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旅游文化產業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特色旅游文化產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黑龍江;旅游資源;開發;路徑
中圖分類號:F59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6-0157-02
旅游資源開發是一個經過資源調查和評價,并進行區位分析和市場預測,確立規劃方案而動工實施,最終形成向游客開放的旅游產品的技術經濟過程。我省特色旅游文化產業資源相對較為豐富,并且有著自己的特點。因此,在我省特色文化旅游產業資源開發中,要根據我省旅游資源的自身特點,來進行可持續開發。
一、我省特色文化旅游產業資源的開發原則
由于我省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都極為豐富,以冰雪、森林、地質、濕地等自然旅游產業資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遺產構成了我省主要的旅游產業資源的框架。具有季節分明,以原生態為主的自然生態資源極為豐富,濃厚邊疆的異域風情,移民文化和火山地質地貌等特征。
1.要對旅游資源內涵進行深層次把握
在人們的印象中,我省沒有名山大川,奇峰異谷,也沒有聞名于世的名勝古跡。缺乏對游客具有強烈吸引力的資源。然后,現代旅游概念的提出,沖破了人們對旅游資源的狹隘認識,拓展了旅游業的視野。只要牢牢抓住“吸引力”這一旅游的本質屬性,一些具有自己特點風格的自然景觀、社會生活、地域文化都會挖掘出它們自身蘊藏的巨大魅力。旅游資源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和廣闊外延,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不斷變化,其范疇也在不斷地變化。我們只要準確地把握住旅游資源的深層次內涵,就會發揮資源的優勢,挖掘出其特有的旅游價值。
2.要準確把握我省旅游資源的主題特征
主題是旅游資源開發的靈魂,旅游資源的開發要圍繞著主題,進行一系列的特異化、差異化的打造,它要求我們注重進行系統整體感打造,強調將整個旅游目的地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主題化旅游開發。因此,我省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要準確地把握我省旅游資源的主題特征,首先要對資源進行評估和分析,選取最能體現和代表旅游地特色者,作為進一步加工和凝練的對象,然后圍繞著主題進行整體的規劃和打造,樹立旅游地鮮明的旅游形象。
3.要注重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是指旅游開發和發展必須建立在當地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容量上,適應旅游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社會風俗習慣和道德標準,不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造成消極影響,以便有利于當前和今后的發展。因此,在旅游資源開發中,要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協調好利益關系,促進旅游的公平發展,尤其像我省這樣自然狀態旅游資源顯著的地區,更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向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旅游服務經歷,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保護旅游開發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動態滿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樣性需求,保持對旅游者的吸引力,滿足當地居民長期的經濟發展、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二、我省特色文化旅游資源產品開發的主要內容
旅游產品是旅游經營者憑借旅游吸引物,旅游設施和交通條件,向旅游者提供其在旅游過程中所需求的物質和精神享受的總和。旅游產品可以分為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旅游服務三個組成部分。也可按行、食、住、游、購、娛六大要素進行分解。我省特色旅游產品開發要根據我省的具體資源情況、經濟狀況以及客源市場等因素,進行科學的規劃和開發。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挖掘特色產品和文化內涵
我省的冰雪資源、原生態的自然景觀、特點鮮明的火山地質資源以及民族風情、民族風俗、民族文化等都是我省旅游產品開發的重要資源。在實物形態的自然景觀資源開發過程中,要注意無形的旅游資源開發,要根據各種資源的特點挖掘其特殊的內涵,把其極具自己特色的一面展現給游客。比如游客對冰雪旅游資源的那種北國風情的景觀欣賞、冰雪運動的娛樂體驗;對森林資源的那種原生態的獵奇探險、對自然的親切體驗等方面。同時,也要重視開發和突出該地區的建筑風格、藝術品位、文化情趣、審美風格、民族民俗、宗教文化、歷史傳說等人文旅游資源要素,并進行巧妙組合,從而形成鮮明的個性和濃厚的吸引力。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處理好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之間的關系,加強動與靜的結合、新與舊的結合、自然與文化的融合,使之相得益彰,以滿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二)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產品結構
要使我省的旅游產品在旅游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就必須對我省的旅游資源進行深度開發,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產品結構。
1.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進行多元產品開發
充分利用資源的特點,加大開發力度,進行多元產品開發,改變單一的旅游產品結構。比如、在冰雪旅游產品開發上,即可開發冰雪觀光游,也可開發冰雪體育游、冰雪娛樂游,還可以開發以冰雪為特點的北方民俗游;在對森林,火山地質資源產品開發上,在觀光旅游開發的同時,可以開發探險游、相關的科學知識產品、一些互動項目等。
2.大力開發專項旅游產品
我省生態環境的原始性、線路的獨特性和游客的自主性,使我省的旅游產品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比如說探險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綠色農業游、濕地游、邊界游等等,以及針對廣大知青的北大荒探親游和闖關東風情游等,都是有著廣闊市場前景的旅游產品。
3.加大民族文化游產品開發的力度
我省是一多民族的省份,雖然許多民族文化在人們的視角中已經逐漸淡化,但經過有意識的深度挖掘,重現民族文化特色,開發成文化旅游產品,會成為我省旅游市場中一股力量。
4.積極打造邊界游和跨國旅游
我省和俄羅斯毗鄰,這種地理優勢,使我省可以積極打造邊界游,在欣賞界江風光的同時,也領略異域風情。同時,也可以利用我省對俄羅斯的橋頭堡作用,大力開展到俄羅斯的跨國觀光旅游、商務旅游等。
(三)打造以旅游中心地為核心的空間優化結構
旅游中心地是旅游地區十分重要的一個空間組成要素,以中心地建成的旅游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整個旅游地的競爭力。這就要求,一方面需要知名度較高的旅游中心地來帶動整個系統的運行,提高整個系統的檔次。同時,由于旅游活動的多層次、多空間尺度,不同等級的旅游中心地產品構成形成旅游空間尺度上的協調。這樣,不同等級的旅游中心地便形成了旅游中心地體系。根據我省的具體情況,以哈爾濱為核心旅游中心地,然后依據旅游城市和地區建立不同等級的旅游中心地,對旅游中心地的資源、設施和服務進行科學的開發和管理,形成一個完善的旅游產品體系,增強我省的旅游市場的競爭力。
三、我省特色旅游產業資源產品開發線路的空間布局模式
黑龍江省旅游產業資源的特點是分布較散,進入性較差,服務設施不配套。因此,我省特色旅游產業資源產品開發線路的空間布局,應立足于我省旅游資源空間布局的特征和經濟發展的基礎。根據區域空間結構理論和資源空間開發模式理論,突出重點,以線串點,以點帶面,堅持節點式和軸式相結合的旅游線路開發模式。主要是以中心旅游城市為核心,以重要旅游城市和地區為節點,以特色旅游資源、特色旅游熱線和主要交通干線為紐帶,形成一個放射狀的空間旅游布局。
(一)以哈爾濱為核心旅游區域
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城市,是黑龍江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而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它位于黑龍江省南部的中心地帶,是通往全省各地的交通要道。近些年,哈爾濱以冬季的冰雪旅游和夏季的避暑旅游,在全國已經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能力。而且,相對來說,旅游的服務等配套措施也相對完善。因此,哈爾濱既是旅游的目的地,也是旅游的中轉地,以此來打造我省旅游核心旅游地,憑借其旅游的優勢來帶動全省的旅游發展。
(二)形成放射狀的線路空間布局
我省特色旅游產業資源產品開發線路的空間布局,應根據我省的資源空間分布狀況和交通特點,以哈爾濱為核心旅游城市,打造放射狀的旅游線路布局模式。
1.打造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大興安嶺的旅游線路
這條旅游線路主要以大慶、齊齊哈爾、大興安嶺、北極村為第二級中心旅游區域,形成旅游節點,以交通為紐帶,形成旅游線路。這條線路主要由大慶的濕地游和以鐵人精神為主的紅色旅游;以扎龍為主景區的齊齊哈爾濕地環保旅游;以大興安嶺為中心的森林自然景觀游;以北極村為主的極地觀光游。以及沿線一些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游等主要旅游項目。
2.打造哈爾濱――綏化――五大連池――黑河的旅游線路
這條線路的主要旅游區域是以綏化、五大連池、黑河為主要旅游區域,形成一條點線相連的旅游線路。主要有綏化的綠色農業生態游;五大連池的地質火山游;黑河的邊疆風情光游。這條線路也是出國到俄羅斯旅游的重要通道。
3.打造哈爾濱――伊春森林綠色生態旅游
伊春市是我國重要的林業基地,素有“中國林都”之稱,伊春市山清水秀,林茂石美,民風淳樸,環境優良。有多個國家森林公園。是人們融入大自然、回歸大自然、感受遠古遺風、赴俄羅斯跨界旅游的理想勝地。
篇2
一、新疆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新疆地處我國大西北,擁有獨一無二的西域風光,外與俄羅斯、 蒙古、塔吉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等八國接壤,內與青海、甘肅、自治區為鄰,總面積達16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總數達2000萬,占全國總人數的的1/6。新疆是我國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華夏文明與古希臘、古印度、波斯文明在這塊土地上不斷的交融、碰撞,呈現了獨特的新疆文化。新疆常住少數民族達55個,8種不同的宗教文化在這里交融,這些造就了新疆風格特異的建筑、習俗、歌舞、美食,極大的豐富了新疆旅游文化資源。進入21世紀以來,新疆逐步加大旅游產業的建設,2014年,新疆旅游總收入突破850億元人民幣。在2010年到2014年之間,新疆旅游接待總人數從3100萬人增長到8000萬人,極大程度的拉動了新疆交通、特色農產品加工、餐飲以及商貿流通等產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新疆旅游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了新疆最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二、新疆旅游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新疆旅游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一定的問題,主要包括:對新疆旅游文化認識不足、旅游文化相關人才匱乏、投資主體單一、產業投入不足,下面就這三點做詳細說明。
