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接觸臨床課程超聲醫學教學研究
時間:2022-05-12 16:09:42
導語:早期接觸臨床課程超聲醫學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首先簡述了“早期接觸臨床”課程,然后分析了“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的重要性,接著從教學形式與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團隊、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考核方式六方面闡述了“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實踐,最后對“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超聲醫學教學;“早期接觸臨床”課程;考核方式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醫學院校要求本科學生在四年級開始進入臨床見習,五年級進入臨床實習,并構建了基礎課程、臨床專業課程、臨床實習三階段的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為了響應教育部提出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學要注意“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號召,促使醫學生較早地樹立臨床意識,使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近年來各醫學院校開設了“早期接觸臨床”課程,具體教學形式為低年級醫學生在基礎課程學習階段早期走進醫院,以觀摩醫院各科室日常工作為主,通過多種形式接觸臨床常規工作,同時教師進行理論課教學,講授醫學發展史、各種醫療制度等,從而讓醫學生提前感知醫療衛生職業,及早樹立醫患溝通、人文關懷意識,增強人文素養,最終促進醫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換言之,“早期接觸臨床”課程是連接基礎課程與臨床專業課程的橋梁,是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世界高等醫學教育課程的改革趨勢之一,更是我國醫學教育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手段之一[1]。超聲醫學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臨床各學科關系緊密,且整體性極強。隨著醫學的發展及新概念、新技術、新方法的產生,超聲醫師需要與患者密切接觸,需要與臨床各部門進行溝通,更需要注重技術的傳承,因此超聲教學任務變得日益重要。在“早期接觸臨床”課程教學中,超聲醫學教學部分要求學生了解超聲醫學技術的概念與檢查范疇[2],實地觀摩并體驗超聲工作室的工作開展,了解超聲科的重要性及其與臨床各科室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醫學生對醫學的興趣,為其日后學習臨床專業知識打下基礎。
一、“早期接觸臨床”課程簡述
“早期接觸臨床”課程面向所有醫學專業低年級學生開設,授課形式為醫學生在第一、二學年深入臨床,走進醫院,在各科室醫生的指導下,以觀摩醫院各科室日常工作為主,通過多種形式接觸臨床常規工作[3]。該課程的開設目的是通過早期臨床實踐,讓學生有機會直接接觸臨床一線工作,熟悉醫院運行情況、了解醫生的實際工作狀態、掌握與病人溝通交流的方法,從醫學生視角對醫生、醫院、病人、疾病等有更為感性的認識,初步接觸醫生職業教育,培養學習興趣,加深和鞏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這樣既可以實現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早期融合,又能實現學習過程與職業實踐的早期溝通。
二、“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的重要性
超聲科在醫院不屬于一線科室,而是作為臨床的輔助科室存在,同時臨床各科醫師對于部分疾病的診斷甚至治療都需要超聲檢查技術為其提供診斷依據,如對于在普外科住院的膽囊結石患者,在手術前必須進行超聲檢查,以證實膽囊結石存在與否、結石大小、數量及有無并發癥等情況。由此可見,作為輔助科室的超聲科在醫院各科室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國臨床專業課程體系中,僅在醫學影像學這門課程中涉及部分超聲醫學內容,且教學內容有限、課時少,因此造成臨床專業醫學生對超聲醫學知識的認知程度較低。在“早期接觸臨床”課程教學中,超聲醫學作為醫療輔助技術內容,需要學生了解超聲醫學技術的概念與范疇,以及與臨床的關系,通過實地參觀、了解各輔助科室工作的開展情況,從而提升其對醫學的大體框架結構的了解。
三、“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實踐
(一)教學形式與目標
“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的教學目標為提高低年級醫學生對醫生職業的了解程度,教學形式為學生通過親臨超聲科觀摩、體驗,了解超聲檢查的相關流程、超聲檢查前的注意事項、檢查過程中的具體細節、超聲科與臨床各科室的緊密聯系及超聲科的重要性,從而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為其以后學習臨床專業課程奠定基礎。
(二)教學設計
“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為線下教學,面向大學一、二年級醫學生開設,教學以零距離接觸臨床為基礎,選取患者就診做超聲檢查為案例進行教學,通過實踐體驗、課堂討論及課后小任務的設計與實施,實現知識的獲得、責任能力的培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3個模塊:第一模塊是從患者角度談超聲檢查的就診體驗,幫助學生認識到超聲不僅是對疾病的檢驗,更是日常常規體檢的手段之一;第二模塊是基于醫生的角度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包括超聲圖像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檢查項目類別及其對應的檢查前準備事項等,讓學生了解超聲檢查的作用;第三模塊為課堂討論及課后任務,其中課后任務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反饋課堂情況。
