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數(shù)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及閱讀技巧
時間:2022-06-15 15:59:38
導語:學生數(shù)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及閱讀技巧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shù)學閱讀能力是指:“圍繞數(shù)學問題或相關材料,以數(shù)學思維為基礎和紐帶,用數(shù)學的方法和觀點來認識、理解、汲取知識和感受數(shù)學文化的學習活動,是用已知的經(jīng)驗和思維能力來理解數(shù)學語言、符號、圖表、術語、公式,領會數(shù)學文化的心理過程。”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我認為首先應從教材入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嘗試成功的喜悅,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布魯納指出:“我們對自己所擅長的東西感興趣,但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很難對一種活動保持長久的興趣,除非他在這種活動中獲得一定程度的勝任力。”這就表明,要使學生對數(shù)學閱讀產(chǎn)生興趣,就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在閱讀中嘗到成功的喜悅,使成功成為促進學生閱讀的動力。例如,在探索完三角形全等的條件AAS和ASA后,出示“想一想”:如圖所示,AB與CD相交于點O,O是AB的中點,∠A=∠B,△AOC與△BOD全等嗎?為什么?學生讀題:如圖所示,AB與CD相交于點O,然后停下來,讓學生看圖,并且提問: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觀察圖形得出:∠AOC=∠BOD,教師給予肯定并強調(diào)這是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并在圖上將相等的角用弧線標注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學生示范,教會方法,讓學生把條件標到圖上,一目了然);接著再讓學生讀:O是AB的中點,教師再次問學生: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依據(jù)線段中點的定義得出:OA=OB,教師肯定后在圖上標出來;再讓學生繼續(xù)往下讀:∠A=∠B,教師繼續(xù)畫弧線標出來;學生再讀:△AOC與△BOD全等嗎?為什么?學生立馬異口同聲地答出“全等”,并積極舉手想說出理由,表情激動又興奮,學生的情緒立馬高漲起來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要通過教材上這些簡單的例子,引導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即讀題時要結合圖形去分析,并把條件標注到圖形上,當學生把題讀完了,條件找出來了,結論自然而然也就出來了,這樣學生既掌握了解題的方法,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習的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的內(nèi)容。
二、指導閱讀方法,掌握閱讀技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先從淺層學習開始訓練,進一步發(fā)展到深度學習,有梯度、小步走、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慢慢就會掌握閱讀的方法。
(一)教師示范閱讀,學生模擬訓練
七年級的學生還沒有掌握好閱讀數(shù)學內(nèi)容的方法,不知道怎么閱讀數(shù)學知識,剛開始教師要示范讀,即指導學生閱讀。例如,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最高指數(shù)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讓學生先讀,找出關鍵詞,然后教師示范,逐字逐句去細讀,抓住一些關鍵詞語,如:“只”“一個未知數(shù)”“最高指數(shù)是1”“整式方程”等,讓學生自查看自己找的對不對,估計有的學生就忽視了“整式方程”這個關鍵詞。教師再問:像x分之一等于1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讓學生與自己閱讀時的理解發(fā)生認知上的沖突,教師再引導講解,使學生在反思中不斷掌握閱讀數(shù)學知識的方法,認識到閱讀數(shù)學內(nèi)容必須細讀、細究,明白學習數(shù)學概念應像學古文一樣“咬文嚼字”,要正確理解概念中的字、詞、句,必須逐字逐句去剖析,領會其內(nèi)容含義,才能提升對概念的理解,才會有所頓悟、有所啟發(fā)。有了教師的示范閱讀,那么在后面學到因式分解的定義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閱讀因式分解的定義:“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叫做因式分解。”學生就會找到關鍵詞:“多項式”“幾個整式”“積”,然后出示練習題。對于(1)學生會說出雖然右邊是積的形式,但左邊不是多項式;對于(2)學生會說出右邊不是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對于(3)學生會說出是因式分解;對于(4)學生說不是因式分解,雖然等式成立,但從左到右的變形是整式乘法,而不是因式分解,學生抓住了定義中的幾個關鍵詞“多項式”“幾個整式”“積”,也抓住了題目中的關鍵詞“從左到右”的變形,通過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對概念理解得更透徹,學生也就掌握了閱讀數(shù)學不能像閱讀小說一樣可以粗讀,必須字斟句酌,才能真正領悟。
