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知識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08:42: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研發知識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研發知識管理

顯性知識管理評估論文

論文摘要:知識管理在企業研發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文章回顧了知識管理和研發的概念及特征,歸納了企業在研發過程中的顯性知識的分類,在此基礎上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顯性知識評價模型,對評價指標進行賦權以達到評價的目的,從而為企業領導者在研發過程中對顯性知識的管理提供了一種評估方法。

論文關鍵詞:企業研發顯性知識知識管理評價模型

一、相關研究述評

1.知識管理

管理大師KarlEricSveiby博士在1986年首先提出了知識管理的概念,彼得·德魯克首先用知識管理一詞來形容企業的知識活動過程。20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彼得·圣吉出版的《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和日本的野中郁次郎等人進行了知識創新企業的研究,又將知識管理的研究帶人了新的高度。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在不斷地飛速發展,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一種新的管理模式。

國內外有關知識管理的討論日益增多,這也正切合了知識管理在企業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日前國內外學者對知識管理的定義種類很多,并不統一,但知識管理的核心理念,知識管理的特征內涵都是一致的。知識管理即對知識進行的管理,包括知識的獲取、選擇、加工、傳播、應用的過程,以期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一種管理方式。

查看全文

知識管理體系構建研究

摘要:通過構建技術中心知識管理體系,全面盤點技術中心的知識資產,設計知識資產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利用場景,實現知識資產的增值和創新,以提高技術中心的研發效率和創新能力、打造學習型組織、提升技術中心的核心競爭力,最終支撐整個技術中心的開放式創新資源生態圈構建。

關鍵詞:開放式創新;知識管理;知識+;煙草行業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知識廣泛傳播的背景下,行業的創新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封閉式創新模式逐漸被打破,并由此產生了一種新的創新范式——開放式創新模式。開放式創新概念于2003年由哈佛商學院亨利•伽斯柏(HenryChesbrough)提出,指的是當企業在發展新技術時,應同時將內部和外部的創意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同時利用內部和外部兩條市場通道進行商業化推廣。該模式強調組織的無邊界化,認為組織邊界是松散的、可滲透的,從而允許組織內外部資源的雙向流動,并將企業的研究部門與開發部門看作戰略目標高度一致的有機體。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云南中煙技術中心”或“技術中心”)作為云南中煙工業系統的核心研發機構,是行業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之一,如何提高自身創新及研發能力、獲得并擴大在相關研究領域的技術優勢是技術中心最核心的命題。2014年4月云南中煙技術中心成立后,提出要以本體組織為核心,利用世界一流的人才、技術、實驗室,創建縱橫連線、協同共享、風險共擔的開放式創新資源生態圈。云南中煙技術中心作為中國煙草行業體量最大的研發機構,其人才、流程和資源是支撐開放式創新體系的基礎要素,如何對這些要素進行有效管理和充分連接便成為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的重要基石。知識管理體系、“知識+”模式的構建可實現對科技創新的人才、流程、資源的一體化管理和有機融合,對這一命題的解決具有戰略性的支撐作用。知識管理體系的構建和良好運行可以盤活技術中心核心知識資產,提高研發效率,提升中心管理水平,促成良好的學習、創新氛圍,逐步將技術中心轉變為實際意義上的知識型組織、學習型組織,從而有效提升技術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助力技術中心成為世界一流的煙草研發機構。

