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會講話

時間:2022-11-20 10:42:00

導語: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會講話

同志們:

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農村勞務經濟的內涵和外延都在不斷擴展。過去,我們稱農民離家離田外出打工創收為打工經濟,現在,我們把農民的勞務交易活動統稱為勞務經濟。它既包括外地的勞務交易活動,也包括本地的勞務交易活動,既包括二、三產業的勞務交易,也包括一產業的勞務交易。挖掘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經濟潛能,我們稱為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今年又把農民人均外出勞務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作為鎮辦場園區經濟工作考核的目標之一。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會議,其主要的目的和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會議、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三個會議精神,分析當前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面臨的形勢,全面部署20*年的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動員各地各單位,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搶抓機遇,破解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等問題,加快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步伐,推進農村勞務經濟發展,進而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建設。

剛才,大會表彰了七個先進單位,向14家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授了牌,5個單位的負責同志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介紹了他們抓勞務經濟開發工作的經驗和作法。希望各地各單位向受表彰的先進單位學習,為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多服務、多作貢獻;希望各培訓機構以這14家授牌的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為樣板,爭取早日跨入定點培訓的行列。下面,我先講四點意見,供同志們工作中參考。

一、認清勞務經濟開發工作的形勢

分析形勢是為了認清形勢,總結工作是為了推進工作。回顧20*年的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可用二句話概括:成效很大,差距很大。

成效很大。近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培訓、大轉移、大增收、大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工作部署,今年全市上下結合,社會各方共同參與,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維權、服務的工作機制初步建立,網絡基本形成,發展態勢很好。五組數據可以說明:①新增轉移2萬人,培訓1.2萬人;②累計轉移33.8萬,占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2%;③其中市內轉移22.5萬,占轉移數66.6%;④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229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9.5%;⑤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額中有221元來自勞務收入,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高達62.8%。前不久,陳市長在全省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介紹經驗,這是全市各地各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可喜可賀。

差距很大:一是技能培訓不夠。①培訓缺乏計劃性,沒有詳細的培訓計劃、規劃;②缺乏實用性(針對性不強);③缺乏創新性(培訓方法機械、呆板、不靈活);④缺乏全面性,力度不夠,面不寬。二是品牌意識不強。勞務品牌意識不強,沒有注重培育品牌、唱響品牌,自己的品牌相反被他人搶占,如“荊楚縫紉妹”、“仙桃廚師”等。三是管理服務不善。勞務管理、維權服務工作滯后,有些地方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讓其自生自滅。四是部門配合不力。部門之間力量整合不夠,合力不夠,配合乏力,沒有形成合力。五是思想認識不高,領導重視不夠。

二、明確勞務經濟開發工作的意義

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中的五個方面問題和22萬農村剩余勞動力等待培訓轉移的巨大空間要求我們必須從政治的高度、從發展的大局、從和諧的層面,進一步統一思想,認清開發農村勞務經濟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1、在城鄉統籌、科學發展上統一思想。黨中央、國務院一個很重要的治國理念就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就是要構建和諧社會。目前,最大的不和諧是:農業與工業的不和諧,農村與城市的不和諧,農民與城市居民的不和諧。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村是弱勢地區,農民是弱勢群體。我們大力度地推進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就是在貫徹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就是在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就是在促進工作平衡和和諧社會的建立。

2、在發展市域經濟上統一思想。仙桃經濟近幾年發展較快,通過引進外來的、發展回歸的、盤活本土的、做大老的、培育新的,一批市場主體逐漸成長壯大。這些市場主體不論二產業,還是三產業,都面臨著缺員,相當部分企業沒有滿員、滿額、滿負荷生產經營,需要大量的新一代產業工人。仙桃當前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外資向國內轉移、沿海資本向內地轉移,又是武漢1+8城市圈的重要成員,區位優勢明顯,得中獨厚,接南轉北,承東啟西,特別是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仙桃又將迎來一個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的時期。這也要求我們大力度地開發農村勞務經濟,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為新一輪的經濟發展提供勞動力資源,呼應市域經濟的發展。

3、在培育新型農民上統一思想。建設新農村,主體是農民,沒有高素質的農民,就不可能實現新農村的建設目標。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必須培訓農民,提高農民務農和務工等各方面的能力;富裕農村必須轉移農民,減少農民,讓農民洗腳上岸,洗腦進城,促進城鄉融合,為農村帶來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新的信息、新的觀念,形成城鄉一體化,進而培養造就一代新型農民。

