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科技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16:29: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政治科技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型中小企業員工思想政治論文
一、提高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新時期科技型中小企業員工思想觀念呈現出許多與當前主流價值觀相違背的價值取向。例如,新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等。這就要求我們在企業內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要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的引領作用,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的精神,不斷適應新形勢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需要。還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寓于解決實際問題之中,密切聯系員工實際需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內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二、健全科技中小企業員工思想政治工作機制
健全的制度,是一項工作開展的必要前提。在科技中小企業內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從“頂層設計”出發,在制度層面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相應的機構和各項工作機制。從制度上來對中小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規范,讓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擁有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只有從制度上加以固定規范,才能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開展與科技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步運作,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思想政治工作是面向全社會的一個工作,科技型中小企業僅僅是這個龐大群體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因此,單單依靠制度建設還不夠。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內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是獲得社會的認同。通過相應的制度保障,讓人們認識到在中小企業內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并不異類,而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此外,在企業員工管理制度方面也應加強相應的制度建設。
三、注重發揮新媒體的作用
在科技型中小企業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還停留在以前的老的形式上。在新時期,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網絡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微信、微博等網絡新媒介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廣泛傳播。新媒體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也為科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重要的途徑。改變傳統的宣傳模式,利用網絡新媒體等新形勢,及時有效的各類工作信息,加強輿論疏導,將員工的思想聚集在一起。把新媒體作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陣地、新渠道、新形式和新載體,寓工作于網絡之中。充分發揮網絡載體的作用,通過更加生動、更易于讓企業員工能夠接受的新形式,不斷豐富科技型中小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進而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收到良好的成效。科技型中小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不僅要在同其他類型的中小企業的比較研究之中借鑒發展,而且要從時代的發展變化,結合企業改革發展與生產經營的實際,運用網絡等新媒體,不斷賦予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內容。
政治學論文:墨子的政治學說及其在科技教育上的貢獻
本文作者:雷克嘯易琴工作單位:北京離退休干部局
“以名舉實”的認識論和“天有意志”的鬼神觀
墨子確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主張“以名舉實”。他說“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2]346“舉,告以文名,舉彼實也。”[2]349這就是說,客觀世界是實實在在的,由這種客觀世界的實在反映到人們的頭腦中才構成“名”,(概念、觀念),“名”是由“實”而獲取的。墨子認為,人類的知識是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得到的,進而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梁啟超著《墨子學案》,有云:《經》“知,材也。”(《經說》),“知也者,所以知也。而必知,若明。”(即指思維的神經系統)《經》“慮,求也。”(《經說》),“慮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齯。”(即指思維)。《經》“知,接也。”(《經說》),“知也者,以其知道物而能齯之,若見。”(即指客觀的反映)《經》“忽,明也。”(《經說》),“忽也者,以其知論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3]3215(即指認識事物)認識事物的4個要素:感官、思維、感覺、推理,作為不可或缺的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了。墨子以重實為條件來認識客觀世界。他主張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親自動手實踐。他強調“以察知耳目之實”為“察知有與無之道”[2]252。然而墨子何以從“以實舉名”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又跳到了“天有意志”的“天命”論呢?他不過是將自己的意志說成“天”的意志。他說自己的意志,是完全符合天的意志的。他自己說:“子墨子之有天之意。”[2]234“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2]221“子墨子之有天之意也,上將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之為刑政也。下將以量天下萬民為文學、出言談也。觀其行,順天之意,謂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謂之不善意行。”