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診斷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8 17:41: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生物學診斷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提供可靠的臨床標本;
(2)了解正常的菌群;
(3)結合臨床,準確進行實驗;
(4)病原學診斷需準確、合理;
(5)微生物實驗室應及時報告實驗的結婚;
(6)加強對檢驗項目的質量控制。
現代感染性疾病診斷最重要的一步為采集恰當的標本,從而要求臨床醫師能夠獲取代表感染性疾病的標本。細菌進行實驗的前提是了解知曉人體的正常菌群。在做微生物實驗時,應聯合臨床,做定性、定位和定量的實驗分析,患者的臨床診斷以及恰當的臨床實驗標本由臨床醫師提供,然后進行全面的討論分析,從而更加的為患者負責。微生物室應在涂片結果,敏感結果以及最后結果出來時及時與臨床醫師聯系,對病情做有力的報告。現代臨床微生物學應對各種檢驗項目加強質量控制,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現代臨床微生物學要求參與醫院感染疾病的監測、管理和控制。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作用有:加強對病原學診斷、微生物抗藥性以及環境、器械的監測;加強醫院的消毒與滅菌;對流行病進行試驗,并加以控制。
二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對醫院感染的要求有:
(1)加強對醫院感染的監測;
(2)臨床微生物室參與醫院的教育工作;
(3)對消毒隔離加強管理;
(4)對抗菌性藥物進行試驗,快速準確試驗的報告。
若在臨床實驗中發現微生物的感染問題,應及時與臨床醫師聯系溝通,及時與控制感染的科室進行必要的聯系;一般提醒臨床對于病菌的來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病菌的傳播與擴散;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要經常定期抽調人員去參與醫院進行的教育工作,從而更加準確的對微生物菌體做出更準確的判斷;正確消毒對微生物菌體的預防和控制非常重要。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工作包括正確的對消毒隔離工作進行指導和監察,并且在特殊情況下,參與對特殊耐藥細菌的實驗工作并制定消毒隔離的措施。臨床微生物室應定期對微生物耐藥性的監測結果,這將對臨床的救治成功率大有幫助?,F代臨床微生物學在現代醫學中對實際臨床中的感染控制工作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臨床微生物學要求緊密結合與臨床之間的關系,并且還要牢牢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對常規的微生物檢驗工作要快速進行,判斷要準確,并且應即有速度又有質量對實驗結果做出報告。
臨床微生物學要求實驗結果與臨床盡可能的相符。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要加強對教育培訓的宣傳,并能對在微生物實驗室中實驗的結果做出合理準確的解釋?,F代臨床微生物學不僅對于高等院校的學生們,或是對醫學工作者的知識更新都是極其有必要的。醫院應切實加強醫院內感染控制的工作,從而為服務臨床做到更好的服務。利用臨床微生物學的基礎知識以及微生物學的理論與技能來進行臨床微生物學的檢驗。臨床微生物學需通過檢驗系統,從中了解各類微生物的特性,快速、有效的做出對病原學的診斷及微生物檢驗報告,為治療、診斷措施提供強有力的科學理論依據。為醫學感染控制提供病原學診斷是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的目的,從而達到減少、避免和控制病原體的效果。微生物實驗室工作者應加強對微生物標本的提取工作,然后寫出對其的研究報告,為醫學臨床提供幫助?,F代臨床微生物學的任務包括:獲取標本信息,并且學會妥善保存與保護,提高對微生物的檢驗率。利用微生物學知識學會多種對微生物檢測的方法,從中選出最佳的檢測方式,還包括系統鑒定程序,以及對檢測中存在的質量控制。
篇2
關鍵詞 醫學微生物學 維吾爾醫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of Uighur Medicine
Azierguli·abudukerimu, Delixiati·yimiti, CHEN Feng, WANG Hongying,
Abuduhabaer·abudykerimu, Zilaiguli·mijiti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ch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daily life and the most clinically common, whether it is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ighur medicine, medical doctors often in face,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treatment to achieve the bes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must have the aid of Pathogenic Microbiology Identification and micro biological laboratory tests to find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Uyghur medical education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Xinjiang area of Xinjiang higher education, is also the medical career and of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Uygur Medicine, Uighur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on reality,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tarting from the culture with modern medical needs of the medical personnel, a series of reform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edical microbiology; uighur medicine; teaching
醫學微生物學(Medical 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是主要的專業基礎課程。醫學微生物學的內容涉及到臨床醫學、醫藥學、中醫學、免疫學、生物化學等多種學科。主要研究與醫學相關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機理、診斷技術及防治措施等。醫學微生物這門課程專業性、實踐性及應用性強,是連接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橋梁。
1 維吾爾醫學教育的重要性
維吾爾醫學是維吾爾民族的醫藥學。它是一門歷史悠久的醫藥科學,它既不同于古希臘醫學,也不同于古阿拉伯和印度醫學,它是我國古代西域古代維吾爾人民和各族人民幾千年以來,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是我國醫藥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維吾爾族人民很長時間以來通過根據把脈,觀察病人面色、舌頭、精神狀態、大小便等一般狀況及病程,癥狀等特點進行診斷并治療民間發生的各種病,積累了關于維吾爾醫藥學方面的很多經驗,他們把這些經驗不斷地運用到實踐和疾病做斗爭過程中逐漸創造出了維吾爾醫藥學基礎理論、臨床治療方法及維吾爾醫藥物。 維吾爾醫藥學的運用范圍廣,實用性強,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維吾爾醫藥學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所以廣大維吾爾族群眾把它認同為可靠、信賴的醫學領域。因此要想將維吾爾醫藥學更廣泛地利用到醫學領域、更深入的運用到醫學治療過程,甚至要發展維吾爾醫藥學并盡快擺脫目前所面臨的困境,融入到我國醫學領域和醫學高等教育體系,對中國特色醫學衛生事業的建設與繁榮有著重要的意義。①
2 維吾爾醫學專業開展病原微生物學教學的重要性
感染性疾病在臨床上與日常生活中面臨的最常見的醫學問題。不管是臨床醫生或傳統醫學醫生都會遇到各種感染性疾病只不過是他們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治療技術方面有區別,但是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及檢查方法還是離不開病原微生物這門基礎課程知識。
維吾爾醫藥學是以種屬于宏觀醫學的醫學領域,維吾爾醫藥學理論認為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以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是非常重要。人體的整體性觀念是維吾爾醫藥學的主要特點,而且正因為這些特點的存在使維吾爾醫藥學具有局限性和限制性。②