4、在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上統一思想。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而增收問題又是農民問題的關鍵。增加農民收入,靠政策補貼有度,靠農業增量有限,靠市場有風險。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主要是靠發展現代農業;另一方面,看得見、來得快的就是減少農民、轉移農民。轉移一個農村勞動力,不僅可以一戶脫貧,而且可以讓出一份土地資源,推進土地集約經營,發展現代農業。保證農民持續增收,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發展農村勞務經濟。

三、突出勞務經濟開發工作的重點

20*年,全市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的目標任務是: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萬人,新培訓農村勞動力2萬人,職業技能鑒定1萬人,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500元以上。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各地各部門必須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勞務經濟開發工作的五大重點:

1、突出勞務培訓重點。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難、企業用工招工難的關鍵是農民缺乏一技之長,缺乏上崗的能力和水平。要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難、企業用工難的問題,核心是培訓。要轉移,必須先培訓,要搞好培訓,必須明確以下四個要求:一要明確培訓任務。組織勞務培訓既是地方的職責,也是部門的職責。各鎮辦場園區要迅速摸清本地農村勞動力的現狀,建立待培訓臺帳,而且要分清性別、年齡段建立臺帳,便利分類培訓、定向培訓、定業培訓;市直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責,市勞動局負責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完成1.5萬人;農業局負責陽光工程,完成培訓計劃3300人;市扶貧辦負責雨露計劃,完成培訓350人;市教育局負責制定職業培訓計劃并下達招生計劃;團市委負責“青春富康行動”;市婦聯負責“巾幗家政培訓計劃”;市科技局負責“星火計劃”;市總工會、市委黨校、市科協等部門和單位也要完成各自培訓任務。市委統戰部要搞好上下銜接,盡快啟動“溫暖工程”。二要落實培訓機構。市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綜合培訓中心要邊建設,邊培訓,力爭年內竣工。市經校、市農廣校、市農機學校以及所有培訓機構要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市委辦、市政府辦和市勞務辦要搞好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對各類培訓機構一視同仁,公辦民辦都執行同樣政策,在土地征用、學校改擴建、用電和招生等方面給予扶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局、市扶貧辦等承擔培訓任務的部門要“陽光操作”,通過招標形式確定培訓基地,將培訓任務分解下去,落到實處。各鎮辦場園區也要創辦自己的培訓機構,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較快的鎮辦園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地區。三要充實培訓內容。各定點培訓機構要本著教學育人的原則,既要搞好專業培訓,組織力量在專業設置、教材編寫、教學計劃安排等方面展開攻關,制定標準;又要搞好素質培養,拿出專門的課時對參訓者進行文明禮儀、維權常識方面的輔導。培訓農村勞動力既要重視務工技能,又不能忽視務農本領。市農業局、市科技局等部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計劃和資金,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培養一批沼氣工、飼養員和農機手等各具特色的農工。四要創新培訓方法。基地與企業相結合。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采取訂單培訓、委托培訓等方法,讓農民工坐上“培訓—轉移”的“直通車”。城鎮與農村相結合。送訓下鄉,把課堂搬到參訓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降低參訓成本。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為學員聯系企業實習,增強適應能力,提高農村勞動力求職上崗成功率。

2、突出勞務品牌培育重點。品牌就是特色,品牌就是競爭力。要搶占勞務市場,增加勞務收入,就要通過培訓造就品牌、打出品牌、提升品牌。市技校等培訓機構要挖掘傳統的勞務品牌資源,創造新興的勞務品牌優勢。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發揮職能作用,引導勞務品牌培育,支持勞務品牌申報。今年要鞏固提高“荊楚縫紉妹”和“仙桃廚師”兩個名牌,力求機械、電子、電腦等品牌培育取得突破。培育勞務品牌還要加大職業技能鑒定的力度。外出務工的人都有切身體會,有沒有職業技能證書或專項能力證書,求職機會、工薪待遇大不一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已經作出承諾,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結業后,一律免費發給專項能力證書;農民工申請職業技能證書的,優先辦理,減半收費。