(二)強化數(shù)學語言的轉(zhuǎn)化,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
學數(shù)學離不開數(shù)學語言。數(shù)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做好三種語言的相互轉(zhuǎn)化,是學好數(shù)學的保障,學生懼怕數(shù)學閱讀,也是因為缺乏將這三種語言相互轉(zhuǎn)化的能力。因此,注重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語言的強化訓練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訓練。1.如何將符號語言轉(zhuǎn)化為圖形語言和文字語言例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相等”時,先給出符號語言,即“已知: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求證:AB=CD,BC=DA”。書上給出了圖形,為了強化學生對數(shù)學語言的轉(zhuǎn)化,我有意識地沒給出圖形語言,讓學生根據(jù)題意畫圖形。教師引導:題目給的是符號語言,即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所以我們就要畫一個四邊形,而且它是平行四邊形,這樣無形中訓練了學生將符號語言轉(zhuǎn)化為圖形語言,然后讓學生結合圖形完成證明過程。完成后再讓學生將符號語言轉(zhuǎn)化為文字語言,教師引導:題目已知是什么?怎么用文字語言表述?結論又是什么?最后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的結論。2.如何將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例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時,這是文字語言,讓學生閱讀文字語言,將文字語言先轉(zhuǎn)化為“如果……,那么……”的形式,即“如果一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那么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這樣學生就容易找到隱含的條件和結論,然后畫出符合條件的圖形,即“畫一個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標上字母,告訴學生“條件部分就是已知部分,結論部分就是求證部分”,然后再結合圖形,將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符號語言,即“已知:AB=CD,AD=BC,求證: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再完成證明過程。同樣我們教會學生如何將圖形語言轉(zhuǎn)化為文字語言或符號語言等。
三、教師要學會“偷懶”,多給學生閱讀機會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上課從頭講到尾,一節(jié)課下來,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口干舌燥,還覺得自己講得津津有味,也許你講的知識點學生掌握了,但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我們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關鍵是要教給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上堅持凡是學生能看的,就讓學生自己看;凡是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自己做;凡是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自己想;凡是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自己說,教師不要包辦代替。比如,在學習“概率的進一步認識”時,這一章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不認真審題,“放回”和“不放回”搞不清楚,所以教師在講解例題、習題時要讓學生自己讀題,當他由于不認真審題而出錯后,教師再強調(diào),這樣學生就認識到仔細讀題的重要性了。例如,一個盒子中裝有2個紅球,2個白球和1個藍球,這些球除顏色外都相同,從中隨機摸出1個球,記下顏色后放回,再從中隨機摸出1個球,求兩次摸到的球的顏色能配成紫色的概率。此時讓學生自己讀題思考,因為這道題相對簡單,題目中有“放回”兩字,學生不易出錯,教師就不應自己讀題了。再例如,將3張大小一樣而畫面不同的畫片從中間剪開,變成6張小卡片,把它們放在一個盒子中,攪勻后,隨機取2張,求這2張恰好能拼成原來的一幅畫的概率。這道題相對在審題上有的學生就容易出錯,因為題目沒有明確說出“放回”還是“不放回”,教師不要讀,讓學生自己完成,此時就有學生當“放回”來解決,沒有理解“隨機取2張”這個隱含的條件,然后通過教師評價,讓學生吃一塹長一智,明確閱讀的方法,必須認真仔細,咬文嚼字。總之,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閱讀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必定有所收獲。
作者:李淑華 王世平 單位:蘭州市第三十二中學 蘭州市第四十八中學
- 上一篇:國際貿(mào)易實務教學改革與實踐
- 下一篇:民族文化與體育主題活動融合策略
精品范文
5學生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