維吾爾醫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維吾爾醫學教學中醫學微生物學應該有自身的教學體系,而不同于臨床醫學。對于存在的這些問題在教學中啟發及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將病原生物學與中醫學、西醫學、維吾爾醫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學好這些基礎課程為專業課程奠基出,運用到實踐中去,為專業課做服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掌握維吾爾醫藥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及技能技術的基礎上,加強病原微生物學這門橋梁學科的教育體系。
3 維吾爾醫學專業病原微生物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3.1 教學內容多,課時安排少
維吾爾專業教學對象是少數民族學生,本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都是維吾爾語授課而且專業課設置量大因此這一系列自身的特點對微生物學這門課程的傳授及學生的掌握比其他專業學生來說有一定的緊迫感。因此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校的條件盡量給學生增加課時,安排有關維吾爾藥物方面實驗操作。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3.2 對微生物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維吾爾醫藥學專業的學生普遍認為只要學好有關維吾爾醫藥學方面的理論知識、診斷及治療方法就能對自己在臨床上遇到的各種疾病進行診斷及治療至于病原微生物學知識與自己的專業關系不大,學生更不能把維吾爾醫藥學知識與病原微生物學知識聯系在一起,沒能真正意識到病原微生物學的學習對維吾爾醫學工作的重要性。病原微生物學不僅是基礎學科,還是應用、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對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防治,病原微生物學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病原微生學這門課程與臨床醫學,中醫學,西方醫學,維吾爾醫學等各個醫學專業關系很密切。
4 維吾爾醫學專業病原微生物學教學改革
4.1 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決定于他對學習的態度,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原因;興趣又是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決定學習的結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一種推動力,要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改善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吸引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舉一些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的一些實際例子來引發學生的聯想,使學生克服思維中的依賴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被動轉為主動。 讓學生理解醫學微生物學不僅對今后臨床工作而且是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很密切,對我們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向學生介紹自古以來在世界發生的一些生物戰爭。例如,二戰時期,日軍731部隊曾對中國10余個省施放鼠疫、霍亂、傷寒和炭疽桿菌等10余種戰劑、英國在格魯尼亞島試驗了一顆炭疽桿菌炸彈,至今該島仍不能住人、美國9.11事件也有一些利用炭疽桿菌粉末導致多人致病和死亡的事件等。通過這些案例,可引起學生對各種細菌、病毒,病原體的興趣,并激發學生思考更多有關微生物學方面的一些問題。③由于微生物是體積很小肉眼看不到的,對于形態,結構等知識的講解還是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演示各種病原體的形態圖,結合實驗室自己在顯微鏡觀察的病原體和老師講解的結合起來。有關傳染性強,教學實驗室不能培養,學生不能在實驗室觀察的病原體及其培養過程的一些內容老師用多媒體給學生講,讓學生用眼去體驗,合理運用多媒體的優勢。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節省時間,將教學內容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2 加強微生物學基礎內容的教學
學習醫學微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特別是學習與維吾爾醫藥學相關內容,對于維吾爾醫藥學專業的學生今后從事用維吾爾醫學治療一些感染性疾病、維吾爾藥物的生產、藥物鑒定、銷售管理、新藥物的研究并開發等各種相關工作都將起到很重要的指導作用。比如:病原微生物的形態與結構、致病因素、發病機制、營養、代謝、生長、生態、控制、遺傳變異等方面的相關知識與維吾爾藥物的通過微生物學方法檢測、鑒定、藥物作用靶點的研究、藥物的生產與研發、微生物學診斷、治療等具有緊密的聯系。掌握醫學微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將為維吾爾醫學專業的學生今后從事維吾爾藥的開發、制造、臨床使用等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及實踐基礎。維吾爾醫學理論認為,體液(Hilit)是在火、氣、水、土等自然界四大物質和人體氣質的影響下,以攝取的各種飲食為基礎,通過肝臟的正常功能所產生的膽液質、血液質、粘液質和黑膽質等四種體液。④
這四種體液失去平衡引起各種感染性疾病,這四種體液質人群飲食、生活習慣、遺傳因素、體質、抵抗力都不一樣對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也不一樣,因此從這些特點出發把維吾爾醫學基礎理論和病原微生物真正地聯系起來講述給學生,使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4.3 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微生物學是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實驗課是很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實驗課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及操作能力,實驗室是學生踏入工作之前的很重要的一個實習基地。經過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科學態度,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環境素養等基本素質。我們將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根據其內容劃分為基本技能訓練模塊、驗證性實驗模塊、綜合運用性實驗模塊和研究性實驗模塊。前兩者為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及操作過程中加深對客觀知識的理解,對于維吾爾醫學專業學生來說后兩者對本專業的發展提供很多理論基礎,實驗思維能力,實驗操作方法,目前關于某些感染性疾病與維吾爾體液理論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開始研究,因此激勵學生參與老師們各種科研課題從而鍛煉學生科研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也推進教師們的科研進程。
4.4 提高老師們的科學素養
飛速發展的醫學教育對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科學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重視自身的全面教育及發展,通過參加一些學術活動、學術會議、專業交流會、培訓班等,同時對維吾爾專業的學生來說老師不僅要精通微生物學專業還要了解維吾爾醫學基礎理論尤其是要學習有關感染性疾病與維吾爾醫學體液論之間的相互關系,用實際的臨床例子來給學生解釋這兩門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所以這方面老師們要下功夫進一步學習一些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技能技術、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進程等,豐富自身的周邊知識,提高學術水平、擴展原有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以適應新的醫學教育,培養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實用性醫學人才。
總而言之,維吾爾醫學專業病原微生物教學過程是教與學雙方互相促進、協同完成的過程。只有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斷提高維吾爾醫學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中國特色醫學界所需要的醫護人員。
注釋
① 哈木拉提·吾甫爾,劉西平.加強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維吾爾醫學專業[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8):38-55.
② 凱賽爾·阿不都克熱木.民族地區維吾爾醫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新疆醫學,2012(42):170-181.