(一)對新疆旅游文化認識不足
新疆旅游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了新疆最為重要的支柱產業,正確認識新疆旅游文化對其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疆擁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少數民族都擁有悠久的歷史與璀璨的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個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不斷的積淀,在其民族服飾、民族音樂、民族舞蹈、婚喪習俗、建筑、飲食文化以及節慶活動等各方面體現出來。這些都是新疆旅游文化的良好資源,具有良好的娛樂、觀賞以及休閑價值。當前,在對這些旅游文化資源開發的過程中,由于認識上的不足,使得現有的新疆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層次較低,開發出來的旅游文化產品形式單一、雷同,觀光旅游泛濫,沒有特色,對新疆民族旅游文化內涵的挖掘程度不夠深刻,嚴重阻礙了新疆旅游文化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旅游文化相關人才匱乏
旅游文化相關人才匱乏同樣阻礙了新疆旅游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新疆旅游文化產業興起時間較短,當前新疆現有旅游文化產業從業人與那素質普遍偏低,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旅游文化相關人才的匱乏與新疆旅游文化產業市場需求量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此背景下,新疆一些地區旅行社不得不降低用人標準,這直接造成了速成導游的出現,這些速成導游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對新疆的文化歷史以及自然地理不甚了解,影響了新疆文化旅游的有序高效開展。
(三)投資主體單一、產業投入不足
近年來,雖然新疆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對文化基礎設施經費投入不多,投資主體單一,基本上還是以政府為主體。文化產業僅僅被當作政府部門要做的一項事業來發展, 事無巨細全由政府部門包攬。目前,新疆尚未培育出一批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國有或私營的文化企業和文化企業集團。同時,社會力量對新疆文化產業的投資規模普遍偏小,數量偏少。
三、新疆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加快新疆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轉變觀念,加強對旅游文化的認識;建立健全旅游文化相關人才培養體系;擴大投融資渠道,加強旅游文化產業投入。
(一)轉變觀念,加強對旅游文化的認識
現有的新疆旅游文化資源開發層次較低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對新疆旅游文化認識不足。本人認為,轉變觀念加強對旅游文化的認識是提高新疆旅游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途徑。在政策引導下,對新疆旅游文化資源進行深入分析,對新疆民族旅游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開發新疆特色旅游文化,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提高社會效益。
(二)建立健全旅游文化相關人才培養體系
針對旅游文化相關人才匱乏阻礙新疆旅游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現狀,新疆應當加快建立健全旅游文化相關人才培養體系,強化新疆旅游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產品意識、客戶意識以及服務意識,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
(三)擴大投融資渠道,加強旅游文化產業投入
篇3
關鍵詞:旅游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發展;融合過程;旅游資源
Abstract: the fus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sion of the two big industry background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both of fusion process is analyze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Fusion process. Tourism resources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文化產業一般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由于文化產業明顯地涵蓋文化產品生產、流通和服務三大領域,該產業的統計預測工作也就具有復雜性和高難度。清晰定義文化產業所涉及的行業內容有利于研究分析和政府決策。文化產業發展至今,已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群”,包括文化產品制造業、文化產品流通業和文化服務業。其中文化產品制造業根據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主要包括書報刊印刷業、記錄媒介的復制、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廣播電視設備制造業、工藝美術制造業等。文化產品批發零售業主要包括文具用品批發業、工藝美術品批發業、圖書報刊批發業、音像制品及電子出版物批發、文化體育用品零售業、圖書報刊零售業等。文化服務業指專門從事文化工作的服務部門,主要包括互聯網信息服務、廣播電視傳輸服務、廣告業、旅行社、旅游酒店、游覽景區管理、攝影擴印服務、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動漫業、文化藝術業、體育、娛樂業等。
一、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實現雙贏的重要途徑
文化與旅游相生相伴,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沒有生命力的旅游,沒有旅游的文化是沒有活力的文化。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就是要按照人的審美要求,在開發設計旅游產品時,注重對景點歷史文化背景的解釋和對當地風土人情的介紹,突出異質文化;注重發揮游客作為促進文化交流傳播使者的作用,讓游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推動旅游目的地文化“走出去”,實現文化交流融合,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實現以觀光旅游為主的初級階段向以文化旅游為主的高級階段轉變的重要途徑。具體到蓬萊市來說,是把蓬萊建成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打造區域性旅游休閑基地的重大舉措,也是蓬萊促進傳統文化傳承開發、繁榮發展的重要手段。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的過程實際是體驗文化、尋找文化差異的過程。近年來,蓬萊市圍繞建設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目標,著力打造區域性旅游休閑基地,旅游產業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越來越明顯。但旅游產業發展過程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比如旅游競爭力不強,游客在蓬萊停留的時間短,對其他產業的帶動效益還沒顯現等。只有在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上尋找突破口,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和旅游發展全過程,開發和利用好旅游資源,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用獨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來詮釋旅游,才能使蓬萊旅游更具活力和生命力,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
二、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對策思考
在旅游業實現轉型的新時期,如何進一步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怎樣實現二者的完美融合,使其達到 “互利雙贏”的效果?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用好用足相關政策
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市場機制起著基礎性作用,但政策導向、宏觀調控不可或缺。要加快旅游與文化融合的步伐,推動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更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推動。2009年以來,中央政府連續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在加強旅游和文化相關部門合作、開發旅游文化產品、創造旅游文化環境、培育新的旅游文化業態、加強旅游文化的市場推廣,發展“紅色旅游”,推動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用好用足這些政策,對旅游與文化的進一步融合發展,至關重要。
(二)把人文精神作為文化旅游業的靈魂,注重人文關懷
