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化鋼琴教學模式
時間:2022-04-21 15:11:20
導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多元化鋼琴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擔負著服務地方,培養高素質合格幼兒教師的責任。幼兒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綜合實踐能力,然而在實際崗位中,教師鋼琴技能普遍較為薄弱,藝術綜合能力不強。鋼琴教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核心課程,教師要不斷教學改革,實踐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切實提升學生的鋼琴技能水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藝術綜合能力,滿足社會發展對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需求。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多元化教學模式
學前教育以發展幼兒的綜合素養為目標,并加強了對藝術教育的重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藝術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這意味著幼兒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繪畫、唱歌、彈琴、舞蹈等基礎技能,且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特點,能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方式組織幼兒的藝術教育,這不是針對某一藝術學科的專業化需求,而是對幼兒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及藝術綜合能力提出的要求。作為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為了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緊跟社會發展明確培養目標,尤為關鍵。
一、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目標定位
以“指南”為向導,根據地方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方向,結合幼兒教師崗位的實際能力需求,明確了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是培養專業技能的表演型人才,而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以提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為主旨。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對音樂藝術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音樂的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掌握鋼琴彈奏的基礎理論知識、彈奏技能及實用幼兒歌曲的即興伴奏能力,能正確表達作品的內容和風格,能夠滿足作為幼兒教師組織各種藝術教育活動的技能需求。同時通過藝術實踐,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藝術表現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
二、多元化鋼琴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一)分層教學
鋼琴課程是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核心課程,也是技術性最強,最難掌握的課程,學時分配一般為4-5個學期,隨著課程內容的不斷深入及實踐練習的日積月累,學生學習程度逐漸出現了參差不齊甚至是兩極分化的現象,此時分層教學模式可有效保障集體教學的質量,做到因材施教。鋼琴集體課程的分層教學體現在對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的分層,而不是機械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內容的分層:在教學過程中,仍然要保障充足的課時分配進行基礎內容教學活動的實施,不能明確地對內容進行分層,會造成學生的懶惰心理對拓展知識排斥,要把分層教學滲透到各個知識點和教學環節當中,在對知識點進行講解、示范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內容進行延伸與拓展。目標要求的分層:教學內容結束后的目標要求,不同于教學內容的“隱形分層”,要針對學生的不同程度,提出明確的層次劃分。首先要求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能力和具體作業是哪些,對作業的不同層次要求有哪些,在完成了任務之后,可以繼續拓展、提高的內容有哪些。通過層次教學,在把握基礎知識與能力要求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了可提升的進步空間,讓學生在每堂課的學習過后,對本節課的內容能有清晰的認識,把握知識重點,了解技術難點,在可發展的目標要求中,通過實踐努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融合式教學