二、知識管理國內外研究現狀

知識管理既是一項實踐,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的發展已經有二十年。1986年,知識管理概念首先在聯合國國際勞工大會上提出。1989年,有關知識管理的論文開始在《斯隆管理評論》,《哈佛商業評論》以及其他刊物上出現。1990年,許多咨詢公司開始實施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項目,而且一些著名的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建立了重點知識管理項目。1998年,歐美國家企業開始大規模實施知識管理計劃。經過多年的發展,歐美國家企業的知識管理已經成熟,成為了很多知識型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手段和核心能力構建的長效工具、方法和機制。蘋果、埃森哲、惠普、通用、IBM、微軟、西門子等國際知名企業都是知識管理的最佳實踐者。知識管理在中國的起步始于1998年,剛開始主要是學術性的理論研究,從2003年起大量的企業開始自己的知識管理實踐之路,國內知識管理實踐,其發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2001~2006年左右):早期的知識管理常被統稱為信息管理,它是以郵件及文檔數據庫為核心的辦公業務自動化管理(OA)的組成部分,重點主要在文檔管理,缺乏企業知識管理整體體系方面的內容,例如:企業團隊及共享文化,知識管理的激勵,評估及相應的管理制度的研究。第二階段(2007~2009年左右):戰略和業務流程導向的知識管理階段,一方面深入到企業業務流程中,強調知識管理與業務流程管理的結合,強調企業知識的顯性化;另一方面強調知識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的結合,強調核心能力導向的知識管理建設,并加強了知識管理的激勵與評估研究;在信息技術方面,增加了知識倉庫、知識地圖、知識和業務關聯、企業搜索等方面的功能。第三階段(2010~2015年):越來越關注以人為導向的知識管理應用以及知識管理如何支持知識創新等,強調人員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以及企業文化的變革;在信息技術方面,增加了以web2.0為核心的應用,如博客、微博、WIKI、專家、愛問、SNS等功能。第四階段(未來發展趨勢):關注智能化導向的知識管理應用,如數據挖掘、文本挖掘、語義網技術等;大數據的概念提出,豐富了新知識管理體系。大數據的價值在于:因為具有了這些大量的數據而使得我們更容易、更精準、更深入地發現了數據間彼此的關聯關系,利用這些挖掘出的關系而帶來比數據本身更大價值的信息、知識等。因此大數據應用落腳最終也是離不開知識管理的范疇,同樣是沿著“數據->信息->知識->智慧”這個價值鏈的發展軌跡。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關注和投入知識管理,如聯想、青島啤酒、美的、天獅、上海通用汽車、騰訊、華為、盛大、新浪、海爾、康佳、TCL等都已經關注到知識管理,并投入建設,取得了一些比較可見的價值,通常體現在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和生產率、改善知識沉淀和儲存、提高員工技能和知識、幫助避免重復勞動等方面。相對于龐大的數量,在中國各類組織中,不知道、不了解、沒聽說過知識管理的占大多數;而知識管理的企業實施案例成功的少,失敗的多;但是隨著國際企業的示范作用,知識管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提升到戰略的高度。知識管理對于國內的企業已經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來做、何時來做的問題。2009年的科技文獻《煙草行業企業信息化之知識管理初探》首先提出了知識管理在煙草行業的應用探討[1]。其他可以查到的煙草行業知識管理相關信息如下:2009年由聯信永益公司幫助云南曲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實施了知識管理系統項目。2009年由藍凌公司幫助廣西中煙工業有限公司實施了知識管理項目。2010年由深圳市漢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幫助云南省煙草公司玉溪市公司實施了知識管理系統項目。2011年由AMT集團幫助廈門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由知識管理組織、知識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和知識管理流程制度三個核心內容組成的知識管理體系。2012年由藍凌公司幫助昆明卷煙廠實施了知識管理項目。2013年湖南省煙草公司和長沙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分別實施了知識管理系統項目。2012年云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完成了《云南煙草科技知識地圖研究與應用》的科技項目。總體而言,煙草行業對知識管理的應用探索才剛剛起步,大部分以信息系統的實施為著力點,以提高知識文檔的利用率為目標,具有完整知識管理體系概念的案例較少,而具有云概念,能夠支持不限于本體組織的研發生態圈的知識管理體系和知識管理平臺還未見到實施案例。

查看全文

當前企業知識管理探析

[提要]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飛速進步,給各個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企業間競爭壓力的增大迫使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以尋求生存與進步。有目共睹,華為公司在近年取得驕人成績,這得益于華為獨特的企業管理方式。本文以華為公司為例,根據華為知識管理模式,選取知識引進、知識研發、知識保護與知識傳播這四個方面,分析華為企業管理中的知識管理方法,以便為其他企業的管理提供靈感。

