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分析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30 10:20: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商業分析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商業分析論文

小額信貸商業化分析論文

一、商業化可持續小額信貸的效率分析

商業化可持續的小額信貸可以獨立、長期、持續地服務目標群體。小額信貸和純粹的扶貧政策應該嚴格區分。小額信貸既有服務目標群體又有保持財務可持續的雙重目標。這兩個矛盾的目標如何統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功細分目標群體并對其提供服務,以及多方面地提升自負盈虧、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滿足這兩個目標的小額信貸是商業化可持續的小額信貸,對社會和諧發展以及建設新農村有著重大意義。

(一)商業化可持續小額信貸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

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傳統意義上的正規金融機構要取得農戶、中小企業者的財務狀況信息,往往是不可得的或者是取得信息的成本非常高昂。根據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會導致“逆向選擇”以及“道德風險”。由于信貸市場存在著信息不對稱,資信狀況比較差的企業更傾向于爭取信貸并且取得貸款,這樣信貸市場就產生了“逆向選擇”;同時,獲得貸款后的企業往往放松對自身資信的管理,容易造成正規金融貸款呆滯的結果,這便是信貸市場上的“道德風險”。為了避免“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為了避免信貸風險,正規金融機構的理性選擇會使得中小企業以及農戶等的信貸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商業可持續小額信貸卻能夠比較好地解決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由于小額信貸業務在一定區域內進行,經營者往往利用資金供求雙方緊密的人緣、地緣關系,使得貸款方對借款者的資信狀況、還款能力等信息更容易了解,這樣就避免或者減少了“逆向選擇”的產生。同樣,由于小額信貸資金供求雙方的關系緊密,貸款方可以用較低的成本了解借款者歸還貸款的可能性以及進展,并且可以隨時采取相應措施,監督、督促貸款的足額、按時歸還。這樣,“道德風險”問題也有效地緩解了??傊?,商業可持續小額信貸借貸雙方可以保持相對頻繁的接觸,有效地克服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各種問題,使得不良貸款率大大降低。

(二)商業化可持續小額信貸有助于合約的有效執行

查看全文

商業秘密保護分析論文

【摘要】

現代商業競爭中,“商業秘密”成為能給經營者帶來巨大競爭優勢的“秘密武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人才流動的越來越頻繁,給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數據顯示80%的商業秘密是被職工跳槽時“順手牽羊”帶走的。本文主要探討商業秘密的界定,它與競業禁止的關系,目前相關立法的狀況,并就如何避免員工跳槽時泄漏商業秘密提出建議。

在現代商業競爭中,“商業秘密”成為能給經營者帶來巨大競爭優勢的“秘密武器”。因而,對商業秘密進行法律保護成為人們的共識。隨著人才流動的越來越頻繁,給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甚至有人認為,人才流動與商業秘密保護從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商業秘密的外泄,不僅會給企業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而且會在行業內發生各種各樣的“大戰”,使同行業間產生不正當的競爭。有關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侵犯商業秘密案急劇增多,此類案件已約占到知識產權案件的15%。其中,80%的商業秘密是被職工跳槽時“順手牽羊”帶走,特別是年底正逢員工準備跳槽的高峰,企業此時特別需要注意對商業秘密保護。廣州市一間咨詢有限公司的員工林生生在跳槽之后,他帶走了該公司的不少客源,被“老東家”視作違反了“游戲規則”,索要經濟賠償。

目前導致企業商業秘密流失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科技人員跳槽帶走原單位的科技成果、技術信息,利用其帶走成果和信息為新單位服務;二是本單位工作人員在職期間私下從事“第二職業”,利用的卻是工作單位的技術資源和信息資源;三是掌握單位核心秘密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辭職后利用所知悉的秘密,另起爐灶與原單位展開競爭;四是一些企業人員離退病休離職后,利用原單位的商業秘密從事相同行業,使原單位競爭優勢地位受到削弱。

一.什么是商業秘密?

