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工作經驗材料
時間:2022-02-24 08:12:00
導語: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工作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是新形勢下實施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農村城鎮化進程的重要舉措,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縣堅持“富裕農民,首先要減少農民”的指導思想,通過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及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等措施,進一步優化農村勞動力結構,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我縣轄六鄉一鎮,20個行政村,縣域總人口6.48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3510人,勞動力11255人。現有富余勞動力1360人。近兩年來,全縣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2001年轉移493人,創外出勞務收入15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1.9元;2002年轉移1009人,創外出勞務收入17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2.1元。今年上半年全縣勞動力轉移人數達582人,從事第一產業235人、第二產業77人、第三產業270人。截止6月底,勞動力轉移已實現人均純收入43元,為全縣完成勞動力轉移增收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中,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造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近年來,我縣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縣級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常抓不懈。積極在土地、稅收、服務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努力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吸引了一大批規模企業來投資建設。等企業相繼落戶。截止目前,全縣共引進農業開發、石材、工業加工、旅游開發等企業85家,這些企業的引進為我縣農村勞力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吸納農村勞動力760余人。
(二)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圍繞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開辟農民勞務空間。我們把特色種植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狠抓了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按照抓大扶強的原則,重點扶持了等特色農業綜合開發企業,已成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幾年的發展,這些龍頭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顯現,企業與農戶之間逐步建立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今年,全縣以葡萄、番茄、辣椒為主的特色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到3.8萬畝,占總播面積的21.7%。帶動農戶986戶,吸納農村勞動力235人。
(三)大力發展畜牧業,努力拓寬農村勞動力輸出渠道。近年來,我縣堅持把畜牧業做為調整農業結構、實現農民增收的重大戰略舉措,制定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強引導和資金扶持力度,突出發展農區畜牧業,促進了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預計到今年末,全縣各類牲畜飼養總量將達到20.2萬頭(只),同比增長6.82%,年內出欄牲畜10萬頭(只)。肉類總產3390噸,增長17.43%,奶類產量600噸,增長40.85%,禽類產量898噸,增長10%,各種禽類出欄30萬羽。農區牲畜達11.66萬頭(只),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畜牧業產值在大農業產值中的比重達到24%,畜牧業收入占農牧民人均增收的30%以上。通過畜牧業發展,為全縣1546名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四)依托旅游、石材等新興支柱產業,拓寬農民外出勞務收入。隨著我縣旅游業、石材業的迅速興起,圍繞旅游業、石材業參與二三產業經營的農民越來越多,對吸納轉化農村勞動力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積極鼓勵引導農民從事加工銷售、儲藏保鮮、運輸、餐飲娛樂、社區服務等渠道,加快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農村第三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2002年全縣從事二三產業的戶數達到2511戶,從業人員3127人,其中54%來自農村;私營企業31戶,其中26%來自農村。總收入達到405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1元,占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21.1%。
(五)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努力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認真貫徹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大科技文化普及的投入和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村人口的綜合素質、勞動技能和適應能力。組織農業科技人員、示范戶、農村青年經紀人,把先進的技術、實用的技能以及新觀念、新意識送到農民家中。通過科技之冬、科技下鄉、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等形式,使全縣農村青年受教育面達80%以上,為農民掌握新技能,增強市場競爭力和適應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
我們雖然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但與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內在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城鎮化建設、鄉鎮企業發展緩慢,無法吸納數量眾多的富余勞動力。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仍以短期外出為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這些短期外出的勞動力絕大多數保留著對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每年除外出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鄉從事農業生產,屬亦工亦農性轉移,季節性還體現在勞動力轉移存在一定間隔性和隨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三是農民就業觀念尚未轉變,習慣于傳統農業的粗放耕種。部分農村富余勞動力寧愿在農村閑著也不愿外出尋找就業出路,造成勞動力資源浪費。四是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程度不高,勞動力市場發展遲緩。大部分農民外出都是自發的,處于無序狀態。缺乏對農村勞動力的總需求、總供給的調節和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組織與指導。五是一些農民與外界接觸少,缺乏溝通,信息不靈,找不到掙錢門路。農民外出打工,也常常出現拿不到工資,不給簽合同,任意延長勞動時間,缺乏基本的勞動保護,沒有勞動保障等問題。六是勞動者素質較低,缺少外出就業的手藝。我縣農村富余勞動力中大部分是初中畢業生,有些只具備小學文化,甚至是文盲,無專業技術特長,難以向非農領域和第三產業轉移。七是培訓服務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成本低、風險小、見效快的農民增收渠道,為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和后勁。雖然,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有大量的勞動力沉積在農村,農民增收還面臨嚴峻的考驗,面對“富民強縣”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采取有力措施,把農村勞動力轉移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03年我縣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目標是:實現2003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收400元,其中外出勞務增收85元,富余勞動力轉移40%以上的目標。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
