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功能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6 07:27:00
導語:朗讀功能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
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語文學科的教學也要求富于直觀性。由于語文學科具有自己的特點,即比抽象思維更多的形象思維,比科學主義更多的人文主義,因此在這門學科使用直觀性的教學方法,不僅顯得十分必要,而且和這門學科的特點十分吻合,因此又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語文教學中采用直觀性的方法,能夠克服語文學習中的名詞術語脫離閱讀實際、抽象的東西離開具體形象、理解和感知分離的矛盾。能夠以鮮明生動的形象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知識的吸收和鞏固,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語言直觀是直觀性教學的手段之一,朗讀屬于語言直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可以為教師定下一則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圍,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的放在感官的前面”。意思是說,學習知識要盡量的直觀。要盡量的讓更多的感官去感受體驗知識??涿兰~斯的要求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朗讀將書面語言轉化成了出聲的口頭語言。它再造了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傳導了濃烈的感情因素,它以聲明理,以聲傳情,它確實可以把作品的結構和內容、特色和風格等諸多東西,放在學生們的視覺、聽覺等感官的面前,可以幫助學生把語文學好。
情感是人腦對客觀教學活動中的認識主體結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學也認為,主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外部世界對主體的刺激,只有首先通過主體內部的情感體系才能折射出來。也就是說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對世界的認識要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才能折射出來。要想讓學生完成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就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積極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朗讀的方法如果運用得當。是可以促進這一積極性情感的形成的。比如在戲劇教學中,教師一上課就可以朗讀一段抑揚頓挫明顯、感情色彩強烈的人物對話。比如在教《雷雨》時,讀一段周樸園得知眼前的四鳳就是當年的侍萍后,兩人之間的語言交鋒,可以聲情并茂的把人物不同的神態、心態乃至性格,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使他們喜歡上將要學習的課文。接著如果再讓學生分角色練習朗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很高。不少學生在練習之后就躍躍欲試,很想當堂演示,一展身手;少數靦腆、內向的學生雖然未必愿意在眾人面前朗讀,但是它們也“單練”得很起勁,因為它們通過朗讀愛上了這篇課文,盡管他們也許只想自己讀給自己聽,“孤芳自賞”一番。一旦學生對所學的課文產生了積極的情感,他們就很容易投入到朗讀訓練中去,一旦他們朗讀到位了,或者基本到位了,教師再對課文中需要理解的知識點和需要掌握的技能,略加點撥、歸納,學生就能夠順利的接受和掌握了。
朗讀是有聲的語言,它擅長于音色、音調、語氣、節奏等語音的變化,來表現感情的發展變化,它可以把蘊含在文章的感情的語言的形式外現出來。使之凸現,使之明朗。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朗讀去把握課文的感情線索。再根據感情的線索順藤摸瓜,去探尋課文的蘊意和主旨。比如在教《李闖王渡黃河》時,我們可以避免大段的分析,在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個粗略的了解后,就讓學生進入角色分段朗讀,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課文所營造的氛圍中去,把自己當成李闖王、船夫,從而體驗、領悟課文的線索。要求學生去品味“解救”、“急得頭發胡子都白了”、“日盼夜盼”等詞語。教師不急于給學生答難釋疑,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的讀,深情的讀,讀出味來,讀出神來。在朗讀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去劃分段落,分析人物,總結中心,挖掘深刻含義等。