1993年,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中規定:所謂“商業秘密是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通過以上法律可以看出,商業秘密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要件:

查看全文

商業藝術設計思維分析論文

大千世界千姿百態,新消費主義的消費結構和審美現象也是一本萬殊的。在現代市場體系下,紛繁復雜的審美現象不只是傳統審美文化哲學所倡導的一個本質,同樣層次、同樣境界的審美現象共同體現了本質事物的多元核心,消費結構的變換不會也不可能共同實現著一個審美的目的,因為有多元的本質,可能一種審美現象有若干本質解說的變動。消費結構審美的大眾化和普及化,在層次上有別于精英文化,而是存在于審美的質的規定性已經被時代所突破,雅俗無法統一在傳統觀念美的旗幟下了。高雅藝術和通俗文化之間,不僅有量的區別,在日常消費結構刺激下,生活中的審美境界與非審美境界之間則更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角度,甚至有著質的區別。技術力量向藝術生產的本體性滲透,表面化的意向是技術操縱了設計,其實是整個消費結構設計系統工程的重建。研究深刻變化中的商業設計素材,已經是設計師更加重要的設計意圖的根基。

隨著全球貿易化的進程,各國間的交往日益擴大,市場經濟運行方式日趨多樣化,貿易往來更加自由。計算機的應用在改變世界,世界因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日益縮小,文化藝術也因網絡而走向融合。在保留傳統民族商業文化設計藝術呼聲的同時,商業文化的綜合形態正在逐步形成。嶄新的傳播學觀點適時提出了超文化性理念,認為必須拋棄“舊的劃分、分割世界以及線性分析的模式,轉而采用蛛網式的思想形式”才能與信息化的進步要求相適應。用傳統審美的眼光看民族建筑,我們自然要以飛檐翹梁和拱斗畫棟而自豪,但是隨著眼界的擴大,令我們驚嘆的泰姬陵、艾菲爾鐵塔以及紐約自由女神像同樣是標志性智慧設計表現力的奇跡。后現代主義藝術設計哲學強調立刻承認正在發生的東西,并試圖從中揭示人們審美方式在新事物刺激下的微妙變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體、遠程門診、手機銀行,甚至依照模特的示范購買流行的衣服款式、染發等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新鮮的商業化設計元素正在出現。一鍵之捷讓人重新回味起緩慢的進展,各類商業設計信息的重復性喚醒了對獨特個性的欲望,選擇的無限廣播和迅即到達,使人感到真正需要理性來管理自己被激發的欲望。

傳統的商業美術設計的藝術形象塑造是講究典型化原則的。藝術設計師們忽視運用個體審美體驗的創作原則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單薄乏力,很難為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啟迪和印象。商業藝術設計的典型化原則是以塑造高、大、全的消費品意圖為主要的設計開發取向,而后現代主義的商業藝術設計元素則主線與大眾消費文化合流,商品化設計塑造傾向于平民化,追求世俗性的甚至不惜采納有缺陷的性格品類,新產品開發的方法講究消解中小躲避崇高,創意藝術形象具有明顯的非典型化傾向。完美無缺的設計可能很可敬,但并不可親。而有缺陷但并無瑕疵的設計更具有單純感,雖然顯得丑陋,卻是一般大眾愿意接近的消費結構。

后現代主義的商業美術設計主張簡化認識的復雜內容,因此主張用信仰取代認識。而信仰具有超越時間的特征,重新發現信仰的價值有著積極的作用。就商業藝術設計創作而言,它主張重新審視新消費主義文化的信仰和欲望領域,超越傳統的一元化認識局限,倡導美向藝術以外的問題開放,重新打造商業設計美學的跨學科結構。傳統的商業藝術設計媒介將成為歷史,廣告、美發、服飾,包括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設計都納入審美范疇。偶像們提供現代的審美標準和生活方式,規定了大眾新消費主義商業文化的走向,致使商業廣告設計也加入到偶像的生產之中。體育和時裝等亞文化形態融為一體,為不同主張的觀眾塑造跨越國界的偶像。

此外,后現代主義商業藝術設計認為表象化應讓位于商業設計的行為藝術,商業設計創作和欣賞的界限逐步淡化滲透,消費的受眾可以直接參與體會創作樂趣,表現的方式更加豐富和貼切消費結構本身。

