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06:49: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特色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族地區特色師德教育論文
摘要: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也是一項歷史性戰略,實施效果直接影響教育發展的質量。2014年教育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后,師德教育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成為主導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民族地區教育教學相對滯后,學校辦學條件不完善、教師隊伍建設不穩定、學生入學升學不順暢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地教育發展,在當前既定的條件下,只有把內在動因的師德教育鞏固提升,才能有效緩解當地教育事業發展瓶頸。
關鍵詞:教育;師德;民族地區
從職業價值上評價,教師是各類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與廣大學生的德育發展和健康成長息息相關,存在“唇亡齒寒”的正比例關系。因此,教育條件較為落后的民族地區,開展以師德教育為核心的教師職業素質培養實踐,將有效提高民族地區學校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穩定發展。
一、師德教育的現實意義
開展師德教育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也是強化學生思想道德培養和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選擇。作為優質教育資源緊缺的民族地區來說,要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層面以及落實人才強縣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新常態下加強和改進師德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師德屬于職業道德范疇而非技能范圍,教育事業作為事關民族地區長遠發展的最大的民生工程,擔負著服務地方可持續性發展的歷史使命,師德教育在推動學校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就目前而言,民族地區學校師德師風整體上朝著積極、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但部分教師在思想政治、業務能力、治學態度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嚴重影響了地方學校教育教學發展。因此,在教育發展進入新常態下,加強民族地區師德教育迫在眉睫,只有創建一支“師德高尚、素質過硬、技能精湛、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才能充分實現教師隊伍在服務社會發展中的職業價值,進而為民族地區加快推進特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
二、師德教育的目標規劃
立足師生特色養成教育論文
一、構建養成教育體系
學校于2007年建校,建校初期的前三年,在習慣養成教育中,堅持“基本常規常態做、勞動體驗人人做、家務勞動周周做、創新養成教育堅持做、養成教育展示有序做”的五做方針,結合寄宿制學校的工作實際,從解決孩子日常生活問題出發,在校領導的帶領與督導下和全體教師的時時規范中,成就了師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受到了社會及家長的好評。但是,隨著養成教育特色工作的不斷深入,愿景也不斷美好起來,期待特色教育不僅僅走進家庭,更希望通過教育影響家庭教育,最終通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就孩子優秀的意志品質。因此,學校將特色工作調整到構建立體的道德與行為習慣體系上來。40個梯次主題教育點,形成鮮明的習慣養成教育體系當下孩子身上普遍存在情感淡漠、意志力差等問題。因此,學校圍繞人際交流、生存能力兩條主線,建立了“祥云寶貝慧心巧手習慣養成”體系,將家庭教育中最容易忽略的問題和學生學習、生活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作為主題內容。如“會使用勞動工具,進行簡單修理”“生病期間如何生活”和“能掌握三種招待客人的方式”等;以班隊會課、心理健康課為教育平臺,通過家校的有效聯系與共同督促評價,將40個教育點的推動力,引發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情感體驗、生活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情商及生活技能,培養出具有優秀品質的生命個體。實際操作中,按各年級段的培養目標,設計了由易到難的梯次主題內容,通過“祥云寶貝慧心巧手習慣養成”手冊中“妙蛙種子學習技能指導”,給學生及家長提供習慣養成的有效方法,通過游戲、自敘、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行為訓練、討論分析等課堂教學,懂得如何不給別人添麻煩,如何與人交往中講禮儀,如何做生活的小主人。
逐步完善家長和社會層面的習慣養成教育體系一是家長層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良好教育。為此,學校積極參與了《現代學校制度中家長委員會研究》的“十二五”課題,成為威海市首批課題實驗校。在課題研究中,探索、挖掘家長這一教育資源,建立PTA家長教師聯盟,涵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爸爸媽媽大講堂、親子共成長社會實踐活動、特色課程等,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有效鏈條,將優質資源共享。自聯盟建立以來,家長投入教育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調動,其中“爸爸媽媽大講堂”的教育主體從爸爸媽媽延伸至姐姐、爺爺、奶奶等每一個家庭成員,講堂內容涉及生命、文明、讀書、旅行、服裝、環保、美術、感恩、歷史、理財等多個領域,有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校教育的維度。在“親子共成長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校以班級家長委員會為主體,經過不斷地實踐與思考,現已形成一套實用性強、安全系數高的操作體系。每個班主任還建立了“家校溝通點滴回憶”,將多元化的家校溝通形式及內容進行記錄,“點滴回憶”化成“點滴思考”,將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理念有效溝通,不僅培養了班主任的家校溝通能力,更提高了家長對于學校的理解度和透明度,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教育的三位一體。二是社會層面。現在出于安全、人力、財力等眾多方面的考慮,學校很難組織孩子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一個沒有社會實踐經歷的人就會缺少生活的技能。為此,學校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利用他們的人員力量和社會資源,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走進社會、走進自然,體驗不同的社會生活,明確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平凡而偉大的事情,最終形成孩子良好的生活態度及生活習慣。起初,實踐活動是希望以“觀察孩子在團隊里的表現”為主要目標,讓家長在活動中發現孩子習慣養成的優勢與不足,最終實現自覺發現與自我教育。通過家長牽頭、老師協助,實踐活動首先從最容易操作的爬山活動開始。活動中,孩子的文明禮儀、環保意識、團隊意識、抗挫折能力等素質一點點展現出來,讓家長很受啟發。接著,更多的家長向班主任老師提出申請,組織孩子進行不同形式、不同教育目標的教育實踐活動。