篇3
關鍵詞 微生物檢驗 教學改革 高職高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微生物學檢驗是一門新興學科,它是利用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與技能和臨床微生物學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各種微生物的生物學特點,通過系統的檢驗方法,及時、準確地對臨床標本做出病原學診斷和抗菌藥物敏感性的報告,為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預防提供科學依據,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①為了響應國家對于高職高職院?!耙跃蜆I為導向,以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的教學目標,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我們逐步嘗試和不斷完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變教師經驗傳授為啟發引導、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創新的教學方法。
1 理論教學
1.1 優化教學內容
由于臨床微生物的知識點比較零散繁多,如果嚴格按照教材內容施教,學生們接受起來難度很大,而且好多內容在臨床的實際工作中極少用到,所以我們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了優化整合,對于臨床分離率比較高的微生物,尤其是對于醫院感染意義比較大的而且耐藥情況比較嚴重或新發病的病原體進行重點講述,如MRSA、腸桿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不動桿菌、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SARS病毒等內容;對于可有效預防和治療的、不常發病的病原體少講或不講,如脊髓灰質炎病毒、麻風分支桿菌、白喉桿菌等這些內容可以留問題,根據問題自學后提煉總結,老師拿出一定的課時分別給予解答,這樣節省了教學課時,也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的能力。②
1.2 合理安排教學方法
(1)橫向聯系與縱向比較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橫向聯系主要體現在在學習細菌各論時,要注意強調生物學性狀和微生物學檢驗之間的關系,因為每一種細菌的微生物檢驗程序都是以其各自的生物學性狀為前提進行的。只有充分掌握了該種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才能選擇適當而必要的方法進行鑒定與鑒別,才能使得整個診斷過程變得得心應手,游刃有余??v向比較是要教會學生對相關知識歸納總結,比如臨床標本中常見的微生物有哪些?他們的致病力、感染途徑和易感人群都是什么?……通過歸納總結,可以把他們各自的生物學特征對比地溫習一遍,而且對他們之間的鑒別要點可以再次加強記憶。(2)采用病例式的教學方法:病例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形式,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首先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后用教材的內容給予解釋,既能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利于實現啟發式教學方式的實施,教會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方法。如在講授乙肝病毒時采用此種教學方法,可以把一個患者從感染乙肝病毒到臨床癥狀明顯以及臨床治療后的療效評估等整個過程講述出來,并且還可以結合每個時期的實驗室檢查結果授課,如最初的“窗口期”—表面抗原陽性—大三陽—小三陽—抗體陽性等整個過程以及每種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這樣不僅僅給介紹了一種病原微生物,而且還介紹了“乙型肝炎”的臨床過程,興趣濃,記憶也肯定會比較深刻。(3)充分利用多媒體,增強教學手段的功能性和先進性:微生物學檢驗這門課程具有知識點多、記憶量大、容易混淆等特點,而且有的病原體的形態結構的差別也不大,僅僅語言描述很難說清楚,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也就難免開始走神,甚至干脆與周公約會去了。如果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把各類微生物的形態以及超微結構以圖片直接展示出來,那么同學們就不會覺得這些東西像海市蜃樓那樣遙不可及了,這種感性的認識,對于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自然是行之有效的。
2 實驗教學
2.1 提出教學目標, 分組討論并設計綜合性實驗
對實驗教學大綱、教學內容進行了修改,在加強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的同時, 抓住微生物分離鑒定技術這個中心, 縮短了驗證性試驗(如微生物細胞大小的測定; 微生物細胞的顯微直接計數法)等的課時,建立了3 個自主設計綜合性實驗:即病原性球菌分離鑒定和藥敏實驗、腸道桿菌分離鑒定和藥敏實驗、病原性真菌分離鑒定和藥敏實驗。
2.2 改革實驗教學方法, 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1)采用自主設計、課堂討論、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教學。每次實驗前,老師給出實驗的目的,由學生分組討論,自主設計好實驗方法以及所用的器材,然后課堂上暢所欲言,進行討論,最后老師和學生一起給出一個最佳實驗方案,以在下次的實驗課上應用。這樣既加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也啟發他們多動腦子,把理論知識活學活用。(2)加強形態學教學的試驗操作。在平時的實驗教學工作中,非常注重強化學生們諸如革蘭染色、抗酸染色以及菌落觀察(包括溶血情況、色素產生)等形態學檢驗的技能。
3 參與實驗教學的全過程
(1)參與實驗前的各項準備工作:③改變了以往老師準備好試驗的器材,直接操作的狀況,給學生充分參與試驗的機會,既加強了他們的責任感,也讓他們很好地了解試驗的全過程及每步的操作和意義。(2)參與實驗預做。由于參與實驗預做,在整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方法他們充分掌握,在實際試驗的時候更加可以揚長避短,不再犯類似錯誤,提高試驗的成功率。(3)設計實驗方案目的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分析結設計實驗的能力和技巧。(4)實驗結束后對感染性器材的處理。通過對試驗過程中產生的感染性廢物和器材的處理,樹立他們的無菌觀念和生物安全意識,有效防止以后工作中的職業暴露,提高自我防護的能力。
4 定期開放實驗室,充分發揮實驗室的功能
現代醫學教育觀主張:醫學教育“應從封閉式教育向開放式教育轉變,從一次性教育向連續性終身教育轉變,從知識型向智能型培養轉變”。④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時間到實驗室進行實驗,目的是讓他們在自主意識下從實驗準備開始,對每一個基本實驗的整個進程做到心中有數,對實驗方法的選擇、結果處理及臨床意義也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總之,通過理論和實驗兩方面實施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微生物學檢驗變得生動起來,目的是加強應用能力的培養,增強其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掌握系統、規范的操作技術,培養他們極強的動手能力,改變思維方式,將他們培養成適應基層衛生機構醫學檢驗工作的實用型檢驗人才。
注釋
① 劉運德.微生物學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
② 常虹.以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開展微生物學檢驗教學改革.檢驗醫學教育,2012.3.19(1).
篇4
1案例引導教學法
《醫學微生物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先講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形狀,再講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則。
這種系統、規律的教學方式便于學生對于各種理論知識點的橫向比較記憶,但相對枯燥平淡,不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可以利用醫學微生物學與臨床結合緊密的特點,用一個臨床案例引出教學內容。臨床案例的選擇很重要,既要貼近臨床,接近實際,又要體現出基本知識點。首先,通過給出一個合適的臨床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度;然后由老師對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進行系統講解;接下來,回到開始的臨床案例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對病例提出診斷診治辦法,最后由老師對學生們的意見進行歸納總結,去偽存真,查漏補缺,提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簡稱乙肝)病毒的教學中,可以先給出一個人的“乙肝兩對半”的檢查報告單,提出問題:該受檢對象是一名健康人還是病毒攜帶者亦或是感染者?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接下來的學習;通過老師對乙肝病毒基本知識點如形態結構、致病性等的講解,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開始的病例展開討論;最后由老師總結,強調幾個重要知識點如乙肝病毒的形態結構、乙肝的診斷與防治等的掌握[3]。這樣的課堂組織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并能從中找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獻閱讀研討課
醫學微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與醫學有關的致病微生物,它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不斷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鑒定,也有過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構成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而相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瞬息萬變,課本上的知識是相對固定的,課本更新換代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知識發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門學科的前沿進展,閱讀文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授課中開設了文獻閱讀研討課,并將其安排在了理論課的最后兩次課,此時學生已經對微生物學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課程的開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準備工作。在課程開始之前,筆者會擬定一個專題,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與流行,然后列出幾個相關問題,如(1)禽流感為什么會導致人類感染?(2)什么情況下可能導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針對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4)針對禽流感引起的民眾的恐慌,作為一個醫學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給出經典的綜述的相關中英文文獻1~2篇,讓學生課下針對專題和給出的題目,閱讀文獻查找資料。接下來,就是課上討論部分。針對八年制學生人數少的優勢,進行分組討論。將20位同學分為A、B、C、D4個大組,每個大組的5位學生分別對應1~5的編號,即A1、A2、A3、A4、A5等,每組分別就一個問題進行討論,5~8min后,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就自己討論的問題進行總結陳述;然后,A、B、C、D4組中每組編號相同的同學重新組合成新的一組,即A1、B1、C1、D1為一組,以此類推,共5組。5組同學就4個問題進行交叉討論5~8min。最后,老師對整個文獻討論進行歸納總結。文獻閱讀研討課的開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交叉討論的分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參與得更徹底,對文獻了解得更全面[5]。