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后現代主義商業美術設計哲學命題處在變動中,充滿了相悖和矛盾。20世紀70年代后,工業革命時代的競爭宣告結束,代之而起的是知識經濟的競爭,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從積極的意義上來看,民主化進程的逐步發展,社會組織結構日益向著平面方向演進,集權政治讓位于民主政治,家庭關系在平等的基礎上,商業藝術設計重心更是向女性偏移,它倡導商業藝術價值的哲學性要以更加平和的態度,面對實際生活中出現的無序形態的變化。人們一方面參與高技術的競爭,提倡適者生存,并以成功作為評價社會生活的標準。設計師應該比以往更加關注宗教問題、健康醫學、文學與環境、倫理、種族偏好,甚至情欲等問題。另一方面,消費結構中出現的享樂主義明顯增加,強度也在逐漸蔓延。享受生活是每個當代人的權利,異質、相對、變化或許為我們所格外需要。當代社會意識潛在地要求反中心文化和邊緣化改革。邊緣化的主張有助于組織成員游離于激烈的權利競爭之外,充分享受現代化生活的寧靜樂趣,縱使實現這一狀態要以經濟上的損失為代價。它主張放棄商業美術設計宏大理論,不要奢談空洞抽象的藝術本質,放棄我們心理上始終的依托,使自己身處于商業活動之外。后現代主義商業藝術設計同時打破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認為是崇高和高雅的藝術打上了當代商品經濟的烙印。它強調藝術的大眾性,消解現代主義藝術中的精英情結,主張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資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業藝術消費的普及。但同時也徹底否認了傳統文藝的美學追求、文化信念和設計師意識規則,形成行為反常的怪異追求和迎合社會大眾文化素養低俗趣味的傾向,導致了古典主義的衰落。

查看全文

商業企業創新營銷途徑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商業企業創新營銷途徑

[論文摘要]營銷創新對于一個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今天同質化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缺乏創新的企業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本文通過論述營銷創新的內涵與重要性,結合煙草商業企業實際情況,提出了目前商業企業創新營銷的途徑。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特別是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煙草業的格局和走向將深刻影響長期以來脫離真正市場經濟礪練而保守封閉的中國煙草產業,跨國公司在中國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必將給中國煙草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做為市場營銷主體的煙草商業企業,要逐步適應市場,提高煙草核心競爭力,營銷創新是關鍵,因此認真探索和研究中國煙草行業在新形勢下市場營銷的創新途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一、營銷創新的內涵和重要性

1.營銷創新的內涵

所謂營銷創新就是根據營銷環境的變化情況,并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經營實力,尋求營銷要素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變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并非要求一定要有創造發明,只要能夠適應環境,贏得消費者的心理且不觸犯法律、法規和通行貫例,同時能被企業所接受,那么這種營銷創新即是成功的。

查看全文

商業醫療保險分析論文

日前,一項針對我國城市居民對各類商業保險需求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有28.3%的城市居民把商業醫療保險作為首選,其比例已經超過了養老保險、人身意外保險和人壽保險。

商業醫療保險在經濟發達國家是最普及的險種之一,主要內容就是個人在健康的時候,用很少的錢來購買保險,當其生病或受傷時,保險公司就會按比例支付其醫療費用,使個人減少高額的醫療費用支出。

據分析,我國正在進行的社會醫療制度改革催發了人們對商業醫療保險的需要。

我國由于開展社會醫療保險時間短,資金積累有限,個人需要支付的費用多,特別是一些大病和特殊疾病的醫療費用遠遠超過了基本醫療最高支付限額,使個人背上沉重的負擔,而商業醫療保險能承擔個人大部分的醫療費用,如平安保險公司推出的“個人住院安心保險”,10到19歲的個人每年交納保費223元,就可以獲得住院日額保險、癌癥住院日額保險、器官移植保險和手術醫療全部四項保險,最高可獲得20.9萬元的醫療費用補償。

目前,醫療費用的高速增長已經給社會、單位和個人帶來沉重的壓力。統計數據表明,自1982年到1996年的14年間,我國醫療費用支出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了24%,1997年,全國職工醫療總費用高達773.7億元,每個家庭的實際平均醫療保健支出718.3元,個人平均支出375.57元,而且還不包括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的支出,因此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廣大居民需要通過商業醫療保險來化解潛在的醫療費用風險。

