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5-30 09:15:13
導語:體驗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體驗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便利選取某高校2020級的96例護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47例,實驗組49例。實驗組實施體驗式教學法,對照組采用普通教學法,授課周數為19w,共102學時,教學結束后比較兩組護生的學習成績和人文關懷能力量表、溝通能力量表、問題解決能力量表得分情況。結果實驗組護生學習成績和溝通能力量表及問題解決能力量表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體驗式教學法可以提高外科護理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推廣。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外科護理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學而優則仕”舊思想的影響和支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系上,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問題解決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1]。這種重記憶、重考試而輕探究的舊教學模式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遠不能適應未來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目前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醫療救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同時人們的維權意識也逐漸增高,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逐漸增長,在對護生護理理論知識提出挑戰的同時對其人文關懷能力、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也提出新的挑戰[2-4]。體驗式教學法創建的是一種互動的交往形式,強調重視師生的雙邊情感體驗,讓學生體驗到親切、溫暖的情感,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在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下愉快地學習[5],并能主動探索,提高護生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因此,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以期在培養護生護理理論、知識、技術和方法的同時,提高護士的各種綜合素質,尤其是人文關懷能力、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便利選取某高校2020級的96例護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47例,實驗組49例,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均為女性,其中實驗組學生年齡為(20.90±0.74)y,對照年齡為(21.20±1.23)y,兩組護生年齡相比無統計學差異(t=-0.662,P=0.517);實驗組護生上學年單選題成績、多選題成績、客觀成績、總成績分別為(19.00±5.01)、(27.10±4.58)、(30.10±3.79)、(76.20±10.95)分,對照組護生上學年單選題成績、多選題成績、客觀成績、總成績分別為(18.70±2.95)、(26.20±5.12)、(30.80±3.79)、(75.70±7.93)分,理論成績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63,P=0.872;t=0.414,P=0.683;t=-0.430,P=0.672;t=0.117,P=0.908)。
1.2課程情況
采用李樂之、路潛等編著的外科護理學(第六版)為基礎進行體驗式教學設計,此版課本包括本書共分58章,內容包括外科休克病人的護理、外科營養支持病人的護理、手術室管理和工作、麻醉病人的護理、手術前后病人的護理、外科感染病人的護理、損傷病人的護理等。
1.3教學方法
1.3.1對照組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課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正式開始上課之前采用5~6道課前習題對上節所學知識進行簡要的復習,隨之講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課時安排,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初步的認識,隨之開始本節課程內容的講述,課后布置課后作業。授課團隊準備:包括包括三甲醫院的主管外科科室的護理副主任1名、外科護理學涉及科室的護士長5名、護理高等本科學校的護理學院外科教研室主任1名、專職教師6名。學生準備:成立名稱為“外科護理授課”微信群,將所學課程章節發至微信群,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學時安排:授課周數為19w,共102學時,其中理論授課78學時,實踐課22學時,復習考試課1學時,機動課1學時。1.3.2實驗組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①體驗式教學案例的獲取。成立體驗式教學團隊,包括三甲醫院的主管外科科室的護理副主任1名、外科護理學涉及護理科室的護士長5名、護理高等本科學校的護理學院外科教研室主任1名、專職教師6名,將外科護理學體驗式教學任務按章節分解,并要求教師制定體驗式教學案例時必采用臨床護理真實案例,必在征得案例來源患者的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基礎上,詳細編寫案例,包括患者病史資料、客觀和主管病歷資料、門診及住院資料、患者的家庭情況、患者的身心狀況等,具體包括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等。②學生準備。成立名稱為“體驗式教學方法”微信群,將所學課程理論知識進行錄屏并將錄屏課件發送到微信群,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此外將體驗案例所有相關資料發送至微信群;結合學生的性格進行角色分配并確定案例負責人;將學生分為5組,第一組為9人,二、三、四、五組分別為10人,要求案例負責人組織小組成員對案例進行分析,探討本案例的護理要點,此外對所扮演的角色進行討論,探討模仿要點,并要求案例負責人全程記錄討論過程,作為課后作業上交。③學時安排。授課周數為19w,共102學時,其中理論授課78學時,實踐課22學時,復習考試課1學時,機動課1學時,且理論課采用體驗式教學法授課。④組織培訓,明確職責。對護生進行培訓,明確其各自職責。案例負責人的作用是推動人,而不是帶領人;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引導案例模仿;檢查小組角色模仿的執行情況;控制案例模仿活動的時間安排;激發全體成員參與。案例模仿者:了解所模仿者的角色特點,準確定位角色的心理;參與制定并實施各種護理措施。⑤全程錄像,及時分析總結。對案例模仿過程全程錄像,活動結束之后馬上播放錄像,讓護生對比課本反思自己的不足,查漏補缺;教師對模仿案例進行點評,定位此次案例模仿中涉及到的護理知識點進行提綱挈領的概括,加強護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此外讓臨床中負責案例的責任護士現身說法,并讓臨床護士就本案例護理的關鍵點設置問題,啟發護生思考,此外,鼓勵護生提問,且有問必答,解疑答惑,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1.4測評方法
