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如何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

時間:2022-06-01 11:36:31

導語:高校體育教學如何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教學如何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泛關注。體育教學不僅需重視提高學生身體體能和素質,還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由于學生自身品德素質及對體育課程的認識會對體育活動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運動心理學教育,不斷優化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進而為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提供有力保障。基于此,本文針對高校體育教學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的意義進行探討,并據此提出相關對策,以期為高校體育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體育教學;融入策略;運動心理學;高校教育

1前言

高校體育學科作為落實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有力手段。在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中,由于傳統體育教學只注重講解體育理論知識,忽略了學生心理素質與健康情況,導致學生綜合素養難以有效提升,而運動心理學的出現彌補了傳統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通過將運動心理學教育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不僅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還能增強學生體育素質,促使高校體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及時加強對運動心理學教育的重視,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及全新的訓練形式,改革傳統體育課堂,緩解學生體育學習的心理壓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體育素養與心理素養得以提升。

2運動心理學概述

運動心理學是在人類各種運動過程及對應的動作規律基礎上進行研究的,通過逐步改進與完善在人們日常運動中得以應用。目前,運動心理學所涉及的領域主要有校園體育、強身健康及競技體育等方面。在研究過程中,人的體育活動與心理活動呈現相對狀態,人的心理狀況對體育活動的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反之,體育活動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盡相同的影響。該學科的研究范圍最初只在競技體育上,通過分析與研究運動員心理活動,制定調整運動員心態的針對性措施,有效優化運動員狀態,以此影響體育比賽結果。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運動心理學逐漸向教育領域滲透,在調節學生運動心理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推動體育教學的開展。因此,運動心理學教育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對促進體育教學發展有著積極作用[1]。

3高校體育教學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的意義

3.1教學改革需求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教學已逐漸從重視教學運動技術轉向學生知識、能力、健康、心理等綜合教學中,構建了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教學指導的新型思想教學體系。高校體育課程在設計方面,呈現內容多樣化、需求多元化及手段豐富化等特點,充分發揮了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而這也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可在體育教學中適當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不斷改革教學組織形式,促使體育教學更加符合素質教育需求,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培養其良好的體育習慣與意識,進而達到學生體育素養得以提高的目的。

3.2培養心理素質

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將體育教學與運動心理學進行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體育教學不僅是學習運動技術,還需學習許多理論知識,通過開展運動心理學教育,能使學生在提升理論知識能力的同時,鍛煉自身身體素質,促使學生意志、情感等得到較好磨煉。另外,體育教學始終是我國教育領域的短板,而運動心理學教育的出現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不足。體育教學特點是具備一定時限性,學生需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內完成對體育技能的訓練,這在傳統高校體育教學中是難以實現的,因學生體育學習都較為淺顯,未真正掌握運動技能的精髓。而運動心理學教學的有效融入,既能強化學生心理素質,還能培養學生不畏艱苦的運動精神,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2]。

3.3營造輕松氛圍

在高校體育教學課堂中融運動心理學教育,能快速消除學生存在的負面情緒,充分發揮體育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提高自身綜合素養。體育運動中保持良好心態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在日常學習還是比賽中,良好的心態都是收獲成功的主要保障。而運動心理學教育便是在運動前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能夠減少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出現負面情緒的現象,為學生營造體育學習氛圍的同時,確保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4高校體育教學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的策略

4.1加強心理訓練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加強對學生的體育運動心理訓練,不斷強化學生意志力,有效提升其體育素養與心理素養。首先,由于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不單單涉及學習體育知識,還關系到心理學知識內容。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可將體育運動教學合理設置為具有競爭意識的體育活動,充分激發學生體育訓練的動力,培養其良好的競爭意識。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還需注重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引導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發揮自身創造力,促進其體育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其次,只有堅持進行體育鍛煉才能達到最佳的體育教學效果。目前,高校多數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在體育訓練時遇到小困難就會產生畏難、退縮的心理,這并不利于推動體育教學的有序開展。對此,為轉變該現象,高校體育教師可從體育鍛煉和抗挫能力訓練兩方面加強學生意志力。一方面,在高校體育教學期間,學生通常需要經歷體育長跑測試,主要為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該項體育測試是考核學生體能情況,部分學生在日常不注重訓練體能,若想完成考核便具有一定困難。因此,為改善該現象,高校體育教師應在日常體育訓練中,適當安排體能訓練活動,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逐步增加訓練強度,使學生在此過程中能不斷提升自身意志力,促使其體育素養的有效提高。另一方面,抗挫能力的高低對學生體育訓練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在體育訓練中遇到困難、挫折十分常見,若無法直面挫折很容易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對此,高校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適當組織超前或高難度的訓練任務,使學生在挫折中有效提高自身抗挫能力,從而達到學生心理素質得以強化的目的。

