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19:47: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流通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流通管理論文

篇1

[關鍵詞]省際新聞流通;省委機關報;整合分析;社會變革

地區間的新聞信息流通在操作上一般指甲乙丙多地互相報道和被報道的情形。它是新聞傳播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甚為關注的問題。誠如政治學者R.Muir指出(1):“各地域之間信息流通的水平及其變化,反映了它們之間聯系的力度,以及趨向分離或整合的走勢”(1981,P113)。新聞又是一種表征話語(discourseofrepresentation),它通過連續不斷地報道社會變動而與現實建立一種特殊的關系,并且將人們日常的、零碎的、本地的、相對靜止的個人經驗與社會的、流動的、制度的、整體性的以及聚焦化的外部世界聯系起來,因而有一種“自動”獲取的“合法”權力。新聞報道及其信息流通的這種特性使其扮演一種社會性的整合離聚功能,也因此,它彰顯了所在社會的權力結構和統治合法性之間的互動關系。

中國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地方與地方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相對于時代而言,這些變化的特征較為集中體現在地方自和區域之間的聯系加強。在這一過程中,地方各級傳媒扮演了何等角色?地區間的新聞信息流通呈現出何種面貌?從一個長時段的視點來看(1949年建國以來),以省為單位的區域間新聞交互是如何演變的?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政經發展又是如何從一個側面體現在省際新聞流通中?顯然,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不久前,筆者和香港城市大學祝建華教授合作,嘗試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研究。(2)本文即是對該項研究成果的一些初步綜述整理,并在此基礎上有所擴展深化。

關于中國大陸“省”的研究

1949年10月,,當時全國還沒有全部解放,由于國土遼闊,情況復雜,百廢待興,中央政府為了便于加強對各地區黨、政、軍的領導,曾于50年代在有關省之上設置“行政大區”,分為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北等六大區。至1955年大局穩定,中央政府決定撤銷大區。自此,“省”一級行政單位(包括中央直轄市和自治區)便成為大陸在中央政府直接領導下最重要的地方行政單位。在“省”以下雖還有“地區”和“縣”,也各自發揮其重要的地方行政功能,但并不能視為實質性的行政單位。

近年來,學界對中國大陸“省”的研究明顯增多,論文數量迅速增長。歸納起來,這些研究主要采用3種取向。第一種是“中央—地方”研究取向。這是研究傳統的主流思路。第二種是“區域比較”。這種方法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它主要關注區域發展中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同時分析區域間的不平衡現象和研究其發展的模式。第三種是“省的個案研究”,通常以一個省,或幾個省份為對象,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上述3種研究取向,主要是為實現不同的研究目的而設計,方法雖異,但無所謂優劣,然而在分析闡述上則各有利弊?!爸醒搿胤健毖芯咳∠蛑饕P注“省與中央(北京)”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因排除了省與省之間日益頻繁的交往互動,以致難以深刻理解中央與“省”之間的變化?!皡^域比較”方法將諸多省份劃為大區(例如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中部地區、西北地區等),而不是針對省際關系和它們的互動情況探討其性質,這樣在解釋區域發展或其他問題時,忽視了省際互動和其間差異這一重要因素。此外,這種研究方法較多關注經濟發展方面而甚少涉及其他方面?!皞€案研究”取向雖然提供了某個省份的詳細資料,但這種方法難以令人了解全貌。不過它可以為下一步的省際研究奠定基礎。

通過以上簡要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現有的對“省”的研究,還未涉及省際互動領域,作為上述3種取向的補充,我們認為需要發展出第4種研究取向,即:系統的省際關系互動研究。這種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將被研究對象視為某種同質單位(例如,“省”被視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最重要行政管轄單位),研究的問題需涵蓋或適用于所有這類單位,并對它們之間的交互關系或這種聯系的某個方面進行系統分析。這種研究取向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困難在于收集資料難度很大,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頭緒繁多。另外,如果缺乏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或理論模式也使研究不易進行。就本文而言,我們嘗試采用這種研究取向,探討中國大陸省際間的新聞信息交互流通。

改革開放使中國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也要對內開放,只要目前市場經濟及區域開放持續下去,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后,各省將進一步加強它們之間的互利交往。據此,省際間的新聞流通總量及分布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了解省際水平互動關系和社會結構變遷的一個重要指標,對探究省際交互聯系更具意義。當然,本文研究的范圍只是新聞信息,雖然這只是省際互動關系的一個方面,但其重要的潛在價值則不容忽視。

