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

時間:2022-01-19 10:00:17

導語:中醫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

摘要:目的以學生視角分析基層定向醫學生中醫學教學效果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從學生對中醫學的了解、學習中醫學的動機和目標、學習中醫學的方法、對中醫學教材的評價、對中醫未來的看法5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結果教學效果與學生對中醫學的認識、教材內容、授課教師水平、授課方法、課程安排等相關,建議加強宣傳,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安排課程。結論根據實際情況對中醫學教學進行改進,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基層定向;醫學生;中醫學;教材

基層定向醫學生的就業方向以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主,學生將來的服務人群是基層群眾,工作內容以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為主,因此人才培養目標、方向與普通醫學生有一定區別。目前,國家對基層醫療服務有更嚴格的要求,提出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型醫藥衛生人才,以滿足“小病在基層解決”的要求。中醫因其“簡便效廉”的優點,在基層醫院被廣泛應用,因此中醫學在基層定向醫學生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中醫學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基層定向醫學生對中醫學授課教師、課程設置、授課方式、教材設置等方面的評價,分析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并制訂相應對策,為提高中醫學教學水平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首都醫科大學2017級定向臨床班和預防班的學生,參與調查并填寫有效問卷的共92人,問卷應答率為100.00%。

1.2調查方法

在咨詢授課教師、與學生訪談、查閱相關文獻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中醫學的了解,學習中醫學的動機和目標、學習中醫學的方法、對中醫學教材的評價、對中醫未來的看法5方面,每個方面設置4~12個問題。利用問卷星發放調查問卷,學生網上填寫、提交。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評價和建議,采用不記名填寫問卷的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對中醫學的了解

很喜歡中醫學的學生占32.61%,完全相信中醫藥療效的學生占47.74%,非常了解中醫學的學生占7.61%。對于中醫學知識的獲取途徑,66.3%的學生選擇書、電視、廣播。58.7%的學生曾經找中醫師看病。通過閱讀書籍獲取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生占27.17%。自己或家人偶爾看中醫的學生占81.52%,經常看中醫的占15.22%。認為有必要開展中醫學教學的學生占79.35%,42.39%的學生認為針灸治療有效,33.70%的學生認為對內科疾病有效。67.39%的學生認為中藥見效慢、煎服麻煩、太苦。50%以上的學生認為中醫具有副作用小、歷史悠久、能治本等優點。52.17%的學生認為非中醫類專業醫學生有必要掌握中醫學知識,實現中西醫結合,而46.74%的學生則認為應根據學生興趣決定是否開設中醫學課程。通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73.91%的學生對中醫的認識有很大改觀,60.87%的學生認為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醫學生不了解中醫,自己以及家人也很少看中醫,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通過閱讀書籍了解中醫學知識。可見,大眾包括西醫醫生對中醫的認識均有待提高。學生比較肯定針灸的療效,大部分學生認為中藥見效慢、煎服麻煩、太苦,但是肯定中醫歷史悠久、副作用小、能治本的優點。因此,應發揮中醫針灸的優勢,克服中藥的缺點,如推廣中藥顆粒劑,擴大中藥應用范圍。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做出巨大貢獻,學生切身感受到了中醫的療效,73.91%的學生對中醫的認識有了很大改觀。可見,切實的療效對學生觀念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2.2學習中醫學的動機和目標

34.78%的學生非常想學習中醫學,65.22%的學生想學習,沒有學生不愿意學習中醫學。46.74%的學生因為感興趣而學習中醫學,26.09%的學生因課程設置而學習,27.17%的學生因為有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學習。58.70%的學生希望學習中醫學知識后應用于臨床,39.96%的學生則希望用于養生保健。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于學習中醫學很感興趣,希望能夠將所學應用于臨床以及自己和家人養生保健。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很重要。中醫學的發展源于臨床,因其病機描述抽象、概念內涵模糊初學者往往難以理解,授課教師應在不失科學性、真實性的前提下,增加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臨床案例示教,使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體會中醫的魅力。西醫院校中醫學理論課課時相對較少,見習課更是少之又少,較少的實踐機會無法使學生充分應用理論知識[1]。應增加臨床見習課時,尤其是針灸課課時,以實用、可操作為教學目標,使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當前,健康觀已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促進人的健康為中心”,基層醫生應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承擔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推廣普及的責任[2]。故在課程中可增加治未病、養生相關內容,講授保健穴位、保健操、保健中藥知識,突出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有一定療效的特點,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為己所用,工作后為患者及其家人健康提供可行性建議。