關鍵詞:華為;企業管理;知識管理

一、緒論

(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概況。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深圳正式注冊成立,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總部位于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絡中的交換網絡、傳輸網絡、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絡和數據通信網絡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絡擁有者提供硬件設備、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經過30余年的發展,華為在最近幾年的市場競爭和企業管理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在多項排名中名列前茅。(二)知識管理。20世紀下半葉,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出現,使世界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這一時代的主要特征是經濟發展更多地依托于科技進步。知識管理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的必要助力。在經濟不斷向前跨越的今天,知識管理已然成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雖然在國內關于知識管理的定義眾說紛紜,普遍來講,可以將知識管理分為狹義知識管理和廣義知識管理。狹義的知識管理是指對知識本身的管理,包括對知識的創造、獲取、加工、存儲、傳播和應用的管理。廣義的知識管理還包括對與知識有關的各種資源和無形資產的管理。本文根據華為知識管理模式,主要選取知識的引進、研發、保護與傳播這四個方面,對華為的知識管理方法進行介紹與分析。

二、華為企業知識管理的運用

(一)知識引進。華為公司成立于1987年,在全球范圍內并不是最早進入通信領域的企業,早在數十年前,西方公司就早已在此領域進行研發。單憑華為自身的研發水平,想要趕上甚至超過西方企業,在短時間內是很難達到的。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并沒有盲目的追求自身創新,而是在學習其他公司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推出了改進的產品。例如,華為的第一款產品BH01是一款24端口用戶交換機,是一款低端機器。而之后華為根據市場需求增加了一些小的改進,推出BH03用戶交換機,獲得市場一致好評。華為勇于承認差距,采取兼收并蓄的開放態度,學習好的,摒棄差的,并加以創新,因此它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彌補與其他企業的差距,并形成趕超的局面。因此,華為對于知識引進的態度和做法,為它后續的成長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二)知識研發。如今我國正在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企業的發展不能止步于簡單的進行制作和復制。華為也是在逐漸消除和西方國家的差距的同時,重視創新,從而獲得新生。2013年,華為主營業務收入2,390億元人民幣,用于研發的投資額高達307億元人民幣,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2.8%。根據《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顯示,上榜的企業中,美國有778家公司,歐盟有577家,日本有339家,名單上有438家中國公司,其中華為在中國排名第一,投資額為113億歐元,在全球排名第五。大力度的研發投入,使華為近些年來在行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所擁有的專利技術也名列前茅。可以這樣說,沒有知識的研發,就沒有華為的今天。(三)知識保護。知識保護,也可稱作知識產權的保護,是確保一個公司知識研發成果為己所用的天然屏障。華為的知識保護意識在1995年就已萌生,它成立知識產權部,并頒布“華為公司研究成果獎勵條例”。公司的每個部門都配備了高素質的知識產權專業職員,并定期對員工進行知識產權教育。華為前期以來的知識保護教育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近些年華為取得了多項的專利權,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都名列前茅。由此可見,華為并沒有止步于創新,同時也十分重視對創新成果的保護。研發與保護相輔相成,使華為真正成為了技術型企業。(四)知識傳播。在知識的管理方面,華為非常重視知識的保護及傳播。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形知識。隱性知識是邁克爾•波蘭尼在1958年從哲學領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對人類知識的哪些方面依賴于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即這種信仰的因素是知識的隱性部分所固有的,波蘭尼認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通常被描述為知識的,即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種類型的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知識。”他把前者稱為顯性知識,而將后者稱為隱性知識。接下來,本文將分析華為公司在這兩方面的做法。在顯性知識傳播方面,相比于直接招到合適的人,華為更相信內部培養的作用。早在十多年前,華為公司就注冊了華為大學,主要是為華為員工提供豐富多彩的培訓課程,華為這一做法將員工的培養變得更加系統化。華為大學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其實質是為華為主要業務培育和輸送人才的組織,根本使命在于“賦能”,用校長陳海燕的話說,華大要為公司孕育奮斗精神,提供作戰能力。在隱形知識方面,華為會對新入職的員工進行嚴格的培訓,其中包括請相關部門的優秀員工對新員工進行培訓這一環節。新老員工的交流,正是隱性知識進行傳播的渠道,優秀的老員工通過講解自己多年來總結的經驗教訓,這一步驟可以幫助新員工更快地熟悉公司內部以及工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項等。華為對員工采取導師制的培養方式,華為的“全員導師制”與過去我們常見的師徒有相似之處。華為的這一做法,是全員性、全方位的。在華為公司內部,所有職工都有導師,不單單生產系統實施了這種方法,其他系統(如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管理和物流)也實施了這種方法。華為公司認為,新老員工均需要導師,這個導師可能比自己年長,也可能比自己年輕,導師能在某些方面對員工進行具體的指導,最終實現兩個人都有所進步的雙贏局面。導師制非常有利于隱形知識的傳播,這有利于員工快速的學到一些經驗性的東西。當然,除了知識的傳播,一個企業的文化,對于員工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立30余年的華為,就已經超越了愛立信等強勢競爭對手,成為全球電信和網絡領跑者。在這一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中,華為孕育出了“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和“狼性文化”的企業文化。在華為企業文化的影響下,員工的工作能力被最大化,對于工作有很高的熱情,這很有利于企業的成長與壯大。

