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時間:2022-03-13 09:35:43

導語:民辦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摘要:民辦中小學更好地滿足了當今社會中家長和學生對多樣化教育的需要,如何提升民辦中小學的教學質量是廣大家長和教育界人士關注的問題。本文從教師和辦學者兩個方面探討了民辦中小學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了提升民辦中小學教學質量的路徑和策略

關鍵詞:民辦中小學;教學質量;路徑

1提升民辦中小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性

民辦教育的發展為廣大學生增加了受教育的機會,從此發展教育不再是政府的特權。民辦中小學與公辦中小學共同承載著傳承文化的使命,肩負著同樣的任務和責任。提升民辦中小學的教學質量,不僅是貫徹落實基礎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也是加強學校競爭力、擴充學校影響力、提升學校知名度的重要途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1],可見國家對民辦教育的重視程度。民辦中小學在經營過程中的資金來源是辦學者個人或辦學團體,而非國家財政撥款,因此,民辦中小學只能自負盈虧。民辦學校若想持續穩定地發展下去,在偌大的教育市場中脫穎而出,就要想辦法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在當今社會,家長為孩子選擇學校考慮的要素之一就是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民辦中小學的教學質量,不單單意味著提高學生的分數或是學校升學率。而是要從本校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通過對教學的聚焦和思考,概括出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現實問題,通過探索或交流溝通,找到解決這些困惑的路徑,并在不斷的“實踐-反思-再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和規律,使這些經驗和規律成為教學的一部分,與課堂教學中產生的智慧火花共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2民辦中小學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從民辦中小學教師的來源分析。當前民辦中小學的教師招聘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一是校園招聘,即民辦中小學經過各高校舉行的招聘活動,直接從學校的應屆畢業生中選拔合適的教師到校實習并擇優錄用。通過這種途徑招聘的教師大都比較年輕,即我們通常說的“新手教師”,這類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經驗,對于《課程標準》的理解和分析不夠透徹,對教育的時機把握不好,對教學策略的運用不夠靈活,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足,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但這類教師剛剛進入教師行業,熱情很高,期望能在教師行業中大展身手,容易接受新思維,也樂于創新。年輕教師身上的活力很容易感染其他教師和學生,往往比較受學生的歡迎。二是網絡招聘,即在各網站招聘信息,從應聘的人員中篩選出適合本學校的教師。通過這種渠道招聘的教師,往往魚龍混雜,學歷、經驗、能力參差不齊。這類教師往往流動性較大,有些從其他學校跳槽過來的老師教學水平較高,能成為學校的中流砥柱。還有些老師是抱著打工的心態,對于在哪所學校任教不是很看重,看重的是能否實現個人的利益最大化。這類教師對自身要求不高,甚至部分人對待工作已經產生了心理倦怠,對日常教學工作和學校的規定存在應付了事的心態。三是從公辦學校退休的老師,這類老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教學工作得心應手,可以幫助學校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但這類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過于自信,因此也較難管理,有時難以理解現在的學生天馬行空的思想,不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愛。2.2從民辦中小學辦學者的角度分析。民辦中小學的辦學者和管理者是一個學校的帶頭人,是學校其他普通教師的引領者。民辦中小學管理者的專業素養決定了這所學校的前途和命運。民辦中小學的學生都是未成年人,升學目標固然重要,但此時學生的人格還未完全成型,需要辦學者和教師共同培養和塑造,使他們具備健康的體格、積極向上的心態,學會協調人際關系,學會承擔責任。現在很多民辦中小學的辦學者并不是教育專業出身,對教育規律的了解不足,因此在學校制度的制定和對教師的管理上存在不符合教育規律的地方。有些辦學者將學校視為謀取個人經濟利益的場所,盲目追求所謂的升學率,壓榨教師的個人時間,忽略教師的工作體驗,希望通過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經濟利益。民辦中小學經常是校長的“一言堂”,教師為改進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言獻策的機會很少,部分教師對自己的教師身份感到焦慮、懷疑。不同層次的民辦中小學由于辦學經費的不同,硬件設施差異比較大,有些條件有限的民辦中小學為了節省開支,在校園建設、教師辦公場所、教師教學必備的設備、用品、資料等方面都比不上公辦中小學。

