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課堂實踐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時間:2022-03-15 05:16:39

導語:學生課堂實踐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課堂實踐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摘要]針對當前課堂忽視學生自主實踐、自主探究、自主體驗的一些現狀,為轉變育人方式,對小學語文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課堂實踐方面進行探討與研究。從言語實踐的角度出發,結合問卷并進行量表開發考量等手段,提出切合實際的一些關注學生課堂實踐的具體內容、方式及評價方面的策略,達到教師關注學生的課堂實踐,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實踐;課堂實踐內容;課堂實踐方式;課堂實踐評價;語文核心素養

為改變當前小學課堂教學現狀,轉變育人模式,優化資源配置,創設良好學習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領課堂從灌輸式學習走向探究性學習,從學科學習轉向跨學科學習,從單一知識、技能學習轉向綜合素質提升,筆者所在學校提出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生課堂實踐研究”課題,力圖形成一些讓學生樂于接受又能提高學習效率的課堂學習方法。課堂實踐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實施途徑。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應以“人”為中心,既重視整體推進聽、說、讀、寫、思,又重視課內外一體化學習,讓生動的課堂文化在學生共鳴中得以強化,在培養“全人”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語文課堂實踐活動將語文知識的學習與語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通過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和主動實踐來掌握知識,促進能力提升。[1]

一、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生課堂實踐活動內容

結合教學實際,我們將語文核心素養定義為“語言能力下的閱讀力、思維力、表達力”,主要從基礎訓練、應用訓練、創新訓練設計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練習,提升閱讀力、思考力、表達力。當然,這三者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它們是不能完全隔離割裂開的。(一)基礎訓練。1.利用學習單,巧妙設計多樣練習學習單是現階段語文教師經常用的手段,在教學前,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學生的學習單。學習單包括預習單、研學單、檢測單。教學中利用學習單,精心設計基礎訓練,如“我會讀、我會寫、我會選、我會填”等。通過寫字、詞語積累、句子修辭組合等的專項歸類訓練,這是夯實語文基礎的主要途徑,側重于語文技能的習得。2.利用思維導圖,引導概括梳理內容思維導圖匯集了多種表達信息的方式,它借助圖形、數字、色彩、線條和結構等元素呈現給大家,結構新穎,色彩豐富,符合小學生認知的心理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特別是段落大意、主要內容、作文寫作提綱等項目,利用思維導圖,傾向閱讀策略的獲得。在小學生初次接觸思維導圖時,教師要及時將思維導圖一些元素介紹給學生,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進入高年級,學生右腦的空間感、節奏感、整體感和想象力有所提高,分析課文能力也得到加強。學習目標應該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為主,這個年齡的學生在具體指導的技巧上重在導圖中層次的劃分、符號的應用、順序的調整、整體結構的重建、文字歸納、分支間的邏輯關系構建等。例如,引導學生概括段落大意、主要內容,是高年級語文必備的基本功,而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梳理文脈,培養概括思維能力。教師要將思維導圖的圓圈圖、氣泡圖、雙氣泡圖、樹形圖、括號圖、流程圖、復流程圖、橋形圖等圖示法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邊感知課文邊借助自己喜歡的圖示法呈現自己的思維過程。[2]如《翠鳥》一文,整體感知課文后,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完成氣泡圖(參見圖1)。思考:你看到一只怎樣的翠鳥?從哪些語句看出來?學生這樣一梳理,就很清晰明了。思維導圖作為學生學習的一種新策略,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學生在繪圖的過程,就是學生閱讀內化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能力提升的過程。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青睞,它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識樹”,能借助圖示法把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和序列性充分體現出來,有助于學生建立語文知識體系。讓學生真正學會思維,學會學習。(二)應用訓練。眾所周知,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不二途徑是實踐,所以課堂應精講,留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時間和實踐機會。要讓學生借助文本,通過感悟、欣賞言語現象,感受語言使用的精妙和特點,然后將感受到的言語現象,轉化為言語的實踐,達到熟練地掌握語文句式與表達方法等。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增強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力度。如結合具體語境,設計應用訓練,提升思考力、表達力。1.關注提示語,遷移訓練例:《魚游到紙上》教學設計的片段“呦,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一個女孩驚訝地•••叫起來。一個女孩踮起腳尖••••地叫起來。(動作)一個女孩大吃一驚••••地叫起來。(神態等)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體悟品味,通過換詞法,讓學生讀通讀透,讀出語句層面、語義層面、隱義層面的意思,還要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不斷積累、豐富詞匯量及修辭手段。2.關注句式,遷移訓練例:《紙船和風箏》師:接下來的日子,小熊和松鼠又會收到什么不一樣的禮物和祝福?我們自己也動動筆,模仿課文第3和第5自然段寫一寫,別忘了,禮物和祝福語可以多樣化。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紙船里放著(),上面寫著“()”。松鼠抓住風箏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上面寫著“()”。(學生動筆,教師巡視)在這個片段之前的教學中,學生學習了第3和第5自然段寫法的特點,理解其操作要領“禮物與祝福語”。這里給予運用寫法的機會,在操作中促其轉化為能力。而這種操作,與孤立、機械、冷漠的練習作業不同,讓學生充分、透徹地理解他們的心情——樂壞了,是在彼此收到最喜歡的禮物與祝福語之后進行,是水到渠成的認識升華。[3](三)創新訓練。中高年級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新遷移練筆訓練,輔助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強化學習效果。注意練筆的整體性及練筆的形式。給學生創造借鑒和學習的機會,及時有效地進行遷移模仿和創造性練筆,習得作文的好方法,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段落仿照法。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重點,隨著積累的增加,教師要注重結合課文的結構特點,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識規律,與學生寫作結合比較緊密的段落,讓學生學著課文寫。如教學《鳥的天堂》中“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一中心句,筆者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重點段落,練習“圍繞這美麗的花壇寫一段話”,學習正確、規范、有創意的表達。2.結構模仿法。很多課文,作者的寫作思路、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接受和運用。教師要依托文本這一寶貴的資源,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時,引導學生學習按照游覽的順序抓景物的特點寫,筆者要求學生也采用“一步一景”的方法介紹周邊金山社區公園的美景。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觸類旁通,培養讀寫能力,為今后提高寫作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3.想象補白法。對課文中一個簡單的句子進行擴充和發揮,或給課文續寫,或假設另外一種情況進行想象練筆,也可以填補課文的空白點。依據課文內容,對文中沒有繼續說下去或沒有說出的部分展開聯想與想象,這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寫作方式。4.聯想拓展法。聯想拓展法是指引導學生把課文的內容從課上延伸到課外,做進一步的挖掘。這既是對課文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一種好形式。課堂進行讀寫遷移訓練時,要緊扣學段單元整體的讀寫訓練重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突出整體性、連貫性,以一單元一訓練主題的活動形式,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為有效提高本單元的習作水平做鋪墊。實現由讀到寫的知能轉化,由模仿到創造的質的提升。[4]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生課堂實踐活動方式