文化作為人類適應、征服自然與社會發展而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無時無刻不在支配、影響著我們的社會活動。而旅游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駕馭自然的一種生動反映。缺乏文化內蘊的旅游是蓬頭垢面、毫無魅力可言的;而文化離開了旅游這個載體,將失去一種重要的傳播手段,可能成為無本之木。在全世界旅游產業的建設中,以人為本的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等人類文明及其人文精神始終是推動這個產業發展的靈魂。因此,在文化旅游業的發展中,既要重視人文景觀文化內涵的發掘和完美展示,又要重視自然景觀的文化內涵的融入和有機結合,同時還要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項目的良好結合。此外,在文化旅游業發展中,還應自始至終貫穿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使人文關懷貫穿和充溢在文化旅游業的各個景區景點、各項旅游設施、各個管理細節、以及所涉及的各個行業部門特別是每個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中,要事事、處處、時時體現對游客的關懷和尊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文化旅游的本質屬性——人文。
(三)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品位
這是旅游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實現差異化、品牌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提升旅游的層次,增強旅游業的競爭力,關鍵是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旅游的文化品位是全方位的,體現在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推動旅游項目的文化創新,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創意,打造高品質的旅游演藝產品,把原真形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旅游項目當中,深度開發符合地方文化特點的旅游工藝工藝品(紀念品),提高導游的文化素養,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切實充實景區景點的文化內涵、提升景區景點的文化品位。
(四)培育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從旅游者的旅游動機來講,文化差異性是重要的催化劑,是激發游客好奇心的“看點”。因此,差異性的文化體驗,對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有利的條件。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樣式,各具特色、豐富多彩,體現了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為發展各自的旅游文化提供了獨特資源。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具特色的,越有吸引力。體現文化特色,需要把握自己文化的內核所在、特質所在,以現代形式、大眾方式來詮釋和表達,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品牌項目和品牌活動。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是發展文化旅游、繁榮旅游文化的深厚基礎。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是培植文化旅游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國際旅游發展的經驗顯示,旅游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特色旅游產品和特色旅游服務,旅游與文化結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產品的特色越突出,旅游經濟就越發達。因此,特色是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的生命,切忌文化旅游發展中的盲目模仿和低水平重復。
(五)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如果說21世紀是一切都在向前飛速發展的時代,那么,人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和觀念的不斷更新應是最突出的特征。文化旅游業不僅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還是一個高度文明和智力密集型產業。從業人員素質高低、觀念是否更新,直接影響文化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旅游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設功能,主要是通過旅游業的發展,開展旅游單位創優活動,提高“窗口”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文明水準,提升游客的文明素養,帶動全社會文明水平的提高。因此,要運用各種載體活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行業隊伍建設,大力開展“三愛一德”(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旅游、職業道德)、“三優一滿意”(優秀星級飯店、優秀旅行社、優秀導游員、游客滿意)、“青年文明號”、“文明示范窗口”、“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文明誠信等旅游評選活動,結合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中國最佳旅游城”活動,把旅游業建成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堅強陣地和重要窗口,努力營造“人人爭做文明使者、處處都是旅游形象”的良好氛圍,全面提高旅游隊伍的整體素質,使旅游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正面效應得到充分體現。
(六)開發與保護并重,實現可持續發展
篇4
近年來,無錫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旅游業的發展和推廣,將無錫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吳文化底蘊加以融合,打造出了一批精品旅游路線,設計出了一些頗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但是,無錫在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旅游景點的文化特征體現不明顯。
當前,無錫的旅游景點產品的開發偏重的還是自然景觀,比如,浩瀚的太湖美景、秀麗的江南園林、環境優美的濕地公園,打造這些景點固然無可厚非,但是卻忽略了這些景點的文化內涵,而文化才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力量,沒有文化特色的景點不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震撼,無錫作為吳文化和工商業的發源地,應該充分反映出無錫的文化特征。
(二)文化旅游突破創新不足。
無錫的文化旅游還停留在文化景觀的陳列、觀光這個層面上,形式比較陳舊,激不起游客的興趣,游客往往走馬觀花,快速瀏覽一下就一經而過。要想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須開發游客可以參與和體驗的產品,比如泥人博物館,可以讓游客親手來參與泥人的制作,這樣比單純地欣賞泥人作品效果要好很多。
(三)“吳文化”品牌體現不明顯。
無錫的旅游沒有充分體現吳文化的特色,游客對無錫最大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太湖上,沒有用吳文化來成為吸引游客的亮點,這是因為無錫的旅游景點沒有從“吳文化”的視角進行統一的規劃建設,只是對原有景點的修修補補,無法給游客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文化震撼。
二、無錫特色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途徑
(一)歷史文化街區開發
1、修就如舊,修舊創新。
修舊如舊是指按照原有的舊有的樣子修繕,修完后面貌與原有設計面貌相同;修舊創新是指在對“舊城鎮、舊廠房、舊村居”等進行改造時,不僅僅對建筑外觀進行改造,更引入創意文化、經濟模式等新的內涵元素,使三舊在修舊的同時,更達到創新效果。歷史文化街區是城市的名片和文化象征,能反映一個城市的變遷,因此我們在修建的時候,要按照“修就如舊,修舊創新”的原則,在盡量還原原貌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元素,根據不同區域的特色進行創新改造。
2、打造主題商業街。
主題商業街,即整條商業集中在一起反映一個主題,并根據這個主題所設置的衍生類商鋪,每個業態均為主題的一個部分。城市街區,無論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改造,還是全新的建設,都要體現個性化,凸顯主題化特征。以南禪寺為例,南禪寺作為市中心商業核心片區之一,2009年以來政府已投入上億元經費,進行環境升級改造及業態調整提升。如今,新興特色商業街區硬件上去了,環境變美了,美食一條街上的店鋪也在創新合作模式的運作下漸漸成市,但如何擺脫過去小而散的格局、重新聚人氣,成為擺在管理方和經營方面前的新課題。早前的南禪寺小吃店數量少且一直處于分散格局,難成氣候。但經過近年來的整合、改造,南門頭上美食街如今人氣已漸漸回升,由眾多口味組合成的“新派小吃”也開始在年輕人中形成一定影響力。
3、開發主題旅游紀念品。
目前在無錫歷史街區看到的旅游紀念品大多缺乏新意,很多旅游紀念品在其他景區隨處可見,因此要開發出具有無錫特色的主題旅游產品,比如吳文化系列產品,以產品來加深游客對無錫的印象,以旅游拉動經濟發展,促進無錫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古運河景區特色旅游產品打造
京杭大運河貫穿無錫城,充滿歷史文化內涵,人文景觀也頗具江南特色,因而應該重點進行打造。經過調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打造:
1、打造無錫運河的文化內涵。
每個運河沿線城市都在打造獨具特色的運河地域文化,無錫應該召集相關文化專家、學者一起出謀劃策,提煉無錫運河的特色文化內涵,并體現在運河沿線旅游景點的打造上,在保護、保留運河景點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開發設計出新的具有無錫特色的物品,增加游客的文化認同感。
2、美化運河環境。
近年來,運河的水質由于污染、建筑等因素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部分河段的水質很差,甚至臭味撲鼻;運河兩岸的現代建造物也使運河的古樸面貌受到了破壞,新開發的建筑雜亂無章,缺乏文化氛圍。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的我市古運河,應確立不破壞沿河街坊肌理和空間輪廓的原則,重點打造清明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修復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打造中國絲業博物館、古窯群博物館和古運河博物館,鼓勵沿運河人家創辦旅游服務業。同時在古運河段搭建“生態長廊”,開展水面“種植”實驗,把美人蕉、睡蓮等花草固定在水面的生態浮床上,通過植物對水中污物的吸附作用,平衡水域生態環境,凈化水質,美化河道。
3、開發運河旅游系列產品。