3學生自主授課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學習知識相對來說是一種被動接受的過程。筆者通過挑選合適的教學章節,在臨床八年制班級中推行角色互換,讓學生由過去單純“聽”到主動“講”。這一轉變迎合了青少年們挑戰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點,在激發學生學習的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自主授課的開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會關注度高,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動力,因此本研究將逆轉錄病毒中的HIV這一節作為學生自主講課的內容。為了防止內容上的重復和單一,筆者將20位同學分成4個組,給出4個專題,例如(1)HIV的流行現狀及發展趨勢;(2)HIV的致病性及臨床表現;(3)HIV傳播途徑及防治原則;(4)HIV的研究現狀及有無有效治療方法。每組針對一個專題進行備課,準備15min左右的PPT。課上,每組隨機抽取一位同學上臺講授。每位同學講完,老師從教學內容、PPT制作形式、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作簡要點評,同時學生也可以對講課同學的表現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最后,老師對4個專題的內容進行抽提歸納,方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同時,由于時間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學都上臺授課,為了讓所有同學都有參與感,筆者要求同學講自己制作的PPT內容打印為紙質版上交,設立評分標準,由老師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計入最后成績[6-7]。實踐表明,這種學生自主講課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也可以讓老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4第二課堂活動
對于醫學微生物學這種臨床基礎性學科,實驗課的開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驗課的設立,有利于幫助學生驗證和鞏固醫學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術,鍛煉其動手能力。但由于課時的限制,實驗課的內容多是一些單純性驗證學科基本理論的簡單實驗,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本校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培養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務要求。因此,筆者在對臨床八年制學生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針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同學,開設了第二課堂的活動。所謂第二課堂,就是在課余時間開展的老師對學生的科研輔導活動[8]。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實行“雙向選擇”,在老師選擇學生的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選擇指導老師。一般1位老師帶教1~2名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的實施中,筆者首先會對所有參與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內容包括實驗室規則及儀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實驗技術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帶教老師對所帶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具體輔導。老師會給出3~5篇相關研究領域的綜述類文獻,學生閱讀后與老師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理解,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由學生提出科研問題并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在這一階段中,通過文獻的閱讀及實驗設計,有助于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論證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來就是實驗操作階段,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實驗,期間老師可一周組織一次實驗進展的匯報討論,及時解決學生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最后,以學生匯報答辯的形式對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總結。對于實驗進展順利,實驗結果理想的學生,老師應鼓勵其撰寫研究論文并發表,并給予一定獎勵[9]。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提高了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質量,充實了實驗教學內容,給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觸科研的窗口,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獨立思考的能力。綜上所述,針對醫學微生物學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筆者在對本校臨床八年制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案例引導教學和學生自主授課,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考驗了老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同時也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獻閱讀研討課和第二課堂活動的開設,給熱愛科研的學生創建了一個平臺,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盡管新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和學生們中普遍得到好評,但仍有改進的空間,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為推動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明,申曉冬,黎庶,等.《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亞敏,陳俊國.臨床醫學八年制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17-118.
[3]陳靜,李樹清,張穎,等.以病案為基礎的PBL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43(20):2677-2678.
[4]胡曉梅,汪正清,胡福泉,等.醫學微生物學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11):1108-1110.
[5]汪鳳蘭,邢鳳梅,張小麗,等.文獻導讀研討教學模式對護理學碩士研究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4,43(11):1399-1401.
[6]陳霞.學生自主講課方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36(36):662-663.
[7]張洪平,張永紅,張海英.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初探———對大學生自主講課的幾點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吳玉章.醫學本科生第二課堂教學實踐與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2):1885-1886.
篇5
關鍵詞:生物制藥;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一、生物制藥專業發展及微生物課程建設概況
1.生物制藥專業發展概況及培養目標
生物制藥是運用微生物學、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研究成果并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制品。生物制藥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的醫藥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
2.微生物課程教學地位、教學目標及概況
半個世紀以來,微生物轉化在藥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應用給醫藥工業創造了巨大的醫療價值和經濟效益。隨著新微生物資源的發現、新的藥物篩選模型建立以及各種新技術的應用,從
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中尋找新藥所顯現的優勢將繼續存在,事實證明微生物制藥在整個生物制藥產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微生物學在理、工、農、醫、師范院校與生物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由此可見,微生物課程也必然是生物制藥專業的重要職業基礎課程。它系統地介紹了微生物的分布、分類、形態結構、生長繁殖、遺傳變異以及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等理論與實驗操作技術,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基礎知識。其后續課程包括發酵工程、生物技術制藥、制藥工藝學、藥品分析與檢驗、藥劑學、藥事管理與基因工程技術等多門主干課程。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掌握微生物分類、結構、生理活動等基礎知識,確保學生能夠進行有關微生物生產的必要基本技能操作,并掌握應用微生物學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從而為后續的職業技術課程的學習與生產實踐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
然而,一方面由于微生物本身個體極其微小,肉眼難以看見,其生命活動規律不易被人們所知;另一方面由于現代生命科學的迅速發展,微生物學領域中的內容日益豐富,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這樣的客觀情況勢必給《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提出更高的