省際新聞流通的分析框架

上面提到,運用某種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或理論模式對采用第4種取向的研究至關緊要。我們在設計研究方案時,受到盛行于70年代研究國際間新聞信息流通方法論的啟示。當時,一大批學者的實證研究成果,促成了“建立國際信息傳播新秩序”的大辯論,最后導致美國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簡言之,研究國際新聞信息流通的學者揉合了發展傳播學和批判學派的特點,視跨國新聞信息流通為世界體系運作的一個方面和構成要素。同時,它也是世界體系的產物。許多學者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究,揭示了不平等的國際新聞傳播譜系,也揭示了世界體系內在的結構矛盾和沖突關系。世界體系是當代左翼思想家華勒斯坦(Wallerstein)提出的一套分析全球問題的理論體系,其要旨是將世界劃為“中心”(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邊緣”(不發達國家)和“半邊緣”(介于兩者之間)三大塊,以全球視野,分析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集團與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沖突。90年代,冷戰結束,但華氏理論不僅未過時,反而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而倍受重視并被其他學者發展出許多新的分析和論述。

傳播學者幾十年來通過研究國際傳播中不同國家媒體對外國的報道,總結了幾種帶有普遍性的模式。主要的發現在于“中心”地帶和“邊緣”地帶信息流通失衡現象及單向主導的傳播資源分配制度。90年代中期,在兩位著名國際傳播學者統籌下,一批學者同時對38個國家如何報道全球214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規模最大的國際新聞信息交互流通的調查,采用系統整體的研究框架和統一的內容分析方法,獲得大量的第一手數據,從2000年開始,研究成果分卷出版。

回顧幾十年來積累的文獻,可以說國際新聞信息流通的研究已具備充分的理論范式和整合分析的框架。我們認為,通過對有關因素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整,這一成熟的分析方法似可借鑒作為一國內新聞信息流通研究的基礎框架。

省委機關報與省際新聞流通

在國內傳媒體制中,每一家省委機關報就是該省的“人民日報”,它代表省的領導層向全省說話,履行傳遞政令,上情下達的職責;同時,它在中央與地方的互動關系中扮演著中介角色,又在與外省的信息交流過程中,成為把門人及外省特定形象的塑造者。但是,由于國內傳媒傳統上是一種垂直單向性的宣傳型模式,省委機關報歷來以宣傳上面政策,報道下面省情為主;面對其他省份的報道,除了一些常規的新聞(如“祖國各地”,“塞外風情”等花絮新聞)可按編輯專業喜好處理外,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在改革搞活的年代里,尤其還要顧及地方的經濟利益、貿易往來、人口流動等有利或不利本省的因素。換言之,省委機關報在國內1500份地方報紙中占據關鍵位置,它們“守土有責”,通過某些機制,對其他省份的信息進行篩選,決定是否讓它流入本地區。也因此,這種傳遞既涉及政經因素,也涉及編輯程序;既有一定的采編運作習慣使然,也同省委領導層的理性偏好有關聯。以此類推,這種情況也可存在于地方各級傳媒中。這說明,中國地方傳媒機關報和外部信息交互的運作機制,是一塊有待深入開拓的研究領地。

省委機關報這種“精英導航”特性,使得它在眾多的各類地方媒介生態圈內始終執政治傳播之牛耳,其權威地位無可替代;也由于各省省報一般在1949年建國以后就開始不間斷地連續出版,而其他種類的媒體則無此條件(如“晚報”和城市電視臺,直到80年代才開始興盛起來,且是以某一特定城市居民為服務對象),我們順理成章選擇了全國各省的機關報作為代表媒體,并以每一省的黨報對外省的新聞報道作為研究的對象,采用長時段系統抽樣內容分析方法搜集材料,試圖從歷史延續性的角度,探究建國以來省際

新聞流通是怎樣體現在省委機關報上的。

研究關注點和主要發現

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和關注點定位于以下兩個方面:

1.1949年建國以來省際新聞流通的模式與形態變化;

2.“”前(1949—1966),“”期間以及后時代(1977—至今)3個階段省際新聞流通的比較。

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考察各地社會經濟發展反映在省際新聞流通中的變化,為進一步探索它與50年來社會變革的關系提供研究的基礎資料。(3)

因此,我們選擇以系統縱向設計的方法搜集資料,然后進行內容分析。在具體操作上,分別選定3個年段,在相距各20年的時段中,又分別選取兩個連續的年份點,每個年份抽取4個星期的省報進行全體抽樣調查。為了降低特定年份殊事件的影響,每個時段都分別包括這兩個年份。最近的年份為1995—1996年,倒溯上去的20年中為1975—1976年(末期),最后倒溯的年份為1955—1956年(前的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這3個年代分別是代表各自的10年時段??傊@樣選擇在相當程度上可反映過往40多年間中國大陸社會變革的歷史軌跡,也在我們駕馭的范圍內。(4)表一、表二為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表一:省際新聞流通量統計表

