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課程多元化思政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07 15:58:47

導語:計算機基礎課程多元化思政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基礎課程多元化思政體系研究

【摘要】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特點,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設計,挖掘思政元素,構建“大學計算機基礎”多元化思政體系。實踐表明,該思政體系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從課內到課外,從顯性教育到隱性教育的協同育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把“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作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指出要加強對課堂教學和各類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管理,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健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辦法[1]。長期以來,大學生思政教育存在“孤島”現象,思政教育被認為只是思政教師的工作,專業課教師重視程度不高[2]。在如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培養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擔當和使命。只有將立德樹人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面向大一新生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具有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實用性強等特點,主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信息素養。本科一年級是塑造學生品行和開展思政教育的黃金時期,筆者抓住這一窗口機遇,重新審視課程目標,修訂課程大綱和培養目標,深度挖掘課程中的思政資源,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的有機統一。

1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

課程思政是指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3]。課程思政注重傳統教育和育人育才的有機統一,解決的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讓所有的課程教學活動都肩負起立德樹人的職責,使教師承擔起立德樹人的使命。課程思政應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層面的教育,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課程教學,每門課程都承載著育人的責任。思想政治類課程在育人中發揮顯性作用,通識課和專業課具有隱性育人作用,只有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融通,才能形成育人合力。教學中應挖掘課程中蘊含的育人資源,提煉課程中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讓德育和智育同頻共振,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5]。

2多元化課程思政體系的建立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課前導學、課中研學、課后練學。筆者結合東北石油大學人才培養目標,以隱性德育、社會觀察等為切入點,將線上資源、課程案例、小組任務與課程思政緊密結合,構建多元化課程思政體系。

2.1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增強教師思政意識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導,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6]。東北石油大學通過鼓勵教師參加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名師講堂、伙伴式學習、自我學習等,來提升教師的育德意識、育德能力。同時,組建良性互動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團隊,積極運用網絡教學平臺,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活力。教師通過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開展深入研究,尋找思想政治元素與課程知識的契合點,積累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完善教學設計和評價機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意識。同時,堅持言教與身教相統一,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傳遞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2.2深挖育人資源,豐富課程思政內容

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追尋與實現價值目標的過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離不開對課程內容的深入分析,“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授課計劃涵蓋9個章節的內容,筆者針對授課計劃,梳理知識點,結合時事政治、典型案例等形成涵蓋家國情懷、愛國主義、傳統文化和法制意識的多元化思政教育內容,如圖1所示。(1)家國情懷:計算機硬件系統構成。計算機硬件系統是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5個部分構成的,各部分互相聯系、互相作用形成有機整體。利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使學生感受“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小家的美滿幸福。(2)愛國主義:超級計算機發展史和漢字輸入法的發展史。通過介紹中國超級計算機的發展,帶領學生回顧我國在此領域從跟跑、并跑發展到領跑這一過程中眾多技術人員的付出;介紹從關鍵核心技術引進到全方位自主創新的實現過程,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國超級計算技術領域的成就是科研人員克服無數困難奮斗來的。鼓勵學生學習勇于創新、敢挑重擔、勇攀高峰的工作精神;介紹超級計算機發展的中國速度,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起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共鳴。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有著獨特的歷史,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脈絡。隨著計算機在我國的普及,如何將漢字輸入計算機曾經成為一大難題。漢字輸入法經歷從無到有,從難到易,從簡單到智能的發展過程,每種漢字輸入法的誕生,都展現了中華兒女創新創造的時代精神。以此鼓勵學生繼續弘揚創新創造精神,為中國夢的實現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3)傳統文化:我國古代計算工具的輝煌成就。在計算工具發展領域,我國擁有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祖沖之利用算籌計算工具計算出圓周率;中國古代人民發明了算盤,結合了十進制計數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并一直沿用至今。通過講授我國古代時期計算工具的輝煌成就,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自信。(4)法制意識:互聯網發展引發的網絡暴力問題。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很多便利,也帶來一些問題,告誡學生面對紛雜的信息環境,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盲目從眾,不要參與網絡暴力行為,要理性分析和解決問題。告誡學生拒絕網暴、抵制誹謗,為凈化網絡空間和維護社會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

2.3抓好課程實踐,激發學生的工匠精神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性很強,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驗任務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實踐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針對教師布置的任務查找資料。例如,在進行圖文混排、演示文稿制作時,筆者布置主題供學生進行選擇,包括疫情防控期間的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擔當等,這些主題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通過鮮活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和感恩教育。通過分享勞動模范、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讓學生深刻體會榜樣的作用。學生自主選擇實驗主題,設計完成作品。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又提升了其思想政治認識,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驗任務結束后,挑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放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分享,使學生學會欣賞他人作品,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影響實現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3結語

筆者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思政教學實踐為例,依托網絡教學平臺,立足線下課堂,根據課程特點,建立知識學習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學體系,在深化理論知識、發展計算思維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知識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由于課程思政效果很難實現量化,筆者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行為和學習態度來檢驗思政效果的成效。同時,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發表主題討論,通過學生的心得體會感受其對課程思政的認同。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活動,不僅活躍了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而且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了主動應用正確的價值觀、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學習和工作中的問題,實現了“潤物細無聲”。通過課程思政建設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計,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文化修養。

【參考文獻】

[1]楊曉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論意蘊、現實難題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8(18):4-8.

[2]吳月齊.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7-69.

[3]譚曉爽.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45.

[4]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20,41(2):50-58.

[5]李雪萍,馬發亮.高校“課程思政”體系構建問題及對策探析[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8(4):73-75.

[6]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30-31.

作者:劉金月 時貴英 祝寶東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東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