二、以課題研究牽引學生自主學習
學校注重師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從建校開始,學校就制定并實施了《威海市第二實驗小學學習習慣培養目標》,從課前準備、預習、上課、作業、復習等學習環節入手,制定培養目標和落實措施,每一環節都編寫學生耳熟能詳的兒歌加以提示和引導,常規習慣得以固化,實小學生的好習慣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在規范學習好習慣的基礎上,學校發現教學中教師規范多、放手少,導致學生被動學習多、主動學習少。在固化原有好習慣的基礎上,兩年前在全校又開展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研究。按照“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模式的一般流程,上課教師出示簡單明確的學習目標,先學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示自學指導,學生自學,引導暴露不足;后教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兵教兵”的講解,然后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延伸練習。該研究使學校教學的出發點與著力點從教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促進了師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自主學習,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研究,培養的是“會學者”,而不是“學會者”。
學校探索培養學生具有以下幾種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一是課前自主預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課前適當的自學,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留下思考的痕跡,必要時自主翻閱工具書或查閱資料。如在語文學科,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預習朗讀課文的好習慣;中高年級學生在教師提供的“預習五步”自主學習單的指導下,自主學詞、讀文、概況,提出自己的疑問。在科學學科,學生通過預習,自主合作查閱并共享相關資料,必要時學生提前動手做實驗。自主預習使得學習的起點不是零,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達到了思考與學習的目的。二是課堂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課堂模式中,學生需要根據教師出示的自學指導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在逐一細化好習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學生自主進行聽、說、讀、寫、算、評、議等一系列課堂活動。經過長期的訓練,目前每個年級的學生都逐步掌握了一些自己學段所需的自主學習的技能,這成為他們有效自主學習的法寶。三是課后回顧反思的好習慣。有了課后復習才有了學習的落實,培養學生養成回顧一天所學內容的習慣。學生把一天的知識點進行宏觀把握,自己劃分學科的重難點,把自己需要補習的內容和重點知識進行梳理,并聯系舊知識,做到心中有數。筆者所在學校數學學科一直堅持讓學生每晚“回顧一刻鐘”,這種高屋建瓴的回憶,有助于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學習體系。
留守兒童創辦服務型特色教育論文
摘要:中組部等七部委聯合署名下發了《關于落實中央指示精神,積極關愛留守兒童的通知》,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王家鄉小學校聞風而動,實踐科學發展觀,建立教育服務新觀念;創辦服務型教育是山區教育的必然;打造教育新環境,為留守兒童創辦服務型特色教育。
關鍵詞:留守兒童服務型特色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村村社社、家家戶戶都走出了進城掙錢的農民工,大部分農民工不得不把子女留在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就隨之而來。據統計,全國留守兒童已超2000萬人,關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國務院總理給農民工子女題詞:“同在藍天下,共同進步成長。”中組部等七部委聯合署名下發了《關于落實中央指示精神,積極關愛留守兒童的通知》,黨和國家的政策,有如春風化雨,惠及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王家鄉小學。讓留守兒童在學校得到父愛母愛,享受家庭的溫暖,使其快樂學習和生活,身心得到健康成長,王家小學在科學發展觀的引導下,關愛留守兒童、推行教育服務,創辦特色教育。
一,實踐科學發展觀,建立教育服務新觀念。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辦人民滿意教育是科學發展的宗旨,同時也是“以人為本”辦教育的具體體現。面對改革開放新形勢下,留守兒童大量涌現。農村山區教育必須向服務型教育轉變。教育是服務是現代教育價值觀和思維原點,教育是服務,即要服務于教師,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家長。服務于教師就是讓教師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其教育教學工作能有名利雙豐收的保證;服務于學生就是讓學生發展至上,使其在學校愉快生活,快樂學習,身心得到健康成長;服務于家長就是讓家長安心務工,不為孩子的生活、學習成長而擔憂。服務于教師,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家長,打造教育新環境,是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創辦服務型教育是山區教育的必然。
語文教學論文基本特點
語文教育論文歸于科學研討論文的領域。可是教育論文與一般的科研論文、學術論文又有所不同。學術論文可所以純理論、純學術的研討;而教育論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理論性之外,還應具有杰出的實踐性。那么語文教育論文的根本特色是什么呢?