從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來開發系列運河旅游產品。充分借助沿河景點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旅游專線,比如沿岸美食游、沿岸特色主題酒店入住、民俗風情游等活動,在游船上增加具有吳文化特色的表演項目和講解,全面提升旅游觀光的文化層次,帶動無錫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文化博覽園開發
無錫有八個博覽園,分別為,中國現代農業博覽園、中國工業博覽園、中國陽羨茶文化博覽園、中國陽山桃文化博覽園、中國吳文化博覽園、中國太湖生態博覽園、中國佛教文化博覽園,成為展示無錫產業特色、文化內涵、生態文明、休閑旅游的亮麗窗口。在博覽園打造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1、突出文化特色。
特色是文化產品的生命,文化產品如沒有特色,就失去了競爭力。無錫的八個博覽園要根據各自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宣傳無錫的特色文化,在每個博覽園旅游項目的設計上,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無錫獨有的文化資源。如吳文化博覽園,就要彰顯吳地文化內涵、體現生態景觀效應、集聚休閑度假功能,要打造在海內外深具影響的吳文化品牌,向世人展現一幅清新雅致的吳地風情圖。
2、把握創新理念。
博覽園在很多城市都有,那么如何打造出無錫獨具特色的博覽園呢?這就需要把握創新理念,用創新理念來整合無錫的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每個博覽園的特色旅游產品。比如位于靈山的佛文化博覽園,通過創新旅游景區的建設發展理念,于1997年以當時世界第一的靈山大佛立像迅速成為華東地區的旅游熱點;2003年,以國內首創的大型音樂動態群雕“九空灌浴”,開創了全新的旅游互動模式,給游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撼;2009年,建成了堪稱當代旅游奇觀的傳世精品——靈山梵宮,同時依托靈山梵宮開發的系列互動體驗式旅游新產品也相繼推出,吸引了眾多游客,有力地推動了無錫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3、重視休閑功能。
篇5
【關鍵詞】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1 青河縣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青河縣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西鄰富蘊縣,南鄰奇臺縣,東、北兩面同蒙古國接壤,邊界線長280千米,總面積15579.5平方千米。青河縣有哈薩克族、漢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等16個民族,其中哈薩克族占76.46%,漢族占18.55%,其他少數民族占4.99%。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少數民族對市場經濟的需要及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在青河縣已經產生了各種小型民族文化產業,并對當地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目前的狀況而言它離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要求、檔次、規模以及程度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以青河縣為例研究民族文化產業及發展趨勢對阿勒泰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旅游產業發展、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改善民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青河縣歷史上是北方少數民族重要的游牧地區,歷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蘊深厚,資源富集。青河縣作為以哈薩克民族為主體民族的縣城,結合本地實際,加大對哈薩克民族文化發展的力度使民族文化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地方哈薩克民族文化品牌。
1.1 “阿肯阿依特斯”文化
“哈薩克阿依特斯”是哈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形式,是哈薩克民族典型的文化亮點,是哈薩克族民族瑰寶,是傳統文化走向發展的紐帶,它同哈薩克族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被稱為哈薩克人民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也是哈薩克族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鞍⒖蠌棾獣彼粌H是群眾民間的娛樂活動,更是教育群眾的重要娛樂活動。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和廣泛的文化認同。2014年青河縣命名為“中國哈薩克族阿肯阿依特斯之鄉”。目前,青河縣有以民間彈唱藝術家胡爾曼別克為代表的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阿肯阿依特斯年輕、優秀的傳承人脫引而出。他們在年輕人當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維護社會穩定、弘揚現代文化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1.2 青河縣獵鷹文化
民族民俗文化是發展旅游業所依托的重要旅游資源,而文化是促進旅游發展的催化劑,旅游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載體。哈薩克族在這幾百年的發展歷程當中有用鷹狩獵的習俗,青河縣在保留這種傳統的文化習俗不讓這種手藝失傳做了很多功夫,每年冬季都會舉辦“獵鷹節”。獵手們騎在馬背上,獵鷹棲息在獵人的胳膊上,當地人稱之為“鳥王”。隨著社會的發展,這項傳統的民間活動演變為一種體育運動,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成為青河縣一道獨有的人文風景。青河縣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哈薩克族原生態文化。獵鷹大賽是青河縣的一個旅游品牌,通過獵鷹文化促進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知名度,從而促進本地旅游業的發展。
1.3 青河縣刺繡工藝
哈薩克刺繡工藝是哈薩克族流傳幾百年的一種民間工藝,刺繡工藝在哈薩克族的生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哈薩克刺繡工藝從原始的粗工藝發展到目前題材多樣,繡法多樣的裝飾工藝。這種刺繡工藝主要展示在哈薩克族服飾文化及室內裝飾用品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給待出嫁的女孩置辦用刺繡工藝完成的花氈和床上用品。在青河縣大力開拓民族特色制品產品,成立了刺繡協會,每個鄉鎮也都成立了“刺繡者之家”。青河鎮友好南路社區居委會成立了殘疾人刺繡基地,清河縣城內還有刺繡一條街,解決了一部分待業青年的就業。
1.4 旅游文化
青河是新疆最神秘的地方,被稱為通天之地、秘境青河、天使的印痕。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天外來客隕石群落,神秘巨石堆和鹿石,三道海子優美的景色,還有千年歷史極為靈驗的古代彩佛。三道海子由邊海子、中海子和花海子相連而得名。哈薩克語稱此地為“玉什庫勒”,意即三個湖,海拔高度約2700米左右。青河縣具有十分豐谷的人文資源和遺存,涉及旅游資源的各種類型,有很大的發展開發空間。
2 青河縣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文化旅游產品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產品種類單一,品牌塑造存在不足
目前在全疆乃至全國,青河縣三道海子景區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在特色旅游方面還沒有形成規模和檔次,沒有突出當地民族特色旅游風情,也沒有打造出品牌形象。在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資源方面也未能從人文自然資源和游牧文化的視角深化,導致現有的民族特色文化產品沒有亮點和民族特色品牌形象。在對進一步開發旅游文化資源方面重視程度不深,沒有突出民俗文化內涵。另外,沒有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旅游文化資源,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發展,缺少與當地歷史文化的深度融合,沒有充分利用好青河縣豐富的文化資源。
2.2 民族文化產品缺少創新
從目前青河縣的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看,缺少對文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改進和創新。青河縣雖然蓋了博物館,但博物館內仍是陳列展示,沒有貼近人民的現實生活,難以吸引人民的眼球和興趣,所以參觀者多數是走馬觀花,沒有進入了解成列內容。沒有充分利用這個文化資源的教育功能價值。
2.3 缺乏產品文化底蘊
少數民族文化產品在開發過程當中必須要重視產品的文化內涵,將傳統的民族文化的內在價值有機的轉化為文化產品,進而通過提高產品所涵蓋的文化內涵增加吸引力。青河縣在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文化產品的力度不都,在文化產品的開發上粗加工,質量不上檔次,這樣不僅無法真正展示青河縣哈薩克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魅力。因此青河縣必須在民族文化產品的文化底蘊和內涵上創造出自己的特色。
3 青河縣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
3.1 要進一步推動哈薩克族民俗旅游業的發展
民俗旅游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很強的品牌可塑性。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民俗文化產業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形成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將文化產業轉換為生產力,提高市場經濟效益。抓準青河縣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把握民俗旅游文化的特點和亮點。通過媒體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全力塑造青河縣獨特的民俗文化品牌。央視《通天之聲》為青河縣的知名度提高打通了一條發展思路的通道,但青河縣應該把握契機,打造自己的民俗文化產品,打造市場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讓青河縣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3.2 以市場為導向,努力打造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產品