查看全文

企業知識管理機制探討

摘要:在新時期,企業發展已經步入或者正在加速步入一個生產、占有、使用、支配知識資源的知識經濟時代,各企業之間的競爭優勢儼然不再是有形的物質形態競爭,而是轉變成了無形的知識形態的競爭。毋庸置疑,只有那些不斷更新知識,進行知識管理機制創新,以最新知識統籌企業發展的企業才更能取得成功。文章闡述了知識與知識管理內涵,并介紹了知識轉移與共享機制、知識管理保障機制兩種知識管理機制,以饗讀者。

關鍵詞:企業;知識管理;管理機制;共享機制;保障機制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進行有效的知識管理與創新對企業的可持續、長遠、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網路化、數字化、知識化、虛擬化時代的加速到來,企業經營管理面臨著日益復雜的外在環境,于是,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督促著企業不斷進行人才培養,知識積累與技術革新。鑒于此,當下進行知識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識管理機制是目前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

1知識與知識管理相關內涵

1.1知識

物質、信息和能量三部分共同構成了世界,而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無疑是借助于知識、信息以及數據來進行的,知識是人們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它與信息、數據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眾所周知,獲取知識比獲取信息是一種更高級、更能動的能力。知識可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劃分為不同類型。例如,原理知識與技能知識、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員工個人知識與企業知識等。我們在企業發展中提到的知識具有專業性、綜合性、實踐性、廣泛性,只要能促進企業發展和進步的知識都可拿來所用。

查看全文

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論文

摘要: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與核心競爭力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本文構建二維模型對這種聯系進行了解剖分析,歸納總結了技術知識管理的各項內容,以及它們對企業市場綜合能力的促進作用,揭示了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對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機理。

關鍵詞:技術知識管理、高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科技對推動國民經濟高速增長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科技產品市場變化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競爭激烈,高科技企業必須對市場快速靈活反應,持續技術創新,在戰略、研發、制造、營銷和服務能力上取得綜合競爭優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技術知識管理對提高這一競爭優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解剖分析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如何對核心競爭力產生促進作用便顯得十分必要。

二、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與核心競爭力的本質聯系

哈佛商學院教授DorotnyLeonard-Barton(1992)認為公司競爭力應定義為識別和提供優勢的知識體系,它有四種尺度:員工的知識和技能、物理的技術系統、管理系統、價值和規范。[1]知識具有“波粒二相性”,員工的知識和技能、物理的技術系統是作為實體的知識,自然產生了知識的獲取選擇、轉移吸收、整合創新、擴散共享、學習積累、技術標準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問題;管理系統、價值和規范這些組織活動是作為過程的知識,則衍生出如何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學習型組織的構建、信息系統的運用等管理活動很好地發揮知識的作用。高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正是這兩個緯度的知識活動相互交叉、滲透、協調和融合的結果,形成有別于其他企業難以被模仿的技術競爭優勢,并在企業的決策、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等領域全面發揮作用,比競爭對手更創新、更優質、更廉價地開展這些重要的戰略活動來取得市場優勢地位。

