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浸潤傳統文化的策略

時間:2022-06-20 08:55:08

導語:小學美術教學浸潤傳統文化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美術教學浸潤傳統文化的策略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學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聯,然后提出了小學美術教學浸潤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包括對比古今文化,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闡釋水墨內涵,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欣賞手工藝品形式,使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形態;研究陶藝內涵,使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精髓。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傳統文化;手工藝品

結合小學階段的傳統美術教學情況可以發現,教師通常是美術課堂的主導者,會在課堂上講解美術的基本技巧及理論方法,而學生則處于被動地位,聽從教師的安排參與各種學習活動,且此過程中主要應用的是自己的記憶能力。在此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顯然是較為枯燥乏味的,只是單調的理論知識記憶及重復的美術技法應用,這導致學生無法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美術教學質量和效率也無法獲得顯著提高。而在傳統文化浸潤教育理念的有效引導下,傳統文化能夠和美術課堂教學實現深度融合,有效地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為主導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可以通過體驗式的學習活動親自領悟傳統文化的重要存在意義,深層次地感知傳統文化浸潤教育的內涵[1]。基于此,筆者擬通過說明小學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聯,對小學美術教學中浸潤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加以論述。

一、小學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聯

(一)小學美術是傳承傳統文化的路徑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擁有極為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且此類文化急需傳承和弘揚。然而現實情況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面臨諸多困境,甚至已經有一些傳統文化開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這對于瑰麗的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來說負面影響巨大。最近幾年,我國針對文化保護方面的投入逐步加大,然而卻依舊沒有從根源上改變傳統文化傳承面臨的問題。如果想要有效地改善此種現象,就要讓人們從小了解和認識傳統文化,且逐步認識自身作為文化傳播者的重要責任。對此,教育作為學生獲取信息資源并形成基本概念認識的核心渠道,能夠成為傳遞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且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傳播傳統文化,可以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這對于小學美術教學十分重要。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職業優勢,承擔傳播文化的責任,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必要幫助。

(二)小學美術是學生認識傳統文化的平臺

小學美術可以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路徑,而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開展美術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進行深入且具體的考量,并不只是簡單地告知學生我國包含哪些傳統文化,而是需要著眼于促使學生形成對傳統文化的深遠認識,助力學生探索意識和學習興趣的同步發展。這樣,在此種活動理念指導下的美術課堂必然會成為學生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通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浸潤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相應傳統文化的形式特征、時代背景、思想要素等,能夠促使學生形成對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和認識[2]。與此同時,傳統文化內部的情感相當豐富,而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往往能夠大幅度地吸引學生群體的關注,進而有助于其真正意義地貫徹落實傳統文化傳承的目標。