語文教育論文與教育總結歸于兩個不同的文體規模。前者屬科學研討論文領域,后者屬工作報告領域。因而,二者具有不同的特色。
教育總結是對某個教育階段、某個教育規模中教育工作情況的總結,它的內容主要是對教育實踐的一種闡明。教育論文則是一種理論聯絡實踐的文體,它除了具有實踐的闡明之外,還應該有理論的剖析和一些學術性的討論.當然,教育論文是在總結教育實踐的根底上產生出來的,因而,它與教育總結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距離。好的教育總結經過加工和提煉就能夠成為一篇教育論文。但從文體上說,二者究竟有差異。教育總結中當然也能夠有一些理性的剖析和理論的討論,但這不是必需的;教育論文則有必要具有理論的討論,有必要在實踐的根底上升華為理論,有必要以規則的總結和提煉為意圖,而不能只是逗留在對教育實踐作法的表述上。
經過以上闡明,咱們以為寫語文教育論文首先要把握住這種文體的根本特色:既注重實踐性,又注重理論性和學術性。既要以教育實踐為根底,總結實踐經驗(包含自己的,或他人的;正面的,或不和的),又要在此根底上運用有關的理論(如教育學理論、心思學理論、言語學理論等等)加以剖析提煉,沙里淘金,去偽存真,概括出帶規則性的東西;而這些規則又要能對教育實踐有指導意義,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這一點,就難以寫好語文教育論文,要么只論述某種觀念,不提出有實際針對性的實踐根據,泛泛而論,不處理實際問題;要么只說自己怎樣做怎樣教,不剖析為什么這樣做這樣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認真研討的地方,這就和一般的教育工作總結沒有什么不同。
教育科研論文的撰寫的概念和類型
教育科研論文的撰寫的概念和類型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論文
教育科研論文,簡稱教育論文,它是用來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描述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論文是學術研究的結晶,而不是一般的“收獲體會”,教育論文應有學術性,所以它是學術論文。
理解教育論文可以從兩點來把握:教育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教育研究的一種手段,教育論文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二)為什么要撰寫教育論文
1.教育科研成果需要總結、記錄、表達
教育局藝術教育指導方案
根據市教育局《關于舉辦2012年市學校體育藝術節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工作安排,現將《市2012年學校藝術教育活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各項活動。
一、參加對象
全市各級各類中小學幼兒園(含社會力量辦學機構)在校學生及音樂、美術教師。
二、活動內容
1.組織參加全省第五屆中小學生、幼兒藝術展演活動。
2.開展全市中小學學生藝術作品評選活動。
高等教育學領域研究
盡管目前還有人在討論,高等教育學是學科還是領域,甚至還有人在說,教育學還不成熟,還是領域。然而,不管高等教育學是學科還是領域,就高等教育學研究的策略而言,也應該重視領域研究。因為不管是把高等教育學看成是學科還是領域,都能夠劃分出多個甚至若干領域。高等教育學若是學科,自然有很多領域;高等教育學若只是領域,也可以劃分出很多小領域。總之,高等教育學需要研究的領域確實很多,并且經過三十多年的研究與積淀,許多研究領域已經產出了一大批豐碩的成果,出現了朱九思、潘懋元、張楚廷等卓有成效的高等教育理論家,形成了若干高等教育學研究領域的高峰。在今天,如果仍然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開花,要想在高等教育學研究方面有所建樹和突破,難度很大。但如果講究策略,盯住高等教育某一個或兩個領域,也未必不能搶占制高點。就科學研究和學校發展的一般規律看,也應該首先是點的突破,然后由點及面。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校長、著名華裔科學家田長霖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曾經說到:“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學校,都是在一兩個領域首先取得突破。”