[2]234孔子否認鬼神,墨子則堅信鬼神的存在。墨子的“天志”,即天老爺之意志,亦即“天下之明法”,是他的規矩。“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2]217“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2]251墨子一方面重實際,一方面又把“天志”、鬼神當作信條,這是怎么統一于他的學說中的呢?原來墨子認為:“今若使天下之人,皆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天下豈亂哉?”[2]251他是為了借宗教鬼神當作推行他政治主張之萬能的工具。故他說:“當若鬼神之賞賢如罰暴也,蓋本施之國家,施之萬民,實所以治國家、利萬民之道也。”[2]266在他看來,這樣去擴大宗教的作用,將宗教的作用現實化,就可以取得人民大眾的服依。墨子為實現其政治改革運動,組織了一個宗教團體。一方面宣傳教義以擴大其政治影響,另一方面借籍其教義去訓練信徒,“以自苦為極”的精神去履行教義。《淮南子•泰族訓》說:“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1]1204在當時,墨家學派人數眾多,多具社會活動能力。《墨子•公輸篇》說:“臣之弟子禽滑離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2]472《孟子•滕文公下》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歸墨。”[4]155由此可見,墨家學派的勢力及其社會活動的能量是很大的,支配了當時社會的一面。墨子信徒的堅定性、紀律性、實踐性及其以“自苦為極”的犧牲精神,爾后都存于中國農民乃至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構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兼相愛”、“交相利”和“尚賢”、“尚同”的政治學說
墨子主張兼愛、非政、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樂、天命、節用、節葬等,同儒學展開了一系列的政治學術思想的論爭。在當時幾乎有壓倒儒家的優勢。墨子代表農民階級的利益,對孔子主張的封建等級制度給予否定,明確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政治學說。墨子主張“愛無差等”,“兼以易別”。故他說:“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暑侯不相愛,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傲賤,詐必欺愚。”[2]125墨子認為封建等級制度的“別”乃萬惡之源,要“兼以易別”,只有“兼愛”,方能使天下大利。故說:“兼以易別„„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別’之所生,天下之大害也。”[2]137墨子主張“兼相愛”與“交相利”是結合在一起的。他重視人與人之間在現實生活中的利益關系。他提出,人與人之間只有在“交相利”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無差等”的相愛,平等兼愛的社會才能實現。故說:“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2]122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的平等社會是不難實現的,他反對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主張人人都要參加生產勞動,人人都應有平等的享受勞動成果的權利;他反對貴族的奢侈,也反對儒家提倡的厚葬,提倡社會生活的節儉。墨子在他所處的時代,看到大變革中農民的痛苦,除苛金賦稅勞役之外,還有各國之間的戰爭,因此他提出了“非攻”的政治主張。“大國之攻小國,譬猶童子之為馬也。童子之為馬,足用而勞。今大國之攻小國也,攻者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為事。攻人者,亦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攻為事。”[2]401墨子抨擊當時各國之戰爭不僅給物質生產資料以巨大的破壞,而且摧殘社會勞動力,是全社會的最大危害。在《墨子•非攻上》中,他的弟子宋研曾以“非攻”之說去游說,而罷秦楚之兵。為著實現他的“非攻”理論,墨子和他的弟子還動手制造了不少軍事器械,這種軍事器械對防止戰爭起了很好的作用。墨子為了止楚攻宋,行十日十夜而至郢,見公輸盤,通過論辯和攻防的模擬對演,戰勝了公輸盤,說服了楚王,化解了楚攻宋的一場戰爭。有史料記載:墨子“用咫尺元木”做成了擋車輪子的車橫木,能載重三十石行走遠路。他為了阻止楚國攻打宋國,制造了守城器械,在楚王面前,同公輸般表演了一場防止用云梯攻城的戰斗,一連擊退了公輸盤先后使用9種辦法的進攻,迫使楚王放棄了攻宋的念頭。墨子的政治學說,除了“兼愛”、“非攻”之外,還主要表現在“尚賢”和“尚同”的主張之中。所謂“尚賢”,就是要崇尚賢才。墨子認為“尚賢”乃“為政之本”。“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2]49墨子一面反對封建宗法世襲制,一面主張由賢能來掌握政權。墨子認為封建宗法世襲制使“民饑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勞而不得息,亂而不得治。”[2]66墨子主張:“王公大人明乎以尚賢使能為政,是以民無饑而得食,寒而得衣,勞而得息,亂而得治者。故古圣王以尚賢使能為政而取法于天。雖天亦不別貧富、貴賤、遠邇、親疏,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2]66-67墨子進一步主張:“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2]52“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服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2]52由是可見,墨子之賢能政治學說,乃一種打破身分界限限制,包括“農與工肆之人”的民主平等政治學說,在他看來,“天子為天下之仁人”,當由萬民選舉而立。墨子主張,理想中的“賢人”、“仁人”、“天子”并非脫離生產勞動的“治人者”,而是要和其他社會成員一起參加生產勞動。《莊子•天下》中有言曰:“禹,大圣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為墨。’”[5]863在墨子《尚賢》、《尚同》的政治學說中有其閃光的智慧。第一,“天子”與“萬民”皆是平等的,政治上平等相處。只要你是“仁人”、“圣人”,不問你是農民還是工匠,都有可以被選為“天子”的平等機會;第二,“天子”不是世襲的,不是等級制的產物,而應由“萬民”來公選。第三,凡是有才能的人,天子皆有舉的義務。他說:“是故昔者堯之舉舜也,湯之舉伊尹也,武丁之舉傅說也,豈以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謀,行其道,上可以利天,中可以利鬼,下可以利人。”[2]77墨子在《魯問》中陳述了他關于政治學說的十大主張:“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憙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謠辟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2]459其十大政治主張的核心是兼愛。墨子的政治學說在兩千多年前的社會大變革中,反映了農民階級的利益訴求,適應了時代潮流之需要。在其政治學說體系中提出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兼相愛、交相利”,提出了“非攻”,提出了“尚賢”、“尚同”等思想,這些都是有積極意義的。這些思想直到21世紀仍有啟迪作用。環顧當今的世界,看看中國今日之現實,要構建“和諧世界”與“和諧中華”,難道不可以從墨子的政治學說中吸取有益的政治智慧嗎?
