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文人畫藝術觀念探究

時間:2022-01-06 10:33:07

導語:陳師曾文人畫藝術觀念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陳師曾文人畫藝術觀念探究

摘要:陳師曾的留學經歷使他的藝術觀更具現代性與先進性,其文人畫藝術觀念積極地影響了中國畫的發展,其《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也成為中國美術史中對文人畫評價的不容回避的杰作。陳師曾堅定地為文人畫作辯護,他這種獨特的藝術觀念與《文人畫之價值》一文,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進步性闡釋和美學觀念的表達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陳師曾;文人畫;藝術觀念

中國文人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內容,關于文人畫的發展與研究自唐代以來從未間斷過,宋代蘇軾、明代董其昌等繪畫理論家對文人畫都進行過研究,但尚顯不足,尤其是如何界定文人畫的領域,這種情況一直持續至近代。20世紀初,中國美術受到外來美學思想的影響,學界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的美術問題,其中就包括對文人畫這一領域的審視,如何界定文人畫已成為學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陳師曾可謂我國近代美術史上研究文人畫的開山祖,他的文人畫觀念對我國文人畫的發展、變革都產生了一定影響。研究陳師曾的文人畫藝術觀念,有助于更好地認識其藝術主張與美術理論對中國美術的影響。

一、陳師曾藝術觀念的形成

陳師曾文人畫藝術理念的形成和轉變受特殊時期的影響,只有關注當時的時代背景可能對他造成的影響,才能更清晰地認識他的藝術觀。受西方美術的影響,如何革新中國美術是陳師曾和當時學者共同面對的問題,陳師曾的文人畫觀念及其作品《中國繪畫史》就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誕生的。研究時代背景,首先應關注的是陳師曾的留學經歷。日本畫壇對陳師曾有一定的影響,陳師曾也參考、借鑒了日本學者大村西崖的文人畫理論和其他關于中國美術史的研究著作。留日的經歷對他藝術觀念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然而,接受西方文明的洗禮并沒有改變他中國文人的身份。陳師曾出生于名門世家,六歲開始習畫,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傳統教育,因此練就了深厚的國學功底。后來他遠渡日本,學習西方的藝術思想。19世紀末期,日本在經歷了明治維新后,社會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西方美術對日本的傳統美術也產生了影響。此時,同樣位于東方的中國將日本作為學習西方的一個窗口。留學東京的經歷使陳師曾正式學習了西方油畫和水彩畫,并了解了中西方繪畫的差異。在日本學習西方文化的過程中,以岡倉天心為首的一批日本美術家在以西方繪畫為主流的繪畫改革中,企圖變革日本傳統美術。他們在日本傳統美術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美術的一些技法,使日本的傳統美術更加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品位。陳師曾對于中國繪畫的發展方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大膽地融合中西繪畫,將西方繪畫的技巧運用于中國畫,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創新[1]。1911年,陳師曾翻譯了日本久米桂一郎的《歐洲畫界最近之狀況》。陳師曾在文章的最后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中西繪畫是兩種不同的體系,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優劣之分,只要是優秀的作品都會陶冶人們的情操,為人們帶來美的享受。但是由于西方繪畫在中國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也沒有較好的作品傳入,當時的人們對西洋繪畫未能獲得足夠的了解。留日的經歷讓陳師曾見證了東西文化交流后帶來的藝術繁榮,他翻譯的文章也意在喚醒國人對于中國畫現狀的認識,并且希望人們學習西方繪畫。不僅如此,陳師曾的藝術理論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日本學者大村西崖的影響。大村西崖致力于研究東洋美術史,并以中國美術史為核心發表了一系列著作。1921年,大村西崖完成了《文人畫之復興》并利用演講大力提倡文人畫。同年十月,他來到中國,在金城的介紹下,認識了陳師曾,兩人開始共同探討文人畫的問題。盡管他們在不同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想法和行動非常相似。受大村西崖的影響,陳師曾撰寫了《文人畫之價值》一文,并將大村西崖的文章翻譯為文言文,合編于《中國文人畫之研究》一書中。1926年,大村西崖出版了《中國美術史》,這本書體例尤精,搜羅尤廣,所含學問思想深厚,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美術史學的研究進程;1934年,陳師曾出版了中國美術史的著作。兩本書的結構體例相似,都采用了綱要式的編寫方法。陳師曾留學日本,其藝術觀念也在潛移默化間受到影響,并在文人畫研究方面有著極為深厚的造詣。

