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06-10 11:19:31
導語: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崗課賽證”融通是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以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著眼點,重點闡述通過以崗定課、以賽促課、以證融課的方式進行微生物檢驗技術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革蘭氏染色項目為例,具體介紹了基于“崗課賽證”四元融通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實施流程、教學方法與分析、教學效果等內容。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本教學模式能夠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助力于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為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改革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崗課賽證;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改革;革蘭氏染色技術
為全面深化育人機制改革,培養服務于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2019年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1]。這體現了職業教育課程構建的基本模式,被作為職業院校課程規范設置的基本標準[2]。“崗課賽證”融通是產業界、教育界、競賽界、證書界四大系統中人才培養需求的有效聯合[3],是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因此,專業課程作為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以課程改革為核心推動育人模式變革,在教學中科學融入“崗課賽證”四元融通的育人模式,對高等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微生物檢驗技術作為一門高職院校食品、醫學檢驗、藥學等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以微生物學的理論為基礎,強化實踐與應用。然而,傳統教學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學生能力與崗位匹配度不夠,高端教學模式向大眾轉化難,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不暢通等。為切實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課程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等環節中實現“崗課賽證”融通的路徑探索至關重要。為此,我們進行了“崗課賽證”四元融通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基于行業崗位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重構課程項目,實現“以崗定課”;基于技能競賽要求,賽教融合、賽訓融合,實現“以賽促教”;基于專業證書制度,課證融通,實現“以證融課”。
一、開展基于“崗課賽證”四元融通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本研究針對2017—2021年食品檢驗和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抽樣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約31.2%的學生從事微生物檢驗相關工作;83.3%的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認為專業實踐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素養與能力。因此,根據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相一致的原則,需要從崗位能力需求出發,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課程內容,與行業企業協同構建模塊化、項目化、能力遞進式的課程內容,同時,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有效掌握和提升崗位實際操作技能,實現“零距離”上崗。微生物檢驗技術作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衛生資格證書考試的核心內容,以行業認證、技能競賽的能力和素養要求為目標融于教學內容,是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4]。通過“課證融通”的方式,將新工藝、新技術、新要求、新標準的有效融入,證書的技能要求與教學同步進行,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又可提高學生技能證書的通過率,為學生未來的就業提升打開通道。此外,技能競賽是教學效果的高端展示,在教學環節融入技能競賽的標準與要求,可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和學生技能水平,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因此,在課程建設與改革過程中,進行“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是產業轉型升級時代背景下,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的現實需求。
二、基于“崗課賽證,四位一體”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改革的基本內容
(一)不斷深化校企溝通交流,通過對廣東省食品、醫療衛生相關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問卷調查、實地走訪,明確崗位能力對課程的需求,基于典型工作任務,開發情境化實訓項目,行業標準對接課程標準,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需求的精準對接。(二)技能競賽的項目設置依據職業崗位和行業發展需要,其評分準則具有引領性和標準性。積極推動微生物檢驗教學形成“賽教(訓)融合”模式,競賽項目和操作標準設置為課程實操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同時,在競賽選拔、培訓、競賽訓練觀摩和視頻錄制的全過程中,推動“以點帶面”教學資源的普適化。(三)基于國家相關職業標準的認證,如“1+X”技能等級證書、衛生檢驗等相關資格證書,加強“課證融通”。開展教學評價標準與證書標準對接,技能培訓有機融入教學課程,使畢業生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培訓完美融合。
三、基于“崗課賽證”四元融通的教學模式探索與應用