(一)進一步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強化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重視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工作,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進程。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作為一項重要新興產業納入經濟發展規劃之中。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勞務開發工作的領導,成立縣鄉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具體責任和工作人員,研究制定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方針、政策、工作目標及優惠政策,統籌安排,加大投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逐步做大做強勞務輸出產業。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先進典型經驗的宣傳力度,幫助農民拓寬思路,消除顧慮,使外出務工,增收致富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二)大力發展一、二、三產業,加快小城鎮建設,實施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戰略。一是要大力發展各類企業,通過招商引資、資源開發,來創辦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的發展,要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扶持;通過盤活現有企業存量資產,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吸納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二是要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借助于私營經濟的積聚效應,進一步提高私營經濟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從第一產業進入商貿、餐飲、旅游、娛樂等服務行業。三是要以小城鎮建設為依托、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加快我縣經濟基礎好、地處交通樞紐和商貿集散地鎮的小城鎮建設。把小城鎮建設發展與旅游業結合起來,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小城鎮的繁榮,增加農民的就業門路。四是要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等農產品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千家萬戶從事專業化生產,吸收農村勞動力。同時,加快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拓展農副產品銷售,轉移剩余勞動力。
(三)建立完善的勞務供求信息網絡。逐步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勞務信息服務網絡。及時準確地勞務信息,引導農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輸出勞務,避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盲目性。要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的聯系,及時了解勞動力需求情況,建立密切穩固的勞務協作關系。各鄉(鎮)要定期調查了解可輸出的農村勞動力狀況,準確掌握可輸出資源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術特長、求職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勞動力資源的有效信息庫。及時了解和通報勞動力需求和務工情況,勞動力供求信息,暢通勞動力資源信息共享渠道。進一步提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為勞務輸出轉移搭橋鋪路,加強對外出勞務人員的引導、服務和管理,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性,為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搞好各項優質服務。
(四)鼓勵興辦農村勞務中介服務組織。在完善現有勞務服務機構基礎上,支持涉農服務部門、各類經濟實體、群眾團體和社區組織興辦農村勞動力輸出和輸入中介服務機構,結合機構改革,鼓勵有條件的機關干部、科技人員、農村能人和大中專畢業生領辦創辦農村勞務中介機構,形成開放有序,管理規范的勞動力轉移社會化服務體系。小陳老師工作室原創
(五)加強培訓,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綜合素質。目前,勞動力市場已由單純的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能型轉變,企業對勞動力的專業技能要求逐步提高。加大農村外出務工青年技能培訓力度,成為勞務輸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進一步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就業技能的培訓工作,提高農村青年的文化、技術水平。要大力發展定向培訓、訂單培訓,根據勞動力市場對民工的技能要求,投入必要的資金,依托縣農廣校、示范戶、致富能手、經紀人等,積極創辦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基地,突出加強農村青年的職業技能培訓,在農民外出前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使其在短期內獲得實用技術,提高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
(六)做好外出農戶承包土地流轉工作。在尊重農民自愿的基礎上,外出農戶可繼續保留承包土地經營權,也可采取轉包、轉讓、租賃、入股和托管等形式進行流轉。外出農戶進行土地流轉時,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及時幫助辦理有關手續,切實處理好各方面經濟利益關系,讓外出人員安心在外。
(七)加快建立、健全外出務工農民就業服務體系。發展統一、開放、公平的勞動力就業市場,消除對民工在就業上的歧視。按照城鄉統籌就業的要求,取消各種歧視性就業準入條件,清理現行縣內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就業的限制性措施,逐步建立城鄉就業的平等競爭機制。認真落實《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與農村勞動力及時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明確勞動關系,實行同工同酬待遇,依法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和勞動條件。逐步健全完善勞務人員養老、醫療等保險制度,切實保障勞動力轉移人員的合法權益。
- 上一篇:縣黨風廉政“宣教大格局”工作匯報
- 下一篇:《消法》貫徹執行情況的視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