二、陳師曾之《文人畫之價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中國學者開始重新討論文人畫,希望改革中國美術,學習西方的先進藝術。以林風眠、徐悲鴻為代表的一些學者主張中西融合,用西畫改造中國畫。中國畫領域的多數學者期望通過中西融合維護中國傳統繪畫發展的信心,陳師曾就是其中一員。他指出了文人畫的獨特價值與內涵,并發表了《文人畫之價值》以維護中國傳統文人畫。文人畫從發展到繁榮再到近代的衰落,其中的緣由值得人們探究和思考。1921年1月,陳師曾發表了《文人畫之價值》一文,用理論維護陷入危機的中國傳統文人畫,這篇開山之作猶如春天的第一聲驚雷震動畫壇,讓文人畫逐漸走出了困境。陳師曾從文人畫的定義、精髓、格調、要素四個方面論述中國文人畫的發展歷程,從文人畫的作畫本質、形體關系、綜合性等方面闡述了文人畫的內涵與價值,并指出“人品、學問、才情、思想”是文人畫的四大要素。文章還簡扼地敘述了文人畫的形體觀念、歷史、特征等,而這些要點在評估文人畫價值時是不可缺少的。陳師曾認為,文人畫的主旨是表達畫家的個性與思想,是畫家寄托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畫家創作的目的是抒發自身的情感,而不是為了描繪客觀事物。他認為,學習和創作文人畫的歷程是由追求形似到不求形似的一種具有進步性的過程。學習文人畫的初始階段要追求形似,在不斷的練習中熟練掌握客觀事物的特征,在此之后可以“任意畫之”[2],通過這樣具有階段性的發展,達到文人畫更高的層次和境界,不再追求形似而更注重自身的思想情感,用情動人,這也與西方提倡的“移情說”觀點相似。關于文人畫畫家的內在修養問題,陳師曾認為,畫家的內在修養對文人畫的價值表現和藝術特征極為重要。他認為,文人畫在漢代被開創,它的發展與畫家的思想都受到了“五德”學說的影響。到了唐宋時期,詩歌的發展對文人畫的影響更為直接,這也是文人畫能夠在唐宋時期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他指出,當時的文人擺脫了物質束縛,進入了更高層次的意識形態領域,他們的畫自然地表達了自身的情感和興趣,這也是從文人思想與繪畫相結合的角度探索文人畫發展的重要因素。從陳師曾的觀點看,畫家的精神特質對藝術有很大的影響,畫家的內在涵養和精神境界與文人畫的要素是內在與外在的關系,而文人畫的價值正是在于追求畫家的底蘊和修養。陳師曾極力反對用西方寫實主義的繪畫技法和理念完全取代文人畫,通過《文人畫之價值》闡述了文人畫的價值和進步意義,強調了文人畫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他維護文人畫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他在繪畫思想中體現的文化立場和藝術觀念。

三、陳師曾文人畫的藝術觀

有著深厚國學底蘊和豐富留學經歷的陳師曾,在藝術觀念上并不像當時的部分畫家和學者跟隨社會潮流而行。他提出了“中國畫是進步的”,并在《中國人物畫之變遷》中分析了中國畫的特點、價值等內容,認為中國畫并不是“退步的”,并不能因此全盤否定它。日本學者大村西崖在《中國美術史》中提出了界定文人畫的標準。他認為,要確定作品是否屬于文人畫,要從作畫者的身份是否為文人判斷,文人畫不是一種流派或是藝術樣式的名稱。筆者認為,陳師曾對于文人畫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大村西崖的影響。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中指出,文人畫并不是考究畫面表現出的藝術技法,而是要含有文人的性質,能夠表達文人的志趣與思想感情,這樣的畫就可以定義為文人畫,如此作畫的人就是文人[3]。他不僅界定了文人畫,而且運用文人畫的概念界定文人,這種觀念顯然是不夠完善的,但他的藝術觀念在對文人畫寬泛的定義中得到了體現。陳師曾通過作品體現出的文人應具備的特質判定該作品是否屬于文人畫,但又反過來推演,用文人畫判定作者的身份,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有待商榷的。

陳師曾在面對文人畫時,有著自身的獨特思維和藝術觀念。他重點強調文人的身份和精神特質,堅定地維護中華傳統文化立場。在傳統繪畫與西方先進藝術的碰撞中,陳師曾的《文人畫之價值》為中國畫的創新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陳師曾對文人畫價值的總結和文人畫的界定,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陳師曾用《文人畫之價值》為文人畫辯護,解釋了文人畫不可替代的價值。之后,陳師曾又發表了《中國畫是進步的》一文,對“中國畫退步論”作了強烈的回應。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種觀點是不合時宜的,正因為如此,才體現了他的脫俗之處。他在日本留學后形成的先進藝術思想與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定立場和藝術觀念讓人們欽佩。陳師曾的藝術觀是通過自身的實踐經驗而上升到理論局面的總結,這種科學總結對當時盲目反對文人畫的做法提出了質疑和批評,并重新確立了文人畫的地位,使文人畫的價值得到了重新評估。

參考文獻:

[1]呂穎梅.論留學經歷對陳師曾繪畫理論的影響[J].人民論壇,2010(29):186-187.

[2]康倩.筆墨當隨時代——陳師曾《文人畫之價值》畫學思想發微[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169-175.

[3]陳師曾.中國繪畫史文人畫之價值[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

作者:段雨晴 單位:揚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