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小組設置的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11-30 04:30:00

導語:農村黨小組設置的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小組設置的改革與實踐

農村黨小組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細胞”和“前哨陣地”。當前農村一家一戶分散的生產經營方式,對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黨員的教育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傳統的黨小組設置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要求。針對農村出現的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近年來,江西省上饒市結合農村黨員從業特點,按照黨員自愿原則,依托農村專業協會、農業示范基地等載體進行了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實現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一、堅持“三條原則”改革農村黨小組設置

與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原則。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出現了各類專業協會。我們在改革農村黨小組設置時,注重找準黨小組設置與產業化發展的結合點,把黨小組建在農村專業協會上,以更好地適應和促進特色產業的發展。

與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發揮黨員專長相結合的原則。針對當前農村黨員從業的流動性、多樣性、分散性等特點,我們在改革農村黨小組設置時,本著有利于發揮黨員專長、有利于黨員教育管理的原則進行分類管理,科學設置,為不同類型、專長各異的黨員找到了事業的凝聚點和作用發揮的“興奮點”,為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搭建新的平臺。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改革農村黨小組設置不是對傳統的基層黨小組設置的否定,而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發展。在改革中我們既堅持與時俱進,又強調實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不一哄而上,根據不同地方生產力發展的階段性和差異性,區別對待,循序漸進。

二、按照“三種模式”設置農村黨小組

農村黨小組設置的改革,目的是為了激發農村黨員的活力,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實現農村黨員的優化組合。我們從實際出發,按照作用相同、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有利于發揮黨員作用的要求,嘗試了三種設置模式。

依托農村專業協會設置黨小組。目前我市已建立各類農村專業協會281個,協會中有黨員1685人。如何有效地把協會在技術、信息、市場方面的優勢與黨組織在組織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方面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使黨小組與協會、協會與農戶實現互動雙贏,這是一個新問題。我們堅持與時俱進、因勢利導,在符合條件的農村專業協會及時建立了176個黨小組。對暫時不符合條件建立黨小組的協會,也按照“誰管轄、誰選派”,“誰主管、誰選派”的原則,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或聯絡員。我們注重發揮協會中黨員的骨干帶頭作用,讓黨員挑大梁,成為各個專業協會的“領頭羊”,并要求協會中的黨員和大戶對口扶持1至3戶農戶,為他們提供技術咨詢、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同時,始終堅持黨管協會,通過指導協會制定章程及經營守則,避免“內耗”和惡性競爭,為產業和協會的發展壯大提供支持和服務。

依托農業示范基地設置黨小組。去年以來,我市在農村開展了以“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引導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為主要內容的“三培兩帶”活動,由黨員干部領辦、創辦示范基地,以基地帶動農戶和服務農戶,全市共建立示范基地1326個。為更好地發揮黨員的示范、引導、幫扶作用,我們在符合條件的示范基地設置黨小組342個。通過發揮示范基地黨小組作用,把示范基地建設成為黨員教育活動的陣地、致富能手幫帶的園地、農民群眾致富的“田地”,有力地推進了“三培兩帶”活動的深入開展,發揮了示范基地黨員的“雙帶”作用。鄱陽縣高家嶺鎮龍嶺村蔬菜基地黨小組成立以來,通過基地黨員的示范引導、結對幫扶,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帶動100多戶群眾種植大棚蔬菜,每戶年均收入達到2.3萬元。

依托功能作用分類設置黨小組。對產業分布不明顯、產業結構比較單一,尚未建立專業協會和示范基地的地方,在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的基礎上,我市依托功能作用分類設置了農貿市場管理、林業管護、計劃生育、民事調解、安全穩定、水利建設、咨詢服務等黨小組。通過分類設置黨小組,黨員找到了發揮作用的舞臺,責任感、榮譽感明顯增強,形成了黨小組帶黨員、黨員幫群眾的聯動效應。婺源縣為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在一些鄉村旅游景區設置了咨詢服務、古建筑保護等黨小組,促進了旅游經濟的健康發展。

在改革農村黨小組設置過程中,我們堅持組織設置與黨員管理、活動內容調整同步進行,統籌兼顧。在黨員編排上,注重個人自愿選擇和組織指定相結合;在活動內容上,要求在村黨支部統一領導下,針對各類黨小組的特點確定活動內容,比如學習實用技術、交流市場信息等,增強黨員教育活動的吸引力,提高黨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三、改革農村黨小組設置實現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改革農村黨小組設置,使黨員教育管理更能適應新的形勢,構建了讓“黨員受鍛煉、能人有進步、群眾得實惠”的有效工作機制。

一個黨員,帶富一批群眾;一個協會、一個基地,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已成為農村黨小組設置改革成效的生動體現。廣豐縣壺嶠鎮一名黨員帶頭從外地引進種植藺草,通過做給群眾看、帶著農民干,并組建藺草種植協會,帶動了100多戶農民發展藺草種植,戶均增收3000多元,藺草種植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之一。實踐證明,改革農村黨小組設置,優化了黨員資源配置,激發了黨員的政治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他們轉變觀念,增強本領,從而提高了“雙帶”致富能力。

把黨小組建在農村專業協會、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上,為基層黨組織轉變領導方式創造了有利平臺,提供了有效載體,實現了農村經濟資源和政治資源的優勢互補,較好地發揮了農村黨員實踐“三個代表”主力軍的作用,增強了黨小組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號召力,促進了農村規模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在全市2萬余名黨員致富能手的帶領下,5.8萬戶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農村黨小組的設置改革,有效地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時,也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目前,全市各級黨組織收到入黨申請書3800余份,有1233名協會會員、致富能手被培養成黨員,4171名黨員培養成了致富能手,2624名黨員致富能手被培養成村組干部或村組后備干部,有效地解決了村級組織后繼乏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