1955-19561975-19761995-1996

兩年內消息總數290715097269

每天平均數51.926.9129.8

每省每天平均數2.01.05.0

單省消息比例%87.284.995.1

消息形式

一般消息%66.382.762.5

簡訊%7.3225.8

相片%26.515.311.8

涉及本省的消息%2.22.42.4

頭版消息%49.840.54.8

新聞主題

政治軍事%14.136.510.6

經濟發展%63.835.835.7

科學技術%8.310.116.4

文化娛樂%7.54.515.2

罪案%1.90.79.4

天災人禍%1.48.44.2

趣味%2.936.3

其他%0.212.1

表二:省際新聞的空間分布

1955-19561975-19761995-1996

被報道:%

最多的九個省606761

中間的九個省272526

最少的九個省13813

報道者:%

最多的九個省424155

中間的九個省323232

最少的九個省262713

被報道:%

最多的五個省435245

最少的五個省635

報道者%

最多的五個省262437

最少的九個省13147

歸納表一、表二的數據,省委機關報反映出來的省際新聞流通特征如下:

一、省委機關報每天登外省消息并不多,報道量偏低,但近年呈上升趨勢。1955—1956年間,平均每份省報每天只有兩條外省新聞;1975—1976年間,每天只有1條;目前則為5條。其中,增長最快的省份為上海、天津、廣東、江蘇等地。

二、質的方面,65%以上的省際新聞報道屬普通消息類報道,新聞圖片類型的報道不斷減少。而90年代簡明新聞類則明顯增多。

三、版面安排上,50年代不少外省新聞處理成簡訊欄放在頭版,而當下的作法是將非本地的新聞(包括國際、國家和外?。┓旁趦软摴潭ǖ陌嫖簧?。這說明近年省際消息在省報的特點是數量增多但重要性降低。

四、報道主題方面,經濟消息占據主要地位,政治新聞在文化革命后期占36%以上;同時,除了科技新聞有10%和76年唐山大地震使災禍消息攀升至8%外,其他種類的報道則少得不成比例。90年代的重大變化則是新聞類型呈多元化趨勢,趣味性的軟新聞和罪案新聞的比例增加較明顯。

五、空間分布上,在所有3個年段中,省際新聞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少數幾個省份。信息豐富省份和信息貧乏省份的差距在90年代呈擴大趨勢。1995—1996年間,9個信息豐富省份占了55%的報道量,而9個信息貧乏省份僅占13%,比率為4.21。

結論

這項研究調查了建國以后3個年代省委機關報進行省際新聞交互流通的情形和模式,取得了一批寶貴數據,對認識大陸前、中以及貼近當今的90年代省際間的新聞信息相互之間的交流狀況頗有裨益,也為后續研究提供了一些參考和啟示,故研究本身有一定的創新意義。但是,這畢竟是一個開端,是一個孤立的個案實證,還缺乏多元有效的參數變量進行更復雜的量化統計,從而作出深入的分析和解釋。

傳統上,大陸的報刊是以“中央—省—市(地委)”三級黨報為核心的垂直管理體系。政治學者A.Liu早期研究表明(5),這種垂直統領性的媒體結構和全方位網絡式宣傳導向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絕對領導權和宣傳上的話語服從(1971,P175—176)。按照分工,中央一級的報紙(包括綜合性和行業對象性報紙)除了負責傳遞中央的信息外,也側重各地新聞動態的報道。在時代,傳遞和推廣各地符合中央意圖的先進典型和地方經驗往往是中央一級報紙要唱好的重頭戲。而省及市一級的報紙主要任務則放在上情下達和報道本地區新聞上,對其他省或市的橫向報道往往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尤其是80年代以來的社會轉型更使這種變化賦予了和以往不同的內涵。但是,這種變化又受制于一系列復雜因素的影響,既有體制結構、不同媒介的限制;也受到經貿的、地緣文化的、人口的、歷史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同時,省際新聞的流通量研究還需和中央傳媒對各地報道的新聞流通量的變化聯系起來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內在的關系。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各省的省委機關報對外省報道總量一直偏低,期間,每天只有1條,反映了當時高度一元化的宣傳整合模式。到了90年代中,這種一元化的模式已有所改變,但省際新聞的流通量仍然較低。平均而言,每家省報每天也不過只有5條外省消息。換句話說,每6個省里面,只有1個省的消息出現在它省的機關報上。這種狀況,一方面大大落后于日益密切的地區間水平聯系,另一方面又揭示出中國大陸新聞媒介在宣傳報道上,至少在各省的“精英導航”機關報上,仍然較為偏重信息的垂直單向流通。而建國以來省際新聞流通呈現出來3種模式的異同,恰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變與不變的矛盾,新的社會改革因素和舊的體制之間的矛盾,以及地區間愈來愈加大的信息失衡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傳媒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原有的單一黨報/媒介體制在官方權力的政治掌控和市場經濟的資源調配下正不斷向雙軌制結構演變,即:新興的市民—市場導向的商業媒介體制同傳統的黨報媒介體制在經濟和政治上“各占一方,共存補缺”,甚至實行“小報(代表市民的商業媒介)養大報(代表正統的黨報媒介)”,這情形有些類似80年代以來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出現的國營企業和非國營企業(如合資、民營、集體等)的雙軌制現象(6)。當然,由于傳媒的政治敏感性,商業媒介目前的政治地位和影響要比非國營企業小得多。但是,這類媒介(主要指市民報/晚報,消遣雜志,有線電視臺/各省的衛星臺和新近崛起的民營網站等)對促進地方信息交流意義重大。根據一些零碎的材料,一些市民報(7)如《北京青年報》、《華西都市報》、《南方都市報》等近年來不僅重視本土新聞的報道,也較為重視外地新聞尤其是社會的財金新聞的報道,這需要今后專門的研究予以實證了解。

注釋:

(1)見Muir.R.(1981)ModernPoliticalGeography.London:Macmillan.

