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教學質量研究
時間:2022-07-20 10:44:19
導語:世界史教學質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歷史的本質問題在于不斷發現真實的過去,最根本的途徑在于用史料說話、佐證。在國內,中國史學科已經有不少史料學專著出版,世界史史料學研究成果則相對較少。眾多學者對中學世界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問題研究頗多,成果豐碩,而在高師院校世界歷史教學中,對史料教學的探討則相對不足,成果也遠遠遜色。這極大地影響了世界史教學質量。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史料教學反映了社會發展對當代大學生的需要,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大學生的研究視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世界史教學質量,值得探討。
關鍵詞:世界史;史料;人文素養;教學質量
何為史料?人類社會在漫長歲月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痕跡,凝集人類勞動的產物,包括古代建筑、民謠、器具、史書、影像、報刊、文獻等等都可作為史料。大學者梁啟超形象而又精辟地說,史料是史學和史學研究的組織細胞,史料如果不具體或不準確,根本就無法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更談不上研究[1]57。認識和理解歷史離不開史料,研究和重建歷史更離不開史料。一直以來,制約我國世界史教學和研究的最大難題就是史料問題;長期以來,世界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為其他學科所詬病的主要因素也是史料問題[2]。世界史史料教學如何體現、實現,關系到世界史教學質量的提升,值得重視和探討。
一、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史料教學存在的問題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史料教學在歷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歷史本身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它既不可再現,也不可重演。歷史學科的這個特點一方面決定了只能通過歷史遺存、遺跡、遺物、文物資料和文字記載等歷史資料來研究歷史,另一方面也就自然而然地決定了史料教學在歷史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史史料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1.對史料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就高中歷史教學可以概括為“兩個掌握,一個途徑”,即學生要掌握基本歷史知識,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清楚地表明了史料教學的重要意義,史料教學已經成為開展歷史新課程改革、實現歷史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高師院校世界歷史教學又是一個什么情況呢?歷史學習離不開史料,歷史教學更離不開史料,中學歷史教學如此,高師院校世界歷史教學更是如此。高師院校歷史教學中,對史料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不注意收集和利用史料,致使史料教學的優勢未能發揮出來,也未能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更不用說培養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價值觀念、人文素養。大學生所學的知識仍然停留在課本中,落后于社會需求,跟不上時展。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存在忽視史料教學的問題,亟待解決。2.史料教學忽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目前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史料教學忽視了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和培養,僅僅將史料教學作為鍛煉學生能力的素材,而忘記了大學歷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大學生是高素質、專業化的群體,是實現國家發展、民族進步和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人文素養是其成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而且關乎到整個社會。因此,世界史教學中史料教學要強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其一,史料教學應反映社會發展和全球化進程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在大學生心目中樹立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堅定大學生社會主義的人生理想和信念,牢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歷史使命;其二,秉承“論從史出”的根本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積極引導大學生逐步形成歷史意識,大力拓展歷史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學會多角度地看待歷史問題;其三,引導大學生深切關注人類的使命與價值,通過史料教學使大學生能夠把思維和能力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站在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生態史觀等人類發展的大坐標上洞察大學生自己所生活的時代,憧憬自己的美好未來與理想,追求人類共同的價值。3.大學生的史料解讀能力比較差。在世界史教學中,歷史學專業學生受外語水平或者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有的對史料解讀能力比較差,有的卻缺乏對史料的基本的判斷、選擇、甄別[2]。清華大學劉北成教授也認為,大學生要竭盡全力解決語言、材料等方面的問題和難題,大力提升史料解讀能力,推動歷史學科的整體進步[4]。在世界史的學習、研究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書籍或文章都是第二手資料,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包括公開的或未公開的刊檔案史料、官方史、公開文件、回憶錄、書信集以及當時報刊報道或評論等,遠遠還未涉及到。究其原因,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對象國語言問題,不懂得對象國的語言,根本就不可能獲取最為原始的史料,因此掌握對象國語言是世界史教學、研究的門檻,跨得過這個門檻,就入門了;跨不過這個門檻,就只能算門外漢。正如翦伯贊老先生所講:“不鉆進史料中去,不能研究歷史;從史料中跑不出來,也不算懂得歷史。”