(三)傳統文化是小學美術的催化劑

在任何學科的教育工作中都能夠發現,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的投入力度與其學習興趣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聯,且與學生的年齡特征有一定關系,即學生許多情況下的學習行為都是自身興趣使然。換言之,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并不感興趣,那么其學習就是負面和消極的,如若教師強迫學生進行學習,則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抗拒心理,嚴重影響學生對相應學科的喜歡和熱愛,此種情況即便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依然較為普遍。而如果要想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那么美術教學內容就必須足夠充實豐富,否則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時勢必會感覺枯燥乏味。在此種情況下,教師需要重點考量如何使美術教學更加充實和豐富,這直接關系到美術教育是否能夠順利穩定地開展。而傳統文化恰好能夠充當美術教育的催化劑的角色,其多元化的表現形態、足夠深刻的思想內涵,以及引人注目的歷史背景等都和學生的天性不謀而合,所以往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助力美術教育質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3]。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浸潤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對比古今文化,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中華民族歷經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每個階段都會受到傳統藝術的影響,同時也與人們的具體經歷存在著相當密切的關聯。因此,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人們的生活情況,是對曾經的生活及如今的生活的有效記錄,教師可通過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應用,以極大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甚至還能夠逐步幫助學生思考未來、探索未來,并使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不斷完成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揚和傳承。由此可見,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作用,這是教師需要重點考量的內容。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未來的建筑”時,可以為學生展示我國古代著名建筑滕王閣、鸛雀樓、岳陽樓、四合院等傳統建筑藝術,同時還需要利用圖片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具有標志性的現代建筑物,并通過鮮明的圖片對比方式讓學生精準觀察并尋找到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經過實踐分析以后,學生獲得的結論將會更加深刻,這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建筑藝術,并且切實有效地感悟到建筑文化正在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產生變化,此種變化綜合體現在藝術形式和結構功能上。此種教育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認識建筑藝術不斷發展變化的同時,充分領悟到傳統文化的發展變化歷程,促使學生產生對現今各種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及對未來建筑藝術發展的希望。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以后,教師可以開展本節課的教學工作,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調動自身想象能力,創造出形態各異的未來建筑。借助引導學生認識古今文化的差異性的方法,教師可以從多元化的角度提高學生的審美認知水平,讓學生切實有效地意識到,人們在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并非是要完全繼承,而是可以嘗試性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斷優化改進這一過程。基于此,傳統文化的優點被切實有效地弘揚開來,且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實現了延伸拓展。可見,藝術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必然會被應用在生活當中[4]。

(二)闡釋水墨內涵,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

水墨畫在我國國畫領域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學美術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相關課程的講授,讓學生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更為強烈的認知,并借此機會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研究興趣,這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使其美術綜合能力獲得根本性的提升。比如,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研究水墨畫的興趣,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積極組織學生學習各種水墨畫,讓學生能夠欣賞和了解更多水墨畫作品,這樣能夠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形成研究水墨畫的興趣[5]。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將更多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深刻了解到水墨畫的色彩特點,并對其運用的形狀和線條等進行分析,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此種畫作的結構。學生只有對相關內容進行觀察,才能夠更好地投入自主創作的環境中,進而根據自己的理解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水墨畫作品。實現水墨畫創作的工具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在第一次接觸相關內容時會有充足的研究興趣,對此,教師需要抓住這一重要的教學契機,引導學生利用毛筆蘸取墨汁或是水彩在紙張上進行點畫。在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并不需要要求學生利用筆墨進行創作,而是應該讓學生利用不同的力度或是蘸取不同的顏料在紙上畫出簡單的線條和點等,使其在這種教學方式下體會到使用不同力度進行繪畫時對色彩濃淡的影響,這樣能夠讓學生對用墨的手法形成較為清晰的認知,并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形成相應的思路,這樣其在實際創作的時候就會靈活應用不同的力度塑造出自己內心所想的圖景。由于學生已經對相關內容有了更加強烈的研究興趣,在研究美術知識的時候會更加希望了解到更多的技法知識,故教師需要趁熱打鐵,教授給學生吹墨法或是拓印法等方法,讓學生在正式作畫的時候能夠具有一定的思路,創作出的畫面能夠更為生動形象。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能夠讓學生的研究思路變得更加寬廣。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具有更多的思路,教師應該在執行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為學生展現一些名家的畫作,讓學生能夠對真正的、不同主題的水墨畫作品進行研究。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李可染的《萬山紅遍》,讓學生能夠清晰認識到不同的色彩能夠創作出不同的畫作意境,也能夠給予觀賞者不同的感受。在此畫作中,作者運用了大量濃郁明艷的色彩對祖國河山的大好風光進行闡釋,故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素材,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能夠讓學生繪畫的時候清晰意識到使用色彩的重要性,進而使創作內容能夠更加富有靈性。