(2)筆者與祝建華的一部份研究發表在《新聞學研究》期刊,2000年7月號上,題為“中國大陸省際新聞流通之研究(1955—1996)”,第161—181頁。本研究從方案設計到大量的數據處理分析,祝建華教授都貢獻良多,筆者感到受益匪淺。

(3)本研究是系列研究計劃的第一個項目。

(4)關于操作與抽樣過程的幾項說明:

1)1955—1956年間的3份省報不適用于全部3個年段,其中一份直至1975—1976年依然闕如,《日報》于1956年后期才創刊;《寧夏日報》于1959年創刊;《海南日報》則在80年代后期才出現。因此,在3個年段中互動省報樣本數不一致,1955—1956年間是27份,1975—1976年間是29份,1995—1996年間是30份。為了保持連貫性,我們只使用27份省報樣本在3個年段內進行比較,29份樣本在70年代與90年代進行比較,90年代的對比則使用30個樣本。

2)我們初步檢測發現,大部分省報很少報道其他省的新聞,因此要進行內容分析的研究(通常每年選取一或兩星期)必須選取數量相當大的樣本。我們在所選擇的6個年份中,就每一年的4個

星期28天內的省報,進行全部抽樣調查,或者說我們選取的樣本,包括了4816期報紙。

3)由于本文研究的是省際新聞報道,其他表述意見的文章,例如社論、評述、讀者來信以及副刊、廣告、天氣預報等非新聞性的材料均未采用。

4)關于“省際”新聞的定義,我們參考有關國際傳播研究傳統界定的關于“國際新聞”定義的闡釋來判定符合本研究需要的“省際新聞報道”的定義。

5)北京是個例外,因為它既是首都又是一座主要省級城市,我們將它代表國家和城市的雙重身份作了特殊的處理,在研究中排出了有關中央政府與國家大事的報道。

6)假如一則新聞報道涉及一個以上的外省,我們采取多個省的條目處理。

7)國內一流大學的3位資深新聞資料室管理員協助擔任資料收集工作,他們運用上述標準對選自30個省份出版的省報新聞報道進行分類,然后根據下列要求逐項進行編碼:事發地點(即外省名稱),新聞數量,是否涉及本省人士,報道類型(普通新聞、簡明新聞、圖片新聞)和刊登位置(頭版或內頁)。由于編碼人員經過反復培訓,素質較高。加上編碼要求明確,最后編碼分類的一致度符合標準,達到滿意的要求。

(5)見A.Liu(1971)CommunicationandNationalIntegrationinCommunistChina.Berkeley,C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6)有關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中的雙軌制怎樣在社會轉型中取得“帕雷圖改進”的積效,可參看L.Lau,Y.Qian,G.Roland的新近合作研究成果:“ReformwithoutLosers:AnInterpretationofChina’sDual?TrackApproachtoTransitio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0,vol.108,no.1,pp.121—143.

篇2

關鍵詞:SOA;物流管理系統;軟件構架

1引言

伴隨著業務量的驟升、業務繁瑣程度的增加,企業對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需求在不斷改變,導致業務流程也一直在變化,要求也日益嚴苛。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面臨的重大挑戰主要有以下幾點:(1)怎么才能提升新的物流軟件系統的開發質量和速度;(2)怎么才能充分利用面向服務體系的優勢;(3)怎么在利用新的物流管理系統的同時保留舊物流管理系統的使用價值;(4)怎么借助當前運用廣泛的智能客戶端和WebService的手段提升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完美的物流管理系統應具有以下幾個特征:高保密、可移植性、高兼容集成性、用戶友好。本文首先對物流管理系統開展研究,然后基于SOA設計物流管理系統,最后利用J2EE平臺開發了物流管理系統。

