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旅游發展指導意見
時間:2022-02-10 05:30:00
導語:農村旅游發展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各地農村旅游發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我國農村旅游發展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認識不足、引導不夠、配套建設滯后等問題。我國農村分布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市場空間和需求潛力巨大,發展前景良好。為深入貫徹黨的*屆五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促進農村旅游更快更好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大貢獻,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農村旅游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農村旅游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戰略決策的重要任務。黨的*屆五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同志強調,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旅游業是關聯帶動性強、拉動內需明顯的新興產業,吳儀副總理要求全國旅游行業“以旅促農,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充分依托和利用“三農”資源發展農村旅游,是旅游行業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
(二)發展農村旅游是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實踐。農村旅游使廣大農民向非農領域轉移,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旅游業成為農村經濟的新增長點,使傳統農業增添了附加值,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農村旅游推動了現代農業經濟體系建設,科技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加速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和調整;農村旅游帶動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使農村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農民思想觀念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三)發展農村旅游是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發展農村旅游適應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實現了“大農業”和“大旅游”的有效結合,加快了城鄉經濟融合和三次產業的聯動發展,不僅擴大了城鎮居民在農村地區的消費,還加快了城市信息、資金和技術等資源向農村的流動。
(四)發展農村旅游是推動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主要力量。農村旅游現實和潛在的消費需求都非常旺盛,不僅符合城鎮居民回歸自然的消費心理,而且有利于開拓農民眼界,增強廣大農民的出游實力,成為中國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場。農村地區是旅游資源富集區,農村旅游業的發展極大豐富了旅游產業的供給體系,將成為中國旅游產業的主要支撐。
二、發展農村旅游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加快農村旅游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發揮旅游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促進農村旅游健康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貢獻。應堅持的基本原則是:
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相統一。要緊密圍繞中央和各地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把發展農村旅游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之一,通盤考慮,整體規劃。農村旅游發展的目標、政策、措施都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在充分發揮旅游業綜合帶動功能的同時,探索旅游業發展的新機制、新路子。
按農村實際和旅游經濟規律辦事。要從農村實際和旅游市場需求出發,以幫助培育農村旅游產業為主要任務,指導各地農村旅游朝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要堅持不脫離農民、不脫離鄉土、不脫離當地資源條件、不脫離旅游消費水平、不脫離發展階段,至始至終把農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和發展實踐。要注意引導不搞不符合旅游市場需求的大而洋,不搞盲目的檔次提升與過度管理,避免勞民傷財。
堅持可持續發展。在充分利用和開發農村旅游資源的同時,要積極探索對生態環境、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民俗文化科學保護的新途徑。要認真探索組織農村農民的方式,綜合協調農村旅游資源與其它方式的開發利用關系,堅決避免因盲目發展、統籌不夠和低層次競爭造成簡單粗暴使用資源,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
把加強服務放在工作首位。樹立以服務促發展的理念,提升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手段。加強旅游部門的協調、規劃、信息、促銷和培訓等服務,拓寬農村旅游的公共服務領域,逐步建立面向農村和農民的旅游服務體系,提高農村旅游的公共服務水平。
三、發展農村旅游的工作目標
通過發展農村旅游,力爭到2010年實現:
(一)每年新增農村旅游就業35萬人,間接就業150萬人;每年旅游從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在全國建成100個農村旅游特色縣、1000個農村旅游特色鄉(鎮)、10000個農村旅游特色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二)已有農村旅游項目得到明顯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種類豐富、檔次適中的農村旅游產品體系;初步形成領域寬廣、規模較大、特色突出、發展規范的農村旅游格局;形成連通城鄉的大旅游市場,成為國內旅游市場的主要支撐體,滿足國內旅游市場需求。
四、發展農村旅游的工作重點
