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目標與選擇
時間:2022-11-12 06:00:00
導語: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目標與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國際貿易自由化、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加強,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以世界市場為目標的全球化經營是未來流通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途徑。相對于我國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流通企業來說,歐美流通企業不容置疑地在國際化經營的道路上走在了前邊。分析和借鑒其國際化經營的成功經驗,有助于提出符合我國實際的國際化經營戰略。
一、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內涵
流通是從總體上看的商品交換。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則是指企業經濟活動的社會化程度超出一國的范圍,越來越具有國際的性質,它是國際分工和生產社會化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應包含以下基本內容:
1、流通企業的經濟活動范圍不僅局限于國內市場,而且應當有相當大比重的經營活動是面對國外市場或直接在國外進行的,這是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標志。
2、國內流通領域的經濟運行機制和制度規范與通行于世界經濟的現代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制度規范相一致,這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的制度前提。
3、流通企業的動力與約束機制符合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其行為方式符合國際市場通行的慣例。
4、國內流通企業與外國流通企業在組織、資本和營銷活動等方面有相當程度的融合或聯合。
5、國內流通領域實現較大程度的對外開放,使國外流通的行為主體能夠較自由地到國內進行投資、經營。
經濟國際化的發展歷程已清楚地表明,隨著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國際間經濟交流形態從“商品流”發展到“資本、商品流”,又發展到“資本、商品、技術、人才信息流”,流通層次越來越高,流通渠道也形成了一個遍及全球的網絡系統。這些都標志著流通國際化程度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流通企業國際化經營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1、宏觀管理不得力
我國流通企業開展跨國經營的起步較晚,政府的宏觀管理措施與現實存在脫節、相?,F象。1983年1月,國務院雖正式授權由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審批和歸口管理境外企業的工作,但實際上還有幾個部委也都參與此項管理工作。由于政出多門,不僅企業無所適從,而且至今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長期規劃,以致開展跨國經營的流通企業的發展方向、領域和重點都難以確定。同時,管理機構的混亂,亦必然帶來監管上的不利。
2、對外投資規模小,實力差的企業占多數。
投資規模較大的企業,容易形成規模經濟,經受得住意外沖擊;而投資規模小的企業,則生存困難。歐美許多發達國家的跨國流通企業進行對外投資時,均集中于優秀的企業,進行大規模投資,其單項投資平均水平已經達到600萬美元,而我國企業的平均對外單項投資規模卻只有100萬美元左右,不能形成集團優勢,一致對外,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上是很難站得住腳的。
3、人才匱乏,服務滯后。
跨國流通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條件極高,既要求其管理人員熟悉當地語言、風俗和法律知識,又要求其具備海外企業工作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開拓能力,而現實中的若干對外投資流通企業,特別是企業領導層缺乏這種能力。而且,我國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時,國內相關服務部門之間的相互推諉常常貽誤最佳投資時機。
三、歐美企業的成功經驗
1.高度集權型組織結構能夠保證實現全球資源配置最優化,進一步實現全球戰略。
美國的國際流通企業采取的是高度集權型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使整個國際流通企業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資源共享體系,母公司可以通過層次性組織有目的、有步驟地展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有效配置。這種組織結構還由于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迅速作出決策,使經營資源的配置也能迅速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從而更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和共享效益,達到企業的終極目標-全球戰略。
2.市場機制健全,市場化程度高,市場渠道暢通,法律體系完善。
歐美等發達國家由于實行市場經濟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市場機制健全,市場化程度高,市場渠道暢通,法律體系完善,因此流通企業在軟、硬環境兼備的情況下,實行跨國經營勢必管理有序,大而不散,活而不亂。