有關專家分析,對部分經濟收入穩定、享受社會醫療保障的群體來說,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僅能提供最“基本”的醫療保障,保障程度有限,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商業醫療保險則能適應高層次、特殊的醫療需求。另外,由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企業用工制度的改革,社會上還存在大量的缺乏醫療保障的人群,像私營企業員工、自由職業者、學生和農民都不在保障范圍內,這些群體尤其渴望購買商業醫療保險。

查看全文

商業空間結構評估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國外研究理論和方法概述;國內研究概述;國內研究評析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城市商業載體的空間結構研究、城市商業主體空間分析、中國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研究逐漸興起,主流是中心地理論的實證研究、消費者行為定量研究相對薄弱、新方法新手段的應用較少、新型商業業態的影響提出了新課題、商業分布離心化研究有待加深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城市商業空間結構商業活動載體商業活動主體

論文摘要: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研究是商業地理學的核心。文章從商業活動載體和主體兩方面深入分析國外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研究的歷程,回顧國內城市商業結構研究的進程,并進一步指出研究的薄弱之處與發展方向。

1引言

城市商業隨城市的建立而出現,是城市的主要職能。城市商業空間結構是由商業活動載體和主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載體即商業中心,是商業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主體即消費者和商業企業經營者,是城市商業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但由于一般均假設商業企業經營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故只重視消費者研究。城市商業空間結構研究一直以來是國內外城市商業地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其研究歷史已有幾百年,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也比較成熟。其研究領域廣泛,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域范圍內各商業活動載體——商業中心的空間形態、等級體系、布局規律,以及商業活動主體——消費者空間行為、消費者空間分布狀況。城市商業空間結構包括城市內部與城市體系空間結構,文章特指城市內部商業空間結構。

2國外研究理論和方法概述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提前還款分析論文

一、消費信貸提前還款風險介紹

消費信貸提前還款風險,主要針對中長期消費貸款而言,以住房消費信貸為典型。所謂提前還款風險,是指借款人在貸款合約終止期限之前提前還清貸款,導致放款人提前收回資金,資金回報率降低。

在西方發達國家,由于資產證券化的普及,住房消費信貸大多以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的形式打包發售,部分風險已從銀行剝離。但對于MBS管理方,即所謂特殊目的公司(SPV)而言,提前還款導致原先基于貸款利息的現金流消失,用于支付債券利息的基礎資產減少,需要進行再投資,而再投資資產收益可能較之于貸款利息為低,從而帶來債券的收益風險,對于以MBS為標的資產的其他衍生產品,其影響程度甚至可能更大。就此而言,提前還款的風險承擔主體盡管由銀行轉移出去,但其影響范圍反而擴大了。

另外,就商業銀行而言,如未進行資產證券化以轉移風險,消費信貸提前還款行為帶來的風險主要表現為貸款久期的變化。久期,指資產未來現金流的時間的加權平均,其權重為各期現金流值在資產現值中的比重,實際上反應了資產價值對于利率的敏感度。商業銀行需要測算貸款的久期,以相應的負債匹配之,用來降低利率風險。提前還款實際改變了現金流分布,從而影響貸款久期,相應的負債結構也需要調整。如忽視提前還款風險,將造成資產負債不匹配,對商業銀行經營帶來風險。

二、消費信貸提前還款風險影響因素

考慮消費信貸提前還款的行為,需要考察系統性影響因素和非系統性影響因素兩個方面。所謂系統性影響因素,指影響所有借款人的宏觀經濟變量,在對數量較大的貸款組合進行分析時,這些因素是主要需要考慮的因素。非系統因素針對于單筆貸款,只對特定借款人有影響。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貸款現狀分析論文

一、什么是問題貸款

所謂問題貸款就是通常所說的不良貸款,是指債務人不能或有跡象表明債務人不能按貸款協議按時償還本金和利息。具體而言,問題貸款就是銀行貸款五級分類中的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次級類是指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依靠其正常的經營收入無法保證其足額償還本息??梢深愂侵附杩钊藷o法足額償還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業、也肯定會造成一部分損失。損失類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任然無法收回,或者只能收回及少部分。