青河縣文化資源豐富,發展民族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青河縣的實際情況出發,進一步充分發揮民族文化資源優勢,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將現有的民俗人文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對民族文化產品進行深加工,采用因產品而異采用靈活多樣的發開模式與思路,加快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拉動本地經濟發展。
3.3 扶持特色民族傳統手工藝使民族手工藝品向產業化方向發展
青河縣哈薩克族手工藝品民族特色突出,極具觀賞性,開發的價值極強。積極保護和發展傳統手工藝產品,比如哈薩克手工刺繡。可以通過培訓發展傳統手工刺繡和現代工藝的結合。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產品的特色,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強產品的附加值,加強宣傳力度,進一步使哈薩克族傳統工藝產業逐漸成為文化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增加農牧民收入的渠道。
【參考文獻】
[1]趙子志.少數民族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
篇6
關鍵詞:武陵山片區;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融合;手段
武陵山片區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于一體,是跨省交界面積大、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地區。片區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非常的豐富,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本文按照大作品展現、大集團運作、大景點支撐、大服務引領、大會展集聚戰略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并論述了武陵山片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資源整合、市場整合、營銷整合、政策整合等四種主要手段。
一、以資源整合手段推動武陵山片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1.以規劃整合帶動資源整合
在旅游產品的開發方面可以結合不同游客的需求偏好和旅游層次來開發特色旅游線路,實現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的良好發展。規劃思路是借助“以大帶小,以小促大”的思路,輔之以“多層次需求,個性化設計”的思想,依托骨干線路建設,充分發揮優勢,開發出專業性強、消費檔次高、大小各異、長短不一的專題旅游線路,以此促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的良好發展。
2.以核心產業整合相關產業
以核心產業整合支撐產業,就是要根據核心產業的需求去安排相應的支撐要素,構建核心產業良好發展的平臺。武陵山片區既需要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的基礎上進行內部相關產業的整合,更需要通過旅游核心產業整合旅游工業、旅游農業,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以不可移動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整合
可移動旅游資源與文化資源以物質文化遺產為載體,建立文粹園整合可移動文化資源。武陵山片區可移動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地域差異大,因此在區域內可以考慮各建文粹園,各地按區域文化來展現當地的民俗和技藝。通過文粹園展示這些技藝的精湛,游客通過體驗、參與、品嘗達到一種互動。此外還可在文粹園表演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這樣不僅可以吸引游客的眼光,形成互動,也可展現當地的民俗風情。還可以借助以豐厚的本土文化為前提發展的工業旅游,整合開發可移動的非物質文化資源。
4.以大景區整合分散文化資源
武陵山片區具備集群條件,具體表現在旅游企業具有集群特征,聚集在旅游目的地的企業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產業聯系也就是知識和信息的共享,區域旅游具有創新力。大景區是指文化內涵濃厚、規模較大、級別較高(一般4A以上)的景區,一般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以上景區等,借助大景區的靜態效果來對分散文化資源進行移植整合,實現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集群化發展,以此實現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
5.以大集團運作整合中小企業
借助大集團運作整合中小企業,提高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集中度。在武陵山片區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發展中:一是要鼓勵以資本為紐帶的旅游、文化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市場共享,培育龍頭旅游文化企業;二是要在市場準入方面降低門檻,消除惡性競爭;三是在資金方面要繼續加大對旅游文化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對經濟實力一般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通過政企合作、股權投資、發行旅游債券的方式,完成旅游文化龍頭企業的打造。
6.以跨區域合作整合省內外旅游文化資源
在武陵山片區,旅游資源與文化資源具有很強的分散性和互補性,通過跨區域旅游合作整合省內外文化資源,促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不僅可行,而且已經有所成效:一方面要加強資金利用,招商引資以求聯動發展。另一方面要在資源上共享和互補,不斷加強與周邊省市合作,以鄰為伴,與鄰為善,挖掘人脈關系、經濟聯系、文化源流等關系,打造區域無障礙旅游文化圈。
二、以市場整合手段推動武陵山片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1.旅游市場與文化市場空間整合
旅游文化空間市場整合通??煞譃殚L期市場整合和短期市場整合兩種。長期整合指兩個旅游文化市場的價格之間存在長期的、穩定的聯系,即使這種長期均衡關系在短期內被打破、但最終也會恢復到原來的均衡狀態。短期整合指某一旅游文化市場該產品價格的變化,會立即在下一期引起另一市場上該產品價格的變化,它反映了旅游文化市場之間產品價格傳遞的及時性和價格反映的敏感性。如果某個國家的任何兩個旅游文化市場之間都是整合的,則稱這個國家的旅游文化市場是整合的或一體化的。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旅游文化市場都不可能完全整合,完全整合是一種理論上的狀態。
2.旅游市場與文化市場的營銷階段整合
旅游市場與文化市場的營銷階段整合是指旅游文化產品不同營銷階段的整合,主要研究旅游文化產品在某營銷階段的價格變化對下一階段價格變化的影響程度。如果旅游文化商品在不同營銷階段的價格滿足“下一階段價格=上一階段價格+營銷成本”,則此旅游文化產品的營銷階段之間是整合的。
3.旅游市場與文化市場的時間整合
時間整合主要研究旅游文化產品的現期價格變化對后期價格變化的影響程度。當滿足“后期價格=現期價格+儲藏費用”時,則稱為旅游文化市場的時間整合。
三、以營銷整合手段推動武陵山片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1.景點營銷整合
就單一景點來說,要從內部提高旅游文化景點的文化內涵,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資源及重要營銷事件來構思不同的營銷方式。在武陵山片區,對于一些國際公認、知名度高的旅游景點可采用精品化旅游策略進行整合營銷,對于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景點可采用“情景營銷方式”進行整合營銷。
2.區域營銷整合
就不同地區之間的營銷整合而言,主要是對營銷人才、營銷方式的整合。在武陵山片區,要加強國內各地區以及省際之間旅游營銷人才的合作與交流;在營銷方式上,要借鑒運用分類營銷、捆綁營銷、有獎營銷及季節營銷等新型營銷方式,使營銷宣傳的旁側效應最大化。通過這些舉措真正達到營銷資源共享、營銷人才共創、營銷創意共思、營銷效果共喜的整體營銷整合局面。
四、以政策整合手段推動武陵山片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1.把握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政策制定的主體
首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政府的調控,資源可以得到有效的配置,從而保護旅游企業和文化企業的經濟利益。其次,企業層面要深化改革。按照市場經濟要求,改革旅游與文化企業體制,積極推進多種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搞活中小企業。一方面,走集約化經營道路,另一方面,積極吸引國際資金、社會資本。要使民營資本進入旅游與文化行業,參與開發建設與經營,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市場運作機制。最后,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加快培育旅游企業競爭力,增強競爭意識。
2.探索完備的旅游產業政策體系
實施產業導向政策,堅持旅游與文化業發展所應堅持的原則和方向。實施產業市場政策,明確和強調市場導向的觀念。實施產業布局政策,達到產業布局的宏觀調控政策的目的和作用。實施產業投入政策問題,鼓勵社會各方面對旅游與文化產業的投入,貫徹“五個一齊上”和“內外資并用”的方針。堅持產業組織政策,要求加強旅游與文化市場主體的培育,為旅游與文化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實施產業保障政策,以法律、法規等形式保障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政策的有效實施。
3.完善旅游產業政策的立法程序
在實際的政策制定中要采取多部門聯合草擬方式,形成良好的利益表達機制。在政策操作中,要對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論證。建立立法的跟蹤評估機制,保持對立法全過程的監督。保證立法機構及時修訂和矯正法律法規自身所面臨的一些缺陷,進一步改進立法工作,不斷地提高立法的質量。
4.形成旅游產業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政策支持環境
通過國際合作,交流與發展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經驗,在實踐中,能夠借助對方的力量來克服自己的不足,加速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進程。通過國際競爭,也可以培養較高素質的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從而進一步完善本國和地方的旅游和文化市場,為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健康、長期成長奠定基礎。
作者:尹華光 邱久杰 姚云貴 單位:吉首大學
參考文獻
[1]余杰.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J].旅游學刊,2007(10):9-10.