3提升民辦中小學教學質量的路徑與策略

3.1整合教師隊伍。對于民辦中小學來說,提高教學質量就意味著延長了學校的生命。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形成一種相對穩定流動的機制,是需要所有辦學者思考的問題。首先,在學校教師的聘任中,要杜絕過去由校長或某位管理者一人負責的情況,否則教師的選拔有較高的主觀性,容易因個人的好惡決定一位教師的去留,缺少相關的理論指導。為了確保招聘公平和教師質量,在正式招聘之前,應根據學校的現實情況進行崗位分析,明確擔任這一職位的教師需要負責哪些工作、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再由學校領導、各學科骨干教師、學生代表、家長代表以及教育專家共同進行對應聘者的面試,對應聘教師進行評估,最后綜合各方意見選擇最適合本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師。其次,教師入職后要進行及時的培訓,使其明確自己的職責,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針對不同教師的發展需求和個人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使他們有不斷學習的動力,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以往的民辦中小學對教師往往“只用不養”,對沒有達到理想教學效果的教師就進行解聘,再聘用新的教師,這樣無形中浪費了學校很多資源,還會導致教師缺乏安全感,增加人員的流動性。民辦中小學可以采取多種教師培訓方式,學校領導可以根據當前學校的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確定培訓主題,邀請教育專家到學校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學術講座。這樣既解決了教師的困惑,又能讓教師感覺到在學校里就能了解教育方面的前沿信息,提高教師的歸屬感。經費不足的學校可以組織教師之間互相聽課、評課,讓教師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對方的優點,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最后,學校應嚴格進行對教師的考核評比。如果沒有良好的監督和評價機制,即使有明確的制度,工作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應定期開展教學檢查,采用不記名形式組織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在校內開展優秀教學分享活動,號召學校的其他教師學習優秀教師的經驗。3.2加強學校的內部管理。首先,學校要給教師和學生營造一個舒適和諧的校園環境,注重學校文化的建設。顧明遠教授是這樣定義學校文化的:“學校文化是經過長期發展歷史積淀而形成的全校師生(包括員工)的教育實踐活動方式及其所創造的成果的總和。這里面同樣包含了物質層面(校園建設)、制度層面(各種規章制度)、精神層面和行為層面(師生的行為舉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層面中的價值觀念、辦學思想、教育理念、群體的心理意識等[2]。”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學校內每一位師生的思想、行為都無時無刻不在受到學校文化的影響。要給全校師生提供一個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校園環境,使他們愿意在這里工作和學習。校園里要有能體現辦學理念的橫幅或標語,使學校的辦學理念在無形之中滲透到每一位師生的生命中。要制定切合學校辦學理念的規章制度,制度對師生有著規范和制約的作用,要讓所有師生都明白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并且形成一種自覺自愿維護和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的默契。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要以教師和學生為本,制度要服務于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建設積極健康的學校精神文化。民辦中小學的教師為了迎合“上帝”———社會、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常常要迫不得已地做出一些妥協。比如有的學校要求教師上課必須嚴格控制課堂紀律、不能與學生說笑、課后必須布置作業等,這些做法限制了教師的自由,束縛了教師的思想。辦學者應給予教師足夠的個人時間讓其自由支配,尊重教師的教學風格,鼓勵他們創新教學行為,將部分權力下放給普通教師,讓他們真切地參與到學校建設中,成為學校的“主人翁”而不是“打工者”。除此之外,要營造良好的學風,讓每一位學生和教師都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意義,自發加入學習的行列中。這種濃厚的學習氣氛會感染每一位學生和老師,讓他們自發地努力學、努力教。其次,學校的內部管理與辦學者的素質息息相關。辦學者必須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學校找準定位,建立學校的辦學特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創辦了“曉莊師范學校”,該校的辦學特色便反映在“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中[3]。辦學特色體現了一所學校與眾不同的地方,可以吸引更多優質的教師和學生。此外,辦學者也要不斷接觸教育行業的前沿思想,學習如何制定未來學校的發展方向,合理支配教育經費,了解教育規律,更好地管理教師和學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2]顧明遠.論學校文化建設[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5):67-69.

[3]民辦教育的發展與規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作者:秦勝楠 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