探索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崗課賽證”的理念全方位融入課程,逐步推進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的優化與改革。革蘭氏染色技術是細菌檢驗中重要的基本操作技術,是從事微生物檢驗崗位的常規檢測項目之一。同時,該操作項目在食品、醫學技能競賽以及相關職業技能證書中,均作為考核重點。因此,本文以革蘭氏染色技術實訓教學為例,闡述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學實施流程
根據崗位能力和職責、競賽標準、證書評價要求以及學生實際學習能力,設定教學目標,并開展教學實施。革蘭氏染色實訓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探究、課中強化和課后拓展三個環節,每個環節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具體教學實施過程如表1所示。1.課前探究: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加深理論知識理解,建立崗位意識。利用超星學習通發布學習任務、微課、測驗等教學資源,將部分教學內容前置。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初步建立學習任務與崗位需求的關系,形成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間的聯系,進一步理解革蘭氏染色的基本原理,了解操作的標準流程和注意事項。教師依據在線測試結果,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設計實施過程。2.課中強化:主要包含查漏補缺、操作示教、實操練習、總結評價四個部分。首先,通過前置測試,掌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以問題為導向,利用動畫演示的方式,針對性地梳理強化和鞏固理論知識點,建立實操感性認識。其次,通過教師分組示范操作,融入競賽標準和證書考核關鍵點,重點展示操作難點與技巧,使學生掌握標準操作規程、重點步驟,強化安全意識。再次,通過任務驅動法和探究式學習,向學生發布三項基本任務:(1)獨立完成未知樣品的檢測;(2)染色結果的判斷與分析;(3)完成革蘭氏染色案例結果分析。基于上述任務,學生開展實操練習,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流程,提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最后,通過課堂隨拍的方式展示典型錯誤操作,小組討論進行分析與總結。此外,利用超星學習平臺完成課堂總結和教學效果評價。課堂中將技能競賽的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的要求與規范進行有機融入、剖析、理解與內化。在強化技能的同時,更強調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的提升,如科學規范描述實驗結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物安全意識等,小實驗蘊含大道理。3.課后拓展: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拓展作用,通過采取虛擬仿真訓練、實驗室開放日操作訓練及觀摩競賽選手訓練等方式,深度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操作能力的鞏固提升,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工匠精神。
(二)教學方法與分析
在教學設計中,根據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多種困境,充分利用微課、虛擬仿真平臺、移動學習平臺等資源,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開展革蘭氏染色實訓教學,促進知識內化,將抽象知識具體化、知識呈現豐富化、教學評價客觀化以及學生素養全面化如表2所示。
(三)教學效果
教學實施緊扣崗位要求、競賽標準和證書培訓內容,貫穿“崗課賽證”四元融通的教學改革理念。學生在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時,其實驗室生物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崗位意識進一步提升。通過對實驗班90名學生進行的教學改革實施效果評價問卷調查顯示,100%的學生喜歡此教學模式,認為教學資源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并希望在本課程中繼續實施該模式教學;95%的學生希望該教學模式能夠在其他課程中推廣使用。
四、教學改革成效
通過穩步扎實地推進“課證融通”教學改革,畢業生獲得技能等級證書比例達到100%。其中,“1+X”糧農食品安全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率達95%以上。同時,教學團隊也先后榮獲2020年度“1+X”糧農食品安全評價“優秀師資團隊”稱號和2021年度“優秀教學獎”“優秀組織獎”。近兩年,學生在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的微生物檢驗賽項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榮獲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和三等獎1項。此外,學生在微生物檢驗與應用領域的創新科研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其中,微生物的研究項目獲得廣東省2021年攀登計劃項目的支持,專利授權1項。在上述比賽和項目中均體現了學生扎實的微生物技能、科學素養與職業素養。通過“課證融通”模式的改革與實踐,進一步暢通了畢業生在行業內職業發展路徑,其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快速提升,實現能力與就業崗位的實時、精準對接。通過對30余家用人單位的跟蹤調研表明,用人單位對我校在校生、畢業生的綜合技能與素質均十分認可。綜上,“崗課賽證”四元融通的教學模式能夠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助力微生物檢測領域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為微生物檢驗技術教學改革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深入學習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
[2]馬玉霞,王大帥,馮湘.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高職課程體系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1(23):107-111.
[3]張慧青,王海英,劉曉.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現實問題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21):27-34.
[4]曾天山.“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5-10.
作者:李瑋瑋 蔡天舒 冀霞 單位: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惠州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 上一篇: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成人教育課程的應用
- 下一篇:高職生源多元化計算機課程教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