[1]這是我國高等教育學研究值得注意的問題,也是我閱讀熊華軍教授、史志剛同學的《2010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論文作者的可視化分析——基于12種CSSCI來源期刊載文數據》和陳昌蕓同學的《共詞可視化視角下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領域構成及發展趨勢》兩文后首先意識到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想到要談談對高等教育學領域研究的認識與看法。熊華軍教授和史志剛同學的文章,是關于高等教育學大領域研究情況的可視化分析。通過對2010-2013年12種教育學期刊刊載的高等教育論文作者進行可視化研究,總結了2010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論文作者的發文規律,揭示了作者間的知識交流機制與合作交流模式,得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已初步形成核心作者群,我國高等教育論文作者表現出了明顯的地域差異,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代表的部屬大學引導、鼓勵和組織學者開展高等教育跨學科研究,我國高等教育論文作者主要來自教育學,多受到省級和部級的基金資助,彼此之間合作規模較小,合著強度較低,合作率不高,主要圍繞高職教育、高等教育理論、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質量、高校德育、大學教師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和高校人才培養八方面開展研究等結論。這些研究,數據可靠,分析透切,很有說服力。陳昌蕓同學的文章,采用的也是可視化分析的方法,不過,關注的只是高等教育大領域中教學服務型大學小領域研究的問題。華中科技大學以劉獻君教授為代表的院校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領域是院校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子領域。這個研究領域,也是由劉獻君教授在2007年開啟的,現在隨著教學服務型大學建設實踐的逐步推進,也產生了一批理論研究成果。陳昌蕓同學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認為當前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文獻主要涉及教學服務型與其他大學的區別和聯系、具備的特征及價值和功能、建設主體、建設路徑、具體問題探討五大領域,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未來需要注重學科發展,著力特色研究;重視社會服務,推進合作研究;關注人才培養,突出創新研究;強調多維審視,多視角研究。關于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五大領域的查找及其研究趨勢的提出,為進行教學服務型大學領域研究提供了參考。
這里選編的兩篇文章都對其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進行了梳理,并列出了名單。熊華軍教授和史志剛同學的文章得出了2010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高產作者有王建華、張楚廷和王洪才等為代表的66位,形成了以潘懋元、張應強和劉獻君等為代表的高被引作者群,高文兵、李立國、王建華和劉克勤是綜合網絡中影響力較大的作者等數據。陳昌蕓同學的文章得出了在發表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文獻的50種期刊中《銅仁學院學報》刊發了14篇、《浙江樹人大學學報》13篇,核心作者有劉獻君、侯長林、羅靜、陳明、徐緒卿、魏鋼焰、陳瓊英、沈云慈等結論。這些數據和結論,既是對相關刊物和作者的肯定,也為更多的研究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強化了高等教育學的領域研究意識。銅仁學院能夠在全國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中有一定的地位,就是其高等教育研究團隊近幾年來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教學服務型大學這個領域的研究上,沒有對教學服務型大學領域的集中研究,就不可能有今天在全國教學服務型大學研究中的影響。因此,高等教育學的領域研究,既是方法,也是策略。
高等教育學研究的領域,可大可小,具體要視研究者個人或研究團隊的研究能力和興趣而定。能力強、水平高,又有興趣者,其研究領域可以不斷拓展,直至滿足研究需求為止;能力弱、水平低者,其研究領域可以小一點、窄一點,小和窄到能夠把握得了的領域為止。研究領域大小、寬窄的確定,關鍵在于“度”的把握,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高等教育學研究領域一旦確定,就要在一段時間之內,甚至比較長的時間之內,咬定青山不放松,方可見成效。之所以有“專家”的稱呼,不就是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專注于某一點研究的結果嗎?關注某一點的時間長了,研究的問題深了,積累的東西多了,也就自然成為了專家。其實,也不僅僅是高等教育學等理論研究需要專注于某一領域,文學創作也是如此,也有領域意識,比如陸文夫的“蘇州小巷”、劉紹棠的“運河灘”、何士光的“梨花屯”等,就是堅守在一定領域中進行文學創作的典范。所以,選定了高等教育學的研究領域,就要盡可能將其領域中的礦石挖掘出來,并逐步占據該領域的制高點。占據了高等教育學某個領域的制高點,就是對高等教育學科的貢獻!