(三)教學團隊
“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部分教學團隊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以下簡稱“我院”)4位資深臨床教師組成,包括正高級職稱教師1位、副高級職稱教師1位、中級職稱教師2位。臨床教師除了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均從事超聲診斷和治療工作,熟練掌握各種類別的超聲檢查診斷技術,并且還通過培訓課程對超聲醫學知識的理論和實踐形成了統一認識。(四)教學資源“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參考教材為《醫學影像學》和《超聲診斷學》,實踐教學則圍繞課堂主題,充分應用各種形式的教學設備及教學模具。另外,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明確授課大綱、授課重點、教學方式。
(五)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翻轉課堂的設計。翻轉課堂于2007年由薩爾曼首次提出,其主要思想是將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前置到課堂以外,而把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問題探討和任務解決放在課內的一種教學模式[4]。我國于2011年開始出現翻轉課堂的相關研究,也出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5]。但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法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較少,尤其是在臨床醫學等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中。在當代醫學生教育過程中,以微課為基礎的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促進了翻轉課堂的實施[6]。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原因是臨床醫學專業“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部分課時較少。以我院2020—2021學年上學期的“早期接觸臨床”課程為例,該學期“早期接觸臨床”課程共32學時,其中超聲醫學部分僅有1學時。短短的1學時,要保證讓醫學生在超聲科實地觀摩,教師就必須結合新的教學方法———翻轉課堂,并采用最新的網絡工具———微課進行教學。學生只有在課前通過釘釘教學平臺自學微課內容,完成基本知識的掌握,課中才能在現場操作實踐中進行深入體會。筆者所在的超聲教學組課前制作的微課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超聲醫學的發展史、超聲的基本概念及成像原理等;②超聲檢查具體項目,也就是超聲能做哪些部位的檢查;③各種超聲檢查項目適應證、禁忌證等,即不同超聲項目檢查前的不同準備,如腹部超聲檢測需空腹、經腹部婦科超聲要求患者喝水憋尿等。2.課堂設計———體驗式學習模式的運用。體驗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實踐與反思相結合獲得知識和態度的學習方式。經典體驗式學習理論由哈佛大學戴維·庫伯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7]。在體驗式學習理論的啟發下,經過探索和實踐,且鑒于課堂教學地點在我院超聲醫學中心,本教學組提出了一套適合臨床醫學專業“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的體驗式學習模式。該體驗式學習模式以醫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基礎,開展身份互換模式體驗,即課堂中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有10人左右,使其分別從兩個角度即病人的角度和醫生的角度進行觀摩體驗,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體驗觀摩患者部分。一組學生扮演患者角色,即在分診處、患者等候區以患者角度觀摩體會患者預約、登記、提供信息登記、被告知有無檢查禁忌、注意事項及簽署知情同意書,然后做好相應部位的檢查前的準備。通過課前小視頻及現場觀摩,學生都能夠明白哪些超聲項目需要做什么準備及如何準備。如進行上腹部超聲檢查時,為了防止膽囊收縮及氣體干擾,患者需空腹;進行下腹超聲部檢查如膀胱的檢查及膀胱后方的生殖系統超聲檢查時,需要喝水憋尿;等等。同時,在學生體驗患者候診時出現的小插曲,如等候患者較多,也讓學生明白了等待需要有耐心,無特殊緊急情況下需等到確認呼叫自己時再進入檢查室。進入超聲檢查室時,學生還觀摩了患者體位的擺放及如何與醫生溝通交流并配合醫生?;颊唧w驗步驟的最后一步是檢查完畢領取超聲報告。第二,體驗觀摩醫生部分。另一組學生扮演醫生角色,站在醫生的角度觀摩體驗。首先是前臺如何做好醫生助理,給患者交代檢查注意事項并叫非危急患者耐心等待;在超聲檢查室內,觀摩體驗超聲醫生如何接診患者,而接診患者的首要事項就是核對患者信息,這是醫療核心制度的首要制度,學生由此可體會到醫生的嚴謹態度。然后就是如何詢問病史并做到與患者的友好溝通,讓學生了解醫生如何對患者做到人文關懷。同時,在診室內通過教師對超聲檢查儀器設備的現場介紹及演示,學生有了親身體驗感,進一步了解了超聲成像的原理、相關注意事項及其原因。醫生角度體驗的最后一步是圖文報告的書寫,由此學生可進一步體驗到核對患者登記信息及圖像信息、查看圖像、出具報告、報告發放等流程的重要性。第三,兩組學生在結束時互換位置交叉體驗,即先前體驗患者的小組與體驗醫生的小組互換角色進行觀摩體驗。