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時間:2022-06-10 16:07:30
導語:強化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醫學生課程思想政治及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是針對醫學生開展的培養體系,是指在擁有一定人文知識并且得以內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學識和修養,能夠反映一個人人格、氣質、情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個性品質。綜其所述,人文素養表現在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態度、處理自身問題的方式方法、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自身的談吐修養等方面,是一個人自身發展過程中的精神狀態、價值境界和人格追求[2]。依據赫爾曼·施密茨理論,具有仁愛之心、積極向上的醫學人文意識,才能夠在醫患之間傳達的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在醫學診療過程中,患者需要這種醫學人文傳播所表達的愛,而醫學工作者需要學會將客觀的醫學知識與主觀的人文情懷有機的結合,才能傳遞出帶有溫度的診療[5]。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是健康教育的核心,人文素養教育需尊重人生命價值的本身、尊重人的權利和尊嚴,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臨床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是涵蓋生命文化的教育、仁愛思想教育、醫德教育等。人文素養本身可成為醫學工作者自身道德修養評估的杠桿及社會價值觀的體現。醫學生是未來的臨床醫生,是醫療活動的主體,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質量直接體現了醫學人才培養的全面性,對醫學模式的轉換乃至于醫療環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意義[6]。實際臨床診療中的人文素養要求醫學生加強道德修養,熱愛本職工作,對患者要做到認真負責,具備耐心、仁心、同理心,懂得關心患者的疾病之苦,在臨床診療中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熱愛醫療事業。臨床實習階段是醫學生將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培養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黃金時期,醫學生將從實習階段開始,真正的接觸患者、接觸臨床醫生,也是真正融入社會的開始,臨床實習期間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未來的醫療隊伍素質。但特殊情況下醫學教育的模式發生了重大改變,在線教學成為特殊時期的一種主要教學模式,而如何在在線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傳達思想政治及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對廣大醫學教育工作者來說將是一個較大的挑戰[7]。
2目前在線教學中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
2.1醫學生的自律性面臨挑戰
醫學教育的主體是醫學生,醫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律性等決定了在線教學效果。特殊情況下醫學理論、實習均不得不采取線上教學的形式,而線上教學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最大的缺點是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主要依賴于醫學生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及自覺性。在線教學期間由于學習時間、空間自由度較大,很多學生隨意浪費時間,甚至沉溺于網絡游戲、刷視頻等,因此需要培養醫學生高度的責任心、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慎獨的處世意識。有研究提示手機、iPad成為醫學生主要的上網工具,如何更好地規范醫學生的網絡行為、引導其正確使用網絡進行學習、提高自律能力、提升學習自我效能感等,仍然是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8]。
2.2溝通模式的變更
臨床工作中的溝通包括醫患溝通、師生溝通、醫護溝通、同學之間的溝通等,在醫患溝通中“醫者仁心”是醫生自我道德修養的體現。醫學生需要培育更高的職業情操、高尚的道德理念、無私的奉獻精神。作為一個合格的醫生不僅要有高超的醫療技術,更需要有一顆仁愛之心。醫學教育在醫學生的學醫生涯中不僅需要吸取先進的醫學理論及技能,更要吸取祖國傳統醫學和西方醫學的人文教育的精華,而現實中現階段的醫學生因為家庭獨生子女等社會因素導致缺乏責任感和同理心,不利于“仁術”的開展,更不利于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醫患溝通能力是醫生日常診療中的重要環節,而在線教育的教學模式導致醫學生不能直接與患者及家屬溝通,醫患溝通模式發生了較大改變,因此不利于臨床實習中醫學生臨床溝通能力的提高[9-10];線上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缺乏肢體、眼神等的面對面交流,老師對課堂全局的掌控欠佳,不能很好地感受學生的聽課狀態,不利于更好的掌控課程的節奏、課堂氛圍的調節等;線上教學使醫護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困難,主要以教師的介紹與引導為主,跟實際臨床場景必然有偏差。臨床工作是團體合作、協同工作的過程,線上教學模式使溝通模式發生較大的改變。
2.3醫學教育體系本身人文教育的欠缺
