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禮儀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2 01:22: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職場禮儀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職場禮儀論文

職業高中德育課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論文

摘要:《職業道德與法律》是職業高中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成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教師在德育課上要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學,參與講課、演講、表演、討論、辯論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真正學會做事與做人。

關鍵詞:學生道德學習

《職業道德與法律》(以下簡稱《職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它在職業中學的德育教育體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而獨特的作用。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成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現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不了解禮儀的基本要求和道德的基本規范,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學習積極性不高,社會實踐少,缺少必要的職業道德體驗。為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改變了過去灌輸式的“我講你聽”、老師唱“獨角戲”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以及調查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使學生樂學、好學,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

一、教師指導、讓學生自學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學習教材,聯系實際歸納問題,討論交流,撰寫學習體會,弄清疑難,練習鞏固,達到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教學程序為:“學生課前預習—師生依據實例設疑—學生質疑再閱讀—研究討論—教師點撥答疑—練結—實踐養成。”

查看全文

小議高職院校禮儀教育模式

論文摘要:禮儀教育的內容包括:自我形象管理禮儀、校園禮儀、家庭禮儀、社會交際禮儀等。具體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和措施:強化養成教育,規范管理,全面開展禮儀教育;重點抓好新生禮儀教育和培養;全校師生齊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和諧校園氛圍;以自我教育為主,主動講禮儀。為了弘揚我國優良傳統,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進行禮儀教育非常重要。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禮儀教育模式

禮儀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要求。中華民族自古有“禮儀之邦”的稱譽,居禮儀之邦,應為禮儀之民。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是當代高職學生的基本素養。然而,在高職學院有許多學生道德觀念淡薄,存在不知禮、不守禮、不文明的行為。對高職學院禮儀教育的模式探討具有重要意義。那么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意義到底何在?包括哪些內容?應該采取何種模式呢?

一、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意義

(一)悠久歷史文化的良好傳承

在我國紛繁絢麗的文化寶庫中,傳統禮儀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其內容豐富,涉及范圍廣,滲透于古代社會的各方面。我國古代還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禮儀論著和論文,這些典籍皆一脈相承,可視為我國最早的禮儀教材。如被稱為“三禮”的《周禮》、《儀禮》、《禮記》是我國最早最重要的禮儀論著,其后又有《弟子規》、《顏氏家訓》、《小學》、《蒙童須知》、《三字經》等。這些著作幾乎涉及了我國古代禮儀的各個方面,從禮俗到禮制,從兒童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完備的禮儀規范體系。孔孟等儒家的禮儀思想,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國禮儀文化的基礎。

查看全文

“秘書禮儀”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探討

摘要:“秘書禮儀”是高校文秘專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禮儀修養及綜合素質提升有重要作用。當前高校“秘書禮儀”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秘書禮儀”課程教學質量產生了影響。通過分析“秘書禮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高校“秘書禮儀”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策略,以提升“秘書禮儀”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秘書禮儀;實踐體系;構建路徑

秘書是社會組織對內溝通、對外聯系的窗口,除了需要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以外,還需要較高的禮儀素養。因而,高校文秘專業的學生要想成為一名職業秘書,必須學習禮儀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秘書禮儀”這門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禮儀觀念、提升禮儀素養,但是如何提升課程實際效果,達到預期教學目的值得深入思考。

1高校“秘書禮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部分學生對“秘書禮儀”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高校生源相對復雜,來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和接受教育不同,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禮儀知識學習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對“秘書禮儀”這門課程不夠重視。還有一部分學生本身性格就很內向,對于教師純理論性的枯燥教學方式更為排斥,因而對該門課程更加反感。1.2教師專業能力及教學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高校“秘書禮儀”教師自身的禮儀知識不過關、禮儀教學水平有待提升,無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做到言傳身教[1]。例如,對于除教材外的商務禮儀基本內容不了解、對儀容儀表相關的化妝技巧不精通等,這些都會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力不從心,無法將課程相關內容全面系統地向學生講解。除此之外,大多數教師都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無法提升。1.3部分教學內容過于老舊。一方面,高校“秘書禮儀”教材內容過于老舊,主要內容為禮儀規范性等基礎的禮儀常識類知識,而缺乏與秘書崗位實際工作相關的實訓內容,內容實用性較差,無法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另一方面,教材大綱要求學生掌握教學知識,但是卻忽視了對學生實際禮儀素養及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升目標作出說明,使教師和學生一味進行基礎知識學習。1.4教學資源與設備無法滿足實踐需要。部分高校禮儀相關的教學資源和設備場地都較為欠缺,一方面,教學資源只有單一的教材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基本沒有其他資源輔助教學,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學場地就是在通用教室,學生形體等訓練無法在專業實訓室完成,導致教師無法采用理論實踐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1.5考核形式較為單一。部分高校“秘書禮儀”課程教學效果的考核方式較為單一,大多都是純理論考試,題型和考核內容基本固定,題目答案均出自教材,學生只要背誦教材就能取得滿意成績;但是,這種單一機械的考核方式缺乏對實踐考核內容,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映學生的禮儀素養提升情況。