2系統總體架構設計

物流管理系統所實現的功能是:財務管理、系統管理、客戶管理、訂單管理、配送管理、倉儲管理、報表管理。Struts框架簡化了基于MVC的Web應用程序開發。而SOA架構的設計思想是通過一組集成服務來組合構建應用程序,提供了靈活的業務流程。故系統引入Struts技術和SOA構架。同時系統需要一種機制進行協調管理,該系統包含了Hibernate、Struts等框架,因此本系統引入了Spring,利用Spring來統一管理各種依賴關系和服務?;赟OA的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架構如圖1所示。本系統使用EJBBean來實現業務邏輯部分,利用Spring進行封裝管理,通過服務總線和一些服務接口封裝來與客戶端通信。WebServices對標準化的服務接口進行封裝,提供標準化服務給服務調用者,利用它實現數據傳輸和服務接口調用的標準化,同時實現邏輯服務接口調用層和邏輯服務實現層的完全分離。管理系統的所有服務被ESB服務總線所集成,為服務提供者和服務消費者提供一個平臺。

3基于SOA的系統服務設計

3.1服務與用戶角色

服務由新建服務和傳統系統封裝服務兩部分組成,由于本系統屬于全新開發的系統,因此,不存在傳統服務的封裝,但是提供數據導出和導入服務。依據系統的需求分析,系統設計了以下幾個服務功能:報表管理服務、財務管理服務、系統管理服務、倉儲管理服務、訂單管理服務、客戶管理服務、配送管理服務,具體如表1所示。系統實現時每個服務對外僅提供一個唯一接口,方便用戶的查詢和使用。

3.2服務的總體設計

下面以“訂單管理服務”為例,介紹了服務設計工作。依據分析類中確定的服務類、邊界類和實體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具體設計了訂單管理服務中的類,分別如表2、表3、表4所示。

3.3服務的細化設計

在對“訂單管理服務”中的類細化以后,就可以細化設類,主要是設計類的方法以及類的接口,由于類要實現的服務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一是封裝和服務,二是封裝業務邏輯。劃分服務的過程中要講究粒度問題,且在服務中開發設計類的方法也應注意方法的粒度。下面以“訂單管理服務”中的“訂單查詢服務”為例,建立一個GetID的方法,用于返回訂單的基本信息,設計GetSalaryInfo方法,其時序圖如圖2所示。

4結語

當前各大IT企業已致力于研究和分析SOA,這是由于應用SO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資源支出、使系統可以合理運用資源,而且還能夠依據客戶的需求迅速作出處理反應等。本文基于SOA構架設計物流管理系統,本文的設計思路對其他系統的構架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作者:張薇 單位:56580部隊

參考文獻

篇3

所謂的供應鏈系統,實際上指的是企業的某種產品,從原料選擇開始,到用戶消費之后,這一產品生產銷售鏈條都在供應鏈范圍之內,體現出企業中業務的主要流程以及企業和業務之間所具備的關系。供應鏈系統具備整體性的主要特征,這一方面主要在綜合競爭力方面有所體現,任何一個企業組成要素都無法替代;與此同時,供應鏈系統還具備明確的目的性,主要為了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另外,供應鏈系統還在適應環境方面表現得很強大,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其都能及時做出反應,提高競爭力。

二、基于供應鏈系統的企業物流管理中的不足

從總體上看,我國的物流管理雖然在近年來有較快發展,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管理觀念的老舊。當前,我國有很大一部分企業仍然運用傳統的產品供應銷售一體化等經營方式,在物流方面,也只是單純的在企業內部進行,這樣的方法無法將物流管理各方面的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在企業進行系統分工的過程中,產生不利影響,進而使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效果難以真正全面的體現出來。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費者對物流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如果不能改變老舊的管理觀念,必將會對企業物流的服務效果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2.物流設備的落后。縱觀我國企業,普遍在物流設備方面比較落后,不僅沒有充分利用當前信息化的先進技術,而且物流服務效率相對較低,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條件下,落后的物流設備越來越無法滿足企業物流發展需求。而在物流設備相對落后的基礎之下,相應的物流管理標準與物流管理規范也比較欠缺,這也就造成了企業物品在儲運的過程中,無法完成整體的管理與運轉。先進的信息化物流管理技術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這是導致當前物流管理自動化水平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3.管理人才的缺乏。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國與外國企業的交流越來越多,業務范圍也越來越廣,因此,當前企業要求人才不僅需要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較強外語水平。但當前我國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相對落后,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真正滿足企業當前物流管理體系的需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企業的物流管理發展。

三、解決供應鏈系統企業物流管理問題的主要措施

1.認識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想要真正發展企業的物流管理,便要從根本上意識到物流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企業需要從發展的角度,針對企業物流管理系統,制定出一套適合企業未來發展競爭的供應鏈系統物流管理方案,并與其他企業進行戰略聯盟,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之間的利益互惠。2.更新物流服務的核心理念。企業的發展要充分重視“顧客就是上帝”這一服務理念,不僅要創新物流的服務內容,還要創新物流的服務形式。在物流服務內容的創新方面,要充分重視在傳統物流服務基礎之上的物流增值服務,發展個性化的服務業務,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另外,還要拓展物流管理方面的服務與無論信息服務等。與此同時,在物流服務形式方面,要構建暢通的客戶交流平臺,以使企業與客戶之間產生默契的協同效應。3.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對企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在供應鏈系統物流管理中,也要充分融入先進的電子商務技術,以提升供應鏈的管理效率,在保留當客戶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挖掘潛在客戶。與此同時,還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力量,更新物流服務設備,以縮小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管理差距。4.大力培養物流管理的人才。當今社會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因此,企業需要著力培養相關的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并重視人才的充分運用。另外,政府與學校也要對相關方面的人才加大培養力度,以促進我國企業的經濟進一步發展。