2.3學習中醫學的方法

54.35%的學生認為學好中醫學的關鍵是興趣,30.43%的學生認為是用功程度,還有15.22%的學生認為與教師的授課方法有關。50.00%的學生認為授課教師要有一定的授課技巧,專業基礎扎實,至于知識淵博、熱情坦誠等優點并不是他們看重的。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占比最高的是臨床實踐與病例分析,分別為68.48%和63.26%,選擇問答式教學的學生只有9.78%。82.61%的學生認為中醫學教學中應多講有趣的故事,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希望多一些實踐機會。有84.78%的學生認為最佳中醫學教學模式為理論講授+實踐。57.61%的學生認為中醫學教學存在中醫基礎薄弱,中醫臨床思維得不到培養的問題,并且認為中西醫課程安排不均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興趣是學好中醫學的關鍵,而且學生對于教師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認為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效果最關鍵的因素。有調查顯示,中醫院校95.6%的學生希望教師博學多才,知識淵博,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在講授理論時聯系臨床[3]。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應提高課堂趣味性、生動性。我們在遴選授課教師時,不應僅以學歷、科研成就、職稱等為條件,相反,扎實的臨床基礎、嫻熟的授課技巧、豐富的臨床經驗才是重要標準,既往問卷調查發現,中醫學教師應具備較高的醫學人文素養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執教能力與操作能力,有教學組織管理能力,熟知中醫適宜技術,具備較強的醫患溝通能力[4]。學生比較認可臨床實踐和病例分析的授課方式,并期望教師在課堂上多講有趣生動的故事及案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與中醫學學科特點有關。另外,學生認為應多實踐,了解中醫看病特點,使其對理論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

2.4對中醫學教材的評價

對于教材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是針灸、中藥、拔罐、食療、推拿、艾灸、刮痧,分別占75.00%、66.30%、55.43%、52.17%、44.57%、43.48%、31.52%。認為教材內容難易適中的占47.83%,較難的占42.39%;對教材內容很滿意的占44.57%,一般滿意的占54.35%。47.83%的學生認為教材有特色,但不夠鮮明;44.57%的學生認為教材特色突出,和西醫有明顯差異。問卷調查顯示,58.70%的學生認為中醫學課時太少,感興趣的知識點被刪掉了;39.13%的學生認為課時完全夠。41.30%的學生認為課程壓力大,課后沒有時間學習;36.96%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上就能夠掌握,不需要課后進一步學習。從以上學生對中醫學教材內容的反饋可見,有近半數的學生對教材滿意,認為內容難易適中;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課時太少,應適當增加課時數。對于教材內容,學生感興趣程度排名前3的為針灸、中藥、拔罐,半數以上學生對食療、推拿、艾灸、刮痧等內容感興趣,希望適當增加針灸、艾灸、刮痧等實用性強的內容,突出中醫特色。