作者:侯長林 單位:銅仁學院
參考文獻:
教育在線網站信息宣傳考評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教育系統信息宣傳工作,切實提高“教育在線”網站信息宣傳工作質量和水平,準確及時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更好地服務于教育工作,廣泛宣傳我市教育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舉措和新實踐,積極營造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根據省市有關信息宣傳工作要求,結合我市教育系統實際,特制定本考評辦法。
一、考評對象和范圍
全市各中心學校、中小學、幼兒園,局機關各股室及二級單位和“教育在線”網站通訊員;按學年度計算(從當年月1日起至來年月31日止),“教育在線”網站采用的信息宣傳稿件和本網站子欄目編發的其它作品,以及經本網站轉報上級相關部門和媒體錄用的新聞信息。
二、表彰項目
設立“教育在線”網站信息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優秀通訊員和優秀作品(含教育信息新聞、圖片新聞和教育論文等)獎項,學年末市教育局予以通報表彰。
三、考評辦法
區教育學會的工作計劃
在新的一年里,*區教育學會將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以推進新課程改革、打造特色學校和創建西部教育強區為契機,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在市教育學會和區教育局的正確指導下,圍繞我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不斷創新學會工作機制,有效整合學會各方資源,努力培育學會活動品牌,充分激發學會科研活力,不斷提高區教育學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積極組織和開展各種教育、教學研究和培訓活動,為我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創建西部教育強區為主要任務,以推進新課程改革、打造特色學校為契機,帶領廣大會員和教育工作者,積極開展群眾性教育學術和教育科普活動,為促進我省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科學決策咨詢服務,為基層學校和廣大教師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
二、總體思路
根據省、市教育學會和區教育局2009學年的工作意見和要求,緊密圍繞全區“打造特色學校、創建教育強區”的奮斗目標,不斷創新學會工作機制,團結和組織廣大會員緊密圍繞區教育局的中心工作,加強學會自身建設,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有效整合學會各方資源,充分激發學會活力,充分發揮學會自身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教育科研學術活動,不斷增強學會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提高服務基層學校和廣大教師的綜合能力。
三、主要工作:
教師評職稱個人述職報告
一、教育工作講究特色
本人在擔任班主任期間積極營造寬容、理解、和諧的班級氛圍,努力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學生一起共同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渴望。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獨樹一幟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為學生特長的發揮積極創設條件,同時又把全班凝聚成一個團結上進的集體,班級學生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奉獻精神。因此所帶的班級在各項大型活動中表現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級成績也處于年級前列。
二、教學科研追求創新
本人積極關注新課改,刻苦學習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學效率當作首要的任務。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學與歷史教育兩者結合起來,注重研究教學規律,大膽改革歷史課的教學模式,實現授課、實踐報告和活動等雙向交流方式的多樣化。同時運用現代化手段,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所任班級的歷史成績優秀,特別是所任初三班級的歷史會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本人還積極從事教育科研,注重對教學的反思和積累,成果斐然,所撰寫的論文《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規律”教學》在20*年12月獲得無錫市優秀歷史教學論文二等獎;論文《理解——開啟歷史之門的鑰匙》在20*年12月獲得江陰市中學歷史教研論文二等獎;論文《再論前概念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在20*年1月獲得江陰市歷史學科優秀教研論文二等獎。同時還多次在比賽中獲獎:20*年獲江陰市歷史學科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說課比賽初中組二等獎;20*年獲江陰長涇片中學歷史教師說課比賽一等獎;20*年獲長涇中學“教育論壇”演講二等獎。
三、課外輔導重視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