3.課堂討論及課后任務———PBL教學方法的運用。PBL教學方法即基于問題學習的教學方法,這也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巴羅斯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8]。PBL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教師為導向實施啟發式教育,其精髓在于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9-11]。具體來說,本教學組在課前設計了一些簡單的超聲引導問題,如“超聲醫學科對臨床的診療活動有幫助嗎?超聲醫學科有哪些工作崗位?各崗位之間是如何聯系和協調的?超聲科的常規檢查項目有哪些?哪些檢查項目需要特殊的準備?”。在課前教學工作會議及課前備課準備中,教學組將這些問題設置成課堂討論內容及課后作業并打印出來,之后在課堂一開始就將上述打印的內容發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這些問題進入后面的課堂教學,進而實現有的放矢。所有的觀摩體驗結束后,學生以4~5人為一組,分組討論課前設計問題、課前觀看微課的疑難問題,以及觀摩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教師則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超聲科工作日常、超聲科與臨床科室的密切關系、超聲檢查患者的診療過程、超聲科醫生與患者的溝通等。而通過學生作業的反饋信息,教學組可以了解到學生哪些地方明白了,哪些地方沒有弄清楚,以此進行改進,從而促進下一屆學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學中教師要融入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而課堂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12]?;诘湍昙夅t學生無醫院工作經歷、對醫院整體狀況一無所知、不知曉醫生的工作狀態、不清楚患者疾苦等情況,學校要及早開設臨床課程,使低年級醫學生接觸臨床常規工作、經歷醫生與患者診治過程,讓其了解醫院文化,直觀感受醫院環境,了解基本診療流程,進而提高學生對醫院整體的認知。學生近距離接觸臨床工作,可及早對醫生職業產生感性認識,加深對醫生職業的理解,領會醫生救死扶傷的重大責任,提前感受醫生職業的崇高性。學生親身體驗超聲科醫生日常工作的忙碌,了解超聲科醫生的工作環境、工作程序,為其日后作為臨床醫生更好地與超聲科醫生配合,解決患者疾病問題提供了思路。學生有機會與患者近距離接觸,就能體會患者的痛苦,如腹部超聲檢查需空腹,而糖尿病患者饑餓時會低血糖。另外,腔內超聲檢查涉及患者隱私,而教師的處理方式會使學生了解到要尊重患者隱私。這些情況都會促使學生思考如何關愛患者、如何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等,樹立為患者服務的理念,由此增強醫學生博愛、人道的職業責任感,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另外,學生還要觀摩教師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如超聲檢查病人多,等候時間較長,患者可能會抱怨,這時醫生要安撫病人、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學生也要適時抓住機會,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交流,這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鍛煉。
(六)考核方式
超聲醫學部分教學考核采取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考核包括考勤、課堂表現及課后作業三部分,過程性考核成績占比為60%。終結性考核為2項任務導向內容,包括個人完成任務和小組完成任務,并通過釘釘在線教育平臺發布和收集。個人完成任務是在以下2項中任選1項:“①選擇一項自己感興趣的超聲檢查項目,書寫一篇原創性的科普文章,圖文并茂;②圍繞某一解剖部位或某一疾病進行5分鐘的檢查指導意見匯報,自行錄制視頻上傳。”個人任務成績占比為20%。團隊任務可在以下2項中任選1項完成:“①創作超聲宣傳小節目,節目表現形式不限,可以現場展示或錄制上傳節目視頻。②選擇一個大學生關注的超聲檢查問題進行主題研究探索,并選擇目標人群進行調查,形成研究報告并進行匯報。原創性作品要提供參考文獻,保證傳播內容的科學性?!眻F隊任務成績占比為20%。
四、“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反思
(一)學生滿意度反思
課堂教學的最后環節就是通過掃二維碼進行問卷調查,通過這種問卷方式,超聲教學組可以及時并準確地了解到學生希望“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部分加入哪些專題內容,以及對教學的滿意程度、意見等,以促進教師完善課程設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入科觀摩基本情況、學生對課程的整體評價、學生對指導教師的評價、學生對課程喜歡程度的評價等。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課程結束后的調查問卷顯示,有90.67%(68/75)的學生認為該課程非常必要,有92.00%(69/75)的學生愿意再到超聲科進行體驗學習。學生對“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部分的整體教學評價為“優”。同時,學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如多增加超聲聲像圖信息的內容展示等。通過以上調查結果,超聲教學組對該部分教學總結如下:“①我們的教學目的是明確的,增加了學生對超聲醫生的職業認知、提高了學生對超聲醫學的學習興趣。②教學設置是合理的,加強了學生對超聲檢查診療流程的了解。③指導教師的授課效果直接體現在學生對超聲醫學學習的興趣及積極程度上。通過學生的意見我們后期還可以適當地調整一下教學內容?!?