要求。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1.選用、編寫合適的教材
教材是教學之本,它是聯系師生教與學的紐帶。教師據此講解課程,傳授知識;學生以它發展能力,吸收知識。因此教材建設也一直是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微生物學》課程建設的配套教材,由中國農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并入選為“21世紀農業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出版后受到有關專家學者的好評推薦和眾多讀者的歡迎。教材中的這些改革嘗試主要表現在:
(1)在以往的高職高專藥學類專業教學中,微生物課程往往使用醫學類教材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醫用”而忽視了“藥用”相關微生物學知識的教學。因此課程的學習與專業培養目標聯系不夠緊密,而本教材依據藥學類專業崗位群的需要,重新梳理與添加了課程內容,如:以“微生物與藥學”為一個篇章,講述微生物與藥物生產和微生物與藥物質量控制等內容。(2)十分突出實際應用?;纠碚摵突A以“必需、夠用”為度,強調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目的,充分考慮高職教育的針對性、應用性、職業性和繼續教育的特點,教材較多地詳細介紹了微生物在醫藥產業、行業中的應用以及醫藥用微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術,內容比較實用,范圍比較廣泛,總結比較有針對性。
2.授課時對教材內容的“取”“舍”
一本優秀的教材可以滿足不同需求層次的大多數學生,而對于教師授課來講,還要注意對其內容的“取”和“舍”。“取”指的是教師平時要密切關注微生物學科的發展前沿以及在生物制藥行業中的應用,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一些當前的新技術、新問題、新知識,補充更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到當前的一些熱點問題都是可以用本課程的原理來解釋的,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如:SARS、禽流感病毒等,這些病毒的結構和致病性教材上不可能介紹得很詳細,需要及時給學生介紹,使學生了解它們致病性和防治原則;講解藥物制劑的微生物學檢驗時,列舉幾起因微生物引起藥物變質引起的醫療事故;又如,在講授抗生素知識時,讓學生了解當前生物制藥的主要產品之一就是抗生素,簡單介紹一些國內外知名制藥企業及相關產品,分析當前抗生素濫用危機?!吧帷敝傅氖菍滩牡膬热葸m當地舍其枝葉,抓住主干。由于微生物學課程內容多,大多數高職院校由于學制的限制,對本課安排的課時相對較少,對于已經在前面課程中講授過的或者后續課程將重點講述的內容,為了避免重復,教師授課時要適當精簡,要認真鉆研教材,善于總結,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在聯系,特別是對于理論知識,要突出重點和難點,把整體內容的“主線化”,有些知識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挖掘出主干線外的分支線,至于相關內容可簡單講述,側重其聯系性。如微生物各論部分,與其對細菌、真菌、放線菌等每一個章節進行詳細講授,不如用列表的方式,對其形態、大小、培養特征等進行橫向對比,抓住異同點;講授微生物遺傳與變異時,部分知識在《生物化學》《基因工程制藥》等課程中有系統介紹,可將重點放在如何利用微生物的遺傳變異開展菌種選育、弱毒株制造菌苗等方面。這樣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也能幫助學生養成橫向聯系看問題的思維模式和善于總結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技巧,由于《微生物學》課程講授的內容是在微觀世界下生活的生物,因此在教學中要采用較為特殊的手段,遵循“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發展創新”的原則,通過教師指導,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PBL教學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模式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學創立的。PBL強調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PBL教學法運用于《微生物學》教學,特別是對某些概念紛雜枯燥、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的教學,可提高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加
強自我指導性學習和問題解決技巧等能力等。具體做法是教師提出問題,提前一周發給每位同學,同時提供給學生參考書目和網址讓學生課下準備,上課時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讓每一組推舉代表回答問題,該組其他同學補充,然后,組織學生對某些有爭議的結論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對該節課需要掌握的內容和問題作出明確的解答,并進行簡要的串講和總結。如:提出問題“防腐、消毒、滅菌有何區別?常用的防腐、消毒、滅菌方式有哪些?生物制藥產業中防腐、消毒、滅菌的應用領域有哪些?”從專業的角度去解讀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易混淆詞匯,讓學生掌握環境條件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又如,“歷史上造成較大影響的真菌毒素藥物中毒事件有哪些?常見的真菌毒素有哪些種類?各自的中毒機制是什么?容易污染哪些藥品?怎樣對其進行預防?”以歷史事件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霉菌的產毒特點和危害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高度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具有高度整合所學相關課程知識的作用,這個過程同時對教師的綜合理論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并且也要求教師要有較好的課堂主持和時間控制能力。
2.現代化教學手段
《微生物學》經常涉及一些抽象的、微觀的、描述性的內容,要在“微”字上讓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必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強大優勢,搜索相關電子圖片及影像資料,并且制作成具有較高保真性的微生物學圖片及影像資料庫,供制作課堂講授課件時調用。江蘇省獸用生物制藥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建在筆者所在單位,擁有熒光定量PCR儀、熒光倒置顯微鏡等精密儀器設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對微生物的認識從書本平面、死板的黑白世界轉變為立體、鮮活的多彩世界,實現微觀世界宏觀化、文字敘述圖片化、平面內容立體化、彩色內容真實化、靜態模式動態化、復雜過程簡單化、教學方法多樣化的目的,增強微生物的可視性、可感性。
3.典故史料法
微生物的發現和微生物學的發展凝聚著無數微生物學家的心血,許多流傳的經典佳話構成了微生物學發展史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授課內容,適時介紹令人難以忘懷的有關背景史料典故以及他們為微生物學發展忘我勞動的獻身精神,展示他們不懼失敗、百折不撓的拼搏風格,不僅可以渲染、活躍課堂氣氛,還會激勵學生為微生物學發展作貢獻。如:列文虎克勤于觀察,首先看到微生物的個體、科赫反復試驗找到優良的凝固劑瓊脂、巴斯德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實際應用難題、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的過程與之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卡爾梅特和介蘭受到農場主啟發,足足花了13年的時間,終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馴服的結核桿菌,作為人工疫苗、張仲景遭遇了家族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癥而死亡的悲劇,但一生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寫出了不朽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等,都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增添了對《微生物學》課程的喜愛和期待。
4.多樣化的教學技巧
如:形象比喻法,微生物學教學內容中,有些要點既抽象又深奧,不易被學生所理解。如能恰到好處地打個比方,能使復雜問題頓時變得簡單、形象、生動,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如用稍加修飾的雞蛋比作細菌復雜的細胞構造,其要點容易理解,便于記憶。又如,圖表演示法,有些教學內容用文字敘述,既嗦,又不易表達清楚,或者就很難進行表達,如果經過加工制成圖表,可使繁瑣的內容變得簡單清晰,一目了然,幫助理解,便于學習,如:四大類微生物菌落形態比較、G+與G-細菌細胞壁結構成分比較等。再如,分門別類法,微生物學名詞概念多,容易混淆,不便記憶,如能依據某種相近關系把它們分門別類放在一起,分析比較,尋找異同點,便于理解,如:內毒素、外毒素、類毒素等。
四、實踐課程的改革
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學科,首先,要引導學生注重實驗課,只有通過微生物學實驗才能對課堂講授的知識加深理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動手能力,要通過“理”“實”結合、集中技能訓練等方式增加實踐課時的比例。其次,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獨立、規范的操作技能,加強訓練,培養學生的規范操作理念。第三,要注重實用性,以解決實際問題和滿足崗位需求為出發點設計實驗,為后續的職業技術課程學習與生產實踐打下良好基礎,滿足生物制藥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對微生物知識與技能的需要。
幾年來,筆者和同事在高職教育生物制藥專業微生物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然而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微生物學是一門應用廣泛、發展迅速、更新周期短的學科,社會的進步使得生物制藥高職人才的社會需求不斷增大,因此,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還需要結合社會需求、專業特色、高職教育特點繼續深入地開展,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化改革,大膽探索,不斷實踐,爭取把《微生物學》課程建設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精品課程。
參考文獻:
[1]秦春娥.高職微生物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09-110.
[2]朱善元,陳平.醫藥微生物與免疫學基礎[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3]劉英杰.PBL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J].科技信息,2010(8):113-114.
[4]張文治,孫曄,俞苓,等.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微生物學》重點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07,34(2):386-389.