2高校“秘書禮儀”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策略

查看全文

塑造就業力提升就業率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就業力就業率心競爭力

論文摘要:塑造大學生就業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辦學效益,讓大學生謀求人生發展的必由之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層面提出塑造“就業力”、提升“就業率”的具體路。作者結合工作經驗,措施。

就業力是指一個人能夠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能根據環境變化及時調整自己從而勝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能力。大學生就業力,是指大學生通過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能夠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能力。就畢業生個人而言,就業力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的基本內容是畢業生個人的持續發展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自身的專業素質;第二,適應、勝任工作所需要的技術能力;第三,個人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一方面,許多單位感嘆需要人才卻難以找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學生求職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更難,于是出現了就業市場供需之間的鴻溝。造成這種供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和畢業生自身因素兩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大學生的就業力不強。因此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部門應按照社會對人才實際需求的標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塑造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以有效提升高校就業率。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從大學生就業指導層面提出以下措施。

一、利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有效開發學生就業潛能

學分制使學生擁有更多選擇課程的自由,如果沒有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生將很難明確今后職業發展的方向,導致大學期間的學習目標存在盲目性,使得學習缺乏動力,涉獵知識的結構失衡,適應社會的能力弱化。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有助于尋找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職業生涯規劃應該貫穿大學生活四年:一年級為試探期,應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和他人,發展與他人溝通的人際技能,正確認識和處理親情、友情及愛情;二年級為定向期,應該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測評,幫助每一個大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初步制定出符合個人發展的職業規劃和努力目標;三年級為沖刺期,通過和學生討論相關的專業出路、行業現狀、職業知識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了解職業環境、職業常識和職業前景,通過用人單位調研、崗位體驗、網絡查詢等方式進行職業探索和實踐,從而為自己在校期間的成長與畢業時的求職就業意向打下基礎;四年級為分化期,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出路都基本有了明確的目標,這時可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檢驗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準備是否充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修補,同時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求職技巧和方法,學會制作簡歷,并就面試技巧的細節進行實戰演習。對學生就業心理、社會角色轉換心理進行調適和疏導,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生涯目標。大學四年全程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大學生不斷地督促挑戰自己,明確大學生活的目標,幫助其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切實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將來走人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查看全文

高職酒店管理禮儀教育策略探析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的實施策略探析胡 娟在各種經濟往來場合中,一個人的禮儀表現不僅僅代表個人,有時代表的是一個集體,甚至是國家。禮儀是一個人文化素質的綜合體現。為此,高校將禮儀教育列為教學核心內容。高職院校對禮儀內涵的有效教學缺少重視,其中酒店管理專業的職業性強,職場對酒店管理專業的禮儀要求較高,因此高校應加強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避免惡習在大學校園環境流傳,維護大學象牙塔的形象。

一、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出現的問題

(一)傳統禮儀被弱化。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沉淀,以深厚的文化淵源、獨特魅力存在于世。例如,2008年奧運會上禮儀小姐的中國傳統禮儀備受贊賞,充分展現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由于近代史造成的中華文化破壞,崇洋媚外的思想影響著國人,穿洋服、吃西餐、西式婚禮等西方文化正在慢慢腐蝕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材中充斥著西方禮儀,忽視傳統文化內涵。學生的思想西方化,只知平等獨立,而不知尊師重道,嚴重違背中華傳統文化精神。(二)禮儀教育的功利性問題。酒店是服務型行業,具有餐飲與住宿功能,對酒店從業人員的禮儀規范有相對較高要求,而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任課教師,只教儀表,缺少禮念教學。例如,為了提高酒店管理專業的就業率,教師在就業指導課中的禮儀部分,重點強調儀容儀表來應對就業市場對學生的儀態考核,而忽視內在理念教育。對于就業后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等方面教育較少,導致人才市場出現人員流動大、工作不穩定等問題。(三)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不到位。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課程不完善,屬于就業指導中的輔助教學內容,而非專業主體。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師在課堂上大多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演練與實踐相對較少,導致學生對禮儀教育的理論知識收效甚微。個別學校增加了儀表訓練,例如:站姿、坐姿、蹲姿等。這樣的禮儀教育并不能滿足學生對就業的理解,學生對酒店缺乏正確的認識,對工作環境缺少了解,對工作內容沒有正確的職業規劃。

