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醫學科學的人文價值

時間:2022-03-18 10:07:00

導語:剖析醫學科學的人文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醫學科學的人文價值

1醫學人文精神醫學人文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在醫學衛生實踐中的應用與體現。醫學實踐的特點決定了醫學人文精神集中體現在對病人的價值,即對病人的生命與健康、病人的權利和需求、人格和尊嚴的關心與關注。醫學人文精神是一種以尊重為核心的人道倫理意識和精神。醫學的本質特點最能體現人文精神。醫學與人文精神具有內在的、必然的聯系。醫務工作者要通過自己的醫學實踐活動更好地提高人的生命價值,使人的人格受到尊重,個性得以全面發展,使醫學的科學價值與人的價值相統一。這正是醫學人文精神的精華所在。醫學不僅僅要把病人當作一個生物體進行治療,更重要的是把病人當作一個社會的人進行治療。醫學這種人為和為人的顯現事業是與人性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醫學是愛人、救人、幫助人解除痛苦的科學。要實現這一目標,醫學必須具備關愛人的品格。醫學既具有科學技術的一般屬性,又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醫學是一門直接面對人的科學,即以人為研究客體,又直接服務于人。醫學比任何別的學科更強調人文關懷。以人為本,服務于人是醫學的最終價值目標。醫學人文精神不僅表現在人文文化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影響,特別是對于人的生存、發展,而且對于人的自由和解放具有意義和價值。

2醫學學科的人文向度

艾鋼陽在<醫學論>一書中強調:“無論科學性如何強的醫生,如果沒有藝術之光的啟示,也不能成為一個完全的醫生。”醫學專家黃家泗教授說:“人的健康與疾病,不僅受物質環境的支配,也受社會制度、經濟條件、精神狀態的影響。因此,醫學又是與社會科學密切相關的。”因此,不能把醫學簡單地看作純自然科學,而忽略它的濃郁的人文性。把醫學與技術的界限區別開來,將人文精神納入到醫學范疇內,這樣才能夠完整地認識醫學。

由于人是有意識的,是社會性的人,所以在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的過程中不能不考慮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多種關系的協調。大量實踐證明,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環境變化對人體疾病有越來越多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完滿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這就表明了社會、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醫學的人文性基礎是醫學的“為人”的目的,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醫學的社會功利價值與人類生命價值。在醫學認識中只有將醫學知識、醫學研究及操作的態度與方法,協同于人文知識、態度與方法,才能實現醫學認識的道德責任,才能實現醫學“為人”的完整意義。祖國醫學在漫長的發展道路上,形成了辯證施治、脈診、針灸等一系列重要的診治方法,將人的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在內,從而達到診治病人生理、心理疾患的目的。因此,忽視人文價值導向,醫學就不會達到其初始的治病救人的目的。

3醫學目的與醫學宗旨

生命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機會只有一次。每個人的生命旅程都是單程票。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個體生命的時間又顯得那樣的短暫。熱愛生命是醫學的核心,救死扶傷是醫學人道主義的目的,是醫學職業精神的精髓。醫學目的追求的是廣大人群的健康。而不只是減少患病人群的痛苦。醫學就其社會職能與研究對象而言,必須兼顧人的生物、心理、社會及環境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構成大醫學觀,向整體醫學的方向發展。因此,醫學應當追求人的生理、心理、社會及環境等全方位的良好狀態與舒適。而不單純是沒有病痛。中醫歷來以“治病必求于本”和“養生莫若知本”為其實踐宗旨。在科學與文明均高度發展的21世紀,以健康為目標,努力發掘和發展人的健康動力,謀求人的身心在與自然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中的和諧發展,應是現代醫學為人類服務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隨著21世紀醫學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醫學對于人類生命質量全方位服務的進一步深化,醫學的社會性、綜合性對生命和生存產生了日益重要的影響。健康的新內涵擴展至“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完滿狀態”,而不是單單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富有個性特征的心理治療在醫療實踐領域廣泛運用;多元化醫學理論下的醫療方法在實踐中的增長和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以上因素導致醫學的人文屬性日益顯現,導致醫學以人為本,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實行的理想服務的目標日趨突出。醫學是人的科學,它對百姓的健康、社會的穩定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4醫生的人文品格

