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路徑研究

時間:2022-06-12 05:34:20

導語: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路徑研究

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但是河北省環京津貧困帶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短板。精準扶貧是盡快實現貧困地區脫貧的新思路,而產業是農業扶貧的有效載體。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河北省農業產業扶貧帶來的機遇入手,來探討農業產業精準扶貧的基本思路。提出要進行京津冀農業產業扶貧統籌規劃、加強區域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優勢產業以及加強農業產業扶貧的人才配給。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農業產業;精準扶貧

1引言

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但是京津冀區域發展進程較為緩慢,重要的原因在于河北省環京津地區散布著大面積的貧困地區和大量的貧困人口。環京津貧困地區一直是河北省政府扶貧工作的工作重點,雖然有一定成效,但是一些地區貧困問題依然嚴峻。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下,河北省的扶貧工作需要新思路和新模式。在2013年提出了精準扶貧戰略,這一扶貧開發的新模式對河北省扶貧脫貧工作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作為農業大省,河北省農業產值在京津冀中占比持續保持在80%以上。近年農業產業也有了顯著的進展,大多縣域擁有自己的農業產業,部分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并形成了地方特色。產業是精準扶貧的有效載體,因此,農業產業扶貧成為河北省精準扶貧工作的科學選擇。在學術界,學者也對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的扶貧工作獻言獻策。牟永福(2016)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緩慢的主要原因在于環京津的大量的貧困人口,而環京津貧困帶是京津地區的生態屏障,因此扶貧工作要走綠色扶貧途徑,并提出了綠色扶貧的基本思路。羅強提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要大力推進縣域融合型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在農業產業精準扶貧方面學術界也呈現了一些成果。曾昭航(2015)以贛州市油茶產業為例,認為創新幫扶方式、探索經營機制、出臺優惠政策、強化科技支撐、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資金監管是產業精準扶貧的工作重點。綜上,學術界或者對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的宏觀扶貧工作進行了研究,或者對某個產業的精準扶貧路徑進行了探析,而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的農業產業扶貧尚屬研究空白。本文立足河北省的扶貧工作現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視角下,探討河北省的農業產業精準扶貧的基本思路,以期為河北省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撐。

2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農業產業精準扶貧的機遇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高度,建立了京津冀扶貧機制,在資源、交通、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等方面做出了相關規劃,來推動河北省環京津貧困帶的精準脫貧,為河北省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第一,京津的資源外溢,包括資本和科技人才溢出。河北省環京津貧困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展業發展的資金和智力支持,而京津的資源外溢可以解決了河北省農業產業扶貧的資金短缺和人才匱乏的難題。第二,巨大的農產品市場潛力。河北省是京津的主要農產品供應地,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之后,京津市場潛力空前,河北省的農產品在京津的市場占有率擴大。第三,便利的交通。河北省貧困地區大多分布在山區,道路交通不便,農產品如蔬菜、水果等不能順利運出,使產業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河北省與京津協同構建一體化交通,就能夠補齊貧困帶交通運輸發展的“短板”,破除貧困地區道路崎嶇、生活封閉的障礙,將會為河北省的環京津貧困帶農產品的銷售運輸以及實現物力、人才資源交流提供便捷的交通基礎。第四,城鎮化發展。城鎮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任務,城鎮化能夠促進貧困地區土地政策的完善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產業扶貧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