最后學生會驚奇的發現,自己提出的問題竟然會在細讀品味課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解決了。就這樣,朗讀作為一種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品中所出現的事物在特征上、程度上、性質上乃至審美情趣上可能有諸多的不同,同樣,作者對不同的事物會產生不同的感情,如果利用朗讀把這種對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感情色彩準確的傳導出來,不僅對理解課文一般的內容有好處,有時處于克服教學中的難點也有幫助。一位教師在分析《沁園春》時,學生提出了一個頗有難度的問題,“把古代的幾位封建帝王說成都有‘略輸’、‘稍遜’、‘只識’的缺陷,是不是小看了那幾位帝王?”老師立刻意識到那學生對詞的主題思想還不大理解,他啟發學生思考的方法很別致,他把“惜秦皇漢武”那幾句詞朗讀一遍,讓學生聽聽朗讀中傳導了詩人的什么感情,是批評?是贊美?是輕視?是惋惜?學生說是惋惜,教師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且指出,那幾位封建帝王盡管也建立了自己的功業,盡管也不失為杰出的人物,但是他們畢竟代表了舊的時代、舊的文明。因此詩人在贊賞他們英雄業績的同時,也為他們身上無法克服的不足而感到惋惜。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反復朗讀全詞最后三句,要求讀出作者的贊美自豪之情來。學生讀后,思緒活躍,議論紛紛,有的若有所思,有的似有所悟。經過討論,學生認識到了前幾句和后三句的關系,即以古代英雄的不足襯托今天“風流人手”的杰出,以惋惜之情襯托贊美之意,從而抒發了中國******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正在為建立新中國這一千秋偉業而奮斗的滿腔豪情。這位教師在教學中巧妙的運用了朗讀的方法,把范讀和練讀結合起來,把讀、聽、思、評、議結合起來,使教學中的難點迎刃而解,渙然冰釋。
朗讀還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藝術中常用的技巧。朗讀能很快的把學生吸引到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中來。由于季節和生理的原因,夏季的下午第一節課上,一般說來,學生的精神往往不夠飽滿,甚至有打瞌睡現象,如果在上課時,讓學生練練朗讀,是能很快讓學生振奮起精神而進入學習的狀態的。
課堂的教學節奏總要有張有弛,即便是高中學生也不可能整節課始終保持緊張興奮的狀態,朗讀可以活潑課堂的氣氛,調節教學的節奏。比如在講析一篇有一定深度的作品時,當學生們已經進行了一番緊張的思索且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此時教師朗讀一段課文讓學生們欣賞,可以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學生們緊張的大腦得以休息,學習并沒有中斷。不過換了一種形式。如此的松弛又為下面的緊張創造有利的條件,單調枯燥得以避免,學習的活動力得以保持。借助朗讀還可以去穩定教學秩序。比如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學生整體上情緒波動不能安定,教師一走進課堂就明顯感到班級亂哄哄的,此時如果直接維持紀律,效果未必很好,有經驗的教師會讓學生齊聲朗讀一段課文,課文讀完了,一些學生的浮動不安的情緒被壓抑被轉移了,一個安靜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這樣做,既省去了維持紀律的精力和時間,又讓學生熟悉課文,真可謂一舉兩得。
朗讀可以廣泛的運用于各種文體的教學。詩歌、抒情散文、戲劇中運用得多些。在詩歌教學中,可以用來領悟詩歌的節奏、感情、韻昧和意境;在教抒情散文時,可以用它來再現文中所創造的優美的意境。真切的體驗作者真摯的感情;還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戲劇文學中的人物對話,以此來理解戲劇語言的動作性、含蓄性及富有個性。另外小說、寫入記事的記敘文甚至說明文中文學色彩頗濃的科學小品都可以用朗讀來加強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關于這些許多文章都進行了闡述,我不想再繼續論述,我只粗補充一點,即對一些文字相對艱深而感情含量大的文言文,如果用朗讀去引導學生閱讀,常常會收到以簡馭繁、以少勝多、以動制靜的奇效。比如《過秦論》一文不可謂文字不深。如果按照傳統的逐字翻譯·分析·歸納的方法去上,課時花得多,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吃力。我在教這課時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先讓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寫作目的和作者的藝術特色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后逐段指導朗讀。尤其要學生讀出文章的氣勢來,把對句子的解疑答難穿插在朗讀反復練習的間隙之中。逐段指導結束后,再讓學生把各段連起讀,讓他們注意語調、節奏、語氣的發展變化,以便從整體上去把握文章的脈胳.盡量貼近盡量充分體驗作者那種激越的感情。由于較好的運用了朗讀的方法,這節課的教學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課文的主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風格學生親自體驗到了,課文的語句全部弄通了,少花了一個課時,不少學生對賈誼飛揚的辭采、四溢的才華大加贊賞,通過朗讀他們找到和賈誼在心靈上的相通之處,產生了共鳴。
總之,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口語,培養語感,熟悉語文規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領悟文章精妙之處。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朗讀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朗讀這種方法還可以廣泛的運用到各種文體的教學中去,運用好這種方法對搞好教學具有實用價值和普遍的意義。葉老說:教是為了不教?!敝笇W生朗讀課文作為“教”的一種,可以使學生通過口、眼、腦等器官的活動,去充分理解課文,產生良好的語感效應。一旦學生為作品的內涵所吸引,被作品的情感所打動,被作品的意境所陶醉,那么他們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就已逐步形成,他們的主體作用就要逐步乃至充分發揮。久而久之,“不教”這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也就達到了。
- 上一篇:高中語文傳記文學教學研究論文
- 下一篇:語文課堂教學技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