3、突出勞務市場開拓重點。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性障礙逐步消除,對農民自主擇業、自由流動的限制和束縛逐步解除。農民既可以在農業內部消化轉移,又可以向非農領域滲透轉移;既可以立足本地轉移,又可以外出務工轉移。從仙桃實際出發,轉移農村勞動力要農業內部與非農領域并舉,本地與外地并重開拓勞務市場。轉移培訓農民重點應在以下四個方面努力:一是大力推進工業化拓展轉移空間。農業的問題靠工業化解決,工業是縣域經濟的支柱,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體,又是納稅的主體,還是就業的主體。只有加快發展工業經濟,才能提供足夠的崗位解決充分就業的問題。我市現有規模以上企業240多家,吸納農民工4萬多人。彭場鎮的一個無紡布產業就集聚企業116家,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2.2萬人,平均每個農戶有1人在企業打工。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市企業用工缺口超過2萬人,各地各部門要抓住這個有利條件,把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與發展本地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既解決了市內農村勞動力不知向何處轉移的難題,又解決了本地企業不知到何處招工的難題,實屬兩全之策。同時,繼續大力招商引資,打造大平臺、招引大項目。按照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市農村工作會議要求,把節會招商和小分隊招商、網上招商、定向招商結合起來,圍繞食品加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開展高強度招商,再引進幾個像旺旺、親親、燕京、康師傅這樣的大企業,再建成一批像無紡布這樣的產業集群,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市食品工業集群,加大水產、蔬菜、糧食、油脂、禽蛋、肉聯加工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拓展農村勞動力就近轉移空間。二是大力推進城鎮化拓展轉移空間。小城鎮扎根農村,星羅棋布,在轉移農村勞動力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近幾年,陳場鎮以每年200套的速度建設商品房,仍然供不應求。建好小城鎮,首先要作好規劃,以規劃為龍頭,以特色產業為支撐,擴大吸納能力。要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水、電、路、有線電視、寬帶網等公共事業。要提升城鎮服務功能,搞活商貿流通,把商業、餐飲、賓館、交通等行業與城市聯通,向農村輻射。要營造優良人居環境,搞好小區建設和城鎮綠化美化亮化,配齊文化體育等活動設施。通過提升小城鎮建設水平引農進鎮,拓展農民整戶轉移空間。三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拓展轉移空間。農業產業化與農村聯系最緊,對農民帶動力最大。一條農業產業化鏈條好比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把產加銷等環節整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鎮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組成部分,發展鎮域經濟,只要是精明的領導、高明的領導,就會優先選擇興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不僅直接消化本地農村勞動力,而且把農產品生產基地作為前置車間,既帶動了一批農村勞動力成為農業工人,又帶動了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機作業、農產品運銷等社會化服務。郭河鎮的“外婆家”公司容納農村勞動2400多人,常年用工800多人。各地都要結合本地產業特色,把工業招商與農業產業化有機結合起來,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市場、營銷大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高看一眼,真心實意,真抓實干,下大決心、花大氣力引進培育,拓展農村勞動力在農業內部消化轉移的空間。四是大力推進職介信息化拓展轉移空間。將勞務信息觸角向外延伸,向大城市延伸,編織內外結合、互聯互通、運轉迅捷的信息網絡。打造招工平臺。利用節假日舉辦勞務交流大會,為農民工和企業提供直接見面、雙向選擇的機會。打造信息窗口。市勞動就業局要保證勞動力市場正常運行,及時收集整理招工求職信息,通過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保持求職熱線暢通,還要組織好每月28日的勞務趕集日活動,為農民朋友提供便捷職介服務。打造勞務基地。學習陳場鎮和三伏潭鎮的經驗,派出得力干部前往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外地,幫助建立勞務基地,協助當地教育、組織、管理農民工,切實解決農民工的權益保護等問題。通過勞務基地保持前后方聯系,引導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及時解除后顧之憂,讓農村勞動力安心轉移。