(三)欣賞手工藝品形式,使學生理解傳統文化形態

美術欣賞是極為重要的工作,是加深學生理解和認識的關鍵支撐。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逐步滲透與傳統文化藝術相互關聯的內容。在開展美術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充分強化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構建較為基本的民間美術知識框架,且整個教學工作都應該將教學框架作為基本支撐[6]。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充足的民間美術作品,通過簡單介紹的方式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認識其中包含的價值,使學生可以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美術作品的價值,進而保證學生可以更深刻地領略和認識美術作品的形態和內涵,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認識和感悟藝術作品的魅力,此舉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作用。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元宵節里掛彩燈”的時候,就可以綜合應用六年級上冊的“會動的剪影”“畫扇面”等多個章節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從不同的工藝、材質角度介紹了諸多典型的傳統文化手工藝品。基于此,在教師的有效引領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親自繪畫彩燈的方式認識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既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增添學生動手操作的樂趣,又能夠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和認識元宵節猜燈謎的風俗。此外,扇面也是我國的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標配,帶有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同步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以欣賞優秀的扇面書畫作品的方式認識和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之后則可以有針對性地要求學生將自己了解到的民俗文化中有關扇面的內容全部繪畫在紙張上,從而深化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形態的理解和認識。

(四)研究陶藝內涵,使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精髓

陶藝同樣也是傳統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故教師可將情境融合在泥性當中,將美好融合在獨特當中,將德育融合在文化當中,將創新融合在實踐當中。美術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下的關鍵構成部分,對于傳承民俗文化意義非凡,而陶藝教學的融入則能夠更好地完成上述目標,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強化對學生群體的教育引導,尤其是在完成包括對民俗繪畫的教學以后,可以對學生群體進行重點引導,要求學生自己在陶藝上進行繪畫,通過使用不同色彩描繪出不同的畫面,使民俗繪畫能夠和陶藝相輔相成,真正意義上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滿足學生深層次成長的需要,這也是發揮出陶藝重要的傳統文化浸潤教育價值的關鍵支撐[7]。為了能夠讓學生在研究陶藝的時候深刻理解到其繪畫圖案的價值,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陶土這種繪畫介質的特性,讓學生親自感受陶土的質地,對其柔軟程度、形變程度等進行研究,隨后讓學生對陶土進行拍打等,使其能夠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到研究陶土上。在探索和研究中,學生已經能夠逐步運用一定的手法對陶土進行形狀上的塑造,同時也能通過觀察察覺到每個人的陶土作品都是青灰色的,并不具有光鮮亮麗的外觀,也不能夠展現出個人作品的個性。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陶土上作畫,注意在執行此項教學工作前,需要讓學生闡釋自己的創作意圖,即讓學生說明繪畫的意圖和整體的創作主題。這樣,學生在創作時就能夠具有明確的思路,不會出現思路混亂的情況,作品創作也會具有更好的成效,從而能夠在自行創作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民俗文化的魅力,深刻意識到繪畫對于提升物品藝術價值的重要性[8]。經過努力創作,陶土能夠擁有更為鮮艷的外表,學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夠逐步和民俗文化融合為一體,深刻意識到在我國人民智慧的促成下,即便是平平無奇的泥土也能夠成為藝術作品,進而能夠對我國的民俗文化產生更強的認同感,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也能夠有更為濃厚的興趣,并且能夠在繪畫的過程中將自己內心深處的美好希冀融入其中,讓民俗作品能夠反映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結語

小學美術教學的存在意義絕非是簡單教授學生如何描描畫畫,也絕非是單純地為學生講解各種各樣的美術理論知識,而是要著眼于學生審美能力及良好思想認識的發展和成長,切實有效地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讓學生能夠逐步完善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9-10]。美術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考量,尋找到美術教學和傳統文化相互融合的切入點,促進學生開拓創新意識及進取精神的形成,保證學生即便是在今后的發展中也能夠更為有效地抓住機會。在美術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重點結合因材施教的方法,精準地理解和認識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以此保證每位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都能夠獲得發展,使其充分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存在意義,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有意識地進行傳承和弘揚。

作者:張露 單位:徐州市新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