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藝術民族化趨勢研究

時間:2022-01-10 03:59:00

導語:鋼琴藝術民族化趨勢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鋼琴藝術民族化趨勢研究

摘要:鋼琴藝術民族化趨勢是我國鋼琴藝術的基本特點,也是我國鋼琴藝術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文章首先介紹了鋼琴藝術民族化的發展歷程;其次,闡述了鋼琴藝術民族化的意義:拓展了鋼琴藝術的邊界,具有繁榮現代音樂藝術、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作用;最后從鋼琴創作、鋼琴演奏、鋼琴風格以及鋼琴教育四個方面論述了鋼琴藝術民族化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鋼琴藝術;民族化;發展趨勢

鋼琴藝術雖然是舶來品,但歷經上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現代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了極為明顯的民族化特點。準確地把握鋼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趨勢,是發展鋼琴藝術的根本要求。

一、鋼琴藝術民族化發展歷程

我國鋼琴藝術的民族化進程,自鋼琴傳入我國便已開始,而真正取得實質性進展則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建國初期,得益于民國時期音樂人的探索與積累以及中央文藝政策中的“民族化”要求,鋼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欣欣向榮,涌現了大量反映工農兵生活的作品。時期,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下,鋼琴藝術的發展頗為曲折,一方面,作為資產階級貴族的產物,鋼琴藝術受到了嚴厲的批判;另一方面,作為文藝宣傳的有效載體,鋼琴藝術又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比如1968年創作了鋼琴伴唱《紅燈記》,1974年改編的《繡金匾》,兩部作品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時期的鋼琴藝術總體上沿著藝術服務于政治的路徑前行,走的是革命化的發展道路,但仍有大量民間元素被融入鋼琴創作中,變相地為鋼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做出了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治環境的日益向好,鋼琴藝術的民族化邁向了新的臺階,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并出現了許多多樂章的大型鋼琴音樂作品,比如劉敦南1979年創作的大型鋼琴協奏曲《山林》。此一時期的鋼琴創作由于擺脫了政治的束縛,創作者的個人意識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彰顯,且在創作技法上也日益成熟并多元。受此影響,鋼琴藝術的民族化逐漸從簡單民族音樂技巧的呈現演變為民族鋼琴風格的塑造,鋼琴藝術的民族化發展逐步從自發走向自覺。

二、鋼琴藝術民族化的意義

(一)拓展鋼琴藝術的邊界。鋼琴藝術起源于西方,經由古典鋼琴改造而來,因其音域寬廣、音色豐富而深受西方觀眾的歡迎。早在明朝中晚期,鋼琴便經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入我國,但僅在宮中流傳,并未對我國音樂發展產生很大影響。西學東漸以來,隨著中外交流的不斷深入,鋼琴藝術逐漸在我國普及開來,民國時期,鋼琴已經成為音樂舞臺最為重要的器樂之一,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了許多民族傳統器樂。鋼琴藝術雖然是舶來品,但在其傳入中國以后,便深受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影響,呈現出鮮明的民族化發展態勢。比如第一代民族鋼琴家趙元任結合天津快板的伴奏音調創作了《偶成》,而蕭友梅則在新《霓裳羽衣舞》中大量采用了民族五聲性旋律,使得中國鋼琴藝術在早期階段便具有了迥異于西方鋼琴的藝術特點。中國鋼琴藝術的民族化突破了西方鋼琴理論對鋼琴藝術的限制,拓展了鋼琴藝術的邊界。(二)繁榮現代音樂藝術。作為人類最為重要的藝術樣式,音樂藝術的發展與繁榮能夠推動整個文化藝術發展與繁榮。對當前我國現代音樂而言,融會貫通古今中外的音樂藝術,走一條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發展道路是最為科學、最具文化意義的路徑,它是我國現代音樂藝術持續繁榮的前提條件與必然要求,而鋼琴藝術的民族化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鋼琴作為世界范圍內最為流行的樂器,也是當前我國擁躉最多的樂器之一,鋼琴藝術的民族化改造,不僅對鋼琴藝術本身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價值,對增強我國現代音樂民族性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鋼琴藝術作為舶來品,受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深刻,以我國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來重構鋼琴藝術,有助于深化東西方音樂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世界鋼琴音樂藝術的發展。(三)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我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與極為燦爛的文化,民族音樂文化則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民族音樂都在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且,對不同的群體而言,均有與其審美需求與文化理念相對應的音樂樣式,比如,社會大眾偏愛的民間小曲小調、文人雅士偏愛的雅樂等,至于戲曲音樂,無論男女老幼均非常喜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民族音樂的生存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鄉土社會的解構與消退,使得大量民族音樂瀕臨失傳。如何有效解決此一問題成為我國文化保護中的重點與難點,而鋼琴藝術的民族化也許會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路徑。鋼琴藝術的民族化進程需要從民族音樂資源中汲取養分,這可以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鋼琴藝術民族化的發展態勢

