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與體育主題活動融合策略
時間:2022-06-15 16:11:04
導語:民族文化與體育主題活動融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育主題活動是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活動內容,對幼兒的身體素質提升,情操的陶冶以及團結能力、合作能力、意志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作用。藏羌民族文化比較豐富,同時其中包含很多民間的體育游戲,這些文化內容在幼兒園體育主題活動中的應用不僅有利于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還有利于建立兒童的民族認同感。本文主要對藏羌民族文化對幼兒園體育主題活動的作用進行分析,并提出二者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藏羌民族文化;幼兒園;體育主題活動;特點;融合策略
幼兒園體育主題活動指的是教師確定某一個主題后,組織幼兒們進行身體運動或探索的活動。幼兒教育階段主題體育活動是幼兒們認知環境,結識朋友以及動作發展的重要內容,而民間游戲的流傳廣泛,操作簡單,被廣泛應用到娛樂項目中。但是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文化的豐富,傳統民族游戲逐漸被淡化。傳統藏羌民族文化中耳熟能詳的民間游戲已經很少出現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電子產品,或者大量的課外學習內容。這種課余生活的安排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無法使幼兒們享受美好的童年。因此需要重新認識藏羌民族文化的作用,并探究與幼兒園體育主題活動融合發展策略。
1、藏羌民族文化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分析
藏羌民族文化中包含很多民間的游戲,這些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幼兒間的團結互動,培養幼兒意志力,起到愉悅身心的作用。因此需要深挖藏羌民族文化價值,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1.1、有利于提升幼兒的民族認同感
藏羌民族文化中的民間游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娛樂活動,通過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能夠體現出民族的精神和生活。比如,藏羌族的民族體育游戲丟窩窩、抱蛋等,通過這些游戲的練習有利于豐富幼兒的體育活動內容,同時了解民族文化,培養幼兒熱愛民族的情感,對提升民族認同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游戲中的大量運動以及游戲規則等還能夠培養幼兒吃苦耐勞的精神。
1.2、提升幼兒的體質
幼兒時期是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體育鍛煉對于幼兒來說尤為重要,藏羌民族民間游戲的應用有利于使幼兒在愉悅的文化氛圍下提升體能。首先,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和能力。幼兒的體能指的是幼兒身體運動的能力,包括走、跳、跑、鉆等能力。同時也包括幼兒的身體素質,比如,幼兒的平衡能力、速度、耐力等。而藏羌民族游戲對幼兒這些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找牛犢、狼吃羊等游戲中都涉及到幼兒之間的追逐,提升幼兒的活動幅度,保證幼兒身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對幼兒的骨骼以及肌肉等起到強健的作用。此外丟沙包等體育活動還有利于對幼兒耐力和靈活性的鍛煉;其次,阿壩州是藏羌民族的主要聚集地,地理位置海拔比較高,氣候寒冷,攻城以及丟沙包等游戲一般都需要在室外進行。通過大量的室外活動,有利于幼兒呼吸新鮮空氣,享受陽光,提升幼兒的溫度調控能力;最后,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游戲對幼兒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抓羊骨頭可以很好地鍛煉幼兒手部的靈活性和手眼腦協調能力。而推桿以及抱蛋等游戲則能夠促進幼兒大肌肉的活動,提升幼兒的運動協調能力。
1.3、促進幼兒心理發展