篇7
丘北文化旅游開發的資源優勢十分明顯。其一,丘北的人文優勢突出,民族文化悠久。多姿多彩的民間文藝、民俗活動和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構成了丘北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二,丘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普者黑景區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良好的生態資源,為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近年來,丘北縣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一是在文藝創作工作中緊扣旅游發展主題,建成了文化產業項目庫,較好地展示了民族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成果。二是將民族節慶緊緊與旅游文化結合,節日活動為旅游和文化融合提供了平臺,有力帶動了全縣旅游產業快速發展。三是大力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與城鎮化的有機結合,不僅促進了縣城和景區融為一體,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丘北縣切實把握文化旅游的內在規律、實踐經驗和發展趨勢,加強對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充分釋放旅游資源中的文化潛能。依靠藝術手段和科學手段,認真舉辦了一系列旅游節慶活動,不斷展示文化旅游資源。由此,丘北縣也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的產業格局。
第一,切實抓好文化與旅游的發展規劃。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突出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這個重點。圍繞“浪漫普者黑、激情普者黑、多情普者黑、休閑普者黑”四大功能版塊進行定位,聘請一批知名專家作為顧問,高起點、高標準地編制全縣“十三五”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此外,丘北縣還不斷充實完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庫,力爭一批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級重點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名錄,大力開發一批集觀光、康體、休閑、度假、會展等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文化產品,努力把普者黑建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文化休閑度假基地和國家濕地公園,打造國家旅游名片。
第二,全力推進民族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丘北縣著力發展鄉村文化,一是重點推出家庭作坊、刺繡、庭院、農耕、飲食等具有濃厚鄉村氣息的文化旅游項目,彰顯“一村一品”的鄉村文化特色。二是傾力打造“花臉文化”,使之成為普者黑旅游業的文化品牌。三是不斷挖掘飲食文化,為普者黑旅游業的發展創造優越條件。丘北縣擁有豐富的美食資源,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的六大要素,不斷完善旅游接待功能。
第三,扶持文化與旅游企業的發展壯大。為進一步完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丘北縣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在立項、融資、用地等方面給予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企業傾斜和支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逐步構建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社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打造一批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骨干文化旅游企業,使文化旅游企業在新一輪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進程中搶占制高點,實現新跨越。
第四,重視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旅游產業大發展、大跨越創造良好條件。緊緊圍繞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積極做好各項協調服務工作,全面加快推進云桂鐵路建設進度,力爭早日建成通車。努力構建功能完善、安全舒適、優勢互補、方便快捷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全面建成滇東南片區快速暢通的旅游環線,著力改善和全面提升旅游通達條件,為打造昆明石林―曲靖羅平―瀘西阿廬古洞―丘北普者黑―廣南壩美―廣西桂林精品旅游線路,為輻射貴州荔波、越南下龍灣等地區創造良好條件。
篇8
(一)省域戰略升格為國家戰略帶來的機遇
2012年1月12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將貴州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升格為國家戰略。2月,國家發改委編制、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中,把黔中經濟區納入西部重點經濟區的經濟布局,明確其目標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為重點的裝備制造基地、煙草工業基地、綠色食品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蓖?月12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黔中經濟區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黔中經濟區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這一系列對貴州的文件和規劃中,在“三化同步”的貴州發展戰略中,都顯現出一個相同視點――旅游業,其文化背景是生態文明,核心理念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十報告中,首次單列論述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并列為“五大建設”,已超越了節能、環保的實踐層次。
(二)國內產業轉移為貴州旅游文化凝聚了人氣
為應對世界經濟處于低谷的國際形勢,我國要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東部沿海一些產業向西向貴州轉移,以及本省對內對外開放度的提高,外界對貴州社會歷史的認識更加迫切,與貴州的文化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對貴州旅游文化產業形成不可忽視的“氣場”。
(三)原生態資源和民族民間文化是發展責州旅游文化的依托
貴州旅游具有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文化和山地文化特征,并帶有中原文化的烙印。不可替代的原生態資源形成旅游的自然優勢,多元的民族民間文化形成獨特優勢,這是貴州旅游文化的依托。
二、貴州旅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一)旅游文化學科中幾個概念的淺解
“旅游文化”一詞,在今天曝光度不低。就其內涵,一般來說,旅游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與旅游有關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其外延很廣,涉及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民俗、建筑、生態、園藝、公共關系等學科。一般采用“總和說”來定義“旅游文化”,但特點并不鮮明。也有“旅游民族”說的觀點,即認為旅游文化是“某個民族或某個國家在世世代代的旅游實踐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本民族或本國家的文化”。這是從旅游文化的民族特殊性來定義的。
旅游文化歸根結底是適合自身發展的文化形態,是旅游主體文化。旅游文化以旅游客體(以自然景觀、地質地貌、山川等組成的旅游資源)為基礎,旅游主體(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創造者和感受者。筆者更贊同“碰撞說”,即在旅游主體和客體之間有不可缺少的橋梁,就是旅游媒體,連接旅游主體與客體,是旅游文化的發現和傳播者。再好的旅游景觀,沒有人去發現、宣傳、保護,不能真正成為旅游資源(旅游客體)。因此,媒體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在此,媒體不僅指報紙、電視、網絡等大眾傳播媒介,更包括從事旅游宣傳、歌贊旅游的人,如詩人、作家、記者、歌者、民俗學者等。如此,旅游主體、旅游客體、旅游媒體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旅游文化系統。從基本組成來看,旅游作為一門產業,還涉及旅游管理部門、服務團體和從業人員(旅游局、旅行社、導游等)。