篇6
【關鍵詞】醫學微生物學 PBL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172-02
醫學微生物學作為一門醫學專業基礎課,它不僅是病理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的基礎,而且與臨床各學科聯系緊密。微生物總論部分較系統且條理,學起來相對容易些。各論部分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也不涉及其他過多的基礎知識,在中等醫學專業學校更是如此。但這部分內容有繁雜、易混淆、枯燥等特點,各微生物間雖無密切聯系,但又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由于上述特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學生普遍反映:微生物各論易學不易記,易懂不易清,故將某種微生物說成另外一種的張冠李戴情況很多見,甚至有醫學畢業生把“流腦”與“乙腦”的病原體搞錯了的現象。如何使學生學好微生物各論,并牢牢地掌握其基本內容,為后面的臨床課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微生物各論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對于中專生來說,因他們的自學能力還不太成熟,學生的學習多為被動地在課堂上接受老師的灌輸。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開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可采用如下多種學習方法進行教學。
一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
即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將臨床微生物學病例分析引入課堂討論教學,它的基本思路是變“以菌說病”為“以病說菌”,課堂討論以病例為中心,先巧設疑問,給學生以懸念,讓學生自學。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讓學生解釋病因,提出診治方案,最后由老師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式將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診斷、防治措施有機融合,準確導向臨床實際,因而使微生物學各論的內容變得生動,縮短了理論與應用之間的距離。例如:針對流行性感冒病毒這一節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1)流感病毒經常使人致病,它到底長的什么模樣呢?(2)流感病毒是靠什么物質引起人體的疾?。浚?)流感病毒為什么會多次引起世界范圍內的大流行?圍繞這三個問題讓學生們課前預習,并查詢相關資料,課堂上再分小組討論,選出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其他小組補充,最后老師再進行總結。同傳統教學相比較,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 利用CAI課件組織教學,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電腦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在醫學各專業中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它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把知識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產生的效果是傳統的教學形式所不能達到的。微生物具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獨特之處,使微生物學教學變得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會給課堂教學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通過微觀結構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醫學微生物學具有知識點多、記憶量大、輕易混淆等特點,各種病原體的形態結構僅靠文字講解非常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夠提供大量直觀的圖片,真實形象地顯示各類微生物的形態,使學生們對各類微生物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如在講解艾滋病病毒時,用FLASH動畫的方式展示艾滋病病毒感染、增殖的過程,使原來難以理解的內容由抽象變得生動形象,不但使學生們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過程一目了然,且有助于學生理解。采用CAI課件進行教學,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省去了教師書寫大量板書的時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容量大,既緩解了微生物學教學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又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另外,CAI課件易于保存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還可以采取全教研室統一制作CAI課件,使重點、難點統一規范。有條件的還可以播放錄像,如被狂犬咬后的緊急處理、發作的癥狀等,給學生留下直觀印象。
三 口訣記憶法
在講授腸道桿菌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各桿菌間重要特點,歸納總結如下歌訣:大腸桿菌住腸中,正常情況不致病;周身鞭毛能運動,另解五糖都能行;沙門氏、痢疾菌,都是人類害人蟲;沙門菌屬周毛菌,葡糖陽性乳糖陰;唯有傷寒僅產酸,其他均有硫化氫;痢疾桿菌不能動,葡糖產酸不產氣;變形運動最活潑,遷徙生長呈菌膜;另解尿素來得快,有時還把黑色帶。通過歌訣記憶法,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背誦,能較牢固地記憶所學的內容。
四 列表總結法
列表總結法的原則是既遵守教學大綱重點,微生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考慮到各微生物在臨床實踐中的地位。我在制定一些總結性表格后,讓學生在以后的章節結束時自己去設計新的表格。當這項作業留給學生后,學生們都很認真、積極,并紛紛主動將自己設計的表格給我看,我從中挑選好的拿到課堂上講評,并在班里給予表揚。這樣經過列表總結,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已學過的各種微生物,加以縱橫比較,加深理解,并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記憶中。列表總結的好處是既線條清晰,科學合理,利于記憶,也利于學生復習,還可作為以后學習、工作中的參考,所以也是學習微生物各論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 注重知識更新,加強教學與臨床的聯系
醫學微生物學既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又與其他臨床學科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系統講授微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同時也要找出與臨床學科密切聯系的知識點,注重微生物學知識的臨床應用。由于微生物學各論內容易懂不易記,而且枯燥無味,我們可以采取結合臨床講解醫學微生物學專業知識的方法,將知識學活用活。近年來,臨床上感染性疾病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各論教學中對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病原體要精簡教學課時數,重點應放在嚴重耐藥性病菌,將那些對人類健康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的、新出現的傳染病及時吸收融入教學中,如SARS、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利用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又開闊了學生知識面,使同學們意識到傳染病有在全球不斷蔓延的趨勢。有些學科新動向,在教材中難以及時反映,盡管教師上課隨時增加教材外的新內容,但因學時有限,不能系統講授,而且學生接受能力不同,對部分學生而言可能負擔有些重。為此,可以增開選修課,配合教學內容,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基礎上延伸向臨床教學的新發展與新動向,以課后講座等形式向學生介紹微生物學的最新進展與技術,講授內容主要選擇臨床課程學習和臨床工作需要的醫學微生物學學科前沿知識。
六 重視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課是理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內容在理論課上難以講清楚,有些內容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通過實驗現象和結果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課上的內容。微生物的許多生物學特性作為微生物的特征,必須讓學生掌握,而對于各病原菌形態的熟悉,實驗教學是一很好的方法,在實驗課上,首先對學過的理論知識做回顧性的總結,老師示范操作,然后由學生們親自操作。通過在鏡下的觀察,不但加深了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將一些細菌的“模樣”固定在自己的腦海里,對一些較易混淆的病原菌通過鏡下的觀察也很容易分開。如肺炎球菌同腦膜炎球菌都是雙球菌,但肺炎雙球菌呈瓜子狀,鈍端在內,尖端朝外,多有莢膜,染色陽性;而腦膜炎雙球菌呈腎形,凹面相對,無莢膜,染色陰性。通過實驗操作使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
七 尋找共性和個性
微生物各論之所以難記,是因為容易出現混淆的現象,往往學生工夫下得很大,但效果不好。針對這一問題,我幫助學生在繁雜的內容中找出各微生物間的共性和個性,找到它們的規律性。如大多數致病菌都以毒素致病,究竟是那種毒素,記起來確實困難。但它們有規律可循,這就是革蘭陰性菌大多產生內毒素,革蘭氏陽性菌大多產生外毒素。但也有例外,如革蘭陽性菌產生內毒素的是肺炎雙球菌,革蘭陰性菌產生外毒素的有:志賀氏痢疾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不產生毒素的是:結核桿菌等,便于學生們的理解、記憶。
總之,為了學好微生物各論的內容,老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善于歸納總結,從雜亂無章中理出頭緒,找出規律。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學生對它產生興趣,才能真正地掌握這部分知識。以期提高總體教學質量,為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醫學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黃宏思、秦靜英、費世杰等.PBL教學法在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中的實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4):665~666
篇7
關鍵詞 PBL教學法 臨床微生物檢驗實驗課 教學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是醫學檢驗的主要課程之一,也是一門應用型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與臨床醫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醫學微生物的基礎知識,還要求學生熟悉掌握臨床微生物檢驗試驗技術。臨床微生物學實驗課教學目前存在著諸多問題:知識的被動接受:教學缺乏整體性,內容繁多,與各學科交叉點較多;對臨床病例缺乏綜合分析,造成學生分析問題不全面,無法給臨床疾病診斷提供充分的技術支持。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微生物實驗課教學方法,為建設高素質臨床微生物檢驗醫師隊伍、培養臨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是目前臨床實驗課程很迫切的問題。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于1969年由美國教授Barrows提出,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基礎,在老師的引導下帶著問題去查資料,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知識,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的教學方法。近十余年來,在全世界許多醫學院校都開始推崇PBL教學方法,近來逐漸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發展趨勢。我院近幾年也逐漸開展PBL教學模式。本文針對我院臨床微生物檢驗實驗課的PBL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對PBL教學法應用于臨床微生物z驗實驗課進行了總結分析。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0級-2014級臨床檢驗學專業每級1個班,共5個班的“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驗課,進行PBL教學法教學。
1.2PBL教學法的實施方法
簡單地來說,PBL教學法就是: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分別收集資料及分析-學生集體分組討論-教師總結-教學后評價。
