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前沿知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07:38: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審計前沿知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會計前沿課程教學論文
一、《會計前沿》課程教學模式的涵義及構成要素
筆者認為,《會計前沿》課程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念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相對穩定的《會計前沿》課程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其核心要素包括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二、會計學本科生《會計前沿》課程教學模式的比較分析
(一)課程設置
表1所示,《會計前沿》課程名稱都有所不同,課程性質均為專業選修課,其學分數為2。
(二)教學目標
投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摘要:為了滿足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學院大力加強投資學專業建設,通過融合金融科技前沿和傳統金融理論,將人工智能、征信、區塊鏈、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前沿科技內容納入投資學專業教學體系。建設金融科技課程群,夯實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和加強金融科技師資隊伍建設等,培養高級跨學科復合應用型人才,以期為新時代中國經濟建設服務。
關鍵詞:金融科技;投資專業;人才培養
金融科技是當前金融業以及金融投資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關注對象和話題。金融科技是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萬物互聯的大環境下,積極與金融領域融合,創造出新的產品、流程、應用或業務模式,改變了既有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生態,引起了金融各業的變革。金融科技以數據和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不斷創造便捷性、低成本、普惠性和智能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基于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現狀,必須加強現有投資專業建設,以適應金融科技環境下人才培養的需求。只有切實推進金融科技在高校落地,從理論基礎、應用創新和未來發展角度深入探索與實踐,為高校金融投資專業建設注入強勁動力,為國家培養高級金融復合應用型人才[1]。
一、金融科技發展對投資人才需求影響
(一)金融科技的發展對金融投資領域的影響。金融+科技并非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能夠形成深度化學反應的創新。當前,金融科技以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型的技術為基石,以金融業務為載體,正改變著金融傳統經營模式,并成為金融業轉型的最強推動力。金融科技究竟通過哪些渠道影響金融投資領域呢?首先,人工智能技術對原始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加工判斷后,提取有效數據信息再反饋給金融機構,為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進而驅動金融智能化發展[2]。智能投顧,就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而來的,如工商銀行的“AI投”、招商銀行的“摩羯智投”和國信證券的“金太陽智投”等,這些智能投顧能夠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提供定制化的理財服務和資管服務。其次,大數據技術對金融活動中產生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進行采集、分類存儲和深度挖掘,在客戶認證、精準營銷、融資授信決策、風險控制和量化交易等應用場景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記賬系統,能夠重構金融行業底層架構,正在試水數字貨幣、跨境支付清算、票據交易、供應鏈金融和征信等領域,它將構建一種全新的金融底層技術,顛覆現有的金融生態。(二)高校投資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趨勢。為了培養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投資人才,全球多所大學紛紛設置了金融科技相關課程。如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國外高校于2017年先后推出全新的金融科技線上課程。該課程不僅探討比特幣與人工智能等熱點話題,還深入剖析由科技引發的金融體系自身的結構變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于2018年1月首次推出了區塊鏈軟件課程。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有利于降低結算和清算成本,有利于數字貨幣的開發和應用。為了提高區塊鏈技術的理論教學質量,不少大學緊跟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對傳統投資專業的課程結構進行了調整轉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也正在計劃為學生提供區塊鏈技術課程。2017年1月,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與金融科技公司聯手,積極推進金融科技專業群建設。