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兼業過程中女性生存現狀對策
時間:2022-10-29 03:17:00
導語:農業兼業過程中女性生存現狀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村出現了很多的變化,農業開始走上兼業的道路。隨著農業兼業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許多學者對此問題展開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是很少有對農村女性關注的視角,從社會公正以及男女平等的角度看,對于農村女性這一特殊群體應該有一定的重視。本文著重研究兼業過程中女性的生存現狀。
關鍵詞:農業兼業女性生存現狀
農業兼業是既從事農業,又從事非農業的一種就業方式。隨著兼業的深入,我國學者從各個角度對兼業進行了研究,有的學者從農業現代化角度進行研究,有的學者從經濟發展層面進行研究,有的學者從社會發展角度進行研究,但是從眾多研究中發現很少有對農村女性關注的視角,了解其在兼業過程中的現狀。
農村女性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她們與城市女性相比較,在生活方式、觀念形態、家庭地位和個人發展上有著巨大的差距。她們是中國婦女中地位較低、困難較多的群體。同時,與農村的男性相比,她們又處于一種相對弱勢的地位。而且在中國這個城鄉二元化結構的社會,農民本身就處于劣勢。所以農村女性可以說受到雙重壓力。兼業無疑是增加了女性參與經濟發展的機會,使她們的地位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與男性相比,農村婦女有著兼業發展的滯后性,出現了農業女性化趨勢。
1.兼業背景下農村女性的現狀
我國進入現代化進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勞動力逐漸向非農產業轉移,中國農村過剩的勞動力開始向鄉鎮和城市轉移。但是由于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使中國的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但是身份仍然沒有改變,他們處于一種兼業的狀態。中國農業開始走向兼業的道路,一批批的農民開始變成在工廠工作的工人,或者自己出資開始從事商業。近幾年來,隨著農業兼業的不斷深入,我們會發現我國農業兼業的一些問題,如兼業出現地區差異,農業兼業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等等,在這其中我們也發現了農業兼業過程中農村女性的生存現狀。
1.1農業生產女性化
近年來由于農村男性大多外出打工,農村女性逐漸承擔起農業工作,成為農業主要勞動力,經濟越發達,此種現象越嚴重,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出現農業女性化趨勢。
加拿大人類學家勞蕾爾、博森用自己80年代末在河南、云南等地三個村莊的人類學調查資料,表明婦女在農業勞動力中占54%—74%。從每年男性女性花在種植麥子、玉米、水稻上的時間上看,婦女都稍稍大于男性,這表明今天的中國婦女干著大部分的農業勞動。
1.2農村女性轉移層次上較男性低
女性的轉移速度較男性來說遲緩。80年代初向城市和非農業轉移的主要為男性,隨著鄉鎮企業與我國城市化進程,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農民在兼業過程中得到了好處,到了80年代中期農村女性才開始大部分的向城市轉移。[1]
經調查發現,1994年在上海近郊農村婦女的非農化轉移中,曾經出現過一種極為普遍的“男將女兵”現象。另外1995年對江蘇省蘇南、蘇中三個村進行非農化轉移調查時,在鄉村社會結構中經濟地位較低的雇工中,女性比例幾乎是男性的8倍。所以,在非農化的職業分層中,女性被低層化了,而男性在這一資源重組過程中,則相對提高了他們的職業層次。“鄉鎮企業的管理層,基本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則是處于被管理的階層。這在許多調查中都是很普遍的現象。
1.3農村女性的逆向轉移比例較農村男性大
中山大學關于外來女工權益保障與生存狀態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外來女工勞動時間長,工資低,工作和生活條件差,相當部分的外來女工沒有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進企業工作時要被企業扣押證件和交納押金,還有一部分企業甚至對女工的人身權利有所限制,這反映了外來女工的權益缺乏法制性保障。所以女性的逆向轉移的人數較多。
1.4家庭工廠中擴大的性別分工模式
進入90年代,隨著鄉鎮企業效益的下滑,一些人退出鄉鎮企業,自辦家庭工業。在夫妻搭檔式的家庭工廠里,兩性分工有一定的規律:一是,夫妻倆每人都集多種角色于一身,并且密切合作。這樣做不但可以節約經濟成本———更省錢,還可以節約心理成本———自己去干更放心;二是,男人掌握生產和營銷的決策權和控制權,起主導作用,女人則起輔助性作用;三是,男人負責外部事務,女人只管內部事務。可見,在家庭工廠中,女性的角色實際是傳統家庭角色的延伸。家庭工廠中,男女的勞動分工是擴大了的“男主外,女主內”。男性處于支配地位。
2.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處于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在這一過程中,農村社會發生了重要的變革,農業走向兼業也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從分析中可以看到,農村女性在兼業的過程中處于特殊地位,還存在著利益受損,安全受到威脅,被逐漸邊緣化等問題,但再更多的時候農村女性的問題被中國轉型期的眾多問題所覆蓋,本文從社會學,經濟學,女性主義的視角來分析農村女性在兼業中存在種種問題的原因,并且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用教育來逐漸改變當前的社會文化,把性別的視角加入到教育中去;用對農村女性的培訓來提高女性的人力資本,加強對農村女性的培訓和教育;用產業結構調整來提高農村女性就業,發展適合女性就業的產業;用政府扶植來促進農村女性的進一步發展,在推動農村女性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王黎芳,非農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性別分析[J],甘肅理論學刊2006(1):41
[2]李銀河,女性主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1):5—11
[3]高小賢,當代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及農業女性化趨勢[J],社會學研究,1994.(2):83
[4]林惠俗,加快農村婦女非農轉移的一些思考[J],婦女研究論叢,2003(11
- 上一篇:糧食安全問題對策研究
- 下一篇:干部教育培訓檔案問題通知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