作為醫學主體的醫生,其非技術因素與醫療技術因素一樣,如仁愛之心、社會道德在醫療過程中的內化等,都關聯著病人的健康。這種非技術因素原本就是以優良的人文素質為基礎,只有蘊含人性與修養,積極掌握相當的語言、文學、歷史、哲學、法律、倫理和藝術等人文知識的人,才能擔負起醫學合理發展的使命。同時,在醫療過程中對疾病本質的準確把握,也需要涉及到人文領域、社會領域的變化,從這種動態變化中獲得醫治對象的心理和生理失和的淵源以及應對策略。醫務工作者要想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醫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的、艱巨的過程,貫穿了人的一生。這個過程就是醫務工作者把醫德原則和規范轉化為揚善棄惡的內心信念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自覺地開展兩種對立的醫德觀念上的斗爭,擇其善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醫德修養的實質。有高尚的醫德,對一個醫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哲學家康德的名言:“沒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It],就足以說明道德特別是醫學道德對醫務工作者之重要、關鍵的作用。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大師,都十分重視人文修養,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進行修養。他們的這種道德修養對他們的成功起了巨大的作用,使他們成為聞名于世的大醫家。

5醫學模式的人文復歸

十多年來,現代醫學模式在衛生界領導與廣大醫務工作者中已經達成共識,并以此指導臨床醫療實踐。臨床診斷不斷增添新內容,疾病治療的概念也不斷向外延伸。2003年初SARS對人類的襲擊,使人們更加認識到,人文社會科學在醫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獨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為,傳染病不只是一種生物學意義上的疾病,也是一種心理危機,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恐慌情緒其傳播速度和波及范圍比疾病本身更快、更廣。盡管有些傳染病的病死率并不高,但它所產生的心理沖擊卻可以引發一場社會心理危機。例如SARS的死亡率為8.49%,但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不安,破壞了人們原有的社會工作和生活秩序。SARS引起的恐懼導致了生活方式及人際交往模式的改變、信任的危機,甚至有人患上了“SARS恐懼綜合征”。

由于SARS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而人類尚沒有有效的疫苗和藥物。人們懼怕這種可怕的病毒,擔心通過與SARS病人和相關人員的接觸而感染這種病毒。但是這種“懼怕”和“擔心”從某種意義上已經發展成對一些人的“歧視”:歧視對象從SARS患者、疑似病人、與他們有過接觸史的人到已經康復的SARS患者、排除SARS感染的疑似病人、戰斗在防治SARS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以及他們的家屬,甚至于疫區的所有人。這說明,傳染病帶來的心理壓力并不只局限于患者、患者家屬及與他們有過接觸的朋友、鄰居與同事,同樣醫務工作者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不僅冒著被感染病毒的危險,而且還被同事和朋友所回避。他們為患者的死亡感到悲哀,對回天乏術感到無奈。有些醫務工作者在與非典戰斗的戰場上是英雄,可離開醫院后卻成為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疫”。對人們而言,SARS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在這場災難面前,人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和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產生恐懼、不安等不良心理是很正常的。

現代醫學模式的實質在于從人的本質、從人的社會性出發,強調健康基于和諧的社會關系中,強調社會文化因素是疾病與健康的第一因素,體現了醫學模式的人文復歸。因此。在醫學實踐中倡導人文關懷是必要的,醫學從其產生至今,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起主導作用的發展模式。現代醫學模式的主導地位已經為國際上絕大多數學者所肯定,并被廣泛地運用于醫學實踐之中,成為引領當代醫學發展的基本模式。但是,突如其來的SARS既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公共衛生工作嚴重缺陷的教育課,也對現代醫學模式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檢驗。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傳染性疾病對人類的威脅依然存在,醫學模式和社會生活的多元化也必將促進醫學模式的不斷進步完善。

6人文社會科學對分子生物學的指導

分子生物學是21世紀醫學科學的帶頭學科,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工程必將成為醫學的主導技術,帶動醫學各個領域的發展。21世紀高科技向醫學領域滲透,將使醫學理論和醫學技術發生質的飛躍。

現在,許多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的基礎研究幾乎還停留在較為粗淺的細胞水平,所報道的一些分子水平的研究結果還不夠成熟,能夠徹底闡明問題的、特異性很高的與疾病相關的分子事件尚未發現,對于控制這些疾病的發病率和有效的治療帶來巨大的困難。尤其是目前有些醫務工作者在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時,往往采用“線性思維”的模式,缺乏整體綜合分析觀念,所得出的結果往往無濟于事。事實上,這樣的研究雖然也可以得到一些結果,卻不大可能說明實質性問題,因為醫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另一個特點是將分子水平的研究和細胞水平、整體水平和群體水平的研究結合起來,尤其是必須與人文社會包括倫理學的要求與發展緊密相聯,這是研究生命現象所必須遵循的原則。