(一)鋼琴創作的民族化。鋼琴創作的民族化是鋼琴藝術民族化進程中的關鍵。鋼琴藝術自傳入我國以來,便開始了民族化進程,并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表現形式、題材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但總體而言民族化水平是在不斷提升的。對鋼琴創作的民族化而言,改編傳統樂器的經典作品是最為常見的方式,我國大量古典名曲,比如箏曲《夕陽簫鼓》、二胡曲《二泉映月》、嗩吶曲《百鳥朝鳳》均被改編為現代鋼琴曲?!栋嬴B朝鳳》作為我國鋼琴藝術創作民族化的范本,改編自我國民間同名的嗩吶曲。嗩吶是我國最具民族性的樂器之一,具有音色明亮、音量洪大等特點,常被用于民俗活動,如紅白喜事等。鋼琴曲以嗩吶曲作為改編對象,本身就是民族化創作的一種嘗試。鋼琴曲《百鳥朝鳳》是典型的多段體結構,創作者在結構設置中借鑒了傳統音樂結構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整體性布局,使樂曲從宏觀層面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而在微觀層面,創作者高度重視民族旋律、民族和聲在樂曲中的應用,使得樂曲的民族特點更加鮮明。例如,四五度疊置以及五聲縱向結合在樂曲中出現了多次,而縱向結構在橫向展開的同時,則會伴有大量的平行四五度進行,這些都是民族音樂創作技法在鋼琴藝術創作中的具體表現。(二)鋼琴演奏的民族化。鋼琴藝術的民族化,在鋼琴作品的創作上表現為兩個層次。鋼琴作品的創作有一次創作與二次創作之分,一次創作指樂曲的編曲,二次創作者是樂曲的演奏,因此,鋼琴藝術的民族化,既是作曲環節中的民族化,也是演奏過程中的民族化。首先,在演奏曲目的選擇中,以中國民族鋼琴作品為主體。歷經百余年的發展,我國民族鋼琴作品已經完成了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歷程,各種不同類型的經典鋼琴民族作品為數不少,比如早期的《牧童短期》以及當前廣為流行的《第三新疆組曲》《京劇瞬間》等,并且中國民族鋼琴作品占演奏曲目占比不斷上升,目前已經不低于50%。其次,在演奏技巧上,更重視民族化演奏技巧的運用。一方面,演奏人員都很重視民族化演奏指法、觸鍵法的練習,使中國民族鋼琴作品在演奏中與西方鋼琴作品逐漸區分開來;另一方面,借助鋼琴音色特點來模擬不同民族樂器的音色,比如古琴的音色、琵琶的音色等,這些都是鋼琴演奏民族化的表現。最后,在演奏情感上,更重視民族情感的傳遞,這也是鋼琴藝術民族化的重要方面。演奏者努力把握鋼琴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底蘊以及民族情感,借助演奏以及綜合性的表演,來完成民族情感的傳遞。(三)鋼琴風格的民族化。與國外鋼琴藝術相比,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受民族民間音樂的影響較大,在藝術風格上具有鮮明的民族化特點。與創作技巧、演奏方式等相比,藝術風格更具整體性特征,它是鋼琴藝術由內而外表現出來的。鋼琴藝術的民族化風格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首先,五聲調式。五聲調式是我國民族音樂的基礎,與西方的大小調式相比,我國的五聲調式無論在音級數目還是在音響效果上,均非常獨特,反映到鋼琴藝術中,便是復調性與和聲性中的民族色彩。就復調性而言,賀綠汀先生的《牧童短笛》最具代表性。該曲子巧妙地將民間的支聲復調與西洋對比復調技法進行了融合,借助自由對位形態來處理五聲化旋律,使得樂曲的旋律色彩更具民族色彩,進而形成鋼琴藝術的民族風格。其次,戲曲風格。戲曲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的瑰寶,除了京劇、黃梅等在全國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劇種外,我國可考的地方劇種在300種以上,戲曲藝術的方言與唱腔對鋼琴藝術民族化風格的塑造都有著重要意義。