西方教育中,如印度,醫學生在一年級階段就接受了人文教育的培育[5],而我國傳統醫學教育長期處于“重專業、輕人文”的狀態,在基礎教育階段基本延續理論知識的學習,醫學生接觸人文教育的機會主要來自于實習階段及自身的道德修養的修煉、甚至家庭教育的傳承。有些醫學生學醫是因為利益考慮,認為醫生職業收入高、前途好。總體來說市場經濟的進步也離不開醫學人文精神的回歸,改變傳統醫學模式,將醫學教育的目的不僅限于醫療上的治病救人,更需要達到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共同完好狀態,真正實現“生物—心理—社會”這一新的醫學模式的轉換[11]。在醫學人文課程設置上,缺乏顯性教學與隱性教學的結合。根據2008年教育部、原衛生部聯合頒布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的指導性要求,與醫學人文相關聯的課程包括醫學倫理學、醫患溝通,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行為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融入,且這些課程內容與醫學專業課程幾乎完全脫離,學校和學生本人缺乏對這類課程的重視,學生考核標準和評價大多流于形式,缺乏約束機制,大多以及格為主要目的,不能充分體現醫學人文教育的本質和目標。且醫學人文教育方式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單純的課堂講授一味地灌輸已經過時,學生學習起來也沒有熱情,積極性不高,也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目前高校醫學人文教育仍缺乏較好的體系,人文學科在整個醫學院校的目標定位和專業設置中考慮的較少,更缺乏校園文化建設和醫學人文素質環境的營造。
2.4醫學教育工作者自身人文素養教育的不足
現階段的醫學工作者同時也是醫學教育的傳承者,在學生階段缺乏人文素養教育的培養,實際帶教過程中可能會傳達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比如階層歧視、收紅包、拿回扣等,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滲透人文教育的意識,授課過程中仍以專業知識教育為主,不能傳達高尚的職業操守和健全的人文精神,不能充分體現“換位思考”“共情”“尊重生命”等醫學人文情懷,從而帶教出的臨床醫生可能具有精湛的醫術,但缺乏高尚的醫學人文素養[12-13]。
2.5美學教育的缺失
傳統醫學教育方式往往只是單純追求課本知識,忽視了對學生美學的教育。長期以來醫學工作者給公眾的形象多較嚴肅及刻板,生活中缺乏情趣、缺乏美學情操,學生常常認為醫學專業學業枯燥乏味,缺乏對生命之美、心靈之美、醫術之美的欣賞。總之,人文精神的培育在醫學生的成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醫學事業發展的基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4]。
3提高臨床醫學生在線教學人文素養教育效果的方式探討
3.1加強師生的人文素養教育意識
在臨床實習學習中,臨床帶教教師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在帶教過程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專業疾病診治相關的知識及技能、培養學生臨床工作、邏輯思維能力外,老師的言談舉止、醫德醫風、溝通交流能力、人文素養方面也會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具有更好的實踐意義。因此,強化醫學院老師們的人文素養教育意識是非常必要的。醫學院的老師們在工作之余應努力學習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做到衣著得體,言談、舉止文雅,態度和藹可親,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醫患關系、同事關系,這不僅有利于臨床教學工作,而且老師自身的人文素養,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逐漸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多向醫學生傳達醫學進步的信號,強化醫學生誓言,傳播臨床的感人故事等,增強醫學生的責任感及積極探索精神,培養追求卓越的意識,從而提升自身的自覺性及自律性,真正體會到醫學教育的意義與內涵。此外,教師在線上授課過程中還要重視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樹立“以人為本”“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價值觀念,培養醫學生大公無私、樂于奉獻、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培養醫學工作者為患者設身處地考量的意識,包括患者經濟能力、家庭狀況、心理狀態等,為患者爭取更多的社會經濟支持也至關重要。教師隊伍人文素養教育意識的強化將會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整體起到積極的作用,真正實現了課程思政的目的[3]。
3.2建立人文教育創新教學平臺,實現臨床實踐帶教方法的創新
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會進行床邊教學,包括病史的詢問、體格檢查、技能操作、病例分析等醫療活動,使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會溝通交流、學會團結協作,從而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在線教學不能實際接觸患者,如何進行實踐教學尤其是醫患溝通是一個較大的問題,帶教老師可以建立微信或QQ小組群,在群內分享帶有人文教育特色的病例及視頻,模擬與患者及家屬接診、處置等診療的整個過程,也包括與護士的溝通過程,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進行討論,并互相查漏補缺,從而提高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醫患之間的交流能力,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同時也鍛煉了表達能力、交流能力、交往能力和知識傳播能力等。
3.3完善醫學教育體系