二、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傳統文化教育。1.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歷史上每個時期、每個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均伴隨著優秀的文化理念與傳承,故此,禮儀是民族文化的標志。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增加儒家文化思想的重點講解。孔夫子所創儒家思想,是高效的禮儀教育,貫穿歷史幾千年,使整個中國保持著優美風度與君子禮節。而儒家思想的風度與禮節,并不局限于上流社會。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講的是自己不愿意、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利用此思想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服務時看重品質,從內心出發,不應摻雜敷衍、抱怨等情緒,培養學生內心禮儀修養的正確方向。儒家思想值得用以酒店禮儀的教學有很多,“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講的是盡興盡力孝敬父母,舍生忘死侍奉君主,言而有信對待朋友。禮儀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傳統文化時,可配合古典事例綜合教學,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禮儀教育的吸收效果。比如講解孝敬父母時,結合《水滸傳》之李逵,雖為粗人,亦知孝順父母;講解侍奉君主時,結合《三國演義》之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通過將古典文化與事例串聯,向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傳達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促進其培養自身修養。2.舉辦文明禮儀知識講座。聘請禮儀講師、酒店禮儀管理人員等酒店禮儀專業人員,定期舉辦文明禮儀知識講座。從理論上,讓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深入了解酒店禮儀相關知識;利用講座的趣味性與專業酒店禮儀講師的新鮮感,調動學生的酒店禮儀學習興趣。利用每周一下午時間、圖書館閉館期間,召開酒店禮儀講座,讓學習有效串聯。講座上,禮儀講師對學生的站姿、坐姿進行詳細講解,比如:站立時手勢端正、表情自然;行走時不宜大搖大擺,東倒西歪;撿東西時,不宜直腿彎腰,應上半身直立蹲下去撿等。此外,為了加強學生對酒店禮儀的重視度,邀請往屆畢業生回校與學生交流心得,講述文明禮儀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二)明確禮儀教育價值觀念。1.明確禮儀教育的社會價值。現階段,顧客對酒店從業人員的禮儀規范有相對較高要求,因此,酒店從業人員必須堅持真誠于內、服務于外的核心服務原則。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禮儀教育具有社會價值,經濟、禮儀、多元文化等與禮儀文化相結合,使其內容多元化。教師為了追求就業率,忽視禮節教育,只重視儀表訓練,這是不科學的。應結合社會元素,綜合拓展酒店禮儀的理論知識,不應舍本逐末。酒店禮儀的社會元素與教育理念存在沖突時,應引導學生樹立相對正確的禮儀觀念,而非相對利益觀念,實現高校培養優秀人才的目標。2.科學對待禮儀教育的資本價值。酒店禮儀是兼具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型學科,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特點。高校酒店禮儀價值兼具社會價值與資本價值,其資本價值包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符號資本。經濟資本是基于高校展開教學的經濟投入,比如:課堂場地、教學設施等,為酒店管理專業的禮儀教學奠定了基礎;社會資本是人文文化禮儀積累的資源總和,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禮儀進行引導;文化資本指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是酒店禮儀值得學習借鑒的禮儀寶庫;符號資本是具有象征性的資本形式,以行為、信仰等象征激發學生的禮儀潛能,促進禮儀教育開展。(三)建立完善的禮儀教育體系。1.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酒店禮儀教學應充分與實踐相結合,提高酒店管理專業禮儀教學效果。強化情境教學,讓學生在自主禮儀行為中,體會禮儀價值與本質;突出酒店禮儀的操作性、實踐性,利用酒店情境創設,增加學生對酒店管理的了解;增加學校與酒店合作機會,在酒店客人較少時,帶領學生去酒店參觀,配合教師專業酒店管理知識的引導,促進學生對酒店禮儀的理解。通過酒店實地觀察與學習,增加學生對酒店禮儀的感悟。比如:進酒店時,觀察迎賓小姐的語態、身姿、語速、表情、待客之道等。回到課堂,讓學生對其加以分析,并且進行模擬與改進。禮儀課堂利用實景創設,調動學生的禮儀學習興趣。學生之間爭相模擬,互相學習,既能彌補自身禮儀不足,又能促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增加禮儀考核內容。酒店禮儀學習,是體現酒店綜合服務的關鍵因素。如果酒店一進門,沒有迎賓人員,前臺工作忙亂不堪,就會給人一種服務滯后的不快感,長此以往,影響酒店正常發展。