查看全文

管理機制核心競爭力相融論文

論文摘要: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企業隱性知識管理模型,并且提出企業隱性知識管理過程的三個環節:隱性知識的識別與荻取、隱性知識的轉化與共享、隱性知識的應用與創新,對每個環節的基本內容以及每個環節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進行分析研究,最后對用友公司的典型案例進行實證分析。

論文關鍵詞:隱性知識知識管理核心競爭力

1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正在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正在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源在于知識和知識的競爭力。

據知識管理理論,按知識的屬性和獲取、傳遞的難易程度,可將其劃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knowledge)。對于企業而言,顯性知識編碼方便,容易溝通、共享且易被競爭對手學到,難以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而隱性知識占絕大部分比例、是隱含的且難以模仿,因此不易被其他企業復制或竊取,是企業進行知識創新的基礎和形成核心競爭能力的關鍵。

隱性知識管理支撐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其重要作用體現在隱性知識管理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管理隱性知識其最終目的是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與隱性知識的作用發揮和目的實現之間的內在聯系尚不明確。為了完善企業隱性知識管理體系,本文將對隱性知識管理的目的實現途徑與連接關系進行縱深研究。

查看全文

高科技企業技術管理論文

摘要: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與核心競爭力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本文構建二維模型對這種聯系進行了解剖分析,歸納總結了技術知識管理的各項內容,以及它們對企業市場綜合能力的促進作用,揭示了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對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機理。

一、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科技對推動國民經濟高速增長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科技產品市場變化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競爭激烈,高科技企業必須對市場快速靈活反應,持續技術創新,在戰略、研發、制造、營銷和服務能力上取得綜合競爭優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技術知識管理對提高這一競爭優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解剖分析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如何對核心競爭力產生促進作用便顯得十分必要。

二、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與核心競爭力的本質聯系

哈佛商學院教授DorotnyLeonard-Barton(1992)認為公司競爭力應定義為識別和提供優勢的知識體系,它有四種尺度:員工的知識和技能、物理的技術系統、管理系統、價值和規范。[1]知識具有“波粒二相性”,員工的知識和技能、物理的技術系統是作為實體的知識,自然產生了知識的獲取選擇、轉移吸收、整合創新、擴散共享、學習積累、技術標準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問題;管理系統、價值和規范這些組織活動是作為過程的知識,則衍生出如何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學習型組織的構建、信息系統的運用等管理活動很好地發揮知識的作用。高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正是這兩個緯度的知識活動相互交叉、滲透、協調和融合的結果,形成有別于其他企業難以被模仿的技術競爭優勢,并在企業的決策、研發、生產、營銷、服務等領域全面發揮作用,比競爭對手更創新、更優質、更廉價地開展這些重要的戰略活動來取得市場優勢地位。

三、高科技企業技術知識管理對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機理分析

查看全文

企業工商管理模式對策分析

摘要:經濟結構轉型大背景下,企業必須構建起完善的工商管理模式,抓住最佳發展時期,把握好經營方向,不斷優化調整企業內部結構,以適應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本文從分析完善企業工商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入手,對基于經濟結構轉型發展下的企業工商管理模式對策進行研究探討,期望對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經濟結構轉型;企業;工商管理

一、完善企業工商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工商管理融入了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統計學、運籌學等相關學科領域知識,通過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以達到改善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營決策正確性的目的。在企業內部管理中構建起完善的工商管理模式,有助于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幫助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經營戰略,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有助于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和科學化管理水平。(二)有利于明確企業發展目標。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對企業外部經營環境帶來了一定程度變化。企業通過完善工商管理模式,能夠使企業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重新審視內外部經營環境,針對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產業政策的調整,對企業經營方向和發展目標做出相應調整,從而有利于保障企業經營策略能夠適應經濟結構轉型發展的需要,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有利于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人力資源是新時期下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企業通過完善工商管理模式,在經濟學和人本思想的指導下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程度,能夠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同時,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通過實施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勵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有助于調動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大幅度提升員工的勞動效率。(四)有利于強化企業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工商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通過完善工商管理模式,能夠提升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發展中的地位,幫助企業從戰略管理的層面出發制定財務管理方案,優化企業資本結構,降低企業財務風險,保證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經濟結構轉型發展下完善企業工商管理模式的對策