醫學院校需要根據人文素質教育的需求對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給予重視,對現有的體制做出適當的改革,提早及提高學院中人文科學課程的開展和占比,在低年級階段就引入人文教育的理念,后續貫穿醫學生接受醫學教育的歷程中,甚至納入臨床帶教路徑及制度中。同時建議聘請優秀的社會科學教師、人文科學教師擔任課程講師,宣教健康經濟、健康政策的相關知識,并進一步培訓和管理在校人文學科講師,真正落實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任務。加大講師和臨床醫學生的獎勵機制,加大在人文科學課程上的資金投入。授課過程中優化教學管理、加強學生與講師之間的互動,將醫學相關的人文主義精神融入到教學及臨床實踐的各個環節中,進而提高醫學生自身的人文素質,及作為醫療從業者的自我修養。開闊教育渠道,將現代交流平臺運用到醫學教育中,體現出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時代性,比如建立在線教學平臺,將視頻、課件、動畫、圖片等結合起來,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可以利用QQ、微信等微平臺,開設醫學人文教育模塊,將醫學人文教育日常化;借助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視頻等媒介,宣傳身邊的道德榜樣,真正做到將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養培育與互聯網相結合。鼓勵醫院舉辦法律常識、醫德醫風、醫患溝通、醫務人員禮儀儀表、臨終關懷等知識的培訓,開拓醫學生的視野,從而更好的進行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培養[4,13]。線上教學過程中監管機制的建立同樣非常重要,除了在教學平臺上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痕跡記錄、加強簽到、錄制屏幕等策略,也要求帶教老師積極與學生互動,課堂上要求學生開視頻,積極提問,課后留置作業及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對有所回應的學生給予更好的評價及加分制。人文教學的效果可體現在醫學生后期的臨床診療中,評價體系包括對臨床專業知識、醫學技能的掌握、從醫風貌、遵紀守法程度等,列出表格,對臨床實習的學生進行綜合評分;可給帶教老師及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請帶教教師、患者或家屬給學生打分,將綜合評分及滿意度調查表的評分納入學生的總體實習成績中。通過以上監管機制及評價體系,有效地促進和提高臨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的效果[15]。醫學院校對醫學人文教育重視起來,建立人文教育創新教學平臺,強化人文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互聯網”下醫學人文教育體系同樣能夠逐漸完善起來。
3.4定期舉行線上視頻會,強化醫學教育隊伍的人文素養
隨著騰訊會議、釘釘等網絡會議平臺的普及,組織醫學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開展線上視頻會已成為可能。可由醫學院教學部或臨床帶教教師組織,定期進行師生共同參與的人文教育視頻會。視頻會內容包括醫院科室文化、臨床實習中遇到的人文問題、當今社會上對醫院、醫生的評價、好醫生的價值體現、醫德醫風、患者的感人故事等方面。通過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觀點,有利于帶教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工作狀態、心理狀態及帶教效果等。建立學習小組,督促學生間的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在醫院內組織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就自身行醫歷程在線上做學術報告,鼓勵這些先進模范們進行學術會議講座,講授親身的救死扶傷的經歷,讓醫學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都能感受到他們的仁愛之心,及大公無私、奉獻終身的人文精神,起到發揮先進模范的標桿作用[14]。
3.5積極宣揚美學教育
醫學是一門藝術,一門展現病理與生理、人性與道德、宏觀到微觀的藝術,建議在醫學教育過程中注重醫學生美學情操的培育,在醫學生中開展攝影、音樂、舞蹈、繪畫、健身等社團活動,線上投稿,督促醫學生對藝術的追求、對身心健康的維護意識,為培養醫學生高尚的情操、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之美的欣賞具有重要的意義[16]。
4結語
醫學人文素養教育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屬性和人文社會科學屬性的綜合性學科體系。在中國高等醫學教育中需重視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重視對臨床醫生的價值觀與人文觀的培養,重視人文教育體系在醫學教育中形成,重視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和交流技巧的培養。而我國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并未得到良好發展,尤其是線上教學“互聯網+背景下”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存在較大的挑戰。對臨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仍然任重道遠,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為了進一步提升醫學生乃至醫學教師的人文素養與職業道德,醫學院校需重視人文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將其融入臨床路徑乃至臨床制度中,加強師生間的醫學人文教育的傳達,加強臨床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及實用性,醫學生本身需提高自身的自律性、自覺性,為成為具有優良的醫學人文素養的醫學卓越人才做出努力。
作者:劉秋菊 劉宇 魏巍
- 上一篇:航空儲運衛生保健與急救課程教學研究
- 下一篇:普通地質學課程思政改革實踐路徑
精品范文
10強化廉潔作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