根據幼兒心理學研究,幼兒的心理可以分為感知力、語言、想象、思維等方面的認知,以及幼兒的喜怒哀樂和意志力等。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可以通過藏羌民族民間游戲的方式促進幼兒的情感、個性和語言等方面的發展。第一,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作用。藏羌民族民間游戲中很多游戲需要一邊鍛煉身體一邊口頭說唱,而說唱的內容中包含很多的民族大義和民族精神以及歷史事件等。比如,在跳皮筋中有一段是關于白求恩的內容,“白求恩來自加拿大,不遠萬里當醫生,為救傷員而犧牲,他是我們的英雄”。孩子們可以一邊跳皮筋一邊說唱,這種說唱方式既能夠幫助孩子們保持良好的運動規則,同時也能夠幫助孩子們了解歷史故事和人物,對幼兒身體以及語言能力的鍛煉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加強兒童認知能力。幼兒的認知能力中包括想象、思維、感知和記憶等多種能力,通過體育游戲的方式也有利于幼兒認知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抓羊骨頭的游戲中,有利于幼兒對形狀的認知,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計數能力等綜合TRADITIONALSPORTS傳統體育能力。同時在丟窩窩的游戲中還可以提升幼兒對單雙數的認知,促進幼兒對新事物的感知和探索;第三,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藏羌族民間游戲都是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游戲內容,能夠凸顯出民族文化特點,幼兒們通過藏羌族民族游戲的玩耍,有利于幼兒對民族文化內容的了解。比如,在狼吃小羊的游戲中,能夠教會幼兒們團結的精神,培養幼兒愛憎分明的情感。同時從這些游戲的名字中也能夠了解藏羌族的語言文化,比如,抱蛋游戲,羌語是“蛾捉”,推桿游戲羌語是“無勒澤澤”。在游戲中通過語言的對比,有利于幼兒掌握更多的藏羌文化內容;第四,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藏羌民間游戲本身具有趣味性的特點,能夠吸引幼兒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部分民間游戲具有挑戰性,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進行自我挑戰,促進思維的發展。同時部分游戲中需要幼兒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清晰的邏輯思維,對幼兒人格品質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4、培養幼兒的社會性
兒童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幼兒社會性是幼兒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人才培養目標。而社會性培養中需要注重人際關系的交往,游戲是幼兒交往的重要載體,通過游戲的開展能夠使幼兒參與到集體活動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社會性環境。藏羌族民間游戲對兒童人際關系的構建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們通過一起游戲,能夠構建良好的交往形態,兒童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認識更多的伙伴。此外部分游戲需要進行角色扮演,比如,叼雞游戲,需要幼兒們團結一致,保護小雞,通過這個游戲可以幫助幼兒學會同情弱者,提升幼兒的親社會行為。
藏羌民族體育活動與藏羌民族的發展歷史和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性,其中包括藏羌族的歷史、文化以及習俗等,是藏羌民族上千年發展歷史的表現,能夠體現出藏羌民族人民的勤勞、勇敢。藏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不僅具有娛樂的效果,同時也具有文化傳播的作用。當前阿壩州等藏羌民族的聚集地開始將藏羌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兒園的體育主題活動中,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2.1、競技體育在主題活動中的應用
藏羌民族居住的環境海拔高、氣溫低,環境比較惡劣,在這種自然環境下孕育了當地人民勤勞勇敢、樸實頑強的性格特點。藏羌民族文化是藏羌民族人民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逐漸積淀下來的文化內容,并體現在民族體育活動中。這些體育游戲具有競技性的特點,也是人們樂此不疲投入體育活動中的主要原因。在競技民間體育中“大象拔河”、“抱蛋”、“推桿”等都是比較典型的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可以通過對這些體育運動的開發和優化,使其適合幼兒的運動要求,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首先,是大象拔河的游戲及應用。大象拔河在藏語中也被稱為“波浪聶孜”,指的是大象頸部的意思,當前已經被納入到全民運動會的表演中,是藏族人民非常喜歡的一種運動形式。