二、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運用史料進行教學時,一方面要激發大學生對史料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努力培養大學生的辨析史料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為此,應遵循以下的原則。1.史料的整體性。世界史教學中,在運用史料時,最為重要的是史料的整體性問題。史料如果不放在它的整體中進行解讀,放在一定聯系中進行研究,就會成為一些孤立的歷史碎片,其結果是任何問題也不能說明[5]64。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世界整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同時全球性的問題也頻頻告急,諸如暴力犯罪、泛濫、糧食短缺、環境污染、恐怖襲擊等等。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難題,從某種程度上講,不可避免,卻需要在全球視野內進行合作、探討與協調。運用全球史觀統領高師院校世界歷史教學,從全球整體的大視角去解讀世界歷史,必將成為世界史教育教學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值得探討的史學方法。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里,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和關注的問題,較多地集中在某個地區、某個階段,相對而言,對各種影響全球性的問題考察不夠,認識不足,研究也不深入,從全球角度來整體探討當代世界顯得極為薄弱[6]5。2.史料的客觀性。關于原始史料,世界史史料教學和研究中存在諸多問題:其一,原始史料的選擇表現出相當大的隨意性或者隨機性,非常瑣碎,缺少史料的連續性;其二,學者們研究所依賴的原始文獻,幾乎全是出版物之類的,并非真正的原始文獻;其三,對于原始史料的分析、研究大都是沿襲西方或者在西方學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故不能真正稱為嚴格的材料史學[7]。在運用史料教學時,要始終保持史料的客觀性:其一,選取比較客觀、公正的史料,重視史料來源的真實性。史料幾經傳抄、翻刻、轉引,往往易失其真,因此在引用時,為防止以訛傳訛,一定要核對原文,領會它的確切含義,才能恰如其分地加以引用。其二,選取第一手(原始)史料,即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所發生的那個時代留下來的史料,尤其是當事人和目擊者所提供的史料,最能夠直接反映所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其三,堅持正確的史學觀點,秉承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根本原則,將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進行研究、探討,融入到具體的歷史場景中進行分析、甄別。其四,多渠道搜集史料,對多種史料進行甄選、辨別。大多數史料是無意留下來的,其具體年代、地域位置、人物事件、真偽往往不能確定,即使有意留下來的史料,也會存在上述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對史料作出認真的考證和鑒別。不同性質的史料、有用的史料和無用的史料往往魚龍混雜,找到史料后,就需要作一番認真的整理和辨別。3.史料的啟發性。高師院校歷史教學實踐證明,史料教學是歷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大學歷史系學生在專業方面的培養應有兩個重點:一是廣博的專業知識及其它相關知識的學習,二是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后者尤為重要。”[8]前言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學生有意識閱讀歷史史料,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不僅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發展大學生的歷史思維品質,而且還能使大學生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能力及知識拓展能力,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面對浩如煙海的史料,堅持去偽存真、合理取舍的原則,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選擇最具典型性和啟發性的史料作為素材。4.史料的思想性。史料之有無價值和價值的大小,主要看社會的需要、研究者的解讀能力和學者的治學態度。同樣一堆史料,放在不同的研究者手中,得出的結論和獲得的研究成果也會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差甚遠。之所以出現如此情況,是因為創造史料的人群屬于不同的國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階層,他們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社會地位等方面有很大差異;研究者的世界觀、立場方法、解讀角度也不同;史料的選取和運用上存在較大差別;受歷史時代局限性的影響等等。因此他們所創造的史料也表現出明顯的國別性、民族性和階級性的差異,如實物史料方面的建筑、墓葬、碑刻、服飾等,文字史料有不同的民族文字、語言習慣,以及站在不同立場寫成的不同典籍等。史料的思想性值得挖掘,在研讀過程中,要特別注重作者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等思想傾向的分析,側重剖析史料的價值。
三、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運用