鋼琴課程的融合式教學模式,體現在對相關藝術課程內容的融合,這是培養學生藝術思維,提高學生藝術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1.鋼琴教學與音樂基礎課程的融合鋼琴教學過程中,融入音樂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在對音樂作品節奏節拍、曲式結構的分析中,通過理論知識點的鞏固和復習,使學生在曲目學習和實踐彈奏中,能更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樂曲的韻律和風格。在伴奏編配的教學中,音樂理論知識更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只有對調式、和弦等理論知識有了足夠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根據樂曲的不同風格,自主編配出恰當的、符合作品內涵的伴奏。2.鋼琴教學與繪畫課程的融合繪畫是視覺的藝術,通過線條、色彩等藝術語言,展現故事畫面、表達人物情感,而音樂則是聽覺的藝術,通過聲音來表達。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融入繪畫課程內容,可以開拓學生的藝術思維,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例如,在作品彈奏的教學中,融入繪畫藝術,樂曲作品通過其調式、旋律、律動等,向我們傳達了怎樣的情感,描述了怎樣的場景,可以用什么樣的畫面去展現?是陰雨連綿、灰暗色彩的憂傷場景還是陽光普照,孩子們在花叢中玩耍的五彩斑斕的畫面,用視覺畫面反映聽覺感官,給學生更直觀的欣賞體驗。在即興伴奏教學中對和弦性質的講解,融入色彩藝術,如大三和弦是明亮、艷麗的亮色調,穩定的、積極的,心情爽朗的感覺。對比來講,小三和弦的色彩基調如同莫蘭迪色一樣暗淡、柔和,給人恬靜的有些許憂郁的感受,兩者都是協和和弦。而增三、減三等不協和和弦,則如同黑暗色系一般,給人一種緊張的、神秘的甚至是有些恐怖的感覺。通過感受和弦的“色彩”,加深了學生對不同性質和弦和聲效果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在即興伴奏編配中能結合作品的“色彩”更恰當地選擇和弦[1]。繪畫藝術與鋼琴教學內容的融合,使音樂欣賞與視覺畫面產生聯覺,讓學生能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音響“色彩”,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啟發學生在實踐彈奏中能重視對聲音效果的辨別,更準確地展現作品。3.鋼琴教學與舞蹈課程的融合舞蹈與音樂自始至終都是密不可分的,舞蹈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深刻展現了無形的音樂。舞蹈脫離音樂就仿佛丟失了靈魂,最早期的舞蹈也伴隨著哼唱或簡單的節拍擊打。認知能力還較低的幼兒,在聽到音樂后,也會不由地手舞足蹈,所以舞蹈課程與鋼琴教學的融合,是一蹴而就的。在鋼琴教學中,無論是在基礎階段對節奏、節拍的理論學習,還是后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和彈奏實踐中,都可以融入舞蹈的課程內容,如運用舞蹈課堂的方法,為所學的音樂打拍,感受節拍律動,在把握了音樂作品風格和內涵后,組織學生討論,作品適合編配哪些風格的舞蹈,適合運用在什么場景當中。或者,把在舞蹈課堂學習中,把握不好節拍位置的音樂作品,拿到鋼琴教學中進行分析、討論,促進學生對歌舞韻律進行理解[2]。藝術課程內容的相互融合,才能讓學生逐步走入藝術的世界,感受藝術的語言,開闊學生的學習思路及藝術思維,體會藝術的共通性,提高學生的藝術綜合實踐能力。
(三)互動教學
互動教學模式,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進師生間溝通、交流,及時得到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主性的有效方式。互動教學可以體現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第二課堂”藝術實踐的互動。1.師生互動鋼琴教學作為藝術操作性課程具有極大的優勢,師生互動可以靈活地應用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運用提問、討論、示范、評價等各種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在導入環節中,埋下謎題,引發學生興趣。在課堂講授中,以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舊知識點的鞏固提問,到關聯性知識的啟發提問,到音樂作品內涵的感知提問,到彈奏技術方法的疑難提問等,創造一個個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并通過與教師溝通、對話的方式,獲取信息,掌握學習內容。課堂的實踐環節,也是實現師生互動的最直接方式,教師可以在巡堂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學生有疑問的也可以直接請教教師。師生互動使雙方以平等的方式,可以及時獲取對方的信息,學生及時得到疑問解答,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從而靈活地把控教學內容和進度[3]。2.生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在課堂的作業展示、問題思考、小組討論、實踐操作及課下的互助練習。每堂課新內容展開之前,可以抽查幾個學生進行作業展示,讓學生聽眾進行點評,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并針對重點問題進行知識鞏固與示范。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技能課程教學環境的靈活性,引導、帶動學生間的小組討論,并通過課上、課下的實踐練習環節,建立作業小組,成員間相互監督,互評作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間的互助學習。3.“第二課堂”藝術實踐互動藝術操作性課程,在培養審美情操、藝術素養的前提下,提高實操能力,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臨場發揮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這就需要藝術實踐的積累。在課下,定期舉行階段性作業展示、學科競賽;組織鋼琴興趣小組;在學院組織的各項展演活動中,鼓勵、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利用每次期末考試的機會,當作學科匯報,讓學生互相觀摩。通過“第二課堂”藝術實踐互動,營造良好的實踐學習氛圍,使學生相互競爭,相互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鋼琴技能水平[4]。