(二)教學成果反思
2020—2021年第一學期我院“早期接觸臨床”課程首次開課,授課對象為第一學年的“5+3”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共105人,“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部分學生課堂出勤率為100%?!霸缙诮佑|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的課后任務部分,學生共完成科普文章94篇,文章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并完成微型演講視頻11個。從選題看,婦科超聲檢查部分55份,腹部超聲檢查部分36份,心血管檢查部分14份,說明學生對這幾部分的關注度比較高。團隊任務中學生分組完成情景視頻5個,題材包括上腹部超聲檢查空腹的宣傳知識、下腹部超聲檢查需膀胱充盈的宣傳知識及小兒超聲檢查的宣傳。從作品完成情況來看,情節大部分源自生活,且學生能夠提供參考文獻,注重科學性,作品優良率達85%。而團隊研究性報告因時間較短還未收到。通過學生課后作業,我們發現學生的知識需求主要還是在檢查內容及圖像識別方面,這些需求的發現有助于對課程內容的不斷優化,并將問題導向與需求相銜接。針對學生反饋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在后續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相關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式,以提升教學效果。
(三)課程設置反思
“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形式以實踐觀摩體驗學習為主,通過翻轉課堂、微課導入及PBL教學法(即問題導入法)導入教學內容,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實現課后任務的發布及收集的線上互動活動的開展。這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效增加并延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且課后任務中的作品創作也是課堂外的一種實踐教學。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的線下實踐課及課后實踐活動不但增強了學生探索和傳播日常超聲檢查注意事項的責任感,而且還有利于學生知識整合與運用能力、信息素養及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及提升。
五、結語
“早期接觸臨床”課程是連接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橋梁,是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世界高等醫學教育課程的改革趨勢之一,更是我國醫學教育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手段之一[13-15]。而“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的超聲醫學教學部分又是臨床醫生的“眼睛”,其學習形式與畢業前的實習、見習不同,低年級醫學生在早期進入超聲醫學視野,觀摩超聲醫學的日常工作,通過多種形式接觸其常規工作內容,可以更好地幫助其完成由高中生向醫學生的思維轉變,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培養醫學生的興趣點、人文素質及職業責任感[16]。“早期接觸臨床”課程超聲醫學觀摩學習中,醫學生可較早地發現超聲醫生在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并帶著這些問題回到課堂上,在理論學習過程中結合觀摩學習遇見的實際問題,一方面,能提高學習能力和積極性,促進學生臨床思維的建立,另一方面,為醫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提供了有效保障,促進了醫學生全方面發展?!霸缙诮佑|臨床”課程中超聲醫學教學的特征就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觀察、體驗感受,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安排學生經培訓后參加某些專項的志愿者服務活動。概言之,“早期接觸臨床”課程中的超聲醫學教學還需要教師在醫學教育改革中逐步摸索,形成制度和方法,才能有效培養師生醫學教育的新理念,并且全面推廣和實施。
作者:鄒海蓉 王惠 鐘毓 謝敏 張志君 高懸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超聲科
- 上一篇:花卉學課程思政建設實施途徑
- 下一篇:高校管理質量保證體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