因此,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禮儀教學,應配合禮儀考核,實現學生對酒店禮儀的自身升華,提高學生酒店禮儀的應用能力。第一,酒店禮儀的理論知識,以試卷或者論文形式考核。通過對酒店禮儀理論知識的考核,了解學生對酒店禮儀的理解與定位。第二,日常禮儀規范考核,考核學生的日常禮儀習慣。日常考核應以學校校園監控抽查模式為主、教師課堂發現為輔,觀察學生的習慣性行為是否有不妥當之處、是否有禮儀理念等。通過日常習慣考核,培養學生自覺的行為習慣,將良好的禮儀習慣應用于生活中,培養真正具有禮儀素質的優秀學生。第三,職業禮儀水平考核。考察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交際禮儀規范度,比如:握手、鞠躬、迎送禮儀、崗位服務禮儀等。通過禮儀技能測試綜合給分,將3項考核分數按比例給出綜合分數,理論知識∶日常禮儀考核∶職業禮儀考核=3∶3∶4,共計100分。通過酒店禮儀的全面考核,強化學生酒店禮儀意識,培養其酒店禮儀習慣,實現以禮育人的教學方向。(四)校園活動展開禮儀教學。1.軍事化禮儀教學。軍事化禮儀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思想正能量發展,避免個別酒店行業不正風氣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造成影響。軍事訓練包括:行為、體能。軍訓的主要目標是鍛煉學生的意志力,面對過大就業壓力的彈性思維與承受力。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禮儀訓練增加軍事化元素,一方面是因為酒店行業服務競爭較強,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抗壓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酒店工作涉及房務、餐廳等工作,其中不乏體力活,比如:更換樓層房屋內花草、清洗樓層房務衣物、餐廳人手不夠端盤送菜等,其中花草的花瓶玻璃易碎、清洗衣物的工作繁重、端送餐品時菜品大多較熱等問題,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來應對。通過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進行軍事化禮儀培訓,能夠綜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切實提高就業能力。2.舉辦校園禮儀大賽。學校團委、學生會應組織“傳承禮儀,綻放美麗”類校園禮儀大賽,讓酒店專業學生積極參與,體現具有酒店學科的禮儀風采。比賽中,結合傳統文化理念,漢服、旗裝、京劇服、臉譜、毛筆字、水墨畫等展示環節,讓學生領悟中華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禮儀知識問答環節,比較學生對文明禮儀知識的掌握程度;情景模擬環節,考察學生對禮儀知識的實景運用能力,利用不同情境模擬,增強學生禮儀技能;禮儀操表演環節,用以展現各專業學生的禮儀風采。通過校園禮儀大賽,提高學生禮儀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禮儀技能,展現高職院校的美好風貌。(五)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強化禮儀教學。酒店管理專業本身的實踐性較強,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該專業的禮儀教育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強化禮儀教學。在學生對禮儀教育有了基本的了解后,通過校企合作培訓讓學生熟悉酒店管理專業的有關工作流程和實際禮儀行為舉止方式,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比如:某高職院校就和當地的酒店合作,學生在經過一年的禮儀教學學習后,就可以親自到酒店中參與工作,開展實踐訓練。該院校還聘請了酒店內專業的管理人員,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體會、認識酒店管理的整個工作過程,不僅能夠極大促進學生參與禮儀教學項目的積極性,還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經過長期的實踐表明,這種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禮儀技能,且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該技術學院還和企業進行溝通,結合企業對管理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對課程進行了全面創新設計,保證學生可以對禮儀教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真正提高禮儀知識的綜合應用性和課程實用性,為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其能夠以更好的狀態加入企業工作中。除此之外,學生在進入企業實習后,企業可以要求學生體驗不同的崗位,在完成實習后,根據學生在不同崗位中的表現進行評判,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禮儀表現和禮儀能力。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企業內部制定的工作崗位考察制度進行實習,以此讓學生對酒店管理、禮儀形象形成全新的認識,積累大量的社會經驗。

