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管理工作安排
時間:2022-07-15 10:07:35
導語:司法局管理工作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1年區司法行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市政法工作會議和司法行政工作會議精神要求,深化三項重點工作,不斷強化矛盾糾紛化解、法律服務、法制宣傳工作,深入開展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狠抓基層基礎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體水平,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
一、夯實基層基礎,推進社會矛盾化解
1.理順司法所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對司法所的管理。繼續貫徹落實省、市關于進一步理順司法所管理體制的文件精神,按照《區司法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有關要求,落實司法所工作人員編制,加強對基層司法所政治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及正規化建設的指導。
2.深化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繼續推進社區司法工作室建設。統一司法所標識,鞏固已建成的市級規范化司法所創建成果,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完善各類業務軟件資料,規范司法所業務臺帳,不斷深化基層司法所的職能職責,提升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影響力。繼續抓好社區司法工作室建設,2011年,力爭新建10個社區司法工作室。
3.發揮人民調解優勢,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在開展經常性矛盾糾紛化解的基礎上,積極參與“社會矛盾積案化解攻堅行動”專項活動,進一步拓展人民調解工作領域,預防和化解影響人民群眾生活的各類民間糾紛。做好重大節日和敏感時期各類矛盾糾紛集中排查活動。積極參與區委、區政府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工作部署中的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工作。2011年,全區人民調解案件數量力爭比上年增長15%。
4.深入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開展經常性的集中宣傳活動,推動人民調解工作改革發展。健全完善人民調解組織,落實人民調解制度。加強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人民調解員調處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開展爭當“人民調解能手”活動,不斷增強基層人民調解員的業務素質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
5.進一步完善和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機制,拓展人民調解領域。健全完善有效銜接、協調配合、運行暢通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長效機制。通過典型推動、目標分解等方式,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三調聯動”、“訴調對接”、“公調對接”和“個案補貼”以及司法聯絡員等工作機制。開展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員的規范化建設,推進人民調解組織和調解員的行業化、專業化。進一步總結和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各項工作,創造條件,積極拓展和延伸其他領域人民調解工作。
二、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6.建立健全社區矯正“三三制”工作體系。圍繞“教育矯正、監督管理、幫困扶助”三項任務。以社區矯正工作手冊為載體,努力形成分階段、分類型、分級別等矯正模式,矯正風險、矯正成果、社會成果等評估指標,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治理等矯治手段的“三三制”工作體系。力爭已交接的社區服刑人員重新犯罪率在2%以下,脫管失控率為零。
7.逐步完善社區矯正隊伍保障機制。全面推進社區矯正三支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和獄所干警“社區矯正輔導員”專業隊伍的主導作用。積極吸納政法退休干警和專家、學者、社工等社會志愿者,對社會服刑人員開展多元化的心理和行為矯治。廣泛動員“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建立最基礎的幫教志愿者隊伍建設,做到因人施教,增強幫教的針對性。對三支隊伍分別進行培訓,年內培訓率要達到98%以上。
8.深化教育改造安置幫教一體化工程。深化“一體化工程”,規范服刑在教、刑釋解教、社區服刑人員的信息傳遞、文件會辦、現場移交、情況通報等制度,實現信息“點對點”對接、人員“面對面”交接、管理“無縫隙”銜接。扎實開展5年內刑釋解教人員生存狀況調查,圍繞住房、就業、婚姻、家庭、心理健康等民生問題,全面了解刑釋解教人員的生存質量和問題隱患,及時調整安置幫教工作措施。
9.進一步推進安置幫教社會化。充分挖掘社會資源,發揮民間安置實體的優勢,在原有社會安置幫教組織的基礎上,新建一批社會安置幫教實體。鼓勵刑釋解教人員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協調有關部門在資金貸款、項目運作、手續辦理等方面給予刑釋解教人員幫助和支持。5年內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率達到92%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內。
三、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深化法治城區創建
10.全面總結“五五”普法,啟動實施“六五”普法規劃?;I備召開全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認真總結“五五”普法經驗,做好《區2011—2015年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市規劃》的論證、出臺、啟動工作。按照省、市要求積極參與并組織開展“六五”普法骨干培訓班,推進“六五”普法工作順利開展。