二、我國商業銀行問題貸款的現狀

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的主要銀行,80%以上的問題貸款來自于國有商業銀行。

如圖所示(2003年底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問題貸款情況表。單位:億美元):其中最多的是中國工商銀行876億美元占貸款比重的21.5%。占當年GDP的6.2%,最少的是中國建設銀行,但問題貸款也達到235億美元。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合計2334億美元,占貸款比例的20.4%,占03年GDP的16.5%。

近年來雖然問題貸款余額和問題貸款率出現“雙降”,但數額仍然巨大。根據CBRC(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數據,截止2007年12月底,銀行未清償問題貸款達到12684.2億元,占全部貸款比例1.67%,占07年GDP比例5.14%(07年GDP為246619億元)。其中國有商業銀行未清償問題貸款達到11149.5億元,占銀行未清償問題貸款比例87.90%,而且還不包括各家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債權。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監管機制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比較中美商業銀行監管法律制度;我國商業銀行監管法律制度的完善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法律框架、監管機構、監管內容、中國監管機構的主要監管內容、健全國家金融監管體制,加強金融機構內部自律機制、金融監管方式應加強風險防范、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督的法律法規體系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監管法律制度

論文摘要:金融業處于一國經濟的核心地位,一國金融機構若要有效地發揮其經濟功能保持較為穩健的運行態勢,離不開金融監管,必須具有一個相當穩健周延的金融制度與法規框架和符合市場規律的制度與法規在一國的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是最重要的銀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的制度與法規則是金融法規修仃完善的重點。美國的銀行業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我們試圖通過對美國銀行法律制度的了解分析,找到我們可以借鑒之處,以提高我國銀行業尤其是商業銀行的競爭力。

一、比較中美商業銀行監管法律制度

(一)法律框架

美國的金融監管制度的發展是緊緊伴隨著法規的建立而成長起來的。美國銀行監管的主要法規有:《1863年國民銀行法》,《1913年聯邦儲備法》、《聯邦存款保險法》《1933年銀行法》、們956銀行控股公司法》、們980年存款機構管制放松與貨幣控制法》,K1991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改進法案》.《1991年外資銀行監督改善法》、《1996年聯邦存款保險基金法》、X1999年金融服務現代化法》。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分析論文

內部控制是20世紀中葉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重要管理方法,它的內容和定義隨著現代經濟管理技術的進步和管理范圍的不斷擴展而日益豐富。COSO認為:內部控制是一個靠組織的董事會成員、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去實現的過程,其根本目標是為了保證經營的效率性、財務報告的可信性、法律規制的遵循性;實現控制目標的五個要素是控制環境、風險評價、控制活動、信息與交流、監督與評審。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這些先進內控模式和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銀行內部控制框架》十三項原則,為各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定了可供借鑒的模式和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在2002年4月公布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見稿)》指出:內部控制是金融機構的一種自律行為,是金融機構為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涵蓋各項業務活動、涉及內部各級機構、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總稱。《指引》認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目標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防范經營風險;第二層次是保證資產的安全、會計記錄的完整真實和經營環節的規范;第三層次是為實現經營目標和經營效益提供合理保證。

銀行內部控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涉及銀行業務部門、內審部門、中央銀行和外部審計機構。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系列銀行內部控制失效導致銀行經營失敗或陷入困境的案件震驚了金融界。根據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近期研究成果,可以總結出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戰略主要表現在如下十個方面:

1.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商業銀行應該結合自己的行業特點,在各個崗位、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上建立嚴格而具體的內部控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也應該建立部門之間、崗位之間的相互核查制度,因為每一個環節在完成自身業務的同時,也是在進行對上一個環節的檢查。

2.制定發展目標和方向。商業銀行應當按照合法、合規、穩健的要求制定明確的經營方針,各部門和分支機構都應該圍繞整體的經營方針來制定相應的工作目標,以實現整體的經營利益。一般而言,商業銀行應建立“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經營機制,堅持資金營運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

3.完善崗位責任制度和規范崗位管理措施。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要靠要靠各個崗位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因此,商業銀行應當推行內部工作的目標管理、制定規范的崗位責任制度、實施嚴格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標準,同時賦予各崗位相應的責任和職權,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工作關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