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語文教學的法制教育融合
時間:2022-04-03 04:09:00
導語:剖析語文教學的法制教育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中小學生犯罪事件不斷發生,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對青少年加強法制教育。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貫徹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促進培養現代化建設合格人才的需要,是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素質的內在需求,也是引導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為了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我們應時刻教育學生守法遵法,在課堂上時刻滲透法制教育。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應當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適度滲透,從而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法制教育。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一、立足教學內容,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這一代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的問題,不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不知道我國地大物博,豐富的物產,眾多的英雄,缺乏“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種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對祖國的歷史文化的熟悉是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不可缺少部分。例如:利用教材《桂林山水》、《盧溝橋》等教育學生了解祖國的美麗河山,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同時還利用古詩教學,讓學生了解古人的文化情懷,講一些古代名人的愛國故事,如陸游、杜甫、岳飛等讓學生向他們學習這種愛國精神。
二、在教學過程中,樹立公民法制意識
1.民主與法制意識。新中國成立以后,人們主要依賴黨的文件、政策和領導人的指示調整社會關系。“十年浩劫”,頻頻發動的政策運動,使得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公民,私人財產和個人人身安全和尊嚴都是處于隨時可能受到侵犯的境地。痛定思痛,人們深切意識到法律制度與法律秩序的缺失是多么嚴重的社會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進入法治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法律制度與法律秩序將會更加健全。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也要把握機會,對學生實施法制教育。
2.環境保護意識。環境教育已成為20世紀以來的教育熱點。自1973年聯合國開展“國際環境教育”以來,環境保護教育已成長為引人注目的教育領域。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科學有序的環境教育能幫助學生學到許多知識和技能,形成環保能力和價值觀,理解持續保護地球資源的義務及保持環境質量的責任。
3.競爭與團隊合作意識。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國際趨勢下,企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競爭能力是人才脫穎而出的首要因素,而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又是能否創造更大價值的重要保證。語文教學中,要向學生灌輸競爭與合作的良性理念,讓學生養成自強不息的競爭意識,并在競爭中尋求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二戰”后,日本人就是憑著精誠團結,使一個資源缺乏的島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可以說,日本人的精誠團結對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起到了火箭助推器的作用,如就學生中的熱門話題舉辦辯論賽,可受到很好的關于“競爭與合作”的教育效果。
4.誠實守信意識。連日來,法國媒體披露“土倫大學企業管理學院的數百名中國學生涉嫌花錢購買文憑”事件,中國留學生聲譽受影響。近幾年來,各種媒體上鋪天蓋地的諸如“豆腐渣”工程、注水肉、盜版光盤、盜版圖書、假藥、學術造假等等,各種聳人聽聞、道德誠信淪喪的事件的曝光,已經使我們大家的生活陷阱密布了。所以,重建誠信事關民族興亡,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三、利用語文進行國際理解教育應該注意
1.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的共存與融合。進行國際理解教育,必須大力提倡和推動國際化,避免狹隘的極端民族意識,但國際化又決不是“全盤西化”,而應該是一種“共存”,與此同時“融合”。因此,進行國際理解教育應著眼于通過了解其他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把本國文化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來理解,著眼于促進學生對于人類文化的統一認識,讓學生意識到適用于各民族基本相同的生活條件和愿望,產生自己所肩負的國際主義義務的責任感。
2.滲透法制教育要適時有度。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如教“贍養”一詞時,教師要與“撫養”聯系起來,指出“撫養”是指父母或長輩養育后代,而“贍養”則指成年子女對父母或長輩的養老行為。
在學生理解詞義后,教者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規定,父母有扶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養的權利,但也相應的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從而明白享受權利就要盡義務的道理。再如,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一課時,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母親掙錢扶養作者兄妹的艱難,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同時也感悟出作者對母親那份崇敬和愛戴,那份孝心,那種愧疚———“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進而升華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育學生懂得孝敬父母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國法律規定的義務。這樣的語文教學,使學生在接受祖國語言文字熏陶時,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 上一篇:村小留守兒童健全法制教育思考
- 下一篇:運用維權中心剖析高校法制教育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