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應室醫院感染管理分析
時間:2022-09-11 11:20:33
導語:消毒供應室醫院感染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消毒供應室從2011年開始實施醫院感染管理,隨機抽取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至今各1000例資料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期間發生的醫院感染事件。
1.2方法
1.2.1再生醫療器械管理。(1)嚴格控制回收質量:再生醫療器械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回收后,必須進行初步清洗,確保回收物無明顯有機物,尤其是感染區再生醫療機械包,必須嚴格遵守《再生醫療器械操作規程》中的相關操作原則執行。(2)嚴格控制包裝質量:器械清洗完畢即刻送往包裝室包裝處理,此時要再次檢查器械性能與清洗質量,若有不合格要退回重新清洗。包裝材料的選擇要合理,比如包布與治療巾需采取干燥、潔凈、無雜質與無破損的為佳。包裝室還應控制好環境,每天需采取紫外線照射至少1h,操作前要將操作臺擦拭干凈,避免塵埃微粒等污染器械。(3)滅菌器監控:要加強滅菌柜的操作進行監測并記錄,每天可于滅菌前予以B-D監測,每鍋次要有批量監測,每月則要進行1次生物監測,監測結果要盡快給出。(4)滅菌后物品管理:滅菌后物品要嚴格檢查,查看包裝是否閉合、完整以及干燥與否,化學指標膠條達到滅菌色澤狀態與否,待合格之后方可存放在無菌架子上。無菌存放室要確保潔凈、干燥,空氣含菌量需控制在200CFU/m3以內,物體表面與操作人員手含菌量則要控制在5CFU/cm2。嚴格限制人員進入,操作人員則要嚴格更衣、洗手與換鞋等。
1.2.2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管理。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要嚴格驗收,通常由總后藥材局配送,總后藥檢所出示檢驗報告,根據報告驗收并留存。部分未經過總后配送進入科室驗收,則要作熱源監測與無菌監測,并做好相關的登記備案。儲存則要做到專人專管、專人專放,并保障庫房的潔凈與干燥,確保空氣含菌量低于500CFU/m3,而溫度則維持在(20±2)℃,濕度則維持在(60±10)%,并且盡量無腐蝕性氣體,保證室內通風要良好。下送時每天交由專人配送,整理好下送車,做好消毒、沖洗,發出的醫療器械應禁止再回供應室。
1.2.3供應室環境管理。供應室包括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及一般工作區,各個區域的人員應固定,確保物品由污到潔。做好環境監測,可采取紫外線燈定期監測,各個操作區間均設置紫外線燈,每天進行至少2次照射,每次時間不低于1h,同時由本區間專人進行記錄。每半年應對紫外線燈管照射強度進行測試,根據醫院感染辦要求,每月做好環境衛生學監測,均保障滿足分類衛生標準。
1.2.4做好自身防護。消毒供應室人員每天會面臨各種污染物品,而且污染源可能不確定,為此必須做好自身防護。要求工作人員每天上下班必須嚴格洗手,各個分區應按照自身著裝要求執行,尤其是回收人員必須戴口罩與帽子以及隔離衣、手套等,回收過程中必須小心謹慎,避免銳器刺傷,手套破損則要及時更換。
1.3統計學處理
本文相關數據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行卡方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
2結果
我院消毒供應室經歷3年的醫院感染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效果,2011年發生醫院感染3例、2012年發生2例、2013年至今未出現醫院感染事件,相較于未實施醫院感染管理時的2010年而言,有顯著改善。
3討論
根據以往臨床實踐與經驗來看,消毒供應室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污染區未能及時清理,臺面不整潔,甚至未經初步處理就倒入引發污染;再生器械在回收時未能及時清洗黏附在上面的患者血液與體液、初步浸泡后未及時取出引發生銹或污染;清洗物品未按照先浸泡后清洗及特殊物品未先消毒再清洗處理;消毒劑配制濃度未能達標、浸泡物不統一、消毒物品未完全浸沒等;包裝與滅菌過程中未能檢查器械的清潔度,滅菌不規范以及操作人員無菌觀念不強等。基于此,為了減少醫院感染事件,就應從這些問題出發,制定出合理的處理措施。通過本文可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可以明顯降低醫院感染事件發生率,提高醫院管理質量,值得借鑒。
作者:何珍 張細英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
- 上一篇:天然氣管道工程項目管理分析
- 下一篇:老年糖尿病規范化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