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十二五規劃3篇

時間:2022-08-08 03:46:00

導語:鄉鎮十二五規劃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十二五規劃3篇

鄉鎮十二五規劃(一)

一、規劃背景

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把發展現代化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并進一步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p>

《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已獲國務院通過,將給縣現代農業帶來了跨躍式發展,縣根據本縣的實際,提出了現代農業發展三大產業帶,即沿海地區重點打造高效漁業、設施漁業,水產品深加工產業帶;204國道以西平原地區重點打造設施蔬菜、花卉苗木、出口創匯蔬菜基地以及沿歷大公路、塔海線沿線優質糧產業帶;西部丘陵重點打造經濟林果、農業旅游產業帶。

在這種情況下,鎮根據本鎮的農業發展特色,規劃了本鎮“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2011年-2015年。

二、規劃依據

《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

《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國務院已通過。

縣現代農業發展“三大產業帶“的構想。

三、規劃期限

(一)規劃期限:2011年-2015年

(二)實施階段:

1.全面啟動階段:2011年;

2.重點建設階段:2012年;

3.全面鋪開階段:2013年;

4.整體推進階段:2014年;

5.全面提升和基本實現階段:2015年。

第一章鎮現代農業態勢分析

一、鎮農業產業結構分析,鎮農業總產值3.3億元,其中,畜禽業產值0.36億元,林業產值1.38億元,種植業產值0.92億元,漁業產值0.64億元,分別占總產值10.1%、41.8%、27.9%、19.4%。林業產值比重最大。

二、鎮農業規模分析

1、種植業

1.1糧食生產

鎮是縣重要的糧食產區,主作物是稻麥,種植面積60838畝,總產量2.6萬噸,總產值0.92億元,全鎮21個行政村都有種植,生產技術水平較高。

1.2花卉生產

鎮是省命名的“花卉之鄉”,花卉種植歷史悠久,1982年大棚種植花卉,1998年日光溫室種植花卉,高科技設施種植鮮切花,生產技術、設施條件、產量、效益較高。全鎮發展鮮切花面積500畝,主要以馬蹄蓮、玫瑰、百合種植為主,非洲菊、勿忘我等配花為輔,總產值2400萬元?;ɑ苌a以店子村為中心向周邊輻射。

1.3苗木生產

鎮是周邊縣市綠化苗木生產基地。1985年鎮開始發展苗木花卉種植,迄今已有20多年的種植發展歷史,目前全鎮已發展花卉苗木3300畝,現有苗木花卉25個系列100多個品種,主要品種有中山杉、廣玉蘭、梅花、紫葉李、雪松、女貞、紫薇等。苗木年產值達1.2億元。

2、畜禽養殖業

鎮畜禽業主要是生豬養殖和貂狐養殖。生豬年出欄量在350萬頭,三禽128萬羽,年產值0.36億元,主要分布于馬朱孟、仙丘鋪、騰莊、寺后等村。

3、林業

鎮林業品種豐富,以綠化苗木為主,品種達150余種,景觀樹效益可觀,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得益彰。

4、漁業

漁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計劃憑借縣郊的區位優勢發展休閑垂釣,現在寺后村已進行了有效探索。

5、農產品加工業

鎮農產品加工以肉制品加工為主,境內的昌泰食品年可生產肉制品256萬噸,粉絲、醬醋、甜悶瓜生產企業發展迅猛。

三、鎮農業產業需求分析

1、苗木市場極具競爭力

鎮年產各類綠化苗木300余萬株,有多支集種、養、銷、護于一體的苗木專業隊伍,是縣內綠化工程的一支主力軍,目前市場已逐步向周邊縣市拓展。隨著苗木基地的進一步壯大,下一步集種植、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多功能高效生態園將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花卉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花卉生產、消費和貿易呈現出較強的區域性。亞洲已成為世界花卉主產區,占全球花卉總產值的53%。鮮切花畝效益達5萬元,“一畝花百畝田”帶動更多的群眾從事花卉的種植和銷售。我鎮花卉種植歷史悠久,花文化源遠流長,內涵十分豐富,當地群眾有養花賞花愛花的優良傳統。今天,花卉已經成為鎮的一大產業。從當前形勢看,花卉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條件已基本成熟。到,我鎮有望基本實現花卉產業現代化,使我鎮成為省內聞名的花卉生產鎮。現正在積極招引種養客商,以外商促外銷。