墨子在科技教育上的貢獻
科技期刊編輯審稿工作重點
我國是科技期刊大國。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科技期刊總量為4958種。其中,中文科技期刊4429種,英文科技期刊359種,中英文科技期刊170種。[1]科技期刊是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媒介,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科技期刊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與普通期刊不同的是,科技期刊具有內容專業、受眾較窄、對作者科研水平要求較高等特點。在當前我國學術評價體系下,很多科研人員的職稱評比、高校學生的畢業等與數掛鉤,導致科技期刊成為科研人員和高校學生眼中的“香餑餑”,容易滋生學術不端行為。與此同時,科技期刊的專業性也要求期刊編輯具有相應的學術功底。因此,科技期刊編輯在審稿工作中面對諸多難點,本文結合實際工作,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科技期刊審稿工作的重點難點
(一)謹防“學術不端”
“學術不端”指的是學術期刊論文出版過程中論文作者出現的剽竊、偽造、篡改、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復發表等行為。[2]其中,最常見的是一稿多投和抄襲。我們從期刊的稿源入手進行分析。大多數期刊的稿源主要來自編輯部約稿和作者自投稿。約稿具有針對性,且約稿對象一般為編輯部精心選擇,因此一般問題不大。一稿多投和抄襲的情況主要出現在作者自投稿上。這是因為,國內大多數科技期刊具有較長的審稿周期,個別作者為了能較快發表,往往會同時投給幾家期刊,導致一稿多投。另一方面,個別作者如果是基于畢業或者評職稱而投稿,而不是基于科研成果而發表,可能會采用剪刀加漿糊的方式進行拼湊,導致抄襲行為。由于學術論文的較為專業且難以檢索,編輯是很難發現抄襲行為的。為了防止學術不端,國內一些數據庫平臺推出了防抄襲檢索系統,比如中國知網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3]、萬方數據的“萬方檢測”[4],為編輯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也能夠檢測出一些抄襲的行為。如果期刊刊發了一稿多投或抄襲的文章,對期刊社的聲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如何防止學術不端行為,是編輯工作中的一個重點。
(二)杜絕政治性差錯
科技期刊由于較少涉及意識形態,其編輯往往容易忽略政治問題。然而,我國一向倡導“政治家辦刊”“政治家辦報”,作為科技期刊編輯,在審稿過程中同樣要有政治意識,防止政治性差錯的出現。科技期刊審稿工作中常見的政治性差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術觀點方面正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同的學術觀點之間有分歧、有爭論是好事,但學術觀點的政治正確與否也至關重要。由于這類問題往往具有較強的隱蔽性,編輯在選稿時經常會忽略,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刊發文章的政治導向問題。2.作者選擇方面科技期刊在選稿時,經常會碰到海內外作者的投稿,特別是港澳臺地區的作者,也是比較常見。編輯面對這些作者的時候,需要留意其政治觀點是否正確。例如,如果來自臺灣地區的作者,他平時宣揚“臺獨”觀點,反對祖國統一,那么即便其論文符合刊發要求,也不能選用其文章。編輯須時刻牢記我國出版工作的意識形態屬性。3.文章內容方面除了學術觀點外,編輯在選稿時也要留意文章的內容是否有政治性差錯。例如,文章引用的地圖如果涉及我國國境,要留意其是否存在漏繪、界限錯誤、地圖標記錯誤等問題;對于港澳臺問題的表述,要注意不能把港澳臺地區表述成國家,“臺灣”不能與“中國”并列使用;對于民族宗教問題的表述,一定要符合我國的民族宗教政策。
科技期刊編輯素養問題與提升途徑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對進入新時代科技期刊的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19年8月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聯合發文《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對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提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在新的形勢和任務下,面對未來科技創新發展,加強和提升科技期刊發展質量,推進期刊可持續健康發展,編輯人員的修養與素質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1編輯素養對推進科技期刊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期刊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知識性創新成果交流與展示、傳播的重要平臺和窗口,期刊編輯在推進期刊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編輯素養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1.1編輯素養是期刊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