(一)重新確立企業經營方向。隨著國家步入經濟結構轉型發展時期,國家采取退、轉、引、育等有效措施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企業應認清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經營方向和經營項目帶來的影響,順應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加快企業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此,企業要以市場為依托,圍繞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開展工商管理,加緊企業經營發展與市場之間的聯系。企業要逐漸引退高能耗項目,或對高能耗項目進行技術改造,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企業還要樹立創新意識,重新確立經營方向,積極引入新技術和新項目,推動企業經營項目的轉型發展,積極開發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項目,進而確保企業適應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二)引入多元化企業價值觀。在新時期下,企業工商管理要轉變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價值目標,將企業價值目標定為長遠目標,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避免企業出現短期經營行為。企業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經營,使企業經營活動有助于改善人們生活條件、保護環境、控制污染、解決社會問題,從而實現企業經濟目標與社會責任目標相統一。(三)加大研發管理力度。在經濟結構轉型發展背景下,企業要認清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為此企業要在深入市場開展調研活動的基礎上,制定技術創新方案,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企業要成立技術研發部門,在技術研發部門投入充足的研發資金,加大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力度,依靠先進的技術和質量過硬的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企業要加快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各個管理信息系統的有效對接,如辦公系統、ERP系統、客戶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等,依托信息化平臺實現對企業經營信息的集成化管理,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不斷提升企業工商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四)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企業要認識到人才培養在經濟結構轉型期的重要性,穩定企業高素質人才隊伍,構建起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將人力資源作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寶貴資源。企業應更新守舊的思想觀念,有效運用招聘、甄選、培訓、報酬、考核、激勵等管理手段,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結構,實現最優的組織績效。針對現有員工隊伍,企業要定期開展培訓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為企業經營發展做出最大的貢獻。同時,企業要實施績效考核管理,增強對員工的約束力,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員工崗位變動、薪酬福利、職業發展相結合,調動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五)加強知識管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管理在企業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要將知識管理作為工商管理的核心內容,利用知識管理推動企業管理變革。企業應在生產要素中納入知識管理內容,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員工參與的共享知識機制,打造知識學習與運用平臺,強化知識資本管理和知識資本共享,從而積蓄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為了充分發揮知識管理的最大化效用,企業應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給予員工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開展人性化管理,維護好員工的切身利益,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

查看全文

管窺裝備制造業知識管理計策

1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特性分析

1.1生產要素知識性裝備制造業的成長依賴于多種知識,而企業為了不斷地發展,在激列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對自身的知識進行整理、學習,吸收和再創新的知識管理活動。對于裝備制造業集群的知識特點主要有以下三要素。1.1.1組織知識組織知識是組織內部自身發展中形成的知識,也是組織外部對組織的生存發展形成的有用的知識經過吸收內化而成的知識。它是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管理的關鍵知識。1.1.2信息技術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是知識管理的技術基礎,在知識收集過程中需要使用數據挖掘技術來發現知識,獲取知識需要進行聯機分析處理技術,現有的仿真和虛擬現實等技術都離不開信息技術,它的不斷地發展為知識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1.1.3人員構成裝備制造業創造和使用知識的主體是專業人員、技術專家、管理者、員工。主體所擁有的知識和智慧集中對裝備制造業集群進行的。通過協作,裝備制造業集群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運作,最終實現共同的目標。通過知識的創造和使用,對裝備制造業知識進行發現、學習、吸收、創新和再創新,進一步促進整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1.2過程知識性裝備制造業集群可的核心競爭力是可持續發展。但是無論裝備制造業集群處于何種階段,知識資本始終處于支配性的重要地位。裝備制造業集群必須實施知識化的發展戰略。因此其發展趨勢要求裝備制造業企業實施知識管理。1.3能力構成知識性裝備制造企業需要進行有效的知識管理必須以具有一定的知識管理能力為前提,倘若企業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也制定了相關的管理機制,但其不具有相應的能力去實施知識管理,不能稱這個企業形成了知識管理。實際上,裝備制造企業中己體現出知識性特點。