(一)加大對農村旅游發展的扶持力度。要依靠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領導,把發展農村旅游納入各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布局中,積極利用規劃、扶貧、環保、培訓、基建等專項支持政策。要推動重點地區農村旅游項目的集中招商,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引導大型旅游企業參與開發和經營。當前的重點是推動有條件的鄉鎮,把農村旅游的清潔、環保、道路等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納入“鄉村清潔工程”和農村道路“通暢工程”等支農工程中加以解決;要推動農村旅游開發項目和各種支農資金掛鉤,爭取把支持農村發展的小額貸款用于農村旅游戶,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資金用于農村旅游。
(二)促進農村旅游服務體系建設。要推進各級政府主動協調各相關部門,促成政府有關公共職能向農村旅游延伸。要進一步加大區縣旅游部門的一線服務力度,擴展范圍和職責。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旅游的統計體系,提高農村旅游的科學統計水平。當前的重點是要提供專業的規劃和項目開發指導,服務到村,幫助農民利用和保護好旅游資源,克服開發雷同化,增強市場經營意識;要制訂基本的鄉村旅游設施標準和接待服務標準,推廣到戶,幫助農民改善衛生條件和接待條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提供相應的監管服務,切實加強對農村旅游的安全監督和管理;繼續加大對各類農業旅游示范點的指導力度。
(三)做好農村旅游市場開拓工作。各級旅游部門要結合農村旅游產品開發,幫助設計和提升農村旅游產品的市場開發形象,推動分散的農村旅游產品走向市場。要積極開發一批完善成熟、文明健康的農村旅游新產品,并逐步培育鄉村旅游精品,滿足國內外不同層次的休閑度假需求。要鼓勵旅行社等企業和有條件的各類旅游集散中心,開展專業的市場銷售和網絡促銷,拓寬農村旅游銷售渠道。要加大對農村旅游的公益性宣傳,爭取在各類主流媒體開辟農村旅游宣傳專欄。要把建立包括農村家庭旅館在內的網上預訂系統作為服務工程的重點來抓,提升本地農村旅游整體的市場化程度。
(四)促進各方加強對農村旅游人才的培養。各級旅游部門要配合項目開發幫助制定出具體的人才培訓規劃,并爭取與教育、農業、勞動、民政等部門的人才培養規劃對口合作,共同推進和實施。要依托現有的旅游人才培訓中心和其他培訓中心,爭取必要的財力支持,分級分類開展培訓。重心在村鎮,關鍵在帶頭人,要特別重視對鄉鎮一級黨委領導發展農村旅游的培訓,在有條件的鄉鎮建立工作聯系點,提供專業學習、考察交流的機會。當前迫切需要加強農村旅游項目策劃和開發、景區和家庭旅館的經營管理、傳統技藝和鄉土文化講解等各類實用人才培訓。爭取到2010年,全國100%的農村旅游發展帶頭人、90%的經營戶和80%的服務者得到全面有效的培訓。
(五)加強對農村旅游發展的分類指導
提升各種類型的“農家樂”。以農戶家居和農、林、牧、漁及園藝等農村資源為載體的“農家樂”,是現階段農村旅游的基本形式,也是現階段最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游。要突出引導農家樂的“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藝”,避免簡單的模仿照搬;要引導有條件的“農家樂”品牌化發展,避免低層次的價格競爭;要以城鎮居民休閑需要為目標,突出農村生活特點,形成鄉土文化氛圍,避免盲目求大求洋;要制訂實施廁所、排污和垃圾處理等基本生活設施標準,逐步提升和規范接待服務水平;要加強政府引導,在“農家樂”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地區,及時推動“農家樂”的衛生、排污、采購、促銷等方面的專業化合作;要著意培育市場機制,在“農家樂”形成一定經濟帶動能力的鄉村,適時推動接待分工、農副產品加工分工和旅游商品生產分工,形成“農家樂”的產業化提升。
拓展和深化觀光型的農村旅游。以各類風景資源為主要依托的觀光型的農村旅游,是現階段農村旅游的重要組成。要明確發展定位,引入景區管理模式,提升經營和服務水平;要保持農村生態環境,增強親和性、知識性、參與性等體驗內容,加強休閑度假功能;要拉長農村旅游的產業鏈,促進農業生產與旅游、商貿、流通等的緊密結合;要允許探索多樣的組織開發方式,妥善處理開發商與社區關系。
保護性挖掘民俗民族文化型農村旅游。按文化型產品開發的對國內外客源市場具有較大吸引力的民俗民族特色村寨,是農村旅游產品體系中的精品。對于具備開發潛力的民族民俗文化村寨,要引導和激發本地居民對本民族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的認同性與自豪感,形成自發保護的內在動力和永久機制;要幫助制定高水平的規劃和項目策劃,重點挖掘原生態古村落、民族村寨和民俗風情的文化內涵、民族風俗以及生產生活特色,選擇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方式;要參照國家對文物遺跡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方式,加強對文物遺跡和民居、街道等古老建筑的保護,反對破壞風貌的拆建;要引進民族、民俗、歷史、人類文化學等多學科的專家共同研究、開發和監測,引導高水平的開發和高水平的旅游欣賞。
逐步推進旅游型小城鎮建設。有旅游開發價值的小城鎮多數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一般易于集散、體量適中,是農村旅游中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形式。要按照國家旅游局和建設部共同形成的旅游小城鎮開發理念,按照城鄉規劃和旅游發展的要求,結合城鎮改造做出特色,避免照抄大城市、照搬大主題公園的做法;要加強多部門之間的合作與協調,著力完善旅游配套和功能建設,提升旅游型小城鎮價值;有條件的地區,要以旅游型小城鎮的建設來促進當地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注意將小城鎮發展和延續歷史傳統、改善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做到文化型開發,永續利用。
摸索各種類型的農村旅游模式。要鼓勵和肯定圍繞當地特色資源和市場需求,探索各類農村旅游發展模式的做法。要加強資源普查和開發統籌工作,提高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協調旅游資源的合理配置。各地已經總結的特色產業帶動型、都市村莊型、景區依托型、農場莊園型、特色技藝展示型等多種類型的農村旅游發展模式,都有不同的發展規律和特點,要引導各種模式個性化發展,推動各種模式間的優勢互補。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的小康新村型等模式的展示和推廣作用。在農村旅游發展中要至始至終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保持農村旅游發展多樣性,反對簡單化指導。
(六)認真組織對農村旅游的政策研究。農村旅游發展面臨一系列需要研究解答的情況和問題,如農戶一定程度上的聯合合作必然出現;外來資金投入必然出現;資源開發的多樣性必然出現。這將集中在利益主體的權益保障機制、農村土地政策和商業開發利用的銜接、其他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利用和補償、農村經濟組織的形成方式等層面的問題上。這些問題實質上是城市和農村兩種不同的經濟形態和制度對接中的矛盾在旅游發展中的體現,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各級旅游管理部門要與相關的政策研究和制訂部門緊密合作,建立農村旅游政策研究的觀察點,緊密跟進,不斷研究。在各種具體的矛盾和糾紛處理中,要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保障農民以各種方式投入旅游開發經營的所有權和實際收益;在農民合作經營的旅游開發中,要引導探索發揮合作組織自律、協調和服務的作用;在農村合作組織進一步公司化的地方,探索建立日常經營、董事會和監事會等權力分設的運作機制。
- 上一篇:旅游誠信建設指導意見
- 下一篇:旅游消防安全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