四、結論

篇4

現代質量管理制度的形成應當由工業化時代算起。在初期的質量檢驗階段,人們所熟知的質量管理手段僅限于質量檢驗,這時的質量檢驗并沒有引入統計學中“抽樣”的思想,因此,大部分產品都是進行逐個檢驗。這種檢驗的弊端很多,限于科技條件,所暴露出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但是在檢驗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數據,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利用的思考,再加上當時統計學中各種統計方法的發展,導致了質量管理與統計學的徹底結合,從而出現了統計質量控制(sPc)這種在當今質量管理界仍有決定性影響的技術。這之后質量管理的發展始終與統計學密切相關。

統計質量控制作為質量檢驗的發展,其主要作用除進行檢驗之外,還進行過程控制。這一階段的檢驗已不再是單純的對產品逐個進行檢驗,而是引入了統計中“抽樣”的思想,對產品進行科學的抽樣檢驗。其做法是:在初步考察產品特性的前提下,采取相應的抽樣方法抽取一定量的產品,通過對該批抽取產品(統計中稱為樣本)特性的檢驗從而推斷整批產品的質量特性此即統計學中最基本的方法:根據樣本特性推斷總體特性。而統計質量控制中的核心理論—過程控制,其核心即是上文中所提到的3口理論。3J理論來源于統計學中的正態分布,它是統計學與質量管理的完美結合的體現,控制圖中中心線的確定,控制限的制定等一些準則和方法直接來源于統計學中的相關理論。反過來,質量管理的不斷發展也為統計學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新課題,尤其是對于控制圖的研究,迄今己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成果。

六西格瑪管理作為質量管理的延伸,不可能完全脫離質量管理。在生產和質量部門,六西格瑪管理仍包含質量檢驗和質量控制的功能。但是,作為整個企業運作的基石,六西格瑪管理的作用又不僅限于此,六西格瑪管理與統計學的結合也要比質量管理與統計學的結合要緊密的多。

六西格瑪管理作為一種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在企業的運作中不僅對生產和質量部門起著指導作用,同時也決定著企業的其它部門乃至整個企業的運作形式。六西格瑪管理所倡導的流程式管理,雖然不是首創,但其不遺余力的推行,并將“工作流程化”作為進行六西格瑪管理的前提。在主張“重視人在工作中的因素”的同時,將工作流程化,流程量化,盡量減少工作中人的失誤,量化的流程式管理使得六西格瑪管理與統計學的結合更加緊密。六西格瑪管理在長時間的實踐中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管理模式,下面將結合六西格瑪管理的DMAIC模型簡單介紹六西格瑪管理的實施過程,及其各實施階段中的統計工具。

六西格瑪管理實施的是流程式管理,強調“以顧客為中心”,這里的顧客可以是企業的外部客戶,也可以是公司的內部客戶。其做法是將各種業務或者工作過程分解成大小不一的流程,流程末端即為客戶,即流程的成果—產品或服務的接受者。這樣,六西格瑪管理的實施就轉化成為各種大小不一的例子如下:

上面的圖示是進行試驗的一個簡單流程,其中試驗人員即為工作的實際操作者;輸入變量為影響關鍵質量特性的各種因素(一般是主要因素);試驗的過程是進行各種業務操作的過程;工作的面向對象或稱為流程成果的接受者即為顧客;顧客需求產品或服務的關鍵質量特性為流程的輸出變量。

六西格瑪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以使客戶滿意為其宗旨;而在內部管理中則是以影響客戶滿意度的關鍵質量特性(CQT,即Critiaclotqualiyt)為其核心,六西格瑪流程管理的各個階段始終圍繞CTQ進行。其主要任務是找出影響關鍵質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的最優值,并對其進行控制,以使流程一直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其實施過程大致可分為五個步驟,如下:

一、定義階段,即D階段

主要任務是確定影響顧客滿意度的CTQ。在這一階段中,首先要了解顧客對產品的要求,并以函數的形式將這些要求對應于質量特性,通過顧客對產品要求的重要程度對質量特性進行打分,從而確定關鍵的質量特性,即CTQ。從對客戶進行調查到確定CQT這一過程中,常用到如下工具:品質成本分析法、流程分析法、因果分析法、頭腦風暴法等四種。

二、測量階段(即M階段)

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收集產品或流程現狀的數據。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收集數據之前,測量系統分析和合理的分組計劃是必需的。

