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修養

時間:2022-12-19 09:12:00

導語:學習與修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與修養

21世紀是科技迅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活力。為了充分發揮教育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作用,使教育更好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急需建設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的具有一定信息素養的師資隊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國的教育真正做到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特點

從技術層面考察,現代教育技術所具有的基本特點是:

1.快捷性。現代教育技術能使信息的存儲、傳遞和呈現方式及時迅速。網絡能使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和廣度在全球范圍內共享,使地球在網絡的聯結下變成了“地球村”,不同地域的人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共享同一信息。網終教育的快捷和信息交流的及時性,不僅為學習者和研究人員節約了時間,而且提高了學習和研究的效率。

2.豐富性。現代教育技術拓寬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范圍與途徑。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老師、課本、借閱或購買圖書、實驗室實驗等幾種途徑獲取信息,而有了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網絡教育的興起,教育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彩。有支持教師教學的多媒體課件,有幫助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的課程,有用電子作品創作的各類素材庫,有供進行學習評價的試題庫反饋系統等。還可以將被感知事物的發展變化形式和過程,用仿真化,模擬化、形象化、現實化的方式,圖文并茂地、形象逼真地展現出來。學習者既能見到原子、分子結構、生物細胞、基因等微觀世界,也能見到宇宙、大洋、原子彈爆炸等宏觀過程。使難懂深奧的原理、定理等變得具體、生動、易懂。

3.自主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知識論觀點。教師角色和主體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中心地位、知識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學生由原來知識容器變為學習主體,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知識的建構者。

4.開放性。現代教育技術突破了時空限制,使教育變得更為開放。學習者不再受性別、年齡、職業、地域,甚至生理缺限的影響,只要具有操作信息技術技能的人,都可以成為教育的對象,特別是在互聯網上,師生可以進行實時的研討,交流和對話,有疑難問題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師進行輔導。在網上,既可以根據專業需要調閱有關教材,又可以自由調閱相關的參考資料,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二、學校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信息良莠不齊。信息化社會,每個人都有參與教育信息生產、流通和消費的權利,致使教育信息難以得到質量保證。各種陳舊、有害、粗制濫造的信息泛濫成災,這對一些好奇性強、鑒別難力不足的青少年學生造成極大的危害。

2.教育信息交流的即時性與信息內容陳舊性反差極大。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社會,知識更新迅速,但在互聯網上和一些媒體上卻仍然存在著大量陳舊過時無用的甚至已經成為垃圾的信息仍然存在著,這與教育信息快捷與信息交流的及時性是背道而弛的,嚴重影響了教育信息優勢的發展和信息的質量。

3.一些老師和學生缺乏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這不僅挫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而且會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嚴重地影響了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活動。

4.投入教育信息技術的資金不足。我國政府教育資金的投入雖然逐年有所增加,但仍然不足。而教育信息技術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價格極為昂貴,而且升級和更新換代也非常快。尤其是貧困落后的鄉村學校和邊遠地區的學校,要購置信息技術的各種裝備確實是難以辦到的,這是制約我國學校信息技術發展與普及的一大瓶徑。

三、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師信息素養的要求

盡管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需要強調的是,信息技術永遠不可能替代教師的作用。教師不僅仍然是確保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而且在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中地位更為重要、任務更繁重、要求更高了。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發表的教育報告中所指出的“在傳授人類積累的關于自身的自然知識方面以及在開發人類創造力方面教師始終是主要責任者,始終起主導作用”。因此在廣泛推廣和普及現代教育技術的今天,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在信息時代,一個不懂信息技術工具和手段的人是無法有效進行教育教學信息的傳遞和表達,更無法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過程的完美整合。時代賦予教師的教書育人使命更難以完成。因此,只有當教師能嫻熟運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使之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時,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效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合格人才的培養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合格人才的培養才能得到實現。由此可見,教師的信息素養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因素:

1.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教育行為,主要受其教育思想、理念所支配,只有樹立符合時代精神的教育教學觀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和創新,從而培養出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現代信息技術能夠以軟件和多媒體方式給學生提供各種知識信息,以交互式的方式給教師和學生創造了進行探索式教學,主動學習、協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各種現代教育教學環境。為了適應這一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徹底更新觀念、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習的教學觀,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建立新的學生觀,教學觀和教師觀。

2.提高信息素養,增強信息應用能力。信息技術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開發和應用信息技術是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教育正處于向現代化發展的轉型期。信息技術正在為教育構建一個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虛擬化有機結合的教育平臺,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開創了一個更為開放、更為自由、更為靈活的教育環境。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增強信息的應用能力。

所謂信息素養是人們對這一社會現象重要性的認識,以及人們在信息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說,它包括以下內容:一是要有全新的信息觀念和信息知識。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全球優質信息資源;能用信息工具檢索信息、編制課件,并能高效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二是要具有高效準確地獲取、加工、處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并要具有自行研制、開發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新的資源。只有從多層面和多角度努力,才能構建具有時代性、前瞻性、靈活性的綜合能力素質體系。為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做出有益的貢獻。

信息社會是學習化社會。教師為了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應該盡快提高信息素養,努力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培訓的形式可根據我國教育和教師實際情況要靈活多樣。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采用“面授+自學+遠程教學”的培訓方式是最好的組合.這既能解決教師工作繁忙難以抽出更多時間集中學習的矛盾,又能為學校節約一部分培訓資金。

然而,培訓目標的實現并非輕而易舉的,而是一項艱難復雜的系統工程。首先,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和信息技術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尤其是西部地區老師的信息素養更令人堪憂。絕大多數教師都不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即使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真正掌握并能有效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也為數不多。面臨教師信息素養普遍較低的嚴峻形勢,迅速提高教師信息素養迫在眉睫。其次,學校領導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培養、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基礎和前提,是以現代遠程教育方式培訓教師的主要渠道,是實現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育和教學的重要保障。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不能掉以輕習,要想方設法多渠道籌措資金,把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好,使教師能盡快運用信息技術改革教育和教學,為教育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