三、結語

查看全文

鐵路客運禮儀在線教學探討

摘要:以“鐵路客運禮儀”課程為例,按疫情前、疫情中、疫情后時段,分別對高校在線教學平臺、智慧教室的使用情況進行研究,得出傳統教學模式與創新教學模式相融合將成為在線教育常態化的結論,以期為后疫情時代構建信息社會教育新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客運禮儀;教學方法;創新

隨著肺炎疫情在全國范圍內的有效控制,學生陸續返校復課,線下教學活動逐步恢復,但這并不意味著線上教學只是疫情期間的權宜之計。線上教學雖然在落地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問題,但教育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經開啟,無論何種課程,只有通過持續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斷在挑戰中總結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發揮在線教育對傳統教育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

一、教學實施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實施

“鐵路客運禮儀”是高校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旨在通過學習與訓練,使學生掌握個人形象塑造基本知識及服務行業的主要禮儀規范,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鐵路客運禮儀”課程以鐵道運輸、城軌運輸行業的服務工作為出發點,以提升服務禮儀素養為核心,通過企業專家的參與及指導教師的討論、分析,對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剖析,篩選出適學夠用的課程內容,并進行專題細化,最終設計為五個教學模塊,即職業形象禮儀、社交基礎禮儀、車站服務禮儀、高鐵列車服務禮儀和知識拓展。教學過程遵循從理論到實踐的規律。針對主要崗位(如列車乘務員、列車長、客運值班員、運營調度員、行車值班員)的工作性質,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可分為五個層次: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職業技能—綜合技能—拓展知識。在教學目標確定的情況下,應依據典型工作任務剖析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要求,按照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確定教學實踐項目。

查看全文

應用型本科商務英語教學研究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的加速,社會對商務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復合型高標準的特點。而商務英語教學作為ESP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也承載著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的重任。商務英語教學研究也應將重點聚焦于擁有復合型技能的人才培養,滿足時代的需求。

一、商務英語教學問題分析

(一)師資隊伍的專業背景問題

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原本自身專業多為英美文學和語言學,專業知識扎實但是商務知識相對欠缺;多數教師沒有企業從業經歷,遠離商務實踐工作環境。根據2015年出臺的《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商務英語教師除了應當具備專業基本知識和理論教學技能,還應當具有實踐能力,“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與教學改革。”[1]商務英語教師若自身實踐能力不強,則無法在一線實踐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

(二)授課教材單一化

商務英語專業教材中,有的教材傾向于以篇章閱讀的形式介紹商務理論知識,大段的英文專業詞匯疊加出現,雖然附上生詞表,但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另外,國外原版教材的商務環境與我國有一定的差異,教材中的案例有很多直接來自于他國商務實例,與我國商務實踐的融合度不高。雖然在某些領域有較先進的商務理念,仍然存在教材無法很好地本土化的問題,學生的接受度和融入度不佳,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查看全文

職場禮儀:網上求職應聘12絕招

職場禮儀

“網上招聘是一種特殊的擇業形式,避免了人群大范圍集中和近距離接觸,給用人單位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也使天南海北的求職者有了平等的表現機會。因此,網上招聘受到了越來越多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青睞。”郭國慶對記者說。

郭教授認為,畢業生網上求職大約有十二式:

第一式、選擇適合自己的網上招聘會

有的網上招聘會針對的是有工作經驗的社會求職人員,應屆畢業生即使投了簡歷,也會因為不符合條件,而被用人單位退回。

第二式、拓寬視野

查看全文

新形勢如何提升醫學生就業能力

【內容摘要】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導致社會就業竟爭力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難成了倍受關注的社會問題,本文就新形勢下醫學生就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旨在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

【關鍵詞】畢業生;醫學生;就業能力

隨著我國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迅猛發展,每年畢業生數量呈穩步增加。據統計:2014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人,2015年人數達到749萬人,2016人數達到770萬人[1],2019人數達到了824萬人[2],醫學生也不另外,就業形勢日趨嚴峻。

