圍繞都市農業示范區的總體定位,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構建要素集約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城鄉融合、協調發展。
(二)總體要求
1.保障經濟功能:以穩步提高全區菜籃子產品供應水平為目標,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滿足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優質安全農產品需求;用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理念組織農業生產和流通,提高農業經營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2.拓展生活功能:積極適應都市區居民不斷增長的度假休閑需求,轉變農業發展觀念,拓展農業休閑體驗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把傳統農業變成市民農耕文化體驗農業,變成市民休閑度假旅游農業,變成都市區人文景觀農業。
3.強化生態功能:充分重視農業的“生態環境價值”,利用農業吸碳放氧、凈化環境、涵養水源的自然循環功能,規劃、建設一批生態農田示范園和生態產業示范園,擴大生態林、果園和花卉苗木基地覆蓋面積,發揮其減輕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
4.提升景觀功能:把農業作為都市區景觀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根據不同區域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產業特色,按照“插花布局”的景觀要求,實施菜、果、花、林、糧錯位交叉布局,營造優美宜人的自然景觀,促進休閑、旅游等農村三產的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產城融合發展。
(三)發展目標
按照“優勢產業向優勢地區集中,優勢地區優先發展,優勢產業優先發展”的要求,以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為先導,以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為重點,由點擴面、聚面成塊、連塊成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錯位、有序銜接的都市型農業發展新格局,形成城市與農村相互交叉、融合布局的獨特都市農業景觀,實現都市型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三生合一”,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效并舉”,以及服務城市、繁榮農村、提升農業、富裕農民“四位一體”的目標。
三、重點工作
(一)加快推進都市農業示范區建設
按照聚集式建設、規模化發展,高起點建設、現代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品牌化發展,多功能開發、都市型發展的思路,根據市蔬菜、畜牧、花卉、漁業和林業規劃,“十二五”期間,集中扶持3—4個都市農業產業集聚區,通過加大投入,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發展蔬菜、水產、苗木花卉等產業,每個集聚區面積達到5000畝以上,示范、引導、促進現代農業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各鎮(街道)(除街道和路街道)要根據轄區實際,至少建設1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011年啟動鎮蔬菜產業集聚區、西灘蔬菜產業集聚區、陳街道辦事處花卉產業集聚區和灘區休閑農業產業集聚區建設。
(二)強力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
1.切實提高蔬菜生產供給能力。加快蔬菜產業升級,以設施化生產和標準化菜田建設為抓手,加快新菜田開發力度,強化都市區蔬菜生產基地和聚集區建設。集中在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以設施蔬菜、露地蔬菜和食用菌等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為重點,以“毛莊綠園”、“綠色中原”、“蔬情苑”等品牌為帶動,建設蔬菜標準化生產小區,以點帶面,示范帶動整個都市區蔬菜產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強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推廣,加快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組織、經紀人隊伍建設,探索建立蔬菜生產保險機制,加強農超對接以及與市場的對接,強化蔬菜綜合栽培技術集成,開展蔬菜高產高效競賽,培育一批高素質蔬菜種植實用人才。2011年,采用貼息、獎補等形式,新建改造標準化菜田5000畝,其中設施蔬菜1000畝;建設蔬菜集約化育苗示范點2個,芽菜工廠1個,培育蔬菜標準園2個,新建100棟日光溫室,蔬菜復播面積達到12.5萬畝,產量達到26萬噸,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5個。到2015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7萬畝,年產達到30萬噸,成為市最大的綠色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
2.加快推進沿黃現代漁業帶建設。按照市“一帶、三業”的規劃布局,加快構建沿黃現代漁業產業帶,大力發展水產品健康養殖業、精深加工業、觀光休閑業,推進規模化、標準化水產健康養殖基地建設。以沿黃池塘養殖為重點,推廣和普及高效、生態、立體健康水產養殖方式,構建健康水產養殖業。依托水產研究院、市水產苗種中心和水產技術推廣站實驗基地,建設現代漁業科技示范園區和千畝以上集中連片標準化健康養殖基地,形成區域規模化優勢,以“鯉魚”品牌帶動沿黃水產養殖業發展。2011年,扶持市水產苗種中心、省苗種繁育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新增水產養殖面積500畝,升級改造魚塘3500畝;完成250畝魚菜共生試點項目,蔬菜凈面積50畝;全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5萬畝,水產品產量達2.37萬噸。到2015年,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38萬噸左右,年均增長12%。
3.加快推進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規劃、引導養殖業集聚發展,規模化養殖場要按照標準化、生態化要求進行升級改造。2011年,重點做好市沿黃灘區生態畜牧業發展項目、世行貸款市惠濟區灘區生態畜牧業示范項目的實施;完成4個奶牛、肉牛養殖小區(場)的升級改造和1-2個規模養殖場的治污設施建設。到2015年,全區奶牛的規模養殖量達到98%以上,生豬及禽類的規模養殖量達到95%以上;畜產品質量明顯提高,通過無公害畜產品場地認證及產品認證的畜禽養殖企業達50%以上,基本實現全區畜牧業現代化。
(三)著力打造生態景觀農業
1.加快推進花卉產業發展。按照《市花卉產業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以鎮為中心,聯合陳砦花卉市場,建設花卉博覽園,發展優質、高檔的盆花、鮮切花、綠化觀賞苗木,形成北至大堤、南至連霍高速的鮮切花產業帶和大堤兩側綠化苗木產業帶。依托農業高新區,建設牡丹莊園、薰衣草莊園、玫瑰莊園等,提升花卉產業檔次。2011年,新建1萬平方米智能溫室,培育花卉種苗基地示范性企業1個,新增花卉苗木種植面積500畝,全區花卉苗木種植總面積達到6000畝,扶持陳街道辦事處花卉產業聚集區建設;協調花卉苗木基地、花卉交易展示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大力發展以盆景為主的高檔花卉產業。到2015年,全區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到7200畝,其中鮮切花、盆栽植物類花卉生產面積2700畝,觀賞苗木面積4500畝。果樹種植面積達到4500畝,產量達5000噸。