(二)貴州旅游文化的傳承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氣候宜人,風景秀美,從雄奇、神秘到綺麗,不同特點的景致星羅棋布,有“公園省”的美稱。貴州全境生活著苗、彝、侗、水、布依等多個少數民族,占全省人口的37.9%,蘊含多彩多姿的山地村落民族民間文化和人類遺產。其中,世代口口相傳的侗族大歌為世界非物質遺產,水族的水書遐邇聞名。更有大哲學家王陽明、一代經營之神沈萬三等非黔籍名人留下的精神財富,以及安順地戲、屯堡文化的大明遺風與江南遺韻等,還有寶貴的紅色旅游資源。這些,都是貴州旅游文化的根基。
發展貴州旅游文化,要搶救和保護不可再生的旅游資源。一是保護好青山綠水的自然生態;二是有組織發掘、整理貴州民族民間文化,如名勝古跡的修繕、民間傳說的梳理和編撰:三是民間技藝、節慶、歷法、醫藥、傳統體育、原生歌舞等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并有傳承人;四是積極推動貴州非物質遺產世界“申遺”:五是在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中注意環境保護。
加大非物質遺產保護并向世界“申遺”,是發展貴州旅游文化的重要基礎。因為非物質遺產具有獨特性、活態性、綜合性、民族性,從民族文化的視角看,具有不可復制的壟斷性?!皾h人有字傳書本,侗家無字傳歌聲”,這樣的話只來自侗族世居的民間。
發展貴州旅游文化,要克服存在的“短板”問題,如旅游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的提高、與此配套的交通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如省內國際航班,只有貴陽到曼谷)。
旅游業要做大做強,必然要與文化結緣。少林寺如果離開了少林文化,不過是普通的寺廟。唐朝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的詩歌,讓寒山寺名揚天下;鄭緒嵐亮開嗓子,一曲《太陽島上》讓哈爾濱松花江北岸不起眼“太陽島”幾乎家喻戶曉:一部電影《廬山戀》,勝過給廬山打專門廣告上萬次。由此可見,旅游業的發展,必以文化內蘊為靈魂。因此旅游文化,除了民俗學家、園藝學家、博物學家等參與,還應有媒體人和詩人、作家、藝術家的參與。
(三)貴州旅游文化的創新
第一,觀念的創新。發展旅游文化不只是旅游服務行業的事情,如前所述,它是旅游主體、旅游客體和旅游媒體“三位一體”的體系。因此,就需要政府和服務行業、文化新聞界和民間多方努力。
第二,戰略思維的創新。旅游文化要與文學藝術結緣,借文學藝術之光照亮旅游客體。借開展活動的行為文化和影視文化宣傳旅游,已成為宣傳戰略的重要一環。就本省人才資源來說,是做得到的。這類影視劇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
第三,與文化創意產業結緣,把創意理念融入旅游文化中,如旅游商品的創意設計與市場運作、特色旅游文化活動的策劃等。
第四,通過精心策劃和包裝,把貴州旅游文化做成品牌,并加大對外推介力度,建立、完善常態化、動態化的“網上貴州旅游”數字化平臺,實現宣傳域面的全覆蓋。
第五,借鑒外省乃至國外好的做法和運作模式,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第六,通過旅游學校、旅游培訓,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三、以旅游文化推動貴州跨越發展的思路
篇9
一、樹立起音樂特色旅游產業的意識
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主要是為了吸引游客的興趣,而旅游資源的特色直接影響著旅游資源對游客的吸引力。并且音樂文化應當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民族性及感染力。并且地方特色越明顯的音樂文化競爭力越強。因此在進行衡陽旅游資源的開發中應重視對衡陽地方特色音樂文化的展示,樹立起強烈的音樂特色旅游產業意識,促進衡陽地方音樂旅游產業的良好的發展。同時在建立衡陽地方音樂特色旅游產業時,應注意保證其文化的本真性。文化是國家、族群、地區的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習俗等的綜合成果,具有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代表了一個地區獨特的民族精神及地域性。在進行音樂特色的旅游業的發展時應注意既要促進其發展,又要保持其音樂文化的本真性。即保持衡陽音樂文化的源質性。嚴禁為迎合流行文化而任意篡改傳統民俗表演形式,或任意改變小調、山歌、傳統戲曲等的表演藝術的伴奏、歌詞、旋律等。如很多地方在傳統的花鼓戲中加入了大提琴的伴奏,改變了傳統的表演形式。應當以衡陽本土的傳統藝術為基礎,保護本土藝術的本真性,形成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
二、充分發揮本土音樂元素的作用
衡陽擁有戲曲、樂器、民歌等豐富的音樂資源。衡陽比較有代表性的戲曲有湘劇、祁劇和花鼓戲。衡陽湘劇是湖南省獨特的地方大戲劇種之一,湘劇流行的地區非常廣泛,并且衡陽湘劇的傳統劇目數量很多,具有六個連臺本戲,一百一十三個整本戲,四百六十五個散折戲。祁劇是古老劇種,其形成及發展于祁陽。并且隨著祁劇劇目、聲腔及表演藝術的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以彈腔為主體的多種聲腔的大戲劇種。祁劇大約有八百九十多本劇目。衡陽花鼓戲起源于清朝順治年間,因其聲腔流通的地方相通,并且聲腔的語言相近,因此稱為衡陽花鼓戲。花鼓戲由衡陽的車馬燈、原衡山的采茶調等歌曲發展而來。衡陽花鼓戲主要以小生、小旦及小丑見長,是衡陽人們非常喜歡的劇種。衡陽的特色樂器主要有漁鼓、簡板。漁鼓由竹筒制成,簡板由竹片制成。演奏漁鼓時左手豎抱漁鼓,右手擊拍鼓面,演奏簡板時用左手夾擊發音,與漁鼓一起為“道情”、“漁鼓”伴奏。
三、豐富旅游產業中的音樂活動
衡陽有湘劇、祁劇等的文藝團體。為發揮音樂元素在衡陽旅游業中的作用,應將音樂戲曲的表演融入旅游業中。可以進行一些文藝演出,如邀請一些著名的歌唱家及藝術家展現衡陽地域民族風情。同時還可以在旅游中增加一些音樂紀念品。衡陽當地的很多歌唱等表演都需要很多樂器,如漁鼓、簡板等傳統民族樂器,這些樂器使用起來很方便,并且不會使用也能夠作為紀念品,在旅游業中增加音樂紀念品的設定,讓游客在欣賞過音樂表演后獲得一些紀念品。除了售賣一些樂器外,還可以將衡陽地區流傳較廣的歌曲、民歌等收錄在一些光碟中,制作成紀念品。當地旅游業還可以在旅游活動中安排一些和游客互動的音樂游戲的環節。如讓游客與當地人對歌,或者由當地人教唱一些有韻味的曲調,與當地人共舞等。同時應充實以往在音樂宣傳上的空缺,在制作宣傳手冊時除了要對衡陽的景點進行結合外,還應詳細考慮對其特色音樂文化的介紹。同時進一些演奏、戲曲等制成相關的音像制品。還應發揮媒體的作用,在衡陽的一些電臺定時播放一些優秀的傳統歌曲及劇目等。并將有關劇種、表演形式等方面的知識印刷在報刊、雜志上,通過這些媒介,讓人們能夠更好的衡陽特色音樂文化。在旅游活動中可以提供一些戲劇、歌舞的表演,讓游客能夠充分的欣賞。并且應充分發揮衡山每年一度的“壽文化節”的作用,積極打造具有獨特的衡陽音樂特色旅游活動,并打造出良好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音樂文化品牌。
四、在衡陽地區的博物館設置音樂專區
音樂是之中大眾化的藝術形式,音樂的旋律及節奏等展現了創作者的情感及思想,聽者通過音樂釋放自己的想象,感受音樂中的美感,陶冶情操。旅游也是一種審美活動,將音樂元素融入到旅游業中,能夠讓游客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景物中蘊含的美感和意蘊。并且游客在音樂活動中能夠得到娛樂和休閑。因此,在旅游業中注重音樂文化的融合,能夠很好的提高旅游文化的品味,讓游客在音樂藝術中獲得精神上的力量。目前衡陽旅游業對音樂功能的運用還不夠完善,音樂元素是促進衡陽旅游業發展的一大助力,因此必須大力開發衡陽的音樂文化。通過全面分析衡陽旅游業中的音樂元素,發掘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音樂元素,結合旅游業的切實需要,滿足游客的市場需求。同時應提出能夠發揮音樂功能的旅游產品的好的想法,開發出優秀的音樂旅游產品,樹立衡陽本土音樂特色旅游品牌,完善衡陽旅游業的整體結構。
五、培養專業素質人才
為了促進衡陽旅游文化產業的良好發展,人才是關鍵。文化企業的管理者應當具有優秀的管理能力及創新能力,并且本身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及藝術創造力。能夠充分的發掘衡陽本地資源優勢,發展旅游業,帶動音樂文化在旅游業中的發展。并能夠積極發現和保護民間文化藝人。對于一些從事導游行業的人員,應促進其音樂素養的提高,加強旅游從業人員與藝術院校及團體之間的聯系與學習。讓其具備良好的當地民族民間音樂素質,培養出具有良好音樂文化素養的人才。
總之,音樂元素對衡陽旅游業的發展起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充分發揮衡陽地區的本土特色民間音樂功能能夠有效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能將衡陽獨特的音樂品牌打造出來,形成良好的旅游效益。
篇10
摘要:文化旅游是中國旅游產業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蘊和靈魂,我國旅游業要立于世界旅游強國之林,必須十分重視文化旅游建設,不斷挖掘文化旅游的內涵,大力營造文化旅游氛圍,建立整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體系,為促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南。
關鍵詞:文化旅游 旅游產業 可持續發展
隨著現旅游業的迅猛發展,文化旅游正成為一種備受人們青睞、富有內涵的旅游形式。人們的旅游活動將會越來越受到旅游文化要素的影響。要提高中國旅游業國際競爭力,保持中國旅游業的發可持續發展展,我們就必須高度重視文化旅游建設。要吸引和激發起人們的旅游動機,無論是人文旅游資源還是自然旅游資源,旅游資源就必須具有無窮魅力、獨具民族地方文化內涵。筆者就文化旅游促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談點淺見.