進行測量系統分析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影響測量結果的變異來源及其基本信息,并確定相對于產品規格或過程誤差,系統的側量誤差是否可以接受。在進行測量系統分析時常用的統計工具有兩種,一種是不考慮因子交互作用的戈一R分析,通過計算得到%R&R(衡量系統誤差的標準),一般情況下,如果%R&R<10%才會認為系統的誤差可以接受;另一種是考慮因子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法,通過方差分析可以得到一個數值F(F統計量),然后把F與另一個固定的數值F1-α(可以查表)比較,如果F

三、分析階段(即A階段)

數據收集完成之后的一項很自然的工作即是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該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分析在測量階段收集到的數據來確定一組按重要程度排列的影響質量的變量(流程的輸入變量),即尋找質量特性與影響質量變化輸入變量之間的關系,并判斷輸入變量的重要程度。分析過程中根據需要的不同常用到如下兩類工具:圖形分析工具和通用分析工具。其中通用分析工具主要包括:參數估計和置信區間分析、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試驗設計分析(DOE)等。四、改進階段(即I階段)

分析階段確定了一組按重要程度排列的影響質量特性的輸入變量之后,改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對質量特性的需求來確定這些輸入變量的最優值,并將這組最優值與現有流程的實施值進行比較,如果現有實施值與最優值差別很大,則說明現有流程需要改進。而確定這些輸入變量最優值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試驗。從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和結果更能真實反映實際情況的角度出發,統計中的試驗設計(DOE)成為了必須選擇。與傳統的試驗方式相比,試驗設計的優勢非常明顯,傳統的試驗分析方法是在輸入變量為多個時,即為多個單因子試驗,也就是眾多輸入變量在同一時間只允許有一個變量變化,如下圖所示:

五、控制階段(C階段)

改善階段確定了變量的最優值,流程只需在最優狀況下進行即可。為了使這種流程能穩定的持續下去,就需要對整個流程實施分析、監控,這是質量管理中統計質量控制的主要工作,因此其在生產和質檢部門的實施己比較成熟。常用如下的統計工具:控制圖和過程能力分析。

六、六西格瑪管理中的工具限制

隨著六西格瑪管理的廣泛應用,其實施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實施的范圍越來越廣,隨之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工具的限制即為其問題之一。

六西格瑪管理是一種追求卓越的管理方式,對于每一個流程都要求達到最高的標準。在實施改進之后,流程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但這之后對流程實施制的方法仍然是傳統的SPC技術,其中的休哈特控制圖是實施控制的主要手段。目前在六西格瑪管理的控制階段也都是采用這種技術。

休哈特控制圖對監測流程的運行情況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尤其是在流程出現較大波動的情況下,休哈特控制圖的報警準確度和及時率都非常高,因此在統計過程控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休哈特控制圖對流程的較小波動并不敏感,在流程出現小波動時的報警準確度較低。在六西格瑪管理中,由于流程改進之后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因此出現較大波動的可能性遠低于出現較小波動的可能性。此時用休哈特控制圖對流程實施控制的效果就不能盡如人意。在統計學中,己經出現了CUSUM控制圖和EWMA控制圖等理論解決類似問題。

參考文獻:

[1]彼得·潘德萊瑞·荷普著工金德等譯:《六西格瑪是什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

[2]賈俊平何曉群金勇進:《統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3]南兆旭滕寶紅:《讓數字管理》.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年

[4]鄒依仁:《質最管理原理和方法》.機械工業出版社,1983年

篇5

通常情況下,市場上各種倉庫管理軟件對物資的分類管理方式,與企業對物資的管理方式不符合,管理軟件存在功能缺乏和功能冗余的不足。在實地考察研究淮南礦業集團某礦實際運作的情況下,為了解決企業在管理物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研究設計了一套倉儲物資管理系統。傳統的物資管理系統都實現了工作流引擎,工作流技術很好地解決了軟件系統與企業對物資的管理流程不一致問題[2],同時可以非常清楚快捷地描述業務流程,監控管理工作的進程[12]。文獻[1]中提到了工作流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結合,但它只闡述它們之間的協作。而本文在深入研究工作流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后,結合物聯網智能,自動化和可靠的特點[8],通過融合物聯網技術和工作流技術的思想來設計軟件架構,實現了用物聯網信息傳輸的思想來設計基于網絡信息流的工作流引擎,按此思想,軟件系統中的物資不僅僅只是表單中的一套數據,而且也是一個對象,物資屬性的改變作為信息流在各管理人員之間傳閱。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物資管理軟件,很好地解決了該企業在管理工程中出現的各種業務問題。

2系統總體架構設計

本系統深入分析研究了該礦業集團的物資管理流程,按照信息化標準,運用結構模塊化,面向對象的思想,對系統進行全新設計。

2.1系統需求

系統需要協調物管部門和各個普通部門(如煤炭管理科,掘進一區等)之間的物資流轉工作,物管部門和各個普通部門都有一個各自獨立的物資倉庫,它們之間基本的業務類型如圖1所示。圖中的每一條帶箭頭的線表示一個業務工作流,箭頭方向指出在流程成功走完后物資流轉的方向。圖1各個部門之間的業務流程關系在每一個流程中涉及到各種類型的人員的協作,系統中基本的人員角色有庫管員,部門科長,材料員,送料員,普通人員等,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權限,系統人員以不同的角色參與到業務活動中。