2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網絡

2.1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網絡結構特征在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網絡中由許多的知識節點構成,知識節點由裝備制造業核心企業、配套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咨詢機構、教育培訓機構、政府部門等組成。其中網絡的主要結構特征有以下幾點:①在不同的類型節點之間,以知識流動角度來說核心企業與高校聯系較為密切,而與科研機構之間的聯系較弱。實際上裝備制造企業更傾向于獨立研究,并不與相關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進行研究。②從網絡空間布局看,在知識流動的過程遵循著地理距離衰減規律,地理位置距離越遠,在知識交流和學習中的成本就越高。在許多經濟模型中,地理距離與知識交流和學習的成本是正相關的,說明了知識流動具有較強的空間局限性。③一般情況下知識網絡規模越大,知識的中心節點的中心性就越強、網絡密度就越低。網絡聯結效率與規模之間成負相關。即裝備制造業密度大的知識網絡聯結效率也高,知識網絡中相應的節點聯系越強,其越不利于網絡規模的擴大,從而影響到知識流動的范圍。2.2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網絡設計寬松的知識交流的環境對知識網絡運行是非常重要的。來實現知識在裝備制造業集群內不同的企業間知識共享,從而構成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知識網絡結構體系。集群知識網絡的內部結構,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在裝備制造業中起到主導作用,核心裝備制造企業知識網絡的主體。其它企業與核心企業有著較為復雜的關系、知識在網絡中的傳播擴散,首先是知識和技術的共享—產業內部企業之間依托集群內部的隱性知識與技術共享。其次是上下游企業關聯關系。社會網絡體現集群外與其它經濟要素的互動關系,是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網絡結構的外層關系。其它要素主要包括:為裝備制造企業服務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校、中介咨詢服務機構、教育培訓機構。政府部門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政策支持、相關信息服務、基礎設施等。教育培訓機構主要任務是負責培養相關的基礎人才、專業人才和傳遞知識;可以促進知識的流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主要是創新知識、創新技術;通過開發新技術并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實現集群內部知識、技術的傳播和擴散。同時裝備制造企業首先需要加強自主研發,然后注重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來輔助自身的研發能力。

3裝備制造業集群知管理過程

通過以上對裝備制造業集群與知識管理的分析,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管理不僅受到企業內部相關因素的制約,與受到企業外部的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3.1知識管理過程核心環節知識管理過程主要是對知識的存量、增量、存在方式、存在范圍等知識屬性產生影響的過程;它是知識管理的關鍵步驟,直接影響知識管理的成敗。其分為五個核心環節,即知識獲取、知識擴散、知識固化、知識評估和知識創新。在五個核心環節中,將知識看作是應用的資源、固化的資產、制造出來的產品,是從一個環節流向另一個環節的。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管理過程同樣有這五個核心環節:①知識獲取:是指企業的各組織對知識收集的活動,是組織知識的根本的來源,可以分為內部知識的獲取和外部知識的獲取。②知識擴散:是將知識傳送給潛在的接受者,及接受的個人或團體對知識的吸收的過程。③知識固化:是對集群知識的獲取和占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和內化。④知識評估:評估裝備制造業集群現在的知識設計狀況,采取相應的知識管理措施來解決知識設計中的問題,保證設計知識的準確性。⑤知識創新:在裝備制造業集群內對集群內企業之間的知識進行交流,并形成新的知識,從而達到新的知識狀態。3.2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管理過程模型根據上述分析,本文設計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管理過程模型見圖2。裝備制造業集群中知識的持續流動,集群內外部知識活動的價值。反映了在集群內外部實體之間的知識流動;及集群內知識互動和集群外知識資源,知識流之間的交流與轉換;并反映集群內外部知識內化與外化的流動。在知識經濟環境下,裝備制造業集群的知識交流中知識的創新、共享和應用是至關重要,它們持續不停的運作,保證了裝備制造業集群知識流正常的新陳代謝,從而推動知識價值的實現與增值。