4、突出勞務管理重點。農民工是一支新興的產業大軍,正是他們的橫空出世,才促成了我國的經濟奇跡。農民工奉獻了辛勤勞動,創造了社會財富,他們不應該受到歧視,而應該受到尊重,應該享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成果。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是農民工自身的要求,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是用工單位的責任。一要簽訂勞動合同。用工單位與農民工必須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勞動監察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加強檢查督辦,力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二要擴大農民工社會保險覆蓋面。社會保險是“減震器”和“減壓閥”,對促進農民工就業和社會穩定具有巨大的保障作用。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先急后緩,積極引導企業和農民工參與工傷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及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三要推行最低工資制和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各用工單位要適當提高勞動報酬,用待遇留人。農村勞動力流不出,既有勞動力年齡、性別、技能、觀念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用工單位待遇、管理、環境、服務配套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建設部門要與勞動部門聯手,率先在建筑領域推行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然后向其它領域延伸。我市是全省唯一尚未在建筑領域推行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的市州,省政府已將我市列入重點督辦單位。市建設局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一定要令行禁止,迅速整改。四要保證安全生產。定期開展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凡噪音、粉塵、氣味等環境指標超標,嚴重威脅工人身體健康的,一律停工整改。用工單位不得非法提高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五要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土地承包政策是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基石,不能動搖。任何地方和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隨意調整承包地,隨意收回承包地,侵犯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要為農民工留下退路,讓農民工安心外出。六要加強農民的再教育。主要是教育農民工遵紀守法、誠實勞動,要維護仙桃農民工的形象,培養仙桃農民工的團隊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

5、突出勞務配套服務重點。農民工身份特殊,既是農民,又是工人。只有條件成熟,后續配套服務到位,農民工才可能轉出去、留得住、扎住根。反之,農民工就會打起“退堂鼓”,出現“回流潮”。要鞏固農村勞動力轉移成果,必須在完善配套服務上下功夫。一是后勤服務。著力解決“留守問題”。對于“空巢戶”,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流轉,引導土地向大戶集中、向種養能手集中,支持規模經營,防止農民外出務工后由過去的“棄田”轉變為“爭田”,產生土地承包糾紛。對于“半邊戶”,要積極引導組建互助協作組織,把農機化服務作為主要突破口,切實解決農忙季節缺人手的問題。對于“空心戶”,要探索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考慮招聘保姆和愛心媽媽,妥善照顧老人生活和子女上學。二是人性化管理服務。用工單位要強化和諧理念,給予員工更多的人文關懷。新開工企業在規劃時要從細微處著眼,建設符合標準的職工食堂、宿舍、溫馨生活房、車棚及文化體育場所,要有意識地利用節慶開展文體活動,活躍企業文化。三是回歸創業服務。外出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與招商引資同等對待,在土地使用、稅費征收、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四是部門服務。公安、計生、民政等部門要切實轉變機關作風,隨到隨辦,簡化程序,提高效率,為外出農民工提供辦證便捷服務。教育部門要妥善安排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

四、強化勞務經濟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

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涉及經濟各領域和社會各階層,光靠政府領導還不夠,只有個別部門推動也不行,必須整合方方面面的資源,形成群策群力、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1、夯實工作基礎。這次會后,各地要迅速成立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一名黨委領導負責抓,組建工作專班具體抓。要把農村勞務經濟工作網絡向村組延伸,每個村指定一名干部為勞務工作信息員。要用好第二次農業普查成果,對本地農村勞動力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底,建立資源庫。各地勞務辦要把農村勞動力普查作為一場硬仗來打,確保6月底以前建起臺帳。

2、堅持例會制度。市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成員單位負責人會議,分析勞務工作動態,總結勞務工作經驗,解決勞務工作困難,及時研究和部署階段性勞務工作。各成員單位要配強一名領導,配齊一個專班,切實履行本部門工作職責,加強與市勞務辦及其它成員單位的聯系和溝通。各鎮(辦、場、園區)也要參照市里的作法,定期研究、定期安排勞務工作。

3、加強檢查督辦。市勞務辦要切實履行牽頭、協調、綜合、督辦的職能,對各地各部門開展工作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督辦。各地各部門也要互相配合、互相督促,把勞務工作抓緊、抓落實。要將檢查督辦的重點放在各地各部門工作計劃制定與執行、任務分解和落實、培訓項目實施及資金管理、農村勞動力培訓質量和培訓轉移率、勞務基地建設和勞務市場的開拓等方面。

4、嚴格考核結帳。由市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市農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統計局等部門,于年底對各地培訓、轉移、維權、服務等工作進行全面考核和排位,并將結果報送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作為鎮辦經濟工作考核的依據之一。

同志們,農村勞務經濟前景廣闊,潛力巨大,是一項優化農村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富民工程”,是一把開啟新農村建設大門的“金鑰匙”。各地各部門一定要認清形勢,統一思想,突出重點,硬化措施,把握機遇,扎實工作,加快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加快發展農村勞務經濟,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為打造“實力、誠信、生態、和諧”新仙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