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古琴心理療法分析
時間:2022-11-01 03:21:30
導語:中國傳統古琴心理療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古琴作為中國古老的傳統樂器,不僅具有較高的音樂審美價值,同時也具有著一定的心理療愈功能。在《禮記•樂記》、《史記•樂書》等古籍文獻中,記載了先民們運用古琴來維護心理健康的音樂治療實踐活動。古琴在平衡人體陰陽五行動態,調和人體氣息,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古琴療法;歷史淵源;基礎理論
中國是人類歷史上運用音樂療法最早的國家之一。古琴心理療法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療法的歷史遺存,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被人們運用身心健康服務領域。探究古琴心理療法的歷史淵源、運用理論,對于當代對古琴心理療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古琴心理療法的歷史淵源
中國運用古琴的傳說歷史久遠,在《呂氏春秋•古樂》中記載了中國最早的古琴應用活動。其中提到朱襄氏(又稱神農氏,是中華人文始祖之一)所在的地區,多風且干燥,草木都枯萎了,當地農作物結不出任何果實,直接影響到了百姓們的生存問題。因此,在當時有個叫故達的人就制作出了五琴(五弦琴,屬于古琴的最初模型),并通過演奏五琴音樂來祈雨驅旱的故事。這一故事反映的中國古人在遠古時期就已經知道古琴的心理慰藉功能,并通過古琴求雨的祭禮方式,開展了音樂療法實踐活動。古琴發展到堯、舜時期,基本形成了固定的琴型,到周朝已發展為宮廷伴奏樂器并逐漸形成獨奏樂器。春秋戰國時代的古琴音樂已經有了相當的水平,樂曲已有了具體的曲名。《史記》中就記載了孔子運用古琴療愈心靈的故事。漢代《說文解字》、《風俗通義》)、《尚書》、《禮記•樂記》、《史記•樂書》都有大量關于古琴的應用記載。唐代是古琴發展史上的一個巔峰時期,不僅唐代古琴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和模仿。就連當時李白、白居易、王維等著名詩人詩歌創作都與古琴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白居易把古琴作為自己的良伴和知音。他認為,聽琴和彈琴能讓人心境遠離塵囂的社會,在聆聽或演奏古琴的過程中,人的心理能夠達到平靜、祥和的美妙狀態。到了宋代,古琴藝術已經能夠具體反映出文人的思想和認知觀念,特別是北宋的人文精神,更多的是滲透于古琴音樂的審美之中。當時的朱熹、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等名人都有相當的古琴修養。古琴的養心功能在他們的古琴音樂實踐活動中,對于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都發揮出來了重要的作用。明清時期的古琴療法實踐中,人們更加注重古琴音樂的修心養性之本。特別是在古琴音樂的運用中,古琴藝術中所具有的辯證哲學思想,以及古琴音樂中所展現出來的“和心”之審美思想,為人們運用古琴養心提供了理論基礎。古琴具有音色優美、音域寬廣、表現豐富等特點,加上古琴簡單易學的特性,所以自古以來文人、雅士修心養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樂器?!抖Y記•曲禮》曰:“君子無故不徹琴瑟”,由此可見,在古代人們把操琴、弄瑟的行為,已經看成是君子日常修身養性的一種生活習慣。在東漢應勛的《風俗通義•聲音第六》中記載有:“琴之大小得中而聲音和,大聲不喧嘩而流漫,小聲不湮滅而不聞,適足以和人意氣,感人善心?!睆奈淖置枋鲋锌梢钥吹皆趦汕Ф嗄昵埃袊湃司鸵庾R到了古琴的聲音大小適中,音色清、微、淡、遠,彈奏間聲音大而不喧嘩,小而細膩有度,大小聲音相互應和,具有平和心神、修心養性的作用。
二、古琴心理療法的基礎理論
中國傳統古琴療法理論是建立在傳統中醫養生理論基礎之上的。古琴音樂哲學思想中“應和觀”是中醫陰陽平衡論的另一種體現形式。人的身體內部臟器運動如果出現陰陽失衡,人就出現身心上的不適,嚴重的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演奏古琴或聆聽古琴音樂具有調節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功效,可以利用古琴音樂的陰陽屬性來補偏救弊,來協和人體的陰陽平衡。在古琴療法的實踐中,古人依據傳統中醫五行與五臟的配屬關系,在借鑒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的思想指導下,學會了運用不同五行屬性的古琴音樂針對相應的臟腑經絡進行調整,以維持人體陰陽五行動態平衡的關系。受到中國傳統整體觀哲學思想的影響,哲學中大宇宙和小宇宙的觀念中,古代先民們把人體視作一個小的宇宙體,人體各個臟器功能協調平衡,機體才能處于身心健康狀態。當代生物電子科技實驗已經證實,古琴音樂的頻率和人體臟器的運動頻率相似,人體器官通過對古琴音頻信號的接收會對組織細胞起到按摩作用,增強細胞新陳代謝。通過長期的演奏或收聽古琴音樂可以使人精神放松、心情愉悅,在氣血平和、心身松弛的狀態下,人的心理健康就能夠得到基本的保障。
從古琴的制作原理上,古人也已經指出了從演奏古琴時不同指法運用,以及不同琴弦與不同人體臟器相互對應的關系上,提出了古琴養身、養心的理論依據。古琴起初只有五根弦,后經不斷改進生成七弦琴。主要體現在彈古琴時人的左右手分別對應手的太陰腑經和手的三陰焦經,通過手指的運動有促進經絡之氣運行的功能。彈琴時的正確坐姿也利于背部經絡氣息的暢通,促進全身血液流通,彈琴過程中再加上音樂和人意念的有機結合,便會產生良好的養生保健作用。《黃帝內經》里講到古琴與人體的五臟對應保健理論,其中明確指出一弦音對應人體的脾,二弦音對應人體的肺,三弦音對應人體的肝,四弦音對應人體的腎,五弦音對應人體的心,不同琴弦演奏出的不同音樂與對應的臟器產生物理共振效應,從而產生較好的音樂養生效果。東漢秦時桓譚在《新論•琴道》寫到:“琴七絲足以通萬物而考至亂也。八音之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聲不振華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八音廣博,琴德最優”。由此得知,在中國古代,古琴兼具有修心養性、禮樂教化的重要功能。
古琴演奏涉及的演奏姿態和呼吸節奏,具有調和人的氣息、血壓等功效。氣息的調整則可以促進調心,其作用是調控人的心理活動。古琴的練習強調意守丹田(指的是大約在肚臍下三寸的部位)在呼吸的過程中注重呼吸的節奏和音律的節奏融為一體。這類似于氣功中的調息法,這種調整呼吸的方法,不僅有益于調心的過程,也能協助演奏者集中精神,摒棄雜念,在練習古琴時進入到一種所謂“人琴合一”的入定狀態。人在彈琴時一旦達到這種境界,其內心里的各種情感體驗,就能夠被引導到至琴曲所描繪的意境之中,人的心理也會因此受到洗禮、凈化與升華。
[參考文獻]
[1]張勇.中國傳統音樂治療理論與方法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李春源.古琴音樂養心[C].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3]邊江紅.古琴音樂與中醫養生[M].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13.
[4]苗建華.古琴美學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作者:張勇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藝術治療研究中心
- 上一篇:醫患共同決策對和諧醫患關系的影響
- 下一篇:臨床工程師職業暴露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