四、鎮現代農業的發展條件

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況

鎮位于縣郊,南連沙河鎮,西鄰門河鎮,北與城頭鎮和贛馬鎮交界??偯娣e4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畝,下轄21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

鎮自然條件優越,青口河、朱稽河穿境而過,規劃的小官湖鮮切花基地整體地勢較為平坦,地貌較為單一,景觀位置重要。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距沿海高速公路出口僅5分鐘的車程。青班、青抗、厲大三線貫穿全鎮,并且與204、327國道連接。

2、氣候條件

氣候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帶有大陸氣

候特征。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年均降水量937毫米,平均氣溫

13.2℃,平均無霜期210天,光照充足,平均全年日照時數

2588.1小時。

3、土質情況

土質為河湖堆積物,土壤礦物質顆粒較細,以細沙粒為主,

含大量鐵錳結核,土壤屬黃沙土、湖黑土、黃土、沙黃土、包漿嶺沙土、白漿土等。

4、基礎設施較好

4.1全鎮有電灌站8座,機井28口,35kv變電站1座;

4.2全鎮有設施花卉800余畝,高效苗林基地12126畝;

4.3規模較大,沒有規模就沒有農業現代化。鎮苗木基地面積廣大,配套設施齊全。

5.具有現代農業雛形

5.1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每人管理2畝鮮切花溫室大棚,50畝苗木園林;

5.2具有較高的土地利用率,鮮切花基地畝產鮮切花48000朵,單體收益5萬元;

5.3具有較高的資金利用率;

5.4具有較高的商品率,商品率高達95%以上;

5.5具有較高的發展水平,成果貢獻率達80%;

5.6具有較完善的組織,有苗木花卉協會引領,十二支苗木花卉專業隊伍帶動;

5.7具有較高的農民收入,苗木畝收入4萬元以上,鮮切花畝收入5萬元以上;

5.8達到要素投入集約化,資源配置市場化,生產手段科技化,產業經營一體化。

鄉鎮十二五規劃(二)

一、指導思想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這個主題,以及富民強鎮、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為總目標,精神再振奮、目標再加壓、標桿再提升,負重俱進,跨越發展,主動融入市《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發展戰略,構建重工業園區和民營工業園區,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宜居化進程,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勞務經濟和特色經濟,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主要目標任務和重點項目

在保持經濟和社會全面和諧發展的同時,重點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才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加快對重化工園區、民營工業園區的建設進度,著力培育新的工業園區、傾力打造工業重鎮。實現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工業帶動一、三產業的全面健康發展。

至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其中工業投入不低于8億元,gdp增長33%,達到7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0000元。

1、計劃完成的幾大重要的指標。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入5.2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00萬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1.8億元,工業入庫稅金1100萬元。

需完成的重點項目,其中農業項目1個,內容為小官湖鮮切花基地建設;工業項目4個,深圳合興發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的家居項目、南通市新峰工藝服飾有限公司投資2200萬元的服裝工藝項目、杭州客商李先生投資5000萬元的紙漿包裝罐項目、青島客商邱孟國先生投資3000萬元的塑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2個,分別為河濱商住區建設項目和商貿步行街項目。

2、“十二五”工業項目建設的重點工作

在未來的五年里,全鎮將集中所有的力量,根據現有的優勢和發展條件,明確定位,堅持市場化動作、企業化招商,全力打造的“三區四基”工程,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大突破。

“三區”:①產業集聚區。規劃占地1000多畝的產業集聚區,到2015年確保工業投入16億元,新上規模以上企業16個,其中,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10個,投資萬元以上項目20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30個,億元以上項目2個,引進內資達20億元。②民營工業園區。繼續實行重點扶持政策,加大引導典化力度,強力推進民營工業園區的建設發展步伐,爭取形成以機械、服裝、藥品生產、塑料制品、農副產業深加工等為主的產業格局,傾力打造新型民營工業園。③中心商業區。以東朱堵村為中心,鎮區繼續向東、向南擴張,形成占地3平方公里的中心商業區,到2015年,平均每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00家。