1.4.1理論知識測評采用自我編制的外科護理學理論考試試卷進行測評,此考試卷包括客觀題45道,單選題30道(每道1分)、多選題15道(每道2分);主觀題3類:名詞解釋5道(每道2分)、問答題2道(每道10分)、論述題1道(每道10分)。考試卷滿分為100分,60分及以上為及格,得分越高說明護生的知識掌握地越好。1.4.2溝通能力測評采用學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7]進行測評此,量表包括4個維度28個項目,基于Lik-ert4級評分法對護生測評,賦分原則為從“不使用”至“經常使用”依次打分“0~3分”,研究開始之前對量表的信效度進行測評,信效度均在0.8之上,信效度良好,此量表總分為84分,溝通能力與量表分數呈正相關關系。1.4.3人文關懷能力測評采用人文關懷能力調查量表[8]對本科生進行測評,此量表博愛擴三個維度37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7評分法,條目13為反向計分,分數與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同向變化。1.4.4問題解決能力測評采用問題解決能力量表[9]對護生進行測評,此量表包括5個維度25個條目,評分原則為基于Likert5級評分,從“一點不符合我”到“非常符合我”依次計1~5分,研究開始前對問卷的信效度進行測評,其信效度亦在0.8之上,信效度亦較好,此問卷得分越高說明護生自我感知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弱。1.5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錄入,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技術資料采用率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如若服從正態分布采用兩樣本t檢驗,否則采用非參數檢驗。
2結果
2.1兩組護生的理論知識得分比較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的理論知識得分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2.2兩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比較本研究顯示實驗組人文關懷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其中耐心、認知及勇氣項目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2.3兩組護生的溝通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比較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生溝通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實驗組護生問題解決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3討論
3.1體驗式護理教學法可以提高護生的理論成績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理論成績高于對照組,說明體驗式護理教學法可提高護生的理論成績,這與胡細玲等[10]研究一致,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①傳統教學方法在教與學的關系上,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學習,其主體性和積極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因此護生的學習效果較差。②傳統教學法教學方式較為單一[11],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沒有經過啟發性的思考,學習效果較差。③傳統教學方法通過課前預習與課后作業來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學生是否進行課前預習效果無從驗證,且課后作業只注重對學習結果進行驗證,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及學習效率等過程環節進行控制[12]。然而體驗式護理教學讓護生參與其中,啟發對所模擬的角色進行深度揣摩,利于調動護生學習的積極性;經過充分討論確定護理方案,使護生思維火花相互碰撞,可加強其課前預習的效果;通過教師點評、臨床責任護士點評等方式對護生學習效果進行驗證,并對其薄弱點進行指導,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鞏固。
3.2體驗式護理教學方法可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對于患者來說,由于疾病帶來的痛苦、沉重的經濟負擔以及原有生活方式的改變造成其生理和心理的各種不適,往往需要護理工作者付出更多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也即護理工作者的人文關懷能力[13]。然而不經過身臨其境地感受患病者的生病場景,便不能真正體驗患者患病的各種心酸經歷,而此研究中采用高校專職教師與臨床一線護士通力合作編寫教學案例,將患者的各種病史信息及患病資料進行詳細的展示,并要求護生通過預習,在充分討論患者病史與病歷資料、深刻揣摩患者的心理基礎上進行案例模仿,因此利于培養患者的同理心[14],進而循序漸進的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這與顏海萍等[15]研究一致。
3.3體驗式護理教學方法可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臨床護理工作具有協調性強、靈活性強等特性[16],其中協調性強是指在實施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護士必須始終配合治療的需要,努力為患者創造合適的環境和條件,使治療和護理協調一致;靈活性強是指護士在強調嚴格的護理倫理的同時,要靈活主動,特別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搶救危重患者和臨時安置急診患者,不應被動等待醫生的建議,他們應該靈活果斷,主動承擔一定的治療和搶救任務,護理工作的這兩種特性要求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顯示強大的溝通能力是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前提,而提高溝通能力的方法便是反復地與他人進行交流,根據不同的場景有意識地去構建和完善,本研究根據外科護理教學章節設置針對性的護理教學案例,可形成不同的臨床護理場景;此外將護生分組,讓其合作進行案例模仿,因此護生在不同的場景彼此之間需進行反復的交流。培養護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方法,為從學生實際出發提供有趣的且富有挑戰性的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引導學生形成反思的習慣、積累解決問題經驗[17]。本研究讓高校專職護理教師與臨床一線護理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案例的選取,高校專職護理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較為了解,臨床一線護理教師可提供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案例;護生需在有效探索與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方能達成角色共識,方能完成案例模仿;將體驗式教學過程進行錄像,隨之由教師和臨床一線責任護士從不同角度進行點評,促使學生有效反思,因此可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李玉紅等[18]研究一致。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法可有效地提高護生的理論考試成績、人文關懷能力、溝通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值得臨床推廣,然而本研究僅對一所高校護生進行了驗證,因此在結論的推廣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期待多中心、大樣本的實驗進行驗證。且有研究在外科護理教學當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結合其他教學法和其他教學法[19-20],也取得了較高的教學效果評價,所以,進一步的縱深研究是對不同教學法與綜合性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判。
作者:舒玲霞 李秀勤 陳曉利 陳月英 單位:南部戰區空軍醫院
- 上一篇: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的作用
- 下一篇: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手術室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