2017年9月,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在國內高校中率先成立金融科技系,一手抓金融科技學術前沿問題研究,一手抓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打造創新引領的金融科技教育實驗區。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我國BAT旗下擁有金融牌照的子公司,如螞蟻金服、微眾銀行等,對于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數量每年呈直線上升趨勢。預計未來5~10年,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將進一步擴大。盡管我國金融人才數量眾多,但缺乏跨學科的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因此,傳統經濟學框架下的金融教育將面臨嚴峻的挑戰,金融教育如何培養科技與金融交叉的復合型人才,是擺在金融學科教育教學面前的一大重要課題。
二、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投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科創公司財務報表審計風險分析
[摘要]科創板的設立,增加的不僅僅是一個板塊,核心在于制度改革與創新。科創板注冊制的試點,不僅對資本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對中介機構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第三方鑒證機構,無疑對科創公司財務報表的真實準確完整性起著決定性作用。面對新板塊、新制度、新企業,只有加快培養復合型的審計人才,提高審計人員的軟實力,把握科創公司的風險特征,借助先進的審計技術與手段,開展有準備、有針對性的審計工作,才能保證比較高的審計質量,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關鍵詞]科創公司;財務報表;審計風險;科創板
科創板是由國家主席于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設立,是獨立于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并在該板塊內進行注冊制試點。科創板的開創,增加的不僅僅是一個板塊,更是一種全新的制度模式,在這種制度模式下,政府由原來的“運動員”變為了“裁判”,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市場。這種轉變是一次大的制度創新,給我國的資本市場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另外科創公司的特殊性也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務報表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冊會計師只有更好的把握科創公司的風險特征,開展有針對性、有計劃性的審計工作,才能保證比較高的審計質量,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一、科創板及注冊制
(一)科創板的市場定位關于科創板的市場定位,中國證監會在2019年3月1號《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在該辦法第一章的第三條規定:發行人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應當符合科創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具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市場認可度高,社會形象良好,具有較強成長性的企業。由此可以看出,科創板的上市公司應符合以下兩個條件:首先是行業屬性。科創公司必須是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例如計算機、大數據、物聯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其次是企業自身條件。企業要有自身的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強、社會形象好、具有較大成長性等。(二)注冊制的特征盡管學界對注冊制與核準制的界限始終存在認識上的分歧,但基本的共識是,注冊制和核準制的本質差異是由誰來判斷發行證券的品質。具體來講,與核準制相比,注冊制具有如下特征。(1)進行形式審核;核準制下,政府需要對發行上市的公司進行價值判斷,實行實質性審核,而注冊制下,政府僅對公司進行形式審核。(2)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注冊制下,為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決策,發行公司在發行、交易、重大事項以及公司情況等各方面都要實行嚴格的信息披露,保證上市公司的公開透明。(3)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注冊制下,股票發行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削減了政府的一系列行政權力。
二、科創公司財務報表審計風險分析
思索影響審計獨立的原因
【摘要】隨著CPA(注冊會計師)非審計服務的拓展,其拓展領域以及拓展中影響審計獨立性的因素備受關注。文章分析了非審計業務拓展中影響審計獨立性的因素,并提出正確處理CPA非審計服務拓展和審計獨立性關系的一系列對策。
【關鍵詞】CPA;非審計服務;獨立性
非審計服務在飛速發展,從傳統的會計、審計向電子商務認證、信息系統認證、績效評價認證、管理咨詢等方面進一步拓展。CPA非審計服務的拓展在帶來了巨大收益的同時對審計獨立性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而引發了關于非審計服務拓展中影響審計獨立性因素的探討。
一、非審計服務和審計獨立性
(一)非審計服務
非審計服務,是相對于審計服務而言的,是會計師事務所向客戶提供并收取一定費用的除審計服務以外的多種服務的總稱。