4.2針對性教學法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高校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通過科學有效的調理方法,幫助學生增強自信,穩定自身情緒,促進其心理素養與體育技能水平的提升[3]。4.2.1自我調節與放松訓練。首先,自我調節法不僅能調動學生積極上進的心態,也能為其帶來身體、心理的良好感覺,使學生建立努力上進的愿望,如體育考試的優異或競賽的獲勝等,控制與掌握這種感覺,有利于學生心理狀態的提升。其次,放松訓練能幫助學生在體育學習時克服急躁與緊張的情緒,學會控制需持續放松的肌肉。該訓練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需指導學生學會感知肌肉處于緊張時的狀態,該階段的訓練內容通常為收縮肌肉群,注重體會緊張時的感覺,再嘗試放松肌肉群,體會與其相反的感覺;第二,經過第一階段后,學生緊張感能夠消除,所以教師可繼續運用集中注意力于呼吸的技術,在學生放松和呼吸時,應用具有啟發性的提示語言;第三,學生通過集中注意力于呼吸能縮短放松時間,這時教師需引導學生鍛煉集中注意力的體育技能,使其在并不安靜的教學氛圍中達到放松效果。4.2.2心理演練與思維控制。首先,心理演練法作為運動心理學最為有效的心理訓練方式,其主要通過心理演練運動形象,使訓練者的身體與心理融洽結合為整體。該種方法通常要求學生先放松心態,然后對某個比賽場景進行心理演練,這能讓學生在競賽開始前做好心理與身體的雙重準備,對比賽的順利發揮有著積極作用。其次,思維是影響人們行動、生活、學習的主要部分,思維控制主要分為克服消極思想與控制消極思想,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通過將思維控制法融入課堂,既能培養學生體育自信心,也有助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4.3創新教學方式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運動心理學教育融入其中,及時創新教學方法,簡化體育動作,使學生能克服自身心理障礙,強化體育學習的自信心。首先,興趣是高校學生參與體育課堂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特征與興趣愛好,合理規劃教學活動,依據學生意愿,不斷改進體育教學形式,促使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一方面,在多數學生認知中,體育教學主要為固定幾個模塊,且教學模式也多數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為主,十分枯燥、單一,這不僅會導致學生缺乏體育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提升其學習效率。對此,高校體育教師需注重創新體育訓練項目,適當添加高抬腿、小步跑等新穎性比賽,使體育訓練具有一定趣味性,以此調動學生訓練動力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還可合理利用大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根據學生體育學習情況,將其分為各個小組,組織學生定期開展相應的比賽項目,并設立獎懲機制,有效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其次,在學習體育運動技能時,高校體育教師應抓住學生在運動心理學中對學習動作產生的畏難感,將較為復雜且危險性大的體育動作,進行重新編排與簡化,使學生在全新的學習環境下,進行簡單的基礎動作練習。同時,還可引導學生參加趣味性的體育游戲,將運動技術要領融入體育課堂,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克服對復雜動作的恐懼心理和畏難心理,促進其心理素養的有效提升[4]。

4.4建設師資力量

教師作為高校開展體育教學的主力,其教學水平與綜合素質的高低對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因此,為使運動心理學教育和高校體育教學較好融合,高校需及時加強建設師資力量,注重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心理素質,促進體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首先,高校應定期培養和引進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一方面,教師需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與過硬的專業能力,熟練應用不同運動技能;另一方面,還應加強體育教師在運動心理學方面的教研活動及崗位培訓,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并制定以賽促教的機制,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運動心理學融入體育教學的比賽,促使教師運動心理學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高校可將教師績效考核與運動心理學引用情況相結合,鼓勵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充分激發體育教師的教學動力。其次,運動心理學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因而需要制訂十分詳細的教學計劃。制訂計劃的工作通常由高校體育教師完成,在制訂對應課時內容時需與學校整體教學大綱相同步,才能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在計劃制訂完成后,教師應先對教材進行自主學習,了解并掌握其中的運動心理學內容,在學習期間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進而為體育教學與運動心理學的較好融合提供有力保障。另外,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期間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使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4.5運動心理學原理

運動心理學教師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加強重視運動心理學的融入,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遵循運動心理學的學習原理開展規范性教學,有效提升體育教學效率。例如,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在進行長跑訓練時,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精力與體力,但學生在長期體育訓練中耗費了大量的精力、體力后,逐漸對體育訓練活動產生了抵觸、厭倦的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對此,高校體育教師可合理利用運動心理學原理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轉變傳統長跑訓練的形式,使學生能真正喜愛長跑訓練,并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觀念。另外,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為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科和運動心理學的興趣,教師還可采取趣味性的體育游戲、體育活動,增添教學趣味性。如,教師可在體育訓練期間,注重學生體育訓練的實際情況,通過小游戲的形式緩解學生學習情緒和學習壓力。在此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學生體育訓練能力的同時,促進其體育綜合素養得以完善[5]。

5結語

綜上所述,運動心理學教育作為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將其融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不僅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有助于完善其體育綜合素養。因此,根據高等院校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把高校公共體育課納入重點課程,為此提高大學生在課堂中、日常生活中的自信心,善于表現自我能力,從而適應現代化社會的體育教學體系,來強化運動心理學原理的有效運用,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睿博.高校體育教學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的分析[J].運動-休閑:大眾體育,2021(6):2.

[2]朱偉嬋.高校體育教學中運動心理學的應用研究[J].休閑,2020,No.205(01):152-152.

[3]劉琦.運動心理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及運用[J].2020.

[4]黃都平.高校體育教學融入運動心理學教育的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2):3.

[5]母久江.淺議體育運動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散文選刊:中旬刊,2019(1):1.

作者: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