“四地”:①花卉苗木種植基地。鎮是一個有著30多年的花卉種植歷史,種類齊全,品種優良,以青班線、青抗線為主的精品花卉種植,形成了10000多畝的種植規模,產品主要為大、中、小、高、矮苗,賞花、果、葉品種,喬木、灌木、草本等11個品種100多個系列,花卉產業的興起發展不僅滿足了客戶、城市亮化、道路綠化、家庭美化的需求,增加了農民收入,還帶動了我鎮經濟快速發展,到2015年,我鎮的花卉苗木種植將在原來的10000畝基礎實現0畝的種植規模,成為鎮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②廢品拆舊基地。繼續加大推進力度,重點扶持壯大望仙河拆舊業,通過政策引導,多輪驅動,擴大拆舊面,形成規模化發展趨勢,到2015年,基地擁有廢品拆舊專業戶100家,其中大戶10家,平均年創經濟價值5600萬元。人均增收450元。

③禽畜養殖基地。積極創優環境,在馬朱孟村規劃占地100畝,扶持農民發展雞、鴨、鵝、豬、蘭狐等經濟動物規?;B殖,以此來帶動農民的發家致富,到2015年,養殖基地養殖戶將達到150家。

④竹編及稻草簾加工基地,一改寺后和崗尚村過去那種零散型加工,通過引導和采取有效措施,把零散加工戶集中到規劃區內,擴大加工規模,形成竹編和稻草簾加工基地,到2015年,基地將有加工專業戶30家,年可納稅150萬元。

鄉鎮十二五規劃(三)

"十二五"時期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經濟社會又穩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制定并實施好這一時期的人才發展規劃,對于全面實現我縣"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及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和省,市"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人才隊伍發展概況

(一)人才隊伍發展基本情況"十一五"期間,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加強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健全完善人才隊伍管理,營造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濃厚氛圍,全縣人才隊伍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截止到2005年底,全縣各類人才總量達8297人,其中:黨政人才1593人,專業技術人才4486人(具有高級職稱的148人,中級職稱1870人,初級職稱2468人),規模以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785人(含有高級職稱的14人,中級職稱66人,初級職稱174人)其他各類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1433,人.與2000年相比,全縣人才總量增加了1863人,年均增幅5.8%.現人才隊伍中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1697人,整體素質顯著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1,黨政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較突出.據統計,除公檢法司機關外,其他縣直黨政機關現有人才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24.7%,45~50歲的占17.1%,40~45歲的占28.9%,而35歲以下的僅占13%.小學教師50歲以上的占31.96%,其中高齡教師占20.29%.縣直黨政機關副科級以上干部占75.2%,科員只占17.4%.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僅占總數的3.4%.教育和衛生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占總數的87.6%,而農業種養殖業的專業技術人才不足2%.2,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各類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比較缺乏,整體素質偏低.全縣81家規模企業(其中國有企業5家,民營企業76家)的經營管理人才總量為736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僅80人,大專以上文化學歷的只有171人,分別占總數的10.8%和23.2%,滿足不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3,人才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全縣尊重人才,激勵人才積極發揮作用的機制還不夠完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滯后,管理機制不活,分配上仍然存在"吃大鍋飯",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衛生醫療單位和教育事業單位部分高素質人才流失嚴重,工作責任心不強.十二五"期間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

二,"十二五期間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二五期間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黨管人才的原則,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以服從服務于縣域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開發人才資源為主題,以提高人才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培養實用人才和引進高層次急需人才為重點,以創新人才資源開發機制和深化人事勞動制度改革為動力,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緊緊抓住引進,培養,用好人才資源三個環節,著力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加快推進我縣經濟社會又穩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發展目標"十二五"期間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人才隊伍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0年,全縣人才總量達到1.45萬名,年均增長15%,每年增長1245名,基本滿足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人才整體素質全面提升,高學歷,高職稱人才比例明顯加大,人才的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才結構逐步優化,高層次人才,緊缺急需人才數量明顯增加,人才的行業,產業分布相對合理;工作機制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逐步形成,建立健全統分結合,協調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機制.--到2015年,全縣黨政人才隊伍數量總體穩定為1500名.素質明顯提高,結構明顯改善,執政能力明顯增強.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達到90%以上,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達到60%以上.公務員的整體素質,業務素質達到《公務員法》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有關要求.--到2015年,全縣具有初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達到5000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員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45歲以下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專業技術人員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接近1∶8.5∶12.5;專業技術人員分布在第三產業的比重控制在65%以內,適度增加第一,二產業的比重.培養一批具有全市領先水平的高級專家;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骨干,學科技術帶頭人,科技教育拔尖人才,專業文藝人才;培養一批較高層次的科技創新人才,創業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到2015年,全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達到1500名以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普遍提高,管理現代企業,抵御風險,化解矛盾,駕馭市場的能力和水平明顯增強,優秀現代企業家明顯增多.--到2015年,全縣各類技能人才達到1500名.城鄉新生勞動力接受正規職業教育和勞動預備制培訓的比例達到80%以上.符合規定的下崗失業人員均能享受一次免費培訓或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合格率達到90%以上,培訓后的再就業率達到50%以上.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培訓率達到50%以上.有創業愿望人員能得到相應的培訓,創業成功率達到40%以上.--到2015年,農業農村實用人才達到5000名.通過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使每個村至少有1名大專以上畢業生,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性人才總量達到1500名以上,農產品經營人才達到1000名以上,種養能手達到1500名以上,加工,建筑等能工巧匠達到1000名以上.