會計專業審核課程教學論文
一、審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公眾對財會出現了不信任的情況,這些情況的發生要求我們應該加強對會計進行監管、強化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對審計的能力以及執業誠信進行高度的重視,環境的變化對審計人員審計能力帶來了挑戰也從另一方面導致了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產品的縱深開發。這些都使得傳統的審計教育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發生了改變與創新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
1、教學實踐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為主,學為輔的教學模式,這些只是單純的教學內容的灌輸,這種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的認識,對學生的學習思路產生了閉塞,學生們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限制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與培養社會性的人才相悖。審計教學必須采用新的模式使得學生獲取基本技能和更好的應變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就使得我們必須加強對審計課程教學進行創新和實踐,不斷的創新和實踐成為了必然的趨勢,不斷改變傳統的觀念制約職業教育的發展,高職教育會計專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高職教育體系也有待完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與教育發展的重要性,改變了傳統觀念對會計專業的偏見。
2、就業發展導向的要求目前的就業壓力大,形勢較為嚴峻,為了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的走向工作崗位,學校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不斷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實現教學與實踐零距離,教師與學生之間零距離,畢業與上崗零距離,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讓畢業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大程度上能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短時間內提升和發展,并且能夠很好的參加工作。
二、審核課程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
綜述社會保障專業生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一)整合教學資源
現代專業教育理念強調教學資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吸納多方資源。整合的教學資源既包含師資,也包含教學硬件資源。黑龍江大學借助社會保障審計科研項目,鼓勵各個學科背景教師參與到項目中來,通過對真實、海量的社會保障審計數據的分析與研究,積累豐富的教學素材。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條件,盡可能地整合硬件資源,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社會保障綜合實驗室。加大審計和計算機專業設備的開放程度,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持。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數據庫,方便各專業廣大師生便捷地使用資源,并應用于研究工作。同時,強化計算機技術在社會保障政策的分析、評價、仿真、預警與建議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通過整合教學資源來推動學科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提高民生領域科研團隊能力,培養多學科背景的跨學科的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依托國家級和省級社會保障科研項目,采取聯合立項、聯合科研、聯合創新的方式,增強跨學科師資團隊的科研能力建設。此外,加強不同學科間教師的交流和互動,建立合作教學、共同培養的機制。
(二)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
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提高學生選擇的自由度。社會保障專業結合自身專業的需求選擇不同院系的課程,如選擇法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課程,經濟學院福利經濟學、審計學、統計學課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數據庫與軟件應用等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愛好,跨學科進行課程選擇,三年選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課程學習且考試合格,即達到跨學科選修課標準。這種課程設置充分體現綜合性大學的課程特色,在滿足廣大跨學科研究生選課需求的同時,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跨學科選修課程的設置將為未來社會保障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和踏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會計畢業論文要求
