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材古詩文教學芻議

時間:2022-01-27 04:36:26

導語:中學語文教材古詩文教學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教材古詩文教學芻議

一、研究概述

2011年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深入推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關鍵一年。學者們在這新舊版本交替之際,對如何借已有教材的優勢使新版教材內容豐富,形式更多樣,排版更有新意等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討。同時,2011年關于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研究文獻13篇,高于2008年、2009年、2010年總和,這無疑是寄托著學者們希望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增加中學生古詩文等中華經典的愿望,而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不斷受到學術界和普通百姓的關注之所愿。從橫向發展來看,自2008年以來,關于大陸與臺灣地區初中教材對比的研究文獻基本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比例。其中關于兩岸教材中古詩文的研究僅有《江蘇(蘇教版)與臺灣(康軒版)初中教科書文言文編選比較》、《上海、臺灣初中語文教科書文言文編選比較研究》以及《大陸、臺灣初中文言文教材編制比較研究》三篇碩士論文。大陸與臺灣地區初中階段語文教材的選文系統,尤其是古詩文的選編研究受到了廣大學者的極大關注。主要原因為2008年兩岸關系實現大三通以來,兩岸在文化交流方面更是進入新的高峰,臺灣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較完備之地,學者通過研究對比義務教育階段兩岸語文教材的差異,取長補短,從而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文獻內容分析

(一)2008年至2012年間兩岸中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研究內容分析1.結構編排體系大陸和臺灣的中學語文教材現均為單元編排模式。研究表明,在大陸普遍重視閱讀能力的影響下,大陸版語文教材在單元設置的數量上多于臺灣版,但每課內容的教學設置遠簡化于臺灣版。2008年至今,關于教材中文言文編排體系的研究主要為:一、以某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材(大陸與臺灣各一)為例進行實證研究;二、以探討古詩文在兩岸教科書中的具體原則,分析兩者在編排體系上的差異。這些研究無疑對后來學者和編譯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不可否認它們缺乏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即未深入探討教材與教學目標或者課程標準等方面的研究。2.選文系統關于兩岸中學語文教材的選文系統研究主要是:第一,統計書中古詩文篇目數量和比例;第二,對比并分析書中相同作者不同選文的古詩文;第三,書中古詩文選文的題材比較;第四,書中古詩文選文的教學目的、文學價值等方面的對比。而教材中選文的作用有二類,一類是把“選文”作為語文課程的學習對象,二為把“選文”充當學習語文課程內容的媒介、途徑、手段。而對這兩類“選文”在教材中研究卻寥寥無幾。3.作業系統2008年至今,關于教材中古詩文作業體系的研究主要是,通過統計數量,進而對比和分析兩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課目中作業系統的優劣。如在數量上,上教版教科書每篇課文后一般設置3-5道題目,而翰林版可以安排3頁之多的練習內容。與缺乏工具性但重視人文性的上教版練習設計相比,翰林版則缺少記憶類作業。顯然,對兩岸教材中古詩文課目的作業系統對比研究很大程度還停留在表層,而非其教科書之外的長久效果等的實證研究。(二)展望綜上所述,未來古詩文在兩岸語文教材中的研究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第一,深入研究兩岸古詩文課目中作業系統及學生對其效果和反饋,從而完善兩岸古詩文研究教材中的各個系統;第二,對兩岸古詩文在教材中的延伸閱讀或背誦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探討;第三,對兩岸古詩文進行教學和社會效果的實證研究,以此來填補兩岸古詩文研究缺少實證研究的空缺。

作者:王瑜單位: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