2.5對中醫未來的看法

對于中醫發展趨勢,64.13%的學生認為有很好的發展前景;21.74%的學生認為發展前景一般,比較難傳承。認為中醫發展難的原因在于中藥口感差、攜帶不便、難以推廣的學生占51.09%,45.65%的學生認為中醫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31.52%的學生認為是見效慢,33.70%的學生認為是媒體宣傳不到位,還有28.26%的學生認為中醫只是根據前人經驗、沒有創新。對于今后的學習內容,51.09%的學生希望是常用中醫知識。可見,對于中醫理論的理解以及現代中醫發展的認識,學生理解得不夠深刻。中醫理論來源于臨床,是一門經驗醫學,重視個體辨證,與西醫不同的是臨床可重復性差,這使得一部分學生認為其缺乏科學性。目前,中醫也在逐步現代化,做了大量現代機理的研究,力求與現代醫學接軌,然而由于學科體制不同,還需要一定時間,并且兩個學科完全吻合也是不現實的,正是由于二者的差異性,才能利用各自優勢進行互補性的治療和預防。比如,中醫在慢性病、預防保健方面優于西醫,而西醫在危急重癥的治療方面優于中醫。這就需要教師在理論授課時對兩種醫學的特點進行講解,使學生對中醫有更清晰的認識。

3思考與建議

隨著國家對中醫的認可和推廣,中醫在基層的應用將迎來更廣闊的空間。基層醫師中醫知識掌握情況對于中醫臨床療效的發揮起到關鍵作用。因此,要對基層定向醫學生中醫學教育引起重視。目前,從問卷結果來看,基層定向醫學生中醫學教學存在一些問題,現提出以下建議。

3.1加強中醫學知識宣傳

學生對中醫學認識了解欠佳,因此,有必要加強中醫學知識宣傳,弘揚中醫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此次全球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醫在疫情防控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學生切身感受到了中醫的療效,許多人對中醫有了新的認識。

3.2培養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多數學生注重授課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授課技巧,既往問卷調查顯示,帶教教師的臨床診療水平和醫患溝通能力與教學效果相關[5]。因此,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僅要求教師有過硬的臨床技能以及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授課方法,提高課堂趣味性、靈活性、實用性,使學生理解“艱澀難懂”的中醫學概念,主動學習中醫學課程,在實踐中多運用、多總結、多觀察,真正掌握中醫學的精髓,而不是單純為了學分、考試去學習。

3.3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

通過學生對中醫學教材內容的反饋可以發現,學生對拔罐、艾灸、養生方面的知識較感興趣,因此可以增加這部分內容。這些內容簡單易學、可操作性強,學生易于掌握并能應用于臨床且效果顯著,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內容不能過多強調中醫學的科普性和養生保健性,要注重其臨床性和學術性,中醫在很多疾病治療方面具有西醫不可比擬的優點,要防止學生形成“中醫的作用類似街邊養生館”的誤解。

3.4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安排課程

從問卷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仍以講授、操作相結合為主,很大一部分學生希望增加見習課時,這也是我們在課程安排時應當關注的。中醫學概念內涵模糊的特點使學生對經絡、臟腑理論的掌握有一定難度,中醫理論來源于實踐,通過實踐能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比如,學習中藥天麻鉤藤飲治療眩暈,可使學生對肝陽上亢的肝臟病理特點掌握得更好。因此,可以適當增加實踐內容,使學生真實感受中醫療效,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醫學理論。

4結語

基層定向醫學生未來的執業對象是社區居民,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中醫臨床診療居多,因此在中醫學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更多、更實用的臨床知識和技能,發揮中醫臨床治療優勢,是值得重視的問題。此項問卷調查從學生視角出發,了解學生對中醫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看法,為中醫學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安麗,李雅潔,曹國強.高等西醫院校中醫教學方法研究[J].醫學信息,2018,31(12):21-22.

[2]張貴鋒,李力強,祝曉忠,等.基層中醫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9):25-27.

[3]李歡,郭惟,洪曉敏,等.學生視角下的現代中醫教育模式調查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7(4):4-5.

[4]崔淑蘭,任小寧,丑建偉,等.從基層醫療需求探索高職中醫教師素質提升[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4):14-16.

[5]辛喜艷,汪恒,李東.西醫院校八年制醫學生中醫臨床實習效果問卷調查與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3):172-173.

作者:楊春霞 劉陽 楊光強 王紹明 周金義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