近年來,世界史史料教學頗受關注,科研、教學與考試中比比皆是,但是對于史料運用的種種問題,眾說紛紜,并未真正進行探討、梳理。1.史料解讀能力的培養。就世界史教學而言,要獲取史料,必須要具備一定能力。最為重要的是語言能力,只有懂得語言,才有可能熟悉、掌握對象國的史料。在掌握對象國語言的基礎上,要得到原始史料,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熟悉對象國的歷史底蘊、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積淀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遺產,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的精神體現。只有熟悉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才能具體解讀其地理位置、政治體制、經濟狀況、社會制度、人文結構、思想潮流等。其二,熟悉對象國的數據文獻資料。“一流的科研需要一流的學術信息”,“科學研究的過程同時也是科學信息積累與交流的過程”。按信息被加工的程度,必須將文獻資料分類整理。在整理過程中,原始檔案與基本文獻嚴重不足甚至缺乏,這在國別史(尤其是非大國)、專題史研究中表現得尤其突出和普遍。文獻資料收集的種種問題,美國史、英國史、法國史等領域可以比較便捷地利用數據庫中的文獻資料,但是,非洲史、拉美史的情況就不同或完全不一樣[4]。面對這些問題,要懂得哪些文獻是可靠的、哪些文獻查找更加便捷、能在哪里找到所需要的文獻。其三,熟悉對象國的學術研究模式。世界史教學、科研模式首先應遵循國際通行的標準和模式,然后才能超越、創新。從認識論視角看,學術研究模式是一種認知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從不同的立場、角度出發,研究者對同樣的問題可能產生不同的研究結論,不同對象國學者對同樣的問題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研究結果,因此,熟悉對象國的學術研究模式顯得極為重要。世界史研究者要想做好學術研究,必須靈活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諸如文獻分析方法、實證研究方法、歷史比較分析方法、邏輯思辨方法等,方法論訓練是學術研究的基礎和前提。2.學術研究能力的提升。學術能力是指進行學術研究和創作的能力。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推進,隨著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滾滾浪潮席卷而來,大學生的創新教育改革呼聲也越來越高,要求大學生必須掌握資料查詢和文獻檢索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理念。關于大學生學術研究能力這一問題往往被忽視,值得重視。學術研究需要一定的知識積淀,需要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歷史學專業大學生撰寫讀書筆記、完成老師布置的論題需要掌握史料,引用史料;申報大學生科研課題,需要史料作為支撐;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考研、攻博,也需要掌握史料、研讀史料。提高大學生學術研究能力,史料的收集與整理能力無疑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環,史料是深入探討學術的必要資源,史料的占有量的多少與質量的高低往往決定著大學生學術質量的優劣。3.學會探究史料的方法。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最關鍵的是讓大學生學會探究世界歷史的方法。多年以來,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仍然側重于傳授具體的歷史知識,實際上這些歷史知識大學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給大學生傳授學會探究歷史的方法。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學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境況。英國著名歷史教學法專家湯普森在《理解歷史》中指出:高師院校的歷史學習,不應該僅僅是把核心點集中在歷史本身發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如何具有對歷史的認識上,最為重要的是接觸和探究的過程及其獲得知識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到歷史探究的結果及其歷史的實際情況。要達到這種歷史境界,最好是由學生運用史料作為證據,“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仍然是學習、研究世界歷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課堂內,盡量使用原始史料,讓大學生通過對史料的分析、解讀、探究,形成“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課堂外,要盡量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去圖書館、博物館、數據庫查找等形式,自主地就某些歷史問題、歷史場景去尋找、佐證相關的歷史史料。4.世界史史料學課程的構建與開設。清代歷史學者馮爾康講道:“史料學的任務是闡明史料的來源、價值和利用方法。”客觀地講,越來越多的世界史專家、學者已經意識到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地位和重要性,只是目前做得還不夠,與世界史史料學的任務還有一定的差距。世界歷史英文文獻選讀、英語史料分析、歷史學專業英語等課程相繼開設,取得不少成績,也積累了大量素材。在世界史史料學課程的構建過程中,注重強化大學生針對特定的選題進行搜集史料、鑒別史料和運用史料的訓練,從而讓大學生熟悉史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深挖細掘史料的意識,培養運用史料研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史料教學無疑是提高歷史專業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其重要性已經為眾多學者、歷史專業教師所認識。高師院校世界史教學中史料教學仍然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課堂教學還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只有不斷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在史料教學中不斷探討,不斷摸索,課堂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世界史學科存在的問題才能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張倩紅.世界史學科的史料建設與文獻研究工作亟待加強[J].世界歷史,2011(2):13-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張曉晗,趙文君.“全國世界史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J].世界歷史,2011(6):136-140.
[5]翦伯贊.歷史問題論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6]黃安年.當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7]黃春高.2005-2009年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綜述[J].世界歷史,2011(1):110-117.
[8]王有錄,夏春江.史學概論[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作者:嚴潤成 單位:綿陽師范學院文學與歷史學院
- 上一篇:開放性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 下一篇: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