以《革蘭陽性球菌的分離培養與鑒定》這節實驗課為例,教師備課時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臨床資料等,結合臨床上常見的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疾病,編寫病例及問題,課前一周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所提問題,查找相關資料(如圖書館或網絡資源)。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與基礎免疫學、臨床醫學、和藥理學和醫院感染流行病學等多學科關系密切,所以學生在查資料時要充分利用各種工具,從多方面進行。課下進行分組(5-7人一組)討論,課上學生(教師依次指定一名學生作為主匯報人)以組為單位來回答,老師來引導,詳細分析病例,將各個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知識點貫穿于一個真實的病例與問題中,使各科學相互滲透,培養學生以診治為中心的發散思維和橫向思維。有不同的意見時,老師可適當引導,給予部分提示,再由其他組員補充。最后教師對本節重點和學生回答不清楚的問題作出小結。PBL教學后,對教學進行評價,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及反思,并及時進行修正,完善教學過程,并做好記錄。待分析討論后,選可行方案進行試驗操作。同時,應及時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其學習積極性,遇到的困難等,為下一輪教學進一步的完善。PBL教學是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的總結,教師也應加入討論的陣營中,以相互學習的態度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教師應根據臨床微生物學學科的教學大綱,設立臨床感染的實際病例和相應的一些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
1.3PBL教學法的效果評價
臨床微生物學實驗課開展PBL教學活動結束后,每年所有受教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理論課的期末成績。5年共157名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涉及學生是否接受,對知識掌握程度,是否認為能提高其能力三方面。
2結果
2.1問卷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從是否喜歡PBL教學法,是否促進臨床微生物學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的結合,是否提高學習積極性,是否能獨立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是否能培養創新能力,是否能增強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對PAL滿意度等七個方面,表明了大多數學生愿意接受這種新的教學方式。說明PBL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實驗課教學上使大多數學生受益,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習熱情,使其更好地參加到學習和討論中,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各項結果如表1。
2.2 5年的期末成績
5年的期末成績的分別為72.36±20.75分,75.47±16.83分,74.67±15.82,70.32±14.83,76.29±13.26。
3討論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法能促進微生物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結合;能促進對臨床微生物學學習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能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獨立思考,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培養其創新能力,這與許多研究結果相似。這說明PBL教學法確實能提高學生各種能力,同時,結果也表示大多數的學生愿意接受PBL這種新形式的教學法。從理論期末成績上看,雖然每年的平均分差別不大,成波動狀態,但標準差在逐年的縮小,說明PBL在教學上使大多數學生受益,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更好地參加到學習和討論中,把理論課程和實際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加深對理論課程的理解和擴展了理論課程的寬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當然,PBL教學也存在的一些問題:(1)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興致不高。(2)學生參與PBL教學活動積極性存在差異。(3)學生討論的問題偏離教學目標。(4)PBL教學考核主觀性差異。(5)PBL教學開展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和教師教學負擔。
篇8
關鍵詞: 醫學微生物學教學 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法 基本運作過程
醫學微生物學是高等醫學院校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過渡性橋梁,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醫學基礎學科。作為一門必修課程,該門課程一直沿襲的是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授課的主動權在由教師掌握,學生很少有時間和能力“思考分析”問題,這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及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都是不利的。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目前PBL教學法是國際上公認的、最受歡迎的三大教學法之一[1]。該教學法主要特點是以問題為基礎,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預習、自學、討論,從而學習相關知識,進而解決問題。PBL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及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國內很多醫科院校均進行了PBL教學的嘗試,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2]―[4]。因此,如何將PBL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法應用于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一直是我們醫學微生物學教師在不斷探索的問題。
1.多媒體教學中融入PBL應用于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都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工作,把該課程零碎、抽象的微生物學知識通過生動的圖片、簡潔的表格及形象的動畫等手段經行加工,這樣,在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解決了不少問題[1]。多媒體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具有簡潔、形象、信息量多等優點。例如多媒體課件集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于一體,生動形象,便于將微生物抽象微觀的生命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使學生更易于理解相對零碎、枯燥、抽象的內容。而且,多媒體教學課件內容富含微生物各學科最新進展內容,所含信息量由授課人自由把握,所以可以及時、充分地反映學科的最新進展,把多學科的交叉知識點融匯到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內容中來,在有限的時間內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化、多樣化,向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其作為醫學科學的前沿學科,生物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新現與再現病原的不斷出現,等等,需要醫學生全面掌握,靈活應對。因此只有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盡管這種多媒體教學法打破了以往“填鴨式”教學的缺點,但仍然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模式進行,所以仍然不能解決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等問題。
PBL教學法是把學習植入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實際的問題,學習深藏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它注重以問題解決為核心、多種學習途徑相結合,而不只是純粹地探索,同時強調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強調外部引導在學習探索中的作用;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軸心,而不是傳統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學習者必須有對學習任務的責任感,要全身心投入于問題中。該教學方法在西方國家廣為流行,特別是應用于高等教育,其經歷30多年來的發展,現已成為風靡世界的新型教學模式。它以學生作為中心,把問題作為基礎,其教學程序分為問題提出、問題甄別、問題解析、結果報告、總結與反思五個環節組成。在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單純地使用PBL教學模式,對資源的要求較多,費用較大,而且比較耗費時間。此外,我國學生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新式教學方法認識不夠,認為如何教是老師的事情,從而不愿意主動思考問題,不能把學習的微生物學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可見,純粹實施PBL的教學模式在我國暫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目前在我國以單純PBL教學法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不切合實際,而應該將該教學模式的優點與多媒體教學法相互結合起來。授課老師在準備多媒體課件時,同時準備PBL案例和預設問題,在進行多媒體知識點講授的同時,將預設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把從學生中提煉出來的問題予以點評,并完整地歸納案例及問題點,公布正確的探索問題的思路,并對不同PBL小組的結論進行評價,肯定優點和指出不足。
2.多媒體結合PBL的教學法應用于醫學微生物課程教學的基本運作過程
(1)備課及問題的設計
授課老師在準備多媒體課件時,同時準備PBL案例和預設問題,并設想在多媒體何處及講課何時提出這些問題。同時可以準備一些富于多樣的案例卡片、知識在課堂上分發給學生。例如在肝炎病毒這一章,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卡片及兩張預習檢測試卷(A、B卷),其中15張紅色卡片標注內容是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的臨床癥狀或特征;50張綠色卡片標注內容為五種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學規律、診斷方法、免疫及預防措施等。卡片內容主要來源于該班學生使用教材。這些材料用于教學過程對不同組學生進行問題討論、提出及對該堂課學習結果的檢測。
(2)提出問題
通過多媒體課件對醫學微生物學內容(包括總論和各論)經行講解的過程中,根據預設的問題提出的地點和時間提出問題,并將學生隨機分成5―6人組成的PBL小組,教師引導同組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并通過一定的措施激發學生的討論積極性;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甄別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3)報告結果
教師組織并鼓勵學生進行課堂集體討論,并督促學生進行討論總結,以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對學習結果作出總結報告,這是對知識的概括總結。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回答或問題的答案,而且要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地進行點撥,使學生的思維及時歸位。同時,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地更新知識面,不斷地給自己加壓,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及廣泛的前沿信息,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總結與反思
教師對不同PBL小組的報告結果進行總結,并通過制作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歸納和總結,提煉出問題最終的解決思路和結果。要求每個PBL小組對學習內容和形式進行反思,包括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效率和成效,思維改進的方法等,同時反思如何增進團隊之間的合作效率。
總之,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有效性還在探索之中。它充分體現了多媒體和PBL各自教學的法優點。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重點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都貫穿著問題解決,問題的質量和水平直接決定著學習結果[5]。所以在PBL教學中問題的設計相當重要。設計問題必須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核心,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學生水平、知識結構等因素[6]。目前,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還處于摸索和發展階段,急需廣大教育者的積極推動,也需要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隨著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它將會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建構性學習――學習科學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4.