11.切實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根據省、市“六五”普法規劃的要求,以“法治文化節”為抓手,以“八個百”法治實踐活動為載體,全面推進我區法治文化建設。繼續推進“法律五進”活動,抓好重點青少年人群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以“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關愛到物業”、“關愛到廣場”、“關愛到家庭”等系列“關愛延伸”活動,力爭年內新建10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針對不同行業、對象的特點和需求,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打造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12.認真實施法治創建工程。進一步完善法治創建組織體系,抓好工作責任落實。探索建立法治創建長效機制,圍繞建設法治,深入開展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社區等創建活動,結合我區實際,開展以“八到物業”為主要內容的“法治小區”創建工作,年底根據工作進展情況,評選出10個法治小區,酌情進行表彰獎勵。要認真做好法治創建監督檢查工作,加大對“法治區市”創建情況的自查、督查,確保民主法治社區創建率達到95%以上。
四、強化法律服務職能,拓展法律服務領域
13.加強律師管理工作。組織開展規范律師執業行為專項檢查活動,加大律師投訴查處力度。根據新修訂的《律師法》,加強和規范律師事務所內部管理,加大對律師事務所貫徹執行《律師接談筆錄制度》、《收案收費審批制度》、《誠信執業八項制度》和《執業律師檔案管理制度》等監管力度,確保落到實處。
14.扎實推進律師文化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設立“區律師論壇”,開展征集論文、業務交流活動。進一步加強律師文化建設,加強和改進律師行業黨的建設,繼續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積極組織律師開展“百名律師服務民生系列活動”,不斷提高全體律師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
15.加強公證工作。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不斷提高公證人員職業素質和業務水平。在公證隊伍中開展“零錯證、零投訴、零上訪”競賽活動,主動征求群眾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努力贏得群眾信任。推進公證機構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積極打造公證法律服務品牌,努力提升辦證質量,加強公證法宣傳,力爭使區公證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16.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加快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系統以及“法援在線”網絡平臺,實現法律援助案件網上申請、網上受理、網上實時監控,對案件實現動態監督管理,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建立勞動維權案件訴前調解機制,積極協調勞動部門對涉及勞動關系案件進行訴前調解。探索拓展知識產權法律援助工作,為知識產權權利人和社會公眾提供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政策的咨詢服務和援助請求。豐富和完善“12348”法律服務專線的功能,進一步將其打造成為便民利民的民生法律服務熱線。
17.加強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加強對基層法律服務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把基層法律服務所作為司法行政機關服務群眾的平臺,發揮好便民、利民優勢,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2011年,全區基層法律服務辦案數量比上年增長10%以上。
18.加強法律服務市場監督管理。繼續開展律師、公證、法律服務工作者辦案質量規范執業檢查活動,實行當事人評議制度,加強執業監督,推進行業規范化建設,提高法律服務水平,提升法律服務行業形象。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的處理、處罰力度。
五、突出主題教育,加強隊伍建設
19.強化正面引導,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把政法系統開展的“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和區委開展的“基礎建設年”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開展講傳統、學黨史、讀經典、唱紅歌、看影片、重溫入黨詩詞、書畫攝影比賽、主題演講和征文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司法行政人員的政治意識、群眾意識、責任意識、法治意識和服務意識。
20.強化基層黨建,擴大行業黨建工作影響力。重點培養樹立基層先進黨組織和工作在基層第一線的黨員模范人物,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好的經驗和做法,對部分黨支部進行改選,在全系統開展爭創“五好黨支部”、“五好黨員”活動。在建黨90周年前夕,將推薦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
21.強化品牌創建,建立“黨員律師茶座”長效機制。將各法律服務所、司法所與各社區“結對”固定下來,定期提供法律服務,年底對各基層單位開展創建活動進行一次督查考核,好的單位進行通報表彰獎勵。
22.強化隊伍素質,將“抓學習、抓作風、抓工作”活動落到實處。加強機關規范化建設,消除庸、懶、疲、散的現象,在機關形成“創先爭優、爭當一流”的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努力建設一支作風正、紀律嚴、業務強、素質高的司法行政隊伍。
- 上一篇:蔡邕頌作與漢末文學創作
- 下一篇:虛無主義思潮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