以《戲曲組曲•京劇小段》為例,為了更好地表現出京劇的京劇西皮腔的特點,創作者在第一主題中采用了輕巧的顆粒性聲音效果。第三,民歌風格。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資源中具有生命力的內容,也是民族音樂文化的精華所在。鋼琴藝術在民族化的進程中高度重視民歌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以《黃河》為例,作為經典的鋼琴協作曲,該曲子以民間勞動中常見的號子音調為素材,借助船夫的搏擊風浪的情節,展現了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四)鋼琴教育的民族化。鋼琴教育是鋼琴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鋼琴藝術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國現代鋼琴教育起源于民國時期,1927年成立的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便設立了鍵盤系(鋼琴系的前身)。但早期的鋼琴教育存在著嚴重的西化現象,無論是教育理論,還是練習曲目,均以西方為主,民族特點不明顯。新中國成立以來,受“民族化”“群眾化”文藝方針的影響,我國鋼琴藝術民族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鋼琴教育民族化趨勢也日益明顯。就當前我國鋼琴教育現狀而言,民族化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民族鋼琴曲目在學生練習曲目中的占比不斷上升。在傳統的鋼琴教育中,鋼琴曲目的練習,無論是練習曲還是鋼琴曲,均以西方經典曲目為主,比如車爾尼鋼琴練習曲、席特鋼琴小品等。而在當前的學生鋼琴練習中,諸如《夕陽簫鼓》《二泉映月》等民族氣息濃厚的鋼琴藝術作品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次,傳統音樂理論教育得到了重視。中國有著悠久的音樂發展史,并且形成了豐富的音樂理論。與西方音樂理論相比,我國音樂理論緊扣民族音樂的實際特點,具有很強的民族性。目前,高校在音樂教育中越來越重視民族音樂理論的傳授,努力提升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夯實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底蘊。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對我國現代鋼琴藝術而言,民族化是鋼琴藝術繁榮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打造具有中國特色鋼琴音樂的關鍵。我國鋼琴藝術自誕生之日,便深受鋼琴民族化理念的影響,并且,隨著這一進程不斷推進,創作、演奏、風格、教育中的民族化趨勢日趨顯著。

參考文獻:

〔1〕梁茂春.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歷程[J].音樂探索,2006,(01):3-7.

〔2〕姜雪柔.我國鋼琴創作民族化問題研究[J].音樂時空,2015,(24):81.

〔3〕崔雪花.鋼琴教學民族化中鋼琴演奏民族化問題探微[J].音樂大觀,2014,(05):99.

〔4〕鄧毅志.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化風格[J].大舞臺,2014,(11):189-190.

〔5〕周君.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J].音樂時空,2016,(01):94,105.

〔6〕馮會.中國鋼琴音樂藝術風格的民族化發展探討[J].作家,2009,(06):33-34.

作者:湯瑋 單位:廣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