科技論文質量水平高低,一方面取決于論文作者的寫作和知識能力水平,也與期刊編輯有直接關系,提升期刊的影響力則主要取決于期刊編輯的修養與素質水平[1]。一個修養和素質較高的期刊編輯,可以從專業、社會、科技、文化等多維度對科技論文進行考量、全方位進行編輯加工和質量把關,使科技論文具有很高傳播價值和內容價值,使讀者充分受益。同時良好的政治素養更是推進期刊編輯工作和期刊發展的重要因素。
1.2編輯素養是促進期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政策導向對科技期刊的影響
2016年,主席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1]這使得我們將目光聚焦到科技論文的外流現象上來,更有學者很早就開始研究科技論文外流現象的原因。如,劉麗英等認為我國110個學科論文外流造成的文獻經濟總損失量為7.33億元,其中農業工程領域論文外流導致文獻經濟損失總計為667萬元[2]。董建軍對我國學術論文的流失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優質稿源流失問題的根源,并提出了對策[3]。王澤蘅研究發現中國論文外流數量比日本多、兩國間數量差異逐年增大[4]。劉彩娥研究分析了我國科研論文外流的數量、質量和學科分布,并提出了防止科研成果外流的措施[5]。本文簡要分析科技論文的外流現象的原因,并分析政策導向對科技期刊發展的影響。
一、科技論文外流現象及損失
截至2019年底,我國科技期刊總量為4958種,僅次于美國和英國。但是,中國SCI收錄期刊僅占全球SCI論文總數的1.72%。2010—2019年間,中國作者發表了SCI論文275.5萬余篇,其中只有2.2萬余篇發表在中國SCI收錄期刊上,僅占8.10%[6]。科技論文的外流不僅僅體現在數量上,論文質量也都較高。中國作者發表SCI論文引文影響力為12.83,同期全球SCI論文引文影響力為14.11[6]。其中被SCI收錄論文數量最多的學科分類為:基礎學科、應用科學等,而這些學科大多數涉及我國的高尖端技術領域,國家在這些領域往往都投入了大量的科研成本、科研經費,這不僅可能危害到科技信息安全問題,還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國有資源外流。
二、科技論文外流的原因
國內大量優質論文外流的原因大致有兩點。
(一)學術評價導向
打造高校生德育評價體制平臺
多年來,高等學校堅持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等全方面教育,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對于智育、體育的評價手段與體系而言,德育的評價體系相對薄弱。如何評價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是長期以來擺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問題。
為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全面考核,檢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效果,完善學生德育的評價體系,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開展了德育答辯活動。實踐表明,德育答辯不失為構建大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平臺,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辯的實施過程
德育答辯是指應屆本科畢業生將自己在大學學習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紀、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規定的格式,以總結報告的文體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形成個人德育狀況論文,并以班級為單位,通過答辯會的形式,向班級的同學、答辯委員會成員宣讀,同時接受提問,回答問題,由同學和答辯委員會就其德育表現作出評價。
(一)精心組織、嚴格要求,確保德育答辯教育效果
為了上好德育答辯這堂“課”,理工學院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了德育答辯實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領導、學工部(團委)負責同志、學部書記、輔導員、“兩課”教師為成員的畢業生德育答辯委員會。按照學院的總體部署,德育答辯分為撰寫論文、審核評閱、現場答辯三個階段。