2.積極發展觀光休閑農業。以打造市觀光休閑基地為目標,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園區建設為載體,整合沿黃農家樂、漁家樂,進一步提升現有休閑農業項目的品位,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綜合效益。形成以思念果嶺、豐樂農莊、綠源山水、天園循環農業、昌源達農業園區、南裹頭漁家樂、盆景園、花園口景區、中荷奶牛、富景生態游樂世界、金地人家等為主的集旅游、觀光、餐飲、垂釣、商務會議、住宿等功能于一體的沿黃都市休閑產業帶。打造沿天河路、開元路、江山路以前店后園為特色、農家樂為典型的,提供餐飲、會議、農家體驗多功能的高效農業產業帶。引進社會資金,通過整體開發建設,著力改善環境,打造花園口、申莊、石橋、南月堤、孫莊、張定邦等一批以農家樂、漁家樂經營為主的濱河旅游小鎮特色旅游村。充分利用保合寨、牛莊、崗李等保存較好的舊民居,科學規劃,突出特色,錯位發展,開發建設一批集餐飲、娛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游村”,營造都市田園氛圍。注入休閑文化元素,發展觀光采摘和休閑果園,將林果業的經濟、綠化功能向生態休閑、文化旅游方向轉化。
3.大力發展生態景觀林業。積極推進大都市生態圈建設,依托人文、地理和農業自然風貌,強化“生態立區、生態強區、生態富區”理念,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促進生態優勢效益的發揮。加大投入,完善“綠網”、“水網”體系。2011年,完成2200畝的林業生態建設任務,新增游園2個,爭創林業生態村2個、林業生態鎮1個;加強生態水系建設,爭取資金2億元,啟動枯河下游、東風渠上游綜合治理工程,完成賈魯河下游和金洼干溝中、下游綜合治理工程,全區生態水系總長度達到60公里;啟動濕地保護、邙嶺水土保持生態園區二期建設工程,打造“點、線、面”結合的生態景觀。
(四)實施糧食高產創建工程
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加快引進、推廣一批豐產性高、抗逆性強、品質優良的新品種;以確保惠濟農產品安全優質為目標,大力推進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培育一支反應快速、執行有力、運轉高效的病蟲害專業化防控隊伍,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以高產創建和標準園創建為抓手,切實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大力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擴大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實施范圍,為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基本農田打好基礎。2011年,完成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花園口區域中心站和區域中心站建設任務;在全區建成糧食千畝高產方2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4.2萬畝,施用配方肥面積1.6萬畝。
四、推進措施
1.加強規劃引導。要對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布局進行統籌規劃,使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與土地利用、城市建設、生態建設、新農村建設、合村并城(鎮)相結合,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相銜接,做到一盤棋布局、一張圖展開、一體化實施。
2.加大資金投入。整合使用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資金、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優先用于都市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惠濟區農業產業發展引導專項資金,整合資金,增加投入,采用貼息、獎補等方式對區內直接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養大戶實行扶持。自2011年起,每年設立區級農業產業發展引導專項資金,并隨財政收入增長逐年擴大規模,用于扶持現代都市農業加快發展。創新財政資金運用模式,加強和金融機構、擔保公司的合作,放大財政資金的效用。積極探索擴大農業保險的范圍,爭取將蔬菜、水產納入農業保險的范圍。
3.加強基礎建設。加快以農田蓄水、保水、集水、節水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市農田有效灌溉能力。推廣農業節水技術,發展旱作農業;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努力提高高標準農田比重,2011年改造中低產田5000畝。開展裸露農田治理工程,提高農田生態保障能力。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大節能環保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力度,擴大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范圍和實施面積;2011年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00萬元。
4.加快土地流轉。繼續實施土地流轉財政獎補激勵政策,對利用流轉土地進行規模化經營的專業大戶、農業企業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創新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的模式,積極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預流轉、土地銀行等多種模式,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研究制定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方面的規章,建立土地流轉行為規范約束機制,促進我區土地承包經營權快速、有序、健康流轉。
5.培育經營主體。積極推進生產要素向專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集中,著力培育一批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新型農業生產主體,推動我市農業的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生產。2011年新建合作社5個,新培育市級示范社2個、區級示范社5個;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1-2家,總數達到30家以上。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制定獎補激勵政策,引導和鼓勵傳統、優勢、特色農產品積極創建品牌,提升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知名企業到我區從事農業發展,對項目符合都市型農業發展規劃、投資規模大、能帶動區域農業發展的企業,采取有針對性地扶持措施。
- 上一篇:質量興市暨表彰大會發言
- 下一篇:農機推廣工作小結報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