一、醫學畢業生就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面臨“二難問題”[2]。當今社會,一方面畢業生抱怨“就業難”,另一方面用人單位抱怨“招聘不到合適人員”。1.“一崗難求”。(1)“供大于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國家取消了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畢業生統籌分配的政策,由原來的“包分配”、“鐵飯碗”依賴等待模式轉換成竟爭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積極進取新模式。由于每年畢業數量的增漲,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聘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聘用時研究生越來越搶手,專科生乃至本科生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因此,有些醫院本科生可以勝任的崗位,也能招來碩士生,甚至博士生,一些權威醫院學歷要求要985或211學校,甚至一些縣級醫院臨床專業也要求碩士以上學歷;還有一些附屬醫院和市級三甲醫院招聘護士要求本科以上的學歷,使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2)用人醫院的就業歧視[3]。不少醫院在招聘護士時要求身高在1.58米以上,且容貌較好,導致身材矮小的畢業生產生自卑心理,降低就業自信心。有些私立醫院考慮到女性有孕期和哺乳期,為了降低成本,男女都可以從事的崗位,在聘用時男士占優勢。很多用人醫院在招聘時明文規定有醫生資格證、護士資格證和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優先,無形中給剛畢業的大學生增加了很大的就業竟爭率。2.“一人難求”。畢業生就業價值觀發生變化,就業價值取向功利化。(1)畢業生自身因素。當今大學畢業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隨著時代的進步,他們的所處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都優越于“70后”和“80后”,導致他們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就業觀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少學生,在擇業時重視個人價值,缺乏必要的社會價值,存在“眼高手低”、怕吃苦的現象。思想上已從過去注重社會貢獻向注重經濟地位轉變,在擇業單位選擇時盲目追求“體面”“環境好”“福利、薪水高”“個人發展空間大”公立醫院,在選擇業地點選擇時傾向于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的醫院,而不愿意去基層醫院、私立民營醫院、社區醫院、“三支一扶”或經濟欠發達、條件艱苦的地方就業,凸顯就業價值取向功利化。(2)畢業生家庭因素的影響。家庭環境的熏陶潛移默化融入到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系統中,家庭條件的好壞在大學生擇業時有重要的影響[4]。家庭條件好的家長一般主張孩子去考研、出國深造,將來可在大中型醫療機構或高等醫學院校工作,不僅自己前程似錦,同時還為子孫后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家庭條件不好農村的家長也不希望孩子到基層工作,認為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脫離農村,如果又回到基層工作,不僅沒面子,而且沒前途,希望去大城市發展。調查顯示,10.9%的醫學生寧愿待業也不去基層就業,93.3%醫學生不愿意扎根基層[4],畢業生愿意去“基層就業(西部計劃、選調生等)”占比僅為1.2%[5],造成基層用人單位出現“一人難求”的現象。(二)“畢業即就業”意愿不強,創業意識淡薄。調查顯示:畢業生選擇“畢業即就業”的比例占45.3%,“擬升學/出國”占33.2%。各種原因選擇“暫不就業”占10.1%,“創業”占3.7%[5]。有些畢業生不是就業難,而是就業意愿不強,公立醫院進不去,基層醫院不愿意去,求職挑剔,期待過高。從而等待、觀望、高不成低不就,沒有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且創業意識淡薄,就業價值觀和就業心態不端正。(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強。不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明確,對未來沒有一定的規劃、目標和方向,抱著畢業后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調查顯示:44%的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方法、步驟等僅有模糊認識,只有11%的大學生有比較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6]。職業生涯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起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生涯規劃可以確立人生的目標和計劃,從而不斷發掘自我潛能,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提升成功的機會。(四)就業能力缺乏。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涵蓋面很廣,包括: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社會實踐經驗能力、職場禮儀能力、溝通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學歷、在校所獲榮譽以及政治面貌等。有些畢業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都不夠扎實,不能有效地將課堂知識轉化到實踐中去,在理論和操作技能考試時達不到應聘崗位的要求;有些同學不懂職場禮儀,不重視儀表儀容,溝通能力欠佳,心理緊張、語言表達不清楚,不能靈活機動的回答面試官的提問,不知道如何把自己優秀的一面展示在考官面前,側面反映了學生應變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導致失去自己心儀的崗位。不少學生在就業擇業時,完全依賴父母和家人,不主動出擊,等待家人找好單位后直接工作,就業能力缺乏。(五)就業指導專業性不強。近年來,高校為了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目前多數高校就業指導課一般由二級學院的就業工作人員、學管人員和輔導員擔任,不少任課教師沒有受過專門的培訓,獲得就業相關資格證書的教師只是少數,而就業指導課是專業性特別強的課程,尤其對醫學生的就業指導體現得更為突出。課程涉及內容廣泛,如: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就業思想指導、就業相關政策指導、就業心理指導和就業技巧指導等,由于有的任課教師專業知識不夠豐富,有的基本上照本宣科,課堂枯燥無味,導致部分學生對就業指導課不感興趣甚至曠課,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使得就業指導課沒有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學生就業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六)其它因素的影響。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節奏,全球經濟重挫,失業人員不斷增加,就業面臨嚴峻的挑戰和壓力。高校原本一個月的寒假期延長到3~4個月,有一些學生不能及時返校完成實驗,導致論文不能按時發表直接影響畢業和就業。用人單位暫停所有線下招聘活動,學生只能線上參加招聘,簡歷不是石沉大海,就是不合心意;使得即將找工作的畢業生心情焦慮、迷惘和困惑,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平時成績一般的同學表現更加明顯,擔心“畢業即失業”,嚴重影響了很多學生的求職計劃和高校的就業工作計劃,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當前,雖然我國疫情基本控制,但全球疫情還在不斷加快蔓延,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應屆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在社會招聘中本就沒有優勢,就業形勢更顯嚴峻。