3農業產業扶貧成功案例———淶源縣創新農業

產業扶貧路徑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地處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匯處,是國家新十年扶貧開發、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河北省環京津扶貧攻堅示范區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三合一重點縣。2015年,建檔立卡后貧困人口為57898人。2016年,淶源縣充分利用地理條件和自然資源優勢,通過發展光伏電站、開發清潔能源,實施旅游引領、打造美麗鄉村,搬遷片區和產業園區同建、貧困戶與農業龍頭企業對接等措施,以可再生、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方式實現了萬余農民脫貧致富,使眾多搬遷農民成為名副其實的“市民”。憑借海拔高、全年日照時間長的天然優勢,淶源縣在具備資源優勢的23個村建成了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1.3兆瓦。同時,正在建設46個300千瓦規模的村級光伏電站,預計2017年6月底并網發電,每個電站可覆蓋60戶貧困戶,可持續20年實現戶均年增收3000元。2016年淶源縣借助河北首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的良機,開發冰雪小鎮,打造西道溝農業生態旅游園區,推進特色餐飲、農家院、鄉村游和旅游產品開發,使旅游經濟的發展更多惠及貧困群眾。同時鼓勵貧困群眾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流轉、企業務工等形式參與旅游扶貧產業項目,成為分股金、拿租金、掙薪金的“三金農民”。目前,淶源縣已建成城鄉農家院209家,縣城規模酒店、快捷酒店21家,2016年旅游產業扶貧帶動2.5萬人增收。農業龍頭企業淶源縣華超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投入600多萬元,建成食用菌大棚22個,自育平菇12萬棒,與平原地區形成錯季生產,所有產品直接供應北京新發地高碑店分市場。根據規劃,三年內該公司將建成食用菌大棚700個,可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并優先雇用扶貧搬遷片區的勞動力。淶源縣在抓好光伏扶貧和旅游扶貧的同時,按照國家政策對深山區的貧困群眾實施集中扶貧搬遷,建設了縣城片區、白石山片區、南神道等5個集中安置片區,擬安置貧困人口1萬余人。“十三五”期間,淶源縣將投入資金26.1億元,把43535人搬出深山。

4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農業產業精準扶貧路徑探討

4.1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要進行統籌規劃

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下河北省的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要打破行政區域的限制,京津冀三地要進行統籌規劃,建立產業扶貧協同機制。促進農業產業扶貧所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動,鼓勵京津涉農龍頭企業、工商資本、涉農金融等向河北省傾斜。同時,河北省的農業產業扶貧規劃要無縫對接京津冀三地的農業產業扶貧大規劃,將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現階段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和新動能,將京津的巨大市場潛力轉變為河北省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合理利用京津的要素溢出,彌補河北省扶貧工作中農業產業的發展短板。此外,應當建立京津冀農業產業協同扶貧組織,統一制定三地的農業產業扶貧計劃和政策,統籌京津冀的要素安排和流動,協調扶貧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從而推動京津冀三地農業產業扶貧的區域合作,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快的速度通過產業發展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

4.2加強京津冀區域內的農業產業集

農業產業扶貧就是要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優勢產業,以此最大限度地推進當地經濟發展和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的有效收入。而農業產業集群能夠加深農產品加工鏈條,增加產業附加值,加強產業的就業帶動能力。河北省的農業產業集群目前面臨著優勢主導產業鏈短,深加工能力較弱的問題。應當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在京津冀區域內推動優勢農業產業的集群效應,增長農產品產業的加工鏈,增深加工層次,以此來加大河北省農業產業的經濟促進和就業帶動能力,實現貧困地區的精準脫貧。

4.3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助力精準扶貧

要以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為核心,以發展特色富民產業為著力點,加快建設一批能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優勢特色產業,整體提升環京津所有貧困縣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此,要深入各貧困縣域進行調查,細致了解各貧困縣域的優勢資源稟賦和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得制定當地的特色產業發展方案。對已經具有特產產業的區域,要加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強化產業品牌,開拓產業潛在市場來壯大產業,以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4.4強調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的人才配給

河北省的農業產業扶貧工作要強調人才配給,主要包括農業科技人才、種植技術人才、農業金融人才等。可通過鼓勵相應專業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報考村官等形式參與到農業產業扶貧的工作中來。一方面,各專業人才可以通過培訓提升貧困農民的種養水平、了解現代科技、判斷市場需求、提高融資的信用意識等彌補貧困農戶的智力和技術短板,提升農業主體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大學生可以通過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聰明才智,創新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研究農業新產品、開發新技術等引領貧困地區的農民用現代科技實現精準脫貧。

作者:沈雙生 趙麗娜 王佳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牟永福.環京津貧困地區綠色扶貧產業化模式創新研究: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視角[J].領導之友,2016,(4):55-59.

[2]曾昭航.贛州市精準扶貧油茶產業建設探析[J].南方林業科學,2015,(1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