會計畢業論文
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要求總體上見《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周志》中的"哈爾濱工業
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設計(論文)要求",但在寫作目的,選題等方面,應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
1.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探討會計,財務管理前沿理論問題;
集團企業金融業務內審研究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金融新興領域審計難題,主動適應金融板塊前沿、復雜特點,通過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的有效融合,創新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技術和方法,揭示金融板塊內控缺陷和潛在風險,深度發現審計問題,提出針對性、可操作的審計建議,發揮內審保駕護航作用,助力企業金融產業持續健康運作。
關鍵詞:金融產業;金融審計;金融風險
1集團企業金融審計面臨的風險與問題
1.1集團企業金融審計開展的必要性。1.1.1金融業務內部控制風險。即影響金融業務內部控制功效發揮和目標實現或導致內部控制失效的不確定性,內部控制與信息系統設計的缺失、執行所帶來的風險。產生內部控制風險的因素很多,總體來講可以從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措施、信息與溝通監督等內部控制構成要素進行分析。1.1.2金融企業客戶信用風險。即金融業務交易對手到期無力履行合約和到期違約的風險。例如資金融通業務存在個人欺詐風險,業務審批和業務執行分離制度失誤形成的風險。1.1.3金融市場風險。即由于對利率、證券價格或匯率波動預期的失誤,導致價格反向變動帶來損失的風險。金融業務都發生在金融企業之間、金融企業與客戶之間,因經濟環境的變化必然導致對市場的判斷和發展趨勢產生影響。1.1.4金融流動性風險。即部分業務市場研究深度不夠,對國際與國內經濟與金融環境的判斷不準,以及在市場劇烈波動時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1.1.5金融法律風險。即由于金融業務創新性強,因理解上的偏差,產生與法律相背的風險。如衍生產品交易人員對國家法律法規理解上的偏差產生的風險,以及法律法規的空白導致一些衍生產品交易合約無法履行帶來的風險。1.2集團企業金融審計面臨的問題。1.2.1金融審計專業人才短缺,難以滿足金融領域審計需求。從金融人才供給方面看,人才質量和結構矛盾的現象突出,素質、能力、知識協調發展的“應用創新型”金融人才相對短缺。從業務知識更新方面看,隨著經濟金融化程度加深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業呈現出綜合化、網絡化、衍生化趨勢。企業現有金融專業人才由于受工作崗位等影響難以掌握最前沿的金融知識。1.2.2審計信息化水平不高,難以保證金融審計工作效率。一是審計軟件信息化程度低。集團企業財務軟件投入大,幾乎每年更新一次,信息化水平高,審計軟件由于是小眾軟件,只有生產制造業應用軟件,缺乏金融模塊定制,軟件供應商和企業積極性均不高,審計軟件目前大都停留在傳統的憑證及明細賬查詢上,“過時”的審計軟件難以駕馭財務及業務數據。二是審計人員信息化思維不高。企業內審人員目前的思維還停留在翻賬本、看憑證上,對審計異常數據主要靠審計經驗發現,現有審計信息系統資源使用率低,在審計信息化推進中,對于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掌握軟件支撐環境,又要嫻熟掌握操作和流程,還要通過處理海量冗雜的數據建立相關數據模型。三是審計信息孤島現象難以破除。目前審計系統多數以讀取分析財務方面的數據為主,金融板塊的金融系統、期貨基金系統等金融數據無法取出,信息融合度低,難以對數據量大的金融數據進行分析。
2集團企業風險導向金融審計模式的創建
2.1風險導向金融審計內涵。從內審風險模型“內審風險=檢查風險×重大差異或缺陷”來看,被審單位的重大差異或缺陷與審計風險密切相關。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較大,金融企業的重大差異或缺陷風險也普遍較大。金融企業也迫切需要內部審計通過一套規范、系統的方法來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及控制過程的效果。風險導向型審計是適應金融業審計的一種先進的方法。2.2風險導向金融審計特點。風險導向審計作為新的審計模式,形成了“宏觀著眼,微觀入手”的審計取證新理念,其主要特點有:(1)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是核心。通過對金融業務進行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辨識金融業務風險,將審計資源集中在企業的高風險領域,提高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量。(2)充分應用分析性程序。傳統審計對數據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絕對數比較、相關比率及趨勢分析上,得出的結論比較單一,風險導向審計分析多樣化,且結合計算機軟件分析,將海量數據導入軟件,能快速準確的得到高質量的審計結論。2.3風險導向金融審計重點。在進行集團金融業務審計時,由于金融業務涉及領域廣,要根據所審金融業務的特點,找出業務的風險點,明確審計內容,做到有的放矢。集團金融風險導向審計重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風險管控方面。主要審查公司是否根據整體戰略定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導向、經濟周期運行特點等因素,制定中長期業務發展規劃及風險管理目標;是否建立全面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和考核機制;是否建立風險指標監測機制、報告機制、預警指標體系和處置預案;是否建立資金系統的備份和應急制度,定期對資金系統硬件設備、數據庫、網絡設備、病毒庫、備份等設施進行巡檢,不定期對計算機病毒、可疑軟件等進行專項檢查。