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雙創能力提升措施

時間:2022-08-29 11:09:55

導語:高校大學生雙創能力提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大學生雙創能力提升措施

【內容摘要】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深受我國重視。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問題引起了各行各業的關注,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也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不斷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與熱情,與時俱進,滿足我國發展需要,不斷加強我國人才培養,才能夠有效確保各個行業、各個領域未來的深度發展,因此,大學生應當具備較強的創業意識與能力,不斷參與實踐,實現高質量就業。

【關鍵詞】就業能力;高等學校;大學生;雙創能力

不斷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應當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雙創”教育工作,堅持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從而有效地提升大學生就業率,滿足我國發展需求。

一、大學生“雙創”能力與就業能力的關系

就業能力是大學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實踐能力與經驗水平。通常情況下,就業能力包含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個人發展能力、專業理論知識等各方面[1]。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更應當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而不斷對人才培養模式、手段進行改革[2]。當前,畢業生的最大壓力就是即將要面臨就業的壓力,而創新創業就能夠不斷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更好地激發高校大學生的相關意識,讓大學生能夠為了自身發展,順應時代進步,不斷培養自身的創新創業精神,利用廣泛的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積累更多的經驗,進而不斷提高主觀能動性與綜合能力以及個人素養等,為社會發展添磚加瓦。(一)大學生“雙創”能力提升有助于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以往傳統觀念使大學生缺少創新、創業精神與相關意識,在對工作進行選擇時,過于重視安穩,學生、教師以及家長都普遍認為,只有國企、事業單位等才是大學生應該選擇、爭取的穩定工作,當就業時僅有少數學生能夠實現這一目的,而更多的學生面臨待業[3]。而創新、創業則是為了不斷改變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傳統觀念,在實際就業時能夠擴寬學生的就業選擇面,激發學生的奮斗意識,在未來能夠多一種職業選擇,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從被動的選擇改變為主動創業,通過我國相關部門的支持與投入,能夠大力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二)大學生“雙創”能力提升有助于大學生專業學科知識的培養。創新創業是需要大學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大學生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創新能力,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來豐富自己,實現創新、創業[4]。因此為了能夠實現創新創業,學生應當不斷地學習,掌握充足的專業知識,從而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并將專業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另外,高校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前提下,應當有效掌握相關的經濟與管理學科知識,例如市場影響等。正因如此,高校大學生應當不斷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學好專業學科知識,最終得到就業市場的認可。(三)大學生“雙創”能力提升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應當先具備一定的“雙創”精神,才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是創新、創業的主要內動力,在實際過程中,學生應當積極進取,不斷開闊視野,腳踏實地的創業。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與信心,勇于挑戰的精神,具備社會當前所需能力,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佼佼者。(四)大學生“雙創”能力提升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創業的基礎是實踐。而專業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學生的自身能力、經驗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實踐[5]。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在實踐創業過程中,從而實現創新目的。為了更好地將專業學科知識運用到“雙創”實踐中,加強學生各方面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生更應當在此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配合能力以及創新與職業能力。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參加不同的創新、創業活動,利用高校所提供的各種條件與資源,不斷探究自己能夠勝任且合適的專業領域,從而找到自身所需并能夠發展的方向,強化相關意識,從而實現人生價值,滿足自我所需,有利于更好地樹立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獲取更多的肯定與尊重。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水平,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順應時代的發展,積累實踐經驗,在未來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具備一定的優勢,從而實現高質量就業。

二、高校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意義

(一)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率。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將提升優秀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率作為基礎進行,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與相關意識,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身的各項能力與各項素質素養,使大學生能夠勇于投身實踐,敢于創造、不怕畏懼,盡可能地達到“雙創”目標,從而為國家培育更多的優秀型人才,促進我國各方面發展。(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在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將人才培養機制與教育創新作為重點工作。在此過程中高校應當不斷創新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思想、教育機制與教育理念,全面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雙創”為目標,不斷改革高校的育人手段、管理機制、人事制度等。(三)推進素質教育。作為學生創新創業的主導者,高校應當以推進素質教育為重點,針對學生開展個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活動,樹立科學、先進的教育觀念,加強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強化實踐,在二者相互融入、相互作用下,讓大學生全方面發展,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和就業機會,使大學生能夠不再被就業問題而困擾,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有更多選擇的空間,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四)推進實踐實訓教育。實踐實訓教育始終是高校大學生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也需要不斷開展各種課堂外的相關活動,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創新思維與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習能力。(五)提高大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目前,大學生所缺乏的就業能力是靈活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缺少兩者的有效融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提高高校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對知識進行探究、了解、掌握,勤奮努力,除此之外也需要將其靈活運用在實踐過程中,將豐富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積極參與高校所提供的社會實踐與各種活動,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無論在學習中、實踐中還是生活中,都能夠融入團隊,與團隊相互配合,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高校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一)將“雙創”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為了實現“雙創”教育的目標,高校應當開設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同時將此課程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實際方案中,進而提高學生創新與創業的雙重能力[6]。同時,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與學科教育相互結合,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與整體素質。在高校大學生學科專業教育中,有效融入“雙創”教育,使教育手段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另外,應當不斷豐富、加強實踐教學內容,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基礎核心,加強人格培養、人文知識與德育教育,以實現高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校教師作為教育事業中的主導者,在建設“雙創”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以往多年的教學經驗,先入為主地將創新性教學更好地展現出來,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更應當具備更加廣泛的創業知識,不斷深入研究、分析。正因如此,高校創業課程的教師應當不斷與專業課教師交流、溝通,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立針對性的“雙創”教育方案,使學生所學的專業更好地融入到創業教育中,加強教師主導者的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7]。通過指導教師不斷指導學生“雙創”實踐過程,提高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另外,高校創業課程教師應當積極聯系不同的企業單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企業資源。高校也可以為學生們聘請優秀的企業家到校指導或是作為創業導師,對學生們的創業實踐進行指導,不斷鼓勵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制定創業目標。(三)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第一,豐富第一課堂,為了能夠不斷強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需要設立高校基礎課程,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第二,反哺第二課堂,為了能夠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利用學生社團,將自身的創業經歷進行分享,在校園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可以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在學校實踐教學內容中融入創新創業競賽知識[8]。不斷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從而打造出更加優秀的“新鮮血液”,推進“雙創”活動的開展[9]。另外,可以在高校中創設以創新創業為基礎的培訓指導服務機構,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指導教師與發展平臺與空間,從而助力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們實現夢想。第三,利用學生會的積極氛圍,不斷鼓勵、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為高校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社團活動。第四,高校應當不斷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面向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未來發展需求,也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為大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完成高質量的就業。

作者:陳麗芳 馮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