教育類期刊知識介紹
教育期刊屬于學術期刊,以刊登教育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綜合評述、學科教研論文為主。由于考慮到其專業性強和發行范圍有限,國家科協文件規定允許正式科技期刊所載論文可以收取適當的版面費以補充辦刊經費的不足。有關科技期刊的了解特別是教育類期刊的一些情況,特此列出,供同行參考。
1、合法期刊與非法期刊期刊分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署與國家科委在商定的數額內審批,并編入"國內統一刊號",辦刊申請比較嚴格,要有一定的辦刊實力,主編與副主編必須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擔任,對編輯人員的素質和名額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獨立的辦刊方針。
非正式期刊是指經行政部門審核領取"內部報刊準印證"作為行業內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業內交流不公開發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種,一般正式期刊都經歷過非正式期刊過程。非法期刊系沒有經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家科委批準也沒有注冊為"內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在技術上和政治上不負責任,不能在國內公開發行或內部發行。即使有一個ISSN刊號,也通常是在國外購買來的。
2、期刊刊號問題凡通過新聞出版署和國家科委審批的正式期刊均編入了"國內統一刊號",正式期刊的刊號是由國際標準刊號(ISSN)和國內統一刊號(CN)兩部分組成,"CN"是中國國別代碼,缺少"國內統一刊號"ISSN或"內部報刊準印證"都可認為是中國國內的非法期刊,國家不認可,也不準在中國國內發行的。
3、月刊和雙月刊認為月刊學術水平比雙月刊更高也是沒有根據的。評價期刊主要還是要看其刊載論文是否代表該學科的前沿知識、文章內容是否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
教育期刊知識常識介紹
教育期刊屬于學術期刊,以刊登教育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綜合評述、學科教研論文為主。由于考慮到其專業性強和發行范圍有限,國家科協文件規定允許正式科技期刊所載論文可以收取適當的版面費以補充辦刊經費的不足。有關科技期刊的了解特別是教育類期刊的一些情況,特此列出,供同行參考。
1、合法期刊與非法期刊期刊分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署與國家科委在商定的數額內審批,并編入"國內統一刊號",辦刊申請比較嚴格,要有一定的辦刊實力,主編與副主編必須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擔任,對編輯人員的素質和名額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獨立的辦刊方針。
非正式期刊是指經行政部門審核領取"內部報刊準印證"作為行業內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業內交流不公開發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種,一般正式期刊都經歷過非正式期刊過程。非法期刊系沒有經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國家科委批準也沒有注冊為"內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在技術上和政治上不負責任,不能在國內公開發行或內部發行。即使有一個ISSN刊號,也通常是在國外購買來的。
2、期刊刊號問題凡通過新聞出版署和國家科委審批的正式期刊均編入了"國內統一刊號",正式期刊的刊號是由國際標準刊號(ISSN)和國內統一刊號(CN)兩部分組成,"CN"是中國國別代碼,缺少"國內統一刊號"ISSN或"內部報刊準印證"都可認為是中國國內的非法期刊,國家不認可,也不準在中國國內發行的。
3、月刊和雙月刊認為月刊學術水平比雙月刊更高也是沒有根據的。評價期刊主要還是要看其刊載論文是否代表該學科的前沿知識、文章內容是否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
學術期刊審稿五項原則