要求比賽的場地為硬質地面,用一條綢布帶做成圓環的形式套在運動員的脖頸處,并通過兩腿間穿出,同時運動員保持四肢著地,背向而行的方式,雙方奮力向前爬。兩個隊伍中間系紅綢的位置拉過線即為勝利。教師在課前可以先通過圖片、小視頻等方式幫助幼兒了解“大象拔河”的玩法和發展歷史,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準備拔河用的絲綢。由于幼兒比較小,所以選擇的場地可以適當縮放比例,同時縮短絲綢長度,為了保證幼兒的操作安全,兩個隊在絲綢的系法上可以進行改進,不系在幼兒的脖子位置,可以系在腰部。通過“大象拔河”的民間游戲有利于鍛煉幼兒的核心力量。同時在拔河的過程中每個隊都需要保證用力的一致性,有利于培養幼兒們的默契和團結力。其次,是抱蛋的游戲及應用。抱蛋在羌語中稱為“蛾捉”,是羌族比較傳統的體育游戲項目之一。而且這種游戲對場地的限制不高。需要先在場地畫一個圓圈,直徑控制在1.5m以內,然后在圈內放置3-5個沙包,一個人負責保護這些“蛋”,呈俯臥狀,利用胸腹位置保護“蛋”。抱蛋人數量不限,需要找準時機或者設計一些小技巧趁保護蛋的人不注意襲擊保護蛋的人,保護蛋的人必須要雙手著地,可以通過腳蹬的方式進行反擊,抱蛋人不得進入到圈內。同時保護蛋的人不能用手拉人,如果抱蛋人接觸到保蛋人的腿即被淘汰,如果保蛋人的蛋被搶走則保蛋人輸,輸的一方將要接受“懲罰”。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可以將圓圈的直徑縮小,根據幼兒的身高,縮到50-80cm,然后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制作沙包,作為游戲的“蛋”,幼兒可以自行選擇沙包的顏色和形狀。幼兒們可以互換保蛋人和抱蛋人的角色,通過這個游戲的開展有利于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思維能力和平衡能力。最后,是推桿的游戲及應用。推桿羌語表示為“無勒澤澤”,是羌族比較推崇的競技體育活動。在游戲中需要準備一個長3m左右,成人手臂粗細的木桿,一人握住木桿的一端,騎在木桿上,為防守方,另一人握住桿子的另一端用力推。雙方采用面對面的方式,保證木桿的水平性,不得擺動或者突然推進。如果進攻方將防守方推出界線外獲勝,一局結束后需要雙方互換場地,并采用五局三勝制。幼兒游戲中需要結合幼兒的身高特點,對桿進行改良,可以縮短桿的長度,設置1m長的桿,粗細為3-5cm。保證幼兒能夠拿得起桿,可以借力。但是由于木桿在推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需要在周圍做好防護措施,比如,可以在幼兒的左右鋪上墊子,桿子的兩頭用泡沫進行保護等。推桿游戲能夠訓練幼兒的對抗能力,鍛煉幼兒的大肌肉群,提升幼兒的毅力和耐力。
2.2、手部運動在主題活動中的應用
手部運動的靈活型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體育活動中的主要目標。抓羊骨頭和丟窩窩都是手部運動的重要運動內容。因此也可以將這兩種藏羌族的民族文化體育內容融入到幼兒主題體育活動中。抓羊骨頭的運動中需要幼兒手部進行抓放等活動,并合理掌握抓放的力度。抓羊骨頭是藏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參與的人數為2-7人,羊骨頭指的是羊蹄腕骨,取4個羊骨頭,然后縫制一個沙包。孩子們可以在草地上玩耍,將羊骨頭的4個面分別命名為心、背、耳朵、眼睛,為了更好地區分可以涂上不同的顏色。在游戲時先將沙包拋起,然后用手抓到狀態相同的羊骨頭,再接住沙包。如果4個骨頭的狀態都不同需要4個全部抓起再接沙包,然后再扔沙包,在沙包升空后撒下羊骨頭。可以分成兩個小組,也可以個人記分,如果沒有抓起全部同樣的羊骨頭或者沙包落地都算輸。當前市場上羊骨頭并不好收集,而且涉及到殺菌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購買一些塑料的模型替代,在游戲開始前先引導幼兒動手摸一摸,加深幼兒對羊骨頭的認識。為了使幼兒對羊骨頭有全面的認知,建議教師準備一副真正的羊骨頭,帶領幼兒們對動物的骨骼進行認知,然后教師為幼兒示范如何抓羊骨頭。對于中小班的幼兒來說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難度比較大,因此可以嘗試在扔沙包時能夠抓起羊骨頭即可獲得相應的分數。對于幼兒來說抓羊骨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需要先從簡單的開始引導幼兒逐漸掌握抓羊骨頭的方法,鍛煉幼兒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幼兒在抓羊骨頭的過程中需要先確定羊骨頭的位置,然后在扔沙包中眼睛要盯著沙包,憑借自己的記憶準確找到羊骨頭的位置抓起來。可以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的精準性,練習的次數越多,精準性越高。而且在觀察沙包落地位置時需要能夠準確抓取,促進幼兒的手眼協調。丟窩窩羌語中稱為“如不哦殺”,是一種流傳比較廣泛的羌族民間體育游戲,具體的游戲規則為:在室外挖一個大坑作為窩,將這個大坑編號為5,然后在大坑的周圍挖4個小坑作為4個小窩,編號為1-4。