[2]凌紅虹,張風民,鐘照華,等.開展PBL教學法,在分子病毒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6(1):4-5.
[3]祁兵,宋曉陵.運用以“問題為引導”教學法的過程及效果評價[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71-173.
[4]宋波,周春輝,候力,等.PB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改革中的運用[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3,25(1):24-25.
篇9
學生進入微生物室工作時,實驗室負責人必須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并簽字存檔。其主要內容包括:
1.1介紹微生物實驗室的基本情況,規章制度、工作要求、檢測范圍、工作流程等,使實習生了解微生物實驗室的概況。
1.2介紹生物安全的相關知識。微生物實驗室是病原菌相對集中的地方,而實驗室中的一些事故、傷害以及與工作有關的感染主要是由于人為失誤、不良實驗技術以及儀器使用不當造成的。所以我們要求學生務必做到“有菌觀念、無菌操作”,做好個人防護,確保自身不受標本的侵襲,也確保周圍環境不被污染。
1.3介紹微生物實驗室的標準操作規程,包括標本的采集與接收、檢驗項目和儀器的標準操作規程、微生物的室內質控等內容,要求學生們在上崗前仔細閱讀并掌握實驗原理、操作程序、注意事項等內容,這樣能使他們更快地適應工作環境。
1.4介紹微生物實驗室的操作系統軟件,強調標本接收、編號、錄入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項。介紹拒收標本的要求,對不符合要求的標本如何做好臨床溝通及記錄工作。
2強化實驗技能的培訓
臨床微生物檢驗是一門技術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雖然自動化的儀器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上機前的標本處理仍需要手工操作。操作的正確性及熟練程度決定著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及工作效率。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中形態學判斷非常重要,需要依靠技術人員的個人經驗,因此必須加強實習生的基本功訓練。要求實習生掌握從接收標本,選擇合適的培養基分區劃線接種,到對標本進行涂片、染色、鏡檢這一過程。要求他們對鏡下菌落進行描述,能夠辨別臨床常見細菌的菌落特征,并與染色結果結合起來。同時對于觸酶、氧化酶、凝固酶、KIA等基礎實驗、K-B法藥敏試驗也是通過反復操作來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對于全自動或半自動的微生物儀器,我們要求學生們掌握其基本原理并熟悉儀器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項。除了臨床標本的處理,我們還要求實習生參與染液的配制、培養基的制備及消毒滅菌等工作。這樣經過一輪的實習,學生們不但能夠熟悉自動化儀器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而且能夠熟練掌握傳統手工鑒定方法,以更好地適應各級醫院檢驗科微生物室的工作。
3增強質量控制的意識
臨床微生物學檢驗的核心是檢驗質量,微生物檢驗的質量保證是一個連續的質量管理系統,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質量控制,這個過程只要某一環節出現誤差,都會導致檢測結果錯誤,影響到患者的疾病診斷和治療。因此,引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逐漸樹立起全面的質量控制意識顯得尤為重要。質量控制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的關鍵,其內容包括3個方面:
3.1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對于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來說,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尤為重要。包括醫生檢驗單的申請,患者的準備,標本的采集、標識、保存和運送,如痰標本的留取好壞、血培養采集血液的時機和血量、留取尿標本的最佳時間和注意事項等這些因素都將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3.2分析中的質量控制分析中的質量控制項目包括培養基、試劑、診斷血清、染液、藥敏紙片等,定期用標準菌株對各種染液、培養基、試劑、診斷血清、生化反應管、藥敏紙片、鑒定和藥敏板條或卡片等進行質量控制,以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每天記錄冰箱溫度,環境、儀器的溫濕度,如果超出范圍立即報告老師及時處理;儀器的運轉情況是否符合要求,定期對儀器進行維護、保養等。
3.3分析后的質量控制檢驗報告的填寫是否正確、檢驗結果發送是否及時,檢驗結果與臨床資料進行相關性分析等。
4加強與臨床的溝通
篇10
關鍵詞: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流行病學;分布現狀
目前,在臨床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依據主要來源于臨床微生物檢驗,通過微生物檢驗能夠對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及病菌的藥敏性進行分析,從而為合理治療的開展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1]。同時,微生物檢驗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對檢驗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對病原微生物檢測進行有效加強,從而提高陽性檢出率是目前臨床微生物檢驗的首要任務。為了進一步分析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的流行病學分布現狀,本文對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與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的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分布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與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的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分布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共計標本5000份。按照標本類型進行分類,其中有2725份為呼吸道標本,512份為血液標本,202份為胸腹水標本,188份為腦脊液標本,215份為大便標本,另外1158份為其他非呼吸道標本。
1.2 方法采用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對所選的5000份標本進行檢測分析,具體操作流程按照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的說明書進行,同時對對檢測過程開展質控分析。
1.3數據處理將本次統計調查的實驗數據均錄入SPSS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以P
2 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2011~2012 年呼吸道標本的陽性率要明顯高于2012~2013 年,兩個時間段呼吸道標本的陽性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在醫療工作開展過程中逐漸應用到了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并且該項技術逐漸的向微機化、微量化、自動化以及分子生物學方向發展[2],如今,微生物檢驗已經逐步成為臨床感染性疾病診斷以及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在如今環境惡化日益嚴重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的增多,傳染性疾病不斷增多,微生物檢驗在傳染性疾病檢測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3]。
本次研究主要通過對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與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的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分布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結果表明,兩個時間段的陽性率比較,除大便標本的陽性率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以外,呼吸道標本、血培養標本、其他非呼吸道標本以及全部標本的陽性率比較均具有明顯差異(P
總而言之,目前的微生物檢驗性還存在很多問題,診療過程中應對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的分布情況以及原因進行詳細準確的分析,提高檢驗的準確率,從而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楊柳,郭清蓮,申及,涂建成.回顧性分析比較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14:1573-1574.
[2]鄧文強,傅廣華,蔡元菊,畢秀梅,李宏光,王萌.《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改革方案的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09:1138-1139.
[3]董毅娟.不同時間段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19:13-14.
[4]朱秋麗,陳霞.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4:5662-5663.
[5]景曉敏.回顧性分析比較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09:89-90.
- 上一篇:文物安全防范規章制度
- 下一篇:服裝設計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