(三)主要任務1.不斷擴大人才規模.堅持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并重,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并重,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加大對各類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大人才開發利用步伐,挖掘本地人才資源潛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地人才資源.同時,切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開展各類招才引智活動,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探索人才柔性引進機制,使人才的總量,質量逐步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2.大力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切實加強黨政機關和重點行業的人才配置監管,重點培育一批青年人才,逐步改變目前機關,事業單位人才過分集中,分布不均,年齡老化的現狀.根據各行業工作的特點,統籌開展各行業人才工作,不斷優化各類人才的合理分布,以滿足我縣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經濟發展的需要.3.切實加強人才能力建設.以人才能力建設為核心,堅持"三支,兩批"隊伍一起抓,從整體上提高我縣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加強黨政人才的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黨政人才的依法執政能力,學習創新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競爭能力建設,著力提高企業管理者的市場競爭能力,推動企業創新能力;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能力建設,以高層次人才為重點,加快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專業領頭軍;加強高技能人才的實踐能力建設,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和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特別要培養一批技師和高級技師;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的致富能力建設,重點培養一批生產能手,經營能人,能工巧匠和鄉村科技人員.切實加強務工農民的專業技能培訓.4.進一步創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根據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制定出臺人才工作政策,形成比較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盤活現有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逐步形成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尊重人才的工作環境.加大人才工作宣傳力度,大力宣傳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和各類優秀人才典型,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進一步完善縣級人才市場建設,努力開拓農村人才市場,培育城鄉一體化人才服務體系.實現市場優化配置和宏觀調控相結合,創造合理,有序,規范的人才流動環境;改善人才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努力為人才構建和諧,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十二五"期間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三,"十二五期間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以加強能力建設為主線,加速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1.加強黨政人才培養,提升執政能力.以不斷提高黨政干部素質和執政能力水平為核心,切實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努力辦好縣委黨校(行政學校),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基地作用.根據國家《公務員法》對公務員能力建設的要求,大規模開展公務員培訓工作,力爭用五年時間對所有公務員輪訓一遍,真正能讓干部學以致用.鼓勵公務員在職學歷教育,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通過公開招考,民主推薦等方式擴充科級后備干部隊伍.積極實施公務員的初任,任職,更新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重視女干部,青年干部和非中共黨員干部的培養.堅持有計劃地選派干部上掛,下掛和外派鍛煉.建立健全選派干部交流掛職鍛煉制度,對一些工作任務較輕,科級干部較多的單位,在每年3月底前,由縣委組織部按照本人申請,單位同意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的情況安排20名科級干部到其他單位掛職鍛煉1-2年,掛職鍛煉人員的工資及年度獎金由原單位負責,其他福利待遇由掛職單位負責.2.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提升創新能力.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短期學習培訓和進修.全面落實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計劃,到2015年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覆蓋面超過100%,繼續教育與本人職稱評定,職務聘任,工資晉升,年度考核等掛鉤.組織高層次人才開展學術考察交流,培養造就一批優秀學科技術帶頭人.3.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提升綜合競爭能力.圍繞企業未來發展要求,根據不同行業特點,采取政府指導性培養和單位內部按需培養相結合,學歷培訓與專業進修相結合等形式,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有針對性地抓好重點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培養.通過各種形式培養,努力造就一支懂經營,善管理,市場拓展能力強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4.加強技能人才培養,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大力支持中等職業教育,有計劃地培養各類緊缺技能人才.充分發揮企業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組織生產一線職工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和技術攻關,技術創新等活動,促進崗位成才,逐步培養一批適應我縣工業企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隊伍.5.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提升致富能力.根據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利用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協會以及各類培訓,教育基地的帶動作用,通過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等途徑,大力培養各類農村實用人才,使其成為既懂經營,又掌握現代科技知識,能夠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復合型人才.