查看全文

人工智能技術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探究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對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一定影響。文中以人工智能技術資本、人力資源和知識管理3個方面為著手點,發放調查問卷,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和AMOS軟件構建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指標體系模型,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前提下影響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及不同因素的影響程度。文中驗證了構建的體系模型的合理性,并發現人工智能技術資本對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較大,給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優勢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核心競爭力;結構方程模型;競爭優勢

1引言

2017年國務院頒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隨著這兩個方案的進一步實施,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制定了規劃,也使其有了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和戰略目標,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創新科技和強國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的規模持續增長,據相關統計報道,我國2015-2019年社會物流總額由219.2萬億元增長至298.0萬億元,物流業總收入也趨向穩定增長,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成為這背后不可缺少的關鍵因素。相峰[1]認為隨著智能技術的產品化,成本的降低,政策的鼓勵支持,中國物流行業將邁入全面智能化時代。在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海量的數據支撐下,人工智能技術有望引導新一代物流技術的發展。何欣梅[2]研究發現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提高了企業的自動化水平,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企業在經濟效益方面的競爭優勢,因此成為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全新重要組成部分。蔣安康等[3]研究發現各行各業都在順應全球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物流企業也是如此。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智能技術將重塑傳統物流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方式。該文從當前人工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總結了物流企業面臨的問題并給出了合理建議。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探討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上影響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歸納總結,結合當前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前景,分析得出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要素。然后,采用結構方程的形式構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指標體系模型,分析數據并探討智能技術影響下不同因素對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

2人工智能技術影響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

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多維問題,需要從不同角度去分析評價。在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前提下,綜合考慮人工智能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和知識錯綜復雜等問題,因此,把核心競爭力影響要素歸結為人工智能技術資本、人力資源和知識管理三個方面。2.1核心競爭力。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最先提出核心競爭力概念,其含義是指一個組織或個人能夠獲得長時間競爭優勢的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綜合考慮人力資源、產品和品牌效應等多種要素,企業要想實現長久高效發展的前提是永不滿足現狀的態度和鍥而不舍追求創新精神,同時也是使企業在競爭中保持良好優勢的最有效的途徑[4]。中國傳統物流企業目前面臨著巨大考驗,存在勞動力密集且從事簡單重復勞動、物流成本高、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劣勢問題。對物流企業來說,提升核心競爭力最直接的意義體現在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上,從而保證物流企業在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中能始終處于行業的領先地位。隨著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物流企業的應用中也日趨成熟。如何在符合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使物流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智能化浪潮下始終保持競爭優勢成為現在的熱點問題。2.2人工智能技術資本。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下,傳統物流的運輸、倉儲、配送和管理等各環節受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改造。硬件設備上,智能設備、機器人及無人機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物流企業的勞動力成本;軟件設施上,以智能感知、自主決策、圖像與視頻理解與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數據挖掘與分析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了物流行業的信息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5]。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研究,本文從智能設備使用率、機器人投入量、技術研發投入、智能化運輸程度、智能化倉儲水平、大數據處理水平6個方面作為反映人工智能硬件設備的指標。2.3人力資源。物流企業實現人工智能的關鍵之處在于具備熟練的智能化、機械化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跟傳統物流相比,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參與下,新型物流作業流程環節錯綜復雜、信息量激增、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因此,較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及科技研發人員是必要且必需的[6]。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本文認為能夠反映人力資源的指標變量有技術人員比例、研發人員比例、人均受教育水平、人均工作年限、企業員工規模。2.4知識管理。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下,面對大量新的領域知識的涌入,物流企業能否吸收、選擇所需知識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性問題。文獻[7]認為知識管理水平對企業競爭有一定影響,同時對企業核心競爭力有正向促進影響。文獻[8]研究企業動態管理知識的水平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的關系,主要考慮知識獲取、積累和整合等因素。跟傳統物流企業相比,由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日趨成熟,大量新的領域知識涌入物流企業,物流企業是否具有整合國內外先進智能技術知識資源的能力,是否能合理地進行知識的吸收整合獲取,是否能在知識吸收最大化的基礎上繼續創新,決定了該企業在競爭中能否處在優勢地位。本文從知識獲取、知識整合、知識吸收和知識創新4個方面作為反映知識管理的指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