(2)內控管理方面。主要審查公司是否按照風險管理戰略與內部控制目標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并能涵蓋各項業務的全過程和各風險點,控制手段是否恰當合理;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健全、有無重大缺陷,包括“三會”是否健全并按章程履行職責、高管是否到位并切實履職盡責;與股東是否在業務、人員、資產、財務等方面相互獨立,有無股東侵占公司利益;是否建立健全相互制約的崗位責任制并嚴格執行;是否存在被國家相關監管機構要求整改的事項。(3)財務狀況方面。主要審查各類資產負債的性質和內容,是否根據風險監管報表的要求正確分類,對于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標準的,是否嚴格采用最高比例進行調整;固定資產規模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資產結構是否得到調整,資產風險是否得到控制,資產收益是否得到提高;存放同業存款是否違規存放,是否存在利益輸送行為。2.4風險導向金融審計程序與方法。風險導向金融審計主要包括風險識別分析、內部控制測試、實質性測試和整理評價審計證據四個步驟。(1)風險識別分析。風險導向金融審計要關注企業風險因素,融合企業風險與審計戰略,針對被審單位所處的金融領域的特點,對金融活動的風險點予以及時識別,包括正常的金融中的風險和周期性或臨時性活動的風險,也包括開展新業務、采用新技術前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根據識別的風險事件,編制金融風險事件評價表,列明風險事件重要程度,風險事件重要程度=影響程度×發生可能性。(2)內部控制測試。風險導向金融審計內部控制測試程序,主要針對已辨識的金融風險,檢查是否建立了對應的內控制度和內控流程,流程和制度的設計是否合理,對主要流程進行穿性測試,廣泛應用金融風險評估技術以及分析性測試方法,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3)實質性測試。風險導向金融審計實質性測試,主要對各類交易、賬簿、報表、重要賬戶余額和重要披露進行詳細審計,通過計算機軟件對審計數據的整理排序,排出重要賬項,分析總體財務指標和變動趨勢,發現審計線索。(4)整理評價審計證據。風險導向金融審計對審計證據的整理評價,主要對收集到的分散的原始狀態的審計證據按一定的方法進行加工、整理,使其成為適當的、充分的審計證據。對審計證據按照重要性進行分類,最終形成支持審計結論的有效證據,形成恰當的審計意見,最終形成金融審計報告。
公路管理會計準則論文
一、新會計準則下公路管理單位會計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專業的工作人員。一個公司想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存下去,公司的管理單位就需要一套完善高效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然而對于公路管理單位想要順利全面開展各項工作,一套完善高效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同樣至關重要。但是縱觀我國各公路管理單位,尚未創設一個氛圍好的會計審計環境。而且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有很多問題,例如在工作中依舊通過賬面資料防弊糾錯,運用的技術手段不僅十分的單一,而且還較滯后,這對會計審計工作效率的增強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且國內大部分公路管理單位的會計審計工作均由從未參與過專業的審計培訓會計工作者擔任,對審計方面的理論知識也知之甚少,實踐經驗不足,業務知識停滯不前。以上種種問題的存在都將阻礙公路管理單位會計審計要求的全面實現,導致公路管理單位內部工作無法正常進行。(二)會計審計缺乏獨立性。提高管理者與各部門及崗位對會計審計的支持力度是保證公路管理單位的會計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但是當前對會計審核工作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是路管理單位最大的缺點。而且在其審計部門中一些審計混雜在財務、監察工作中,也沒有實施獨立編制,沒有凸顯出審計的獨立性,阻礙了監督和內控作用發揮。(三)忽視會計審計的重要性。當前,有關管理人員沒有認識到會計審核工作的重要性,會計審核工作是公路管理的核心內容。正是因為這一點,部分公路管理單位缺乏先進的會計制度觀念,會計審核人員缺乏相關知識,這將直接阻礙會計審計工作前行步伐。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管理單位主要實施事后的審計、核算、調查,使會計工作嚴重滯后,忽視了審計工作的重要作用,大大削弱了單位的內部控制意識,使管理單位難以實現預期的會計審計效率。
二、完善新會計準則下公路管理單位會計審計的具體策略
(一)培養專業的審計工作隊伍。想要使管理工作順利完成,就需要培養專業的審計工作隊伍,培養專業的審計人員有以下三點:一是單位應建立完善的學習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學習能力,加強會計專業知識學習,提高專業素養和責任意識,促使會計審計工作者全面掌握新會計制度和先進計算機技術等環節的知識不斷增強其業務能力。二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工作人員完成預期任務目標后,要總結經驗和教訓,為接下來的任務目標順利開展提供堅實基礎。三是做好會計審計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相關人員在實踐操作中,要結合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體系并嚴格根據基本原則、科學立場,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工作,要全面了解審計工作者為會計管理培養專業素質高的會計人才隊伍。(二)增強會計審計的獨立性。會計審計工作只有具備權威性,其作用才會得到良好保證。如果缺乏獨立性,將會阻礙職能作用的發揮,就很難實現經濟的有效監督。