一切生物學的關鍵問題都必須在細胞中找尋,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生命是一個整體,細胞和整體生命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其背后涉及許多基因控制的一系列分子事件。因此,按照整體綜合思維模式,充分利用人類基因組學研究的結果,結合各種高新分子技術,針對不同的疾病,深入進行有方向、有目的的研究,盡快獲取各種疾病在發生過程中所經歷的所有分子事件和關鍵的步驟或特異性的基因行為,才能為臨床醫學提供有利的預防措施以及診斷線索和治療靶點,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7醫德的文化滋潤

文化人格在醫學實踐中是非常重要的,孱弱的文化人格導致對生命缺乏摯愛,處理一切事物苛求嚴縝而忽略熱情。現代醫學扎根于現代科學的根基上。也需要人文科學予以填充。在醫療技術的認識上。存在以醫學科學價值代替其他價值,以醫生的價值觀念代替病人的價值和社會價值觀念的情況。這也正是醫學與社會、倫理、文化傳統產生某些摩擦的重要原因。醫學的本質就是對生命的關愛,而不僅僅是對疾病的治療。醫學的文化價值教育對青年醫生的成長比對他們進行知識的教育更為重要,它為各級醫生的成長提供了一種廣闊的文化背景。只有在這種文化綜合體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醫學家。

建立在厚實的文化基礎之上的醫學才是真正的醫學。技術不等于文化,掌握高技術的人不一定人文修養就高。提高醫務工作者對醫學人文性的認識,可以增強其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力,使職業道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教育,當然離不開豐厚的醫學人文修養的教育,同樣也需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來澆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時刻會受到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和沖擊,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的人往往善于選擇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念,因為在真、善、美和假、惡、丑的比較方面他們更具鑒別力。只有文化能穿越人生的任何荊棘沼澤,光照人生的價值和尊嚴。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對其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常常是有益的支持,人才的優秀品質有賴于大量人文學科的知識構成。如果醫務工作者僅僅掌握專業知識,而對中外歷史、文學知識缺乏了解,語言文字能力欠佳,那么他就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更難以在醫學事業上有所建樹。

引入文化價值觀,就是要醫務工作者從一開始就參悟生命,了解人性,堅定醫療信仰和文化表達方式,分辨醫學領域中的金錢需求與人格操守,澄清醫生的價值不會也不能完全體現于金錢的價值,從而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質,在大環境里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握住醫學真實的靈魂和方向。8醫學高新技術的人文內涵醫學高新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有利于維護人類的生命、促進人類的健康;有利于人類防治疾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醫務工作者的科學水平和促進人類普及現代醫學知識。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醫學高新技術也如同一把雙刃劍,它的應用使醫學面對一系列難題。諸如醫患雙方情感交流日趨減少;其費用之高讓有些自費患者望而生畏;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雖具有高效、準確等特點,但是同時也帶來了放射線、同位素和微生物污染等。因此,醫學高新技術的發展應用應該凸現出人文精神,要把握人在醫學價值體系中的價值核心地位。沒有人文導向的醫學技術,要么對人類毫無價值,要么只能給人類帶來災難【2】。

因此,醫學高新技術應當始終如一地發揮出對人們生命健康長遠的關愛作用,達到技術和人文價值的融合。醫務工作者應正確處理好醫學傳統技術如望、聞、問、切和常規檢查手段在醫療實踐應用中與醫療高技術的關系,培養認真踏實、謹慎細致的工作作風,在臨床實踐中,使診斷更準確,治療更有效,預防更可靠。作為醫學道德的核心,醫學人道主義強調重視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主張在疾病的診斷、治療過程中所采取的各種措施,都應服務于這種目的的實現而不能與之相悖。在醫療高新技術進行診治才能挽救其生命時,即使患者暫時無力支付醫療費用,也應給予積極的檢查治療。

醫療高新技術的使用由于收費高,且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害,因此首先要選擇其適應癥范圍,不能任意擴大適應范圍。對疾病的治療沒有積極作用的檢查不宜讓患者做。對于患者的治療,簡單、較低級的檢查治療能夠達到同樣療效的,就不要選用復雜的高級的手段,應充分考慮到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和身體承受能力,選擇費用低、副損傷小、安全系數最高的手段。所以在醫學高新技術的發展應用中,我們還應該以清醒的、理智的態度走出科學技術主義觀念,充實醫學體系中人文價值的本質,健全以人為本的導向,切實地實現醫學科技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雙贏”作用,使醫學高新技術與醫學人文精神完美地結合起來,達到為人類的健康有效、積極服務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