(二)以吸納高層次人才為重點,加大人才引進力度6.利用政策優勢引進人才.用足用好用活扶持政策,主動爭取上級及相關部門對欠發達地區人才隊伍建設的優惠政策.組織,人事及有關職能部門要制定人才引進,培養的具體政策,創新引才,聚才的良好政策環境,暢通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各企事業單位要積極為人才提供發展的機會和空間,為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7.發揮本地優勢產業吸引人才.發揮我縣經濟發展相對優勢,結合我縣鍛,鑄造產業聚集的特點,有計劃,成批量地引進人才.以培養和發展人才機制為載體,優化產業集聚功能,改變引才思路和方式,關注中西部人才走向,通過人才交流會,洽談會,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各類急需人才.8.積極推行人才柔性引進.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為,重其所酬"的招才引智新理念,采取聘用,借用,咨詢,講課,兼職,合作交流,人才租賃等形式靈活引進人才智力資源,滿足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注重發揮籍在外人士的引導帶動作用,探索建立籍在外優秀人才信息網,為我縣企業聯系與利用高級技術人才和最新技術建立聯系渠道,為籍專家,學者報效家鄉和回鄉投資創業搭建平臺.

(三)以制度改革為動力,建立健全選人用人新機制9.深化黨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貫徹實施《公務員法》,新錄用公務員一律堅持"凡進必考".每年計劃申報15-20名編制用于招錄公務員.切實抓好《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中央"5+1"等法規性文件的落實,積極推行黨政機關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和部分科級領導崗位競爭上崗.完善干部交流考核制度,健全縣管后備干部管理制度.10.積極完善人事制度.大力改革人事管理體制,努力探索適合不同類型企事業單位特點的人事方式,擴大服務范圍,拓展服務領域.按照產業化和社會化的發展方向,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不斷開發和完善人事服務的新形式和新功能.加強對人才流動和人才市場的規范化管理,促進依法,有序流動.11.建立科學的人才考評機制.針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不同的行業特點,不同的崗位要求,探索制定出分類分層次的人才考評標準,建立以業績為依據,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考評指標體系,完善各類人才考評方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提高考評的科學性,確保人才考評的公開性,透明性,獨立性,公正性.12.建立人才儲備機制.針對我縣部分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人才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的突出問題,建立人才儲備機制.通過公開招考的方式,每年從大專以上院校畢業生中擇優選拔20名青年志愿者作為機關事業單位儲備人才.儲備人才統一由縣人事局進行人事檔案,實行計劃外管理,由用人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到人才儲備庫選用.青年志愿者與用人單位簽訂臨時用工合同,工資待遇由用人單位與被選用者共同協商,原則上不低于人事檔案的基本工資.

(四)以激發創造潛能為目的,完善人才激勵保障措施13.加大人才資源開發的投入.樹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和人才投入優先的觀念,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單位和社會合理分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逐步完善人才經費投入機制,設立高層次人才和緊缺急需人才引進,開發和使用專項基金.積極拓寬人才投入渠道,鼓勵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以各種形式支持人才開發事業.建立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定向培養財政補貼扶持制度,保障艱苦地區,特殊行業的人才需求.14.建立高層次人才獎勵制度.鼓勵廣大專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設立優秀拔尖人才政府專項津貼和縣突出貢獻人才獎,有計劃地開展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評比獎勵活動.縣政府拿出10萬元建立人才發展獎勵基金.對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單位和企業給予資金補助.15.完善人才各項福利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確保各項人才政策落到實處.強化利益分配的激勵約束機制,保證各類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穩步提高,逐步實現人才福利政策規范化.設立高層次人才保障基金,不斷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關愛力度.對一些各時期各類人才要求比較迫切的事項,認真調查研究,及時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切實加以解決.探索建立對在條件艱苦崗位,邊遠地區崗位工作的各類人才的保障機制,積極引導人才安心艱苦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