在新會計準則的普及下,對于內部審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強調實現審計的獨立性。為了增強會計審計的獨立性,不僅公路管理單位要設立專門的審計機構,將其獨立于被審計部門之外而且相關工作人員也應具備獨立性,避免發生利益相關聯的情況,實現審計的規范性、獨立性。(三)推動審計工作有效進行。當前,審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內容,所以公路管理單位必須要高度重視審計工作,為了審計工作的正常運行,不僅要科學合理的評價單位內所有活動,體現單位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為單位領導者提供正確有力的依據;還要制定一套內部控制的制度,讓其貫穿于各個管理環節中,嚴格根據相關財經法律法規和單位具體情況,強化會計核算及其監督工作,清晰劃分各部門、崗位的工作任務,嚴厲禁止出現控制真空情況。(四)探索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的審計工作思路。要想突破會計管理工作中死板的經驗,就需要總結過去失敗和成功的經驗教訓,要放棄過去的條條框框,不斷創新發展,要有新的嘗試、新的思考、新的經驗,在會計工作的體制上、機制上、制度上、規范化、創新化力求站在審計工作的最前沿。(五)培養專業的審計人員。培養專業的審計人與培養專業的審計工作隊伍是一樣的,都有三點。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習,審計人員只有不斷的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管理單位內部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制度,要加強新會計準則和計算機操作知識的學習,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結合起來。二是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理論要在實踐中總結,每次審計工作都要注意實踐總結,這樣才會不斷進步發展,提高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三是加強會計審計工作的管理,這要求審計工作者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要有堅定的立場與原則。管理的業務工作必須是有計劃、有要求、有考核,以構成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這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為管理工作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業務水平的專業人員。
三、結語
通過上述的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辦法的總結,強化單位審計工作不僅能夠實現經濟的效益最大化,而且還能夠有效的規避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隨著新會計準則的頒布,許多審計人員專業知識素養低使審計工作難以展開。但是公路管理的審計工作作為公路管理單位的核心部分,因此,單位要緊跟新會計準則發展步伐,不斷增強會計信息質量及其管理效率,從而保障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穩步前行。
內部審計質量管理論文
一、影響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因素
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因素很多,但大致可以分為審計資源因素、審計環境因素、審計風險因素和審計行為因素四大類。
(一)審計資源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所謂審計資源,是指審計服務過程中必須依靠的各種實物的或非實物的基本要素以及審計評價的相應資源。審計資源主要包括審計人才資源、審計信息資源、審計技術設備資源等。其中審計人才資源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是最大的。審計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審計人員的素質,專業能力強、品質好的內審人員作出的審計項目審計工作質量和報告質量一般就高。通常來說,企業審計部的規模也與審計質量的高低是正相關的。審計法規和行業信息是內審人員的行為指南,而這些信息是不停地變化與更新的,內審人員要在工作中應用這些信息作為審計標準,就必須持續地學習,才能有效地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審計技術和設備資源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也是重大的,原有的審計技術以及不能充分適應企業管理發展的需要,內審人員要發揮其職能,必須學習使用新的審計技術。而設備資源是先進審計技術的硬件支撐。
(二)審計環境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審計環境主要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和文化環境。因為審計可能成為某些政治組織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政治干預審計的事件就有可能發生。經濟環境對審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它決定了審計的產生、存在與發展問題上。審計職業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就必須取得社會的信任,而這種信任必須是以法律為保障的。企業的文化環境對內部審計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獨立性來發揮作用的。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4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