3.歐美流通企業崇尚外部集中的效率觀
歐美流通企業具有強有力的資源配置能力,可以將分布于全球的經營資源集中到所需的地方,有利于發揮資源的規模經濟效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由于歐美跨國流通企業是通過水平或垂直兼并發展而成的遍布世界的網絡,因而歐美企業的傳統做法就是通過兼并購買的手段從事經營,促進了經營資源的集中,并且利用這一手段實現了進入多個經營領域的目的,順應了多角化經營的趨勢。
4.歐美流通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思想上重視契約主義原則、個人主義原則、機能主義原則等。
在上述管理思想的指導下,跨國企業的海外分支機構與國內一樣,對海外人力資源的管理采取短期雇傭制的做法,將工人提供的勞動能力作為一種商品來對待,體現了契約主義的管理思想。
跨國企業的人力資源是國際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歐美流通企業這種高流動的雇傭制度可以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負擔。由于普通職工很容易從各國當地市場上獲得,人力資源來源的不同則主要體現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上,美國采取“開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選擇一個具有職業經驗的人擔任子公司的總經理,不考慮其國籍,子公司的經營要完全置于總公司的監督之下。這種模式反映的是“地球中心論”,對于人力資源的來源以能否勝任本職工作為衡量標準,其優勢在于有利于培養具有全球戰略思想和豐富國際經驗的管理人才。
5.歐美國家由于綜合國力強,科技水平高,其國際流通企業在發達國家設立子公司時,只有35%的企業采用合資的形式,在發展中國家的子公司也只有40%采用合資的形式,其余子公司均采用獨資的形式。
歐美跨國企業經濟實力與技術實力強,市場進入早,公司的成熟度高,尤其是美國企業多信奉“個人能力主義”,不太重視協作,而是注重公司結構的控股和集權。這種做法優點在于可以提高規模經濟效益,統一籌措和運用資金資源;便于對子公司實行統一控制,在市場價格、產品差別化和利潤方面采取一致行動;減少管理上因為與當地企業的交流而產生的矛盾;有利于經營方針及執行過程中的保密,并可以獲得全部利潤。
四、我國企業的戰略選擇
歐美國家的大壟斷企業多是擁有從研究開發、生產到銷售,乃至銀行、金融機構的多分支、多功能的現代工商企業群體,這種國際經營模式以國內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和技術力量、多種經營和企業聯營以及嚴密、完整的組織結構為前提。
我國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則剛剛起步,對于經營、發展跨國企業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制度環境。因此,在借鑒歐美成功經驗時,應該從本國實踐出發,有選擇地吸收和利用。
1.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負責制定我國流通企業跨國經營的戰略目標和任務,確定對外投資的國家和地區,投資的規模和渠道,并站在政府宏觀角度,實行綜合管理。
2.確定跨國經營企業身份認證制度,提高境外企業規模、檔次,借以增強競爭力。歐美國家的單項投資水平平均為600萬美元,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單項投資水平也不應低于450萬美元,這樣才能經受住意外沖擊而立于不敗之地,并且可以獲得規模經濟效益。
3.進入方式應該以易人和回避風險較強的合資經營方式為主。美國采取獨資的經營方式是由于其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強大的綜合國力,而我國目前屬于資金約束型國家,如果采取合資形式進入國際市場,可以減少資金注入,以有限的資本盡可能地擴大國際投資規模,而且合資有利于彌補我國流通企業跨國經營經驗的不足,消除因對當地市場及其他方面不了解而產生的進入障礙,并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合資方的管理技術、營銷技能、信譽、供銷渠道以及同政府、銀行的關系等經營資源。
4、區位選擇應集中在亞太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和地區,以及貿易保護嚴格的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在1923年,美國西爾斯公司就專門聘請市場研究學者尼爾森擔任策劃部經理,其任務是將在經濟上頗有研究價值的國家細分為可用來實施營銷的區域,不但將其在地圖上明確標示出來,且詳細地記錄該地區的統計資料,并長期加以觀察和分析。我國企業在從事跨國經營前,也一定要慎重行事,進行詳實的論證調研。
5、加快經濟立法,為跨國經營的流通企業提供制度保障。歐美流通企業之所以在高度集權的組織結構下,還能高效率地運營,并實現全球利潤最大化,根源在于有一套完善的法律體制保障。任何涉足國際市場的國家和企業概莫能外。
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21世紀將是跨國經營的全盛時期,誰國際化經營搞得成功,誰就能成為經濟大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速度的日益加快,未來國際貿易的交往將更多地從雙邊走向多邊,全球范圍的商品、資本、信息、人才、技術的雙向和多向流動使整個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以世界市場為目標的全球化經營是未來流通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途徑。
- 上一篇:工商管理論文: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重要戰略
- 下一篇:工商管理論文:中小企業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