(四)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在經歷的過程中去認知、理解、思考。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育的最根本目標,就是滿足幼兒教師在實際組織教學中對音樂素養、鋼琴技能、藝術綜合能力的需要,那么具體是什么呢?體驗式教學,便通過創造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自主發掘。體驗式教學在鋼琴課程的運用,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作為參與者的體驗;作為實施者的體驗。在課堂上,模擬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的場景,讓學生充當幼兒,作為參與者,跟隨教師的引導,體驗教學活動的氛圍。反過來,充分利用鋼琴課程學習的兒歌實踐曲目,讓個別學生作為幼兒教師,模擬課堂,自主發揮,設計教學并實施,親身體驗作為幼師,在組織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需要哪些知識、技能,如何合理運用與整合,出現哪些問題,發現自身的哪些不足。模擬課堂的組織時間不宜過長,5-10分鐘,根據學生能力情況及鋼琴學習的階段,靈活調配[5]。通過體驗式教學,可逐漸培養學生的專業認知和認同,激發興趣,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切實了解鋼琴技能在崗位工作中的實際應用,確立學科學習目標,從被動式接受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學生在不斷體驗學習中,逐漸提升鋼琴技能水平及實踐應用能力,找準自身定位,認識能力差距,化為學習動力,使鋼琴教學緊跟職業需求,體現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目標[6]。
三、多元化考核方式
鋼琴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旨在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而單一的期末一次性彈奏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要注重學習過程及藝術實踐的考核,運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課堂作業展示
在每堂課開始教學之前,可以隨機抽查學生進行上節課的作業展示,請其他學生進行點評、評分,然后教師點評,并根據學生展示情況,記錄分數作為平時成績。課堂作業展示,給學生提供了當眾表演的藝術實踐機會,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臨場發揮能力,體現了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二)學生作業互評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大多為集體授課,而班級人數通常在30-60人不等,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能完全了解所有學生的作業練習情況,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成員間互助學習、互相監督,同時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把每周的作業錄制視頻上傳到班級群,并按照視頻上傳順序,依次對前面視頻的學生進行作業點評和評分,分享在班級群里,學生互評分數也記錄在平時成績當中。視頻錄制和作業互評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對作業練習的重視度,提高了作業質量,鍛煉了學生的音樂評價能力[7]。
(三)藝術實踐考核
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情況,是鍛煉、檢驗學生藝術綜合能力的直接途徑,可以對參與學科競賽、展演等各種藝術實踐活動學生的表現及參與度進行綜合評分,作為平時成績。
(四)階段性、期末彈奏考核
鋼琴課程教學一個學期的實踐曲目較多,為了檢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可以分為階段性、期末兩次考試,并以抽簽的方式,對重點曲目進行彈奏考核,取平均分作為考試成績。由于曲目難度不一,兩次抽簽考核的整體情況,可以較準確地展現學生的實際彈奏能力,體現考核的公平性。學生課程成績可以以一定的比例綜合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兩個部分作為最終成績,從而較全面地體現學生的課程學習成果。
四、結束語
在信息資源如此豐富的社會環境中,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應根據學校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特點,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不斷實踐探索,不斷教學改革,只要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滿足職業發展需要,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就是最合適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王瑾,王華.試論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體驗式教學[J].當代音樂,2019(08):53-54.
[2]朱雯雯.淺析互動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的有效運動[J].北方音樂,2019(12):220.
[3]楊楠,陳晨.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模式探索[J].當代音樂,2018(04):47-48.
[4]平莉.把握專業領域,翻轉教學模式-論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技能課堂教學創新[J].戲劇之家,2018(10):33-35.
[5]陳欣,金國文.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參與教學模式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34(04):94-95.
[6]王莉娜.淺談學前教育專業集體課教學模式的構建[J].論壇,2015(11):11-13.
[7]王四川.互動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教學新思維),2014(07):68-69.
作者:師帥 劉星雨 單位:河池學院
- 上一篇:大數據背景服裝品牌知識挖掘研究
- 下一篇:大型賽事氣象保障服務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