距離大窩較遠的位置設置一條端線,然后站在線外向窩內丟硬幣或者玻璃珠、小核桃等物品,如果丟到1、3、5號窩窩可以吃到對應數字的核桃,如果丟到2、4或者沒有丟中則沒有獎勵,這個規則也被稱為吃單不吃雙,最后丟的最多的獲勝。阿壩州的居住民比較復雜,其中包括藏族、羌族、漢族、滿族、族回等不同的民族,在多民族的融合發展中,民間體育游戲也逐漸融合。幼兒園開展丟窩窩的游戲比較簡單,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們一起在松軟的土地上挖坑,然后根據幼兒們的身高和手臂力量選擇合理的端線。通過挖坑有利于鍛煉幼兒們的臂力,而且培養幼兒們勞動的能力,激發勞動熱情。幼兒們在丟窩窩的過程中同樣能夠鍛煉幼兒的手臂力量,提升手眼腦協調能力,學會控制手臂發力力度和發力點,保證投擲的準確性。通過多次訓練后,幼兒們投擲的精準度越來越高。同時由于丟窩窩是一種吃單不吃雙的游戲,還有利于幼兒對單雙數的認知。
2.3、團體協作在主題運動中的應用
幼兒體育活動中不僅要鍛煉幼兒們的身體素質,還需要注重對幼兒精神品質以及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養。因此在活動的開展中需要通過團體合作的方式提升幼兒的協作能力、團結能力和組織能力。藏羌民族文化中也有很多鍛煉團結協作能力的體育活動,比如,“狼吃羊”、“找牛犢”等民間體育游戲。狼吃羊游戲與老鷹捉小雞游戲的規則比較相似,對參與人數沒有具體的規定,原則上不得少于3人。在游戲的過程中一個人扮演狼,其他人扮演羊,但是在扮演羊的人中需要選出一個人扮演頭羊負責保護大家,其他扮演小羊的人按照順序依次排在頭羊的身后。狼需要躲過頭羊抓住小羊,頭羊則需要伸開雙臂想辦法保護小羊不被抓。狼只可以抓小羊不得抓頭羊,同時狼只能從兩側進攻抓小羊,不得從頭羊臂下鉆過去。小羊們如果被抓,或者在躲避狼的過程中脫節都直接淘汰,狼將小羊全部抓住后游戲結束。為了保證幼兒們順利開展游戲,教師可以分別扮演狼和頭羊的方式帶領幼兒們進行示范,在幼兒掌握游戲規則后教師退出做裁判。這個游戲中需要頭羊與小羊的合作,保證方向的一致性,頭羊要做好組織工作和預測工作,有效組織阻止狼的攻擊。同時整個游戲都需要在跑、躲、進攻、防守等運動中進行,對幼兒們腿部肌肉的鍛煉具有重要作用。最后獲得勝利的一方可以獲得另一方獻“哈達”的禮遇,同時在獻“哈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幼兒們講解同輩間獻“哈達”需要注意的禮節。在游戲中滲透藏羌文化更有利于幼兒們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知。找牛犢游戲也是一個由多名兒童共同組成的游戲內容,其中一名兒童作為牛犢,一名兒童扮演找牛犢者,其他的兒童則手拉手圍住牛犢。游戲開始時找牛犢問“看見牛犢了嗎?”然后圍住牛犢的兒童反問“你的牛犢什么樣子?”答“上身金,下身銀”,接著說“我們沒見過這么漂亮的牛犢,只見到一個滿身泥巴的牛犢”。在找到牛犢后,圍圈的孩子們將手搭成門洞趕牛犢。找牛犢者每到一個門前都要問“這個門什么做的?”答“金子做的,需要金鑰匙”,下一道門可以是銀門、珍珠門、瑪瑙門等,在最后一道門后孩子們將手放下擠到一起。找牛犢的人暴怒變為老牛要來搶牛犢,孩子們手拉成圈快速圍圈旋轉,找牛犢人從孩子們間隙闖圈,闖進去即贏,進不去即輸。這個游戲難度不大,但是程序講解比較復雜,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孩子們播放幾遍游戲視頻,幫助孩子們記憶和理解。這個游戲中大家要團結一致守好小牛犢。同時游戲中有很多問答的環節,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這些問答的內容幼兒們也可以自己改編,教師可以將這些改編為藏羌文化內容,問什么門可以回答臧秀、唐卡、鹽雕等門,促進文化的滲入。
3、結語
綜上所述,藏羌民族文化中包含很多的民間體育游戲,這些游戲通過適當的改良后能夠應用到幼兒體育教學中,通過文化的滲透不僅有利于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還能夠實現文化的傳承,幫助幼兒樹立民族意識,培養健康的思想品質和人格。
參考文獻:
[1]劉玉芬.少數民族地區幼兒體育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4(6).
[2]王菊.幼兒園角色游戲整合本土文化的思考———以藏、羌民間舞蹈為例[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9,9(7).
[3]楊濤.淺談藏蕪民族文化與幼兒園教育有機融合[J].基礎教育論壇(樂山),2012(3).
[4]陳瑤,王菊,黃哲揚等.藏羌民間傳統舞蹈在幼兒園角色游戲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5(20).
[5]劉玉芬.在幼兒教育中傳承藏羌民族文化的初探[J].教育管理與藝術,2014(5).
作者:李暉艷 單位:阿壩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 上一篇: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及閱讀技巧
- 下一篇:邊貿互市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