二、提升醫學生就業能力的策略

查看全文

淺論如何指導大學生就業作用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指導就業是高校輔導員工作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試圖從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高校輔導員的優勢,探討高校輔導員在指導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輔導員

自2003年以來,隨著我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推進,高校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壓力隨之增加。就業指導是輔導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是輔導大學生應對就業壓力的教學工作。本文就高校輔導員如何在指導大學生就業中發揮作用展開探討。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增加的速度遠大于就業崗位的新增,僧多粥少,大學生就業必然會遇到困境,這其中既有大學生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來自外部的客觀因素。(一)主觀方面。1.就業觀念存在偏差。大學生是具有較高專業知識儲備的群體[2],因此不管是大學畢業生本人還是其家庭,對就業行業以及就業層次抱有很高的期待。這就容易導致一些就業偏見,出現了向大城市扎堆,向熱門行業扎堆的現象,這種盲目扎堆的就業觀念導致大學畢業生出現了就業難、找好工作難的情況。同時,在招聘企業普遍看重學歷的背景下,很多大學畢業生還抱著“高學歷、高薪酬”的傳統觀念,與用人單位的期望不符[3],這對于大學畢業生求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此外,“跳槽”現象在剛就業的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覺得跳槽能帶來更好的收益和發展,這促使用人單位更加嚴厲地考察面試對象,變相加大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度。2.職業規劃意識不足。在我國現在的教育制度下,職業規劃是在進入大學之后才提上日程,因為升學壓力大,幾乎所有人在上大學之前只關注學習成績而很少關注到以后的職業規劃,甚至在進入大學選專業的時候都會根據分數來定,而不是出于對日后的就業發展的考慮,學生的職業規劃壓力全部轉嫁到了大學[4]。在大學階段,由于課業以及學生興趣的發展,大學生對于職業規劃的意識覺醒可能要等到大三或者更晚,這時候往往只能海投簡歷,其實對于自身的條件以及興趣點缺乏準確的了解,對于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也沒有深入的認識,這導致了眾多大學生躲避就業或者就業后不滿意的問題。3.前期準備不足。大學生就業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期的準備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實習經驗、職場禮儀、工作技能儲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現實情況下,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太多的實習經驗,在求職時是“一張白紙”,不能很好地滿足單位需求,同時職場禮儀也很欠缺,給面試單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二)客觀方面。1.就業政策與就業信息的傳播有效性不足。大學生進入求職階段忙于四處奔波,班級干部也因為要忙于自己求職,很多信息傳播不夠暢通,所以在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傳播的有效性上大打折扣。學生們對于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不夠了解,這對于其求職也是非常不利的。2.大學課程與就業的脫軌。大學課程的設置往往是圍繞學科特性開展的,專業教師通常也是直接從該學科的學生變成該學科的教師,因此不管是什么專業,學生們在校期間接觸的都是該學科視野下的相關問題和知識,理論學習是大學生學習的重頭戲,但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考察是多層次、全方位的,此時大學生在校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可能不足以應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

二、高校輔導員如何在指導大學生就業中發揮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