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由靜聽轉變為多感官并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1.動手畫一畫。利用學生好動手的天性,把學到的內容畫下來,如學習四上《爬山虎的腳》時,在學生理解課文后,筆者請學生根據課文中描繪的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把它畫下來。學生畫完后,筆者挑選較好的畫展示在教室里,指導學生結合圖文領會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腳的特征,體會到作者觀察細致。2.動身演一演。語文教材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課堂上學生好表現,教師要抓住學生喜歡自我表現的心理,鼓勵學生適時大膽地把教材上的精彩內容演一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形象的表情、動作,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景陽岡》穿插采用角色模擬、動作演示等方式,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讓學生享受了一場武松打虎游戲大餐,體會經典名著遣詞造句的高超精妙,如“一撲,一掀、一剪”三個動作的形象逼真的刻畫,還有六個“閃”字重復使用的獨具匠心,既有肢體演示的快樂,又有語言文字的細嚼慢咽。課堂演一演讓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3.動口議一議。利用學生爭勝好強的心理,在有疑惑或爭議的地方,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分享;聊一聊主人公,議一議自己的見解,講一講課文的主要內容,編一編后續的故事等,通過“你聽我說”“我說你聽”等形式,讓學生不僅動腦又動口,積極參與課堂,活躍課堂氛圍。4.動手寫一寫。當前語文課往往是“君子動口不動手”,教師舍不得放手,寫的訓練往往被擱至課下,拖到課外,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把練筆落實在課堂,讓學生當堂寫,在教師的巡視指導下,可以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訓練效果——字更端正、正確率更高、速度更快。因此,語文教師要盡可能把教師的活動壓下來,把寫“擠”進課堂,完成課堂書面作業,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為本,設計符合學生學情的學程,以學定教。在課堂中,要時時處處把學生作為具有主動性、創造性、自主性的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學生課堂實踐活動評價

(一)課堂學生實踐評價量表的開發。關注實踐時間:每節課學生的課堂實踐可以放課中、課前或課結束前;時間長短可以根據教學實際來確定。關注實踐次數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安排。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實踐的質量,學生參與面的多少,完成的效果要及時反饋。在2017年福建省閱讀教學大賽中增加兩大環節,增派課堂觀察員,填寫觀察量表。指定專家現場點評學生課堂實踐情況。此觀察量表圍繞教師講授情況和學生當堂實踐情況進行設計。鑒于此,我們教科研部門針對學校教學現狀,為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語文實踐,從學生課堂實踐量,考量是否落實面向全體的語文實踐。目前,有些課堂還是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想教學“落地有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于生,學生才有時間實踐。(二)設計落實學生課堂實踐的注意點。語文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實踐,要落實這一點,語文教師首先必須要思考:每節課要給學生留下什么?學生學完會得到什么?1.確立目標關:教師要準確把握各學段目標,樹立目標意識;依據單元教學目標、文本特點,找準訓練點、能力點、提升點。教學中找到最有價值的內容,不是教師想上什么就上什么。不打無準備之仗,要因文而異、因材施教。2.樹立語用關:讓學生親歷學習言語文字的實踐過程,發展聽說讀寫能力,在課堂上既得言又得法。3.精確內容關:教者要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依據教學目標來精選適切的教學內容。借助閱讀提示,教學內容的攫取遵循突出重點的原則。注重頂層設計,從單元或整冊甚至學段通盤考慮,明確學生需要學什么?站在學生的立場預設學習過程,本著喚醒、點燃、培養學生,給予學生更多聽說讀寫實踐運用的機會。靜止的教材需要我們用動態的眼光看,教師要善于從不一樣的角度去解析教材。對于同類、同型、同風格的教學內容大膽進行整合、歸類、匯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5]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精講巧練,還課堂于學生,牢牢扣住“語言文字”這根弦,真正落實學生課堂言語實踐,才能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胡曉燕.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J].語文知識,2016(20):17-19.

[2]張榮華,武家浩.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61):67.

[3][5]洪月玲.玩轉“四部曲”守住生命線[J].新教師,2016(4):58-59.

[4]洪月玲.小學閱讀教學中遷移式練筆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1):60-61.

作者:洪月玲 單位:廈門市金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