一、文化在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1.文化旅游內涵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途徑。國民經濟發展的“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與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旅游產業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和越來越多的融合發展度。文化旅游產業將是打造地方文化旅游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完善旅游產業和撬動地方經濟騰飛的重要戰略性支柱產業.站在戰略性支柱產業的發展高度來研究本課題,可以凸顯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相互融合發展的重要性,有助于落實中央提出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目標,優化產業結構,有助于傳播中華文化,塑造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
關于文化旅游的內涵,國內主要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指文化旅游以文化旅游資源為依托,旅客以獲取旅游目的地文化印象、精神產品、增長歷史文化知識為目的的旅游產品;二種說法是文化旅游一旦作為某種具體的旅游產品,那么這種旅游產品就特指民俗文化旅游;三種說法是文化旅游指旅客為實現某種特定的文化需求與感受,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資源內涵進行深入而全面體驗,達到全方位的文化和精神享受的一種旅游產品。在時間維度上,文化旅游可分為歷史文化旅游和現代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涵蓋了民俗體驗旅游、古跡游覽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飲食文化旅游等眾多旅游領域??傊?,文化旅游以其多樣的形式、深刻的內涵而表現出特殊的魅力。它具有神秘性、民族性、多樣性、藝術性、互動性等特征。
2.文化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旅游活動是旅客為了滿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實施的一種高端消費,其最大的收獲就是一段美好記憶和精神的愉悅,因此,旅游沒有文化就談不上高端消費。只有充分十分旅游產品的文化要素,挖掘旅游文化內涵,展示文化民族和地方文化特色,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才能帶來旅游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1)文化在旅游活動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地位?,F代旅游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旅游文化的競爭,因為文化因素已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性的關鍵因素。在人們的旅游活動中,旅客物質方面的需求容易得到滿足,對于旅客來說,物質需求是低層次的需求,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則屬于旅客的高級需求,難于滿足。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差異性是該地域和民族所獨有, 可比性低, 往往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很難復制和模仿,很容易創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形成發展旅游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因此,突出旅游文化的區域間特質,是打造區域旅游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2)文化在旅游產業中具有驅動力作用。國際旅游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旅游經濟效益業并不與人數的增加成正比,而與旅游文化因素和特色旅游服務的質量成正比。以武漢市為例,近年來,武漢市不斷挖掘城市文化內涵,打造“大江大河大武漢”的文化內涵,每年的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都保持在二位數增長。2012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旅游人數為1.4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1342億元。其中,選擇在武漢過夜的游客占54.1%;一日游占45.9%;在賓館酒店過夜的國內游客3903萬人次,占接待總量的27.74%;居民家庭接待游客3609萬人次,占接待總量的25.66%;本市一日游游客2941萬人次,占接待總量的20.91%;本省其它地市一日游游客1942萬人次,占接待總量的13.81%;外省一日游游客1670萬人次,占接待總量的11.88%。
3.文化旅游是現代旅游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旅游業在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以武漢市為例,海外游客對武漢市最感興趣的旅游資源調查中,大多數游客最感興趣的旅游文化資源,2012年,武漢市入境過夜游客在漢人均花費為5004.30元/人,其中外國人4376.70元/人,香港同胞5632.91元/人,澳門同胞2551.72元/人,臺灣同胞6249.04元/人 。入境過夜游客在漢人均天花費為1510.74元/人天。其中,外國人1455.13元/人天,香港同胞1578.18元/人天,澳門同胞1056.18元/人天,臺灣同胞1444.88元/人天 。目前,武漢市文化旅游市場開發如火如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和挖掘以文化為特色的旅游景點和旅游活動,可以滿足游客的高層次旅游活動的需求,是我國旅游面向國際市場和現代服務業競爭的必由之路。
總之,旅客通過文化旅游活動,不僅學習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文化,而且也將旅客所在地區的文化傳播和交流到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形成了文化的交流與融通。與此同時,為了吸引更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也更加重視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于文化旅游的大發展與大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旅游建設促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要實現旅游產業大發展與大繁榮,關鍵在于開發利用各種文化旅游資源,來滿足游客對旅游產品中的文化消費需求,各地在大力挖掘旅游文化特色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旅游產業良性的運行機制,確保提升旅游產業品質,推動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挖掘文化旅游的內涵。文化旅游可分為歷史文化旅游和現代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涵蓋了民俗體驗旅游、古跡游覽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飲食文化旅游等眾多旅游領域。我國文化旅游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一些地方的文化旅游項目在一定時期內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之路,這種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對于區域旅游經濟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造成巨大的破壞和損失。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旅游產業,使我國旅游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文化型和效益型,通過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效應、提升旅游產品附加值和檔次。
2.堅持“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發展模式。我國現階段旅游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形成了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模式,使得旅游目的地的投資經營者、游客和當地居民三者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當地政府才能協調好三者之間的利益,最終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所以,政府管理部門要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努力提高管理的科學化和專業化水平,科學合理地引導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平臺。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文化旅游公司化的改造,使文化旅游公司成為面向市場、自主經營文化旅游產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使文化旅游企業成為真正的產業主體;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盡快改變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的局面。要打破行業壟斷地位,進一步降低文化旅游產業的市場準入門檻,打造統一的市場環境;提高旅游行業管理和旅游市場監管能力,努力探索整合區域文化旅游市場監管隊伍的有效途徑,為區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充分利用國家出臺的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相關政策,落實稅收和信貸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各地要盡快出臺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盡快出臺一系列鼓勵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平臺。
4.重視人才培養,培養一批文化旅游產業的管理人才。文化產業要以人為本,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要努力營造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環境。要特事特辦,打破常規,確保旅游產業用人渠道暢通,激活旅游產業用人機制,為文化旅游企事業單位、旅游政府管理部門和旅游教育培訓部門培養能夠一大批從事文化旅游產業管理、文化旅游企業經營、文化旅游市場運作、文化旅游項目策劃、文化旅游經紀、文化旅游貿易咨詢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
5.重視文化旅游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要堅持標準、提高水平,突出特色、加強對文化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的統籌規劃,促進各種文化旅游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流通。對符合規劃的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在土地使用、基礎設施建設、稅收信貸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建設一批文化旅游創意、出版發行、影視制作、演藝娛樂、印刷復制動漫等產業示范基地,大力支持發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優勢的文化旅游產業群。發揮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規劃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集群。
6.加大文化旅游產業扶持力度,打造有影響的文化旅游產業品牌。旅游,離不開一大批有競爭實力強的旅游企業和文化旅游集團。要精心謀劃和推進一批成長性好、牽市場空間大、動性強、發展前景廣闊的重大項目,大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跨地區、跨領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加快文化旅游產業要素集聚,實現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發展。同時,積極扶持有實力的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形成一批專業特色鮮明的民營文化旅游產業板塊。扶持培育一批文化旅游產業龍頭企業、領軍人物和旅游產業品牌,為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通過龍頭文化旅游企業的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帶動整個文化旅游產業水平提高,要加強對群眾文化旅游需求和文化旅游市場消費的調查研究工作,適應現代旅游者的審美需求和愉悅方式的滿足,在文化旅游的內容上進行獨特的、富有創意的提煉和開掘,開發深受旅客喜愛、市場占有率高的文化旅游產品,滿足廣大人民才群眾容易增長的文化需求,打造有影響的文化旅游產業品牌。
7.招商引資拓寬投資渠道,搞好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儲備,要進一步規范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的管理,要策劃一批上檔次、上規模、切實可行的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做到旅游項目“策劃一批、論證一批、儲備一批、上馬一批”。要加強對外招商引資活動,各級政府可以通過設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文化旅游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和保費補貼。支持設立文化旅游產業投資基金,給予民營文化企業與國有文化企業同等待遇。文化旅游產業要積極探索以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國有資本、外資等為資本來源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文化旅游產業投資的多元化。文化旅游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物質文化旅游產品,深度發掘旅游文化內涵,實現文化旅游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注: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省“十二五”教育規劃重點課題《戰略支柱產業視域下文化旅游業的培養機制與路徑研究》(課題編號為2012A043)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謝春山.旅游文化——中國旅游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N].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