學術期刊的審稿是編輯部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由編輯和專家審讀作者的原稿,對其內容和形式作出評價,據此進行選擇的編輯活動。審稿決定著稿件的取舍,事關刊物的質量,是編輯工作的中心環節。審稿原則是學術期刊審稿所遵循的準則,指導著學術期刊的審稿實踐,理應對這一基本問題進行梳理和探討。關于學術期刊的審稿原則,編輯學著作似乎很少論及。《出版專業理論與實務》曾將審稿原則歸納為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和獨創性[1],作了較系統的探討,但并不是專指學術期刊,而且其中的邏輯關系值得探討。在期刊文獻方面,趙連穩提出質量面前人人平等、兼容并包和及時審理三原則[2],但囿于該文和諧社會視野下的視角,未能全面探討學術期刊的審稿原則。閏月勤對政治性原則、科學性原則[3],殷靖華對客觀性原則[4],胡正強對新穎性原則[5]作了論述,同樣未能全面探討學術期刊的審稿原則。孫景峰在質量面前人人平等之外提出的傾斜性原則(向內稿傾斜、向青年作者傾斜等)[6],在審稿實踐中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但將此作為一條指導審稿的原則似乎不妥當。侯宏勛提出寬泛置疑原則[7],認為編輯需要質疑,審稿當然要質疑,大凡閱讀,都應有所質疑,但不宜把質疑作為一項宏觀原則來看待。基于上述,筆者擬從審稿程序、審稿者的道德、稿件內容和形式四個方面入手,對學術期刊的審稿原則略作探討。
一、同行評議原則
這是針對學術期刊的審稿程序。從審稿程序看,我國出版制度明文規定了三審制,其中,對學術期刊至關重要的是要遵循同行評議原則。同行評議制度源于英國,現在已廣泛應用于、學位論文、課題的立項結項、學術獎勵等,成為學術評價的基本方式。同行評議是學術期刊遴選論文、保證并提高學術質量的重要途徑,國際上通常將是否同行評議作為學術期刊水平高低的一個標準,盡管同行評議制存在著少數學者濫用權威,存在裙帶關系、專業嫉妒、個人偏見和利益沖突等破壞性影響,但它仍然不失為最有效的質量控制手段,人們把同行評審看成研究成果的質量聲明。[8]在我國的科技期刊中,同行評議原則基本上得到了落實;在人文社科期刊中,遵循同行評議原則的情況不盡如人意。遵循同行評議原則依靠審稿專家,但并不意味著由審稿專家主導審稿,外審專家只能提供參考意見,不能取舍稿件。這是因為,編輯審稿與專家審稿是一種主從關系:編輯審稿具有主體性,編輯是職業審稿人角色,是專家審稿人的選擇者,是稿件刊用與否的決定者;專家審稿只具有從屬性,審稿專家是編外審稿人角色,被動地接受所審稿件,主要對稿件內容作學術評價,沒有稿件刊用權,只有有限的稿件否決權。[9]編輯審稿和專家審稿的不同職業角色、作用和任務決定了編輯必須主導審稿的全過程。主導審稿是編輯的職責,編輯應提高專業學識水平,消除過分依賴專家的心理,發揮主體作用,主導稿件評審的全過程,否則,把稿件刊用的決定權完全托付給外審專家,自己反倒成了邊緣人,忘記了編輯在審稿中的主體地位,放棄了一名編輯應該承擔的義務,有違編輯的職責,無益于學術期刊的審稿工作。[10]基于編輯主導的同行評議制度,才能雙劍合壁,最大程度地發揮審稿的作用,只有這樣,編輯才能把握審稿工作的主動權。
二、公正性原則
這是針對審稿者的道德態度。前文提到的質量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兼容并包原則和客觀性原則,都是事關審稿評價的公正問題,這幾個原則名稱雖然不同,但體現的都是審稿者的道德態度,因而,本文在審稿者的道德態度這一視角下,將其統稱為公正性原則。因為要評價公正就必須做到質量面前人人平等,拒絕偏見,兼容并包,盡最大努力客觀地評價稿件。公正意味著客觀理性。審稿者要秉持理性的態度,一切從文稿的內容出發,不先入為主,排除各種非理性因素的影響,拒絕主觀偏見等不公正行為,避免根據自己的好惡偏執來篩選和判定文稿,力求客觀公正、審慎負責地評價稿件。公正意味著人人平等。在稿件評審時,不因國籍、民族、信仰、性別、年齡以及所屬機構而歧視作者,認文不認人,對作者一視同仁,不故意抬高或壓低特定的作者。鄒韜奮曾經說:“我對于選擇文稿,不管是老前輩還是幼后輩,不管是名人來的或是無名英雄來的,只要是好的我都竭誠歡迎,不好的也不顧一切地不用。”[11]唯質是從,人人平等,審稿人要堅持審稿的獨立性,不因領導、權威和親友的干涉而降低學術標準。公正意味著兼容并包。西方哲言有云: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意見的權利。學術期刊要有兼容并包的氣度,有門派之別,無門戶之見,對不合己意的標新立異之說不輕易否定,不搞學術壟斷,提倡學術民主,百家爭鳴,只要言之有據,能夠自圓其說,就應該給予肯定,以活躍學術氣氛,鼓勵學術創新。當然,兼容并包只能是學術上的不同意見,并不包括導向有問題的稿件,也不包括嘩眾取寵的標新立異。
三、導向性原則
市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考核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強對我市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管理,探索科學考核評價高層次人才成果實績的辦法和途徑,進一步促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制定本考核辦法。
第二條考核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堅持客觀公正、民主開放的原則,實行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
第二章考核范圍
第三條考核適用對象主要包括我市的省“333工程”培養對象、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市“226工程”培養對象。
其他各類市管高層次人才可參照本辦法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