2.2模塊劃分及整體架構

系統的模塊和整體架構如圖2所示,后端主要包括權限控制、數據安全控制、業務流程設計、業務管理、流程引擎等模塊。其中流程引擎模塊是本系統的核心模塊。圖2系統框架

3設計思想

本系統采用B/S架構設計軟件,除網站服務器外,瀏覽器請求提交數據的方式都采用Ajax(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技術,數據格式采用JSON和XML技術,具體采用什么格式則根據數據傳輸要求和JSON或XML的特點[10]來確定。該技術可以提高交互體驗,減少傳輸的冗余數據[9]。為實現請求統一,JSON和XML嚴格按照事先設計好的交互協議,數據返回的格式同樣嚴格規定,同時對必要的數據如用戶密碼進行加密傳輸。結合圖2,在后臺服務器端,系統首先檢查用戶的Session是否超時,后臺所有服務必須是在用戶已經登錄的情況下才能訪問。系統接著解析前端發來的請求,然后把請求交給權限安全控制模塊,以過濾不合理或違法的請求,最后該模塊按請求指示的業務類型把它分發到對應的模塊,各模塊執行實際的請求后,生成對應的SQL請求,這樣的請求再交由數據安全控制模塊,以產生最終的SQL語句,返回的SQL請求再層層返回到前端,瀏覽器把系統返回來的數據展示給用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哪個模塊里面的檢查,或者處理出現異常,系統會立即檢測到,并把異常信息經過加工處理后返回給前臺瀏覽器。權限安全控制模塊主要檢查用戶發來的請求數據格式是否符合通信協議,是否有權限訪問該模塊,是否超出該模塊開放給該用戶的權限等。數據安全控制主要是檢查數據更新是否影響數據庫的完整性,一致性要求,同時檢查用戶權限,已達到對用戶權限在數據記錄級別的控制。

4網絡信息流引擎實現

4.1相關技術

工作流管理是支持組織業務過程高效運行的思想、理論、方法、技能和系統的總稱[3],它可以實現業務的自動執行。工作流模型是對工作流的抽象表示,比較常見的工作流建模方法有:基于Petri網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基于時間驅動的工程鏈工作流建模方法,基于語言-行為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基于活動網絡圖的建模方法等[4]。本文將結合物聯網信息傳輸的思想,在基于活動網絡圖的基礎上研究設計出基于網絡信息流模型的工作流建模方法。

4.2物聯網信息傳輸特點

物聯網是由大量的傳感器節點組成,傳感器能感知環境的變化,并把這種變化信息通過網絡傳給匯聚節點,信息經過匯聚節點處理后,再通過網絡到達主機,主機根據傳感器送來的消息進行信息融合處理,最后把處理結果再反饋給用戶,把控制信息反饋給傳感器。如圖3所示。圖3網絡信息流引擎模型為了更好地在工作流中使用物聯網信息傳輸的思想,現作如下的規定,一個環境(一個倉庫)中存在不同的網絡(各種類型的業務流程),一個網絡中有且僅有一個CN(CollectNode)節點(開始節點),多個SN(SenseNode)節點(各種物資,物資的屬性改變作為傳感器的信號),多個RN(RouterNode)節點(不同的參與處理流程的人員),這里的RN和HN因為功能一樣,所以不作區分,統稱為RN。系統會首先按照用戶的操作生成一個CN節點并把消息給CN節點,這個網絡就動起來了。

4.3網絡信息流引擎設計

工作流實際上是一個網絡,一個表單從網絡的起點開始,經過節點的處理到達下一個節點,直到該節點是結束類型的節點,流程才正式結束。本系統初步實現了按照文獻[11]提到的調度策略,其擴展的工作流引擎如下圖4所示。這樣的好處是使得業務能更好地調度。圖4擴展的工作流引擎體系結構由于在本系統中工作業務流程都與倉庫的物資流轉(入庫、出庫)相關,在系統設計的過程中,把物資信息抽象成SN節點,傳統流程里的表單就是一個CN節點。流程開始時,CN首先收集SN的消息(物資數量,狀態的改變等),封裝成一個表單消息,然后把表單消息發送個下一個RN;RN會根據用戶的操作選擇來處理該消息,如果用戶的選擇表示該流程處理結束,那么該RN節點會在本網絡中廣播流程結束消息,所有參與該流程實例的節點會收到該消息,所有收到流程結束消息的節點會把該消息通知給相應的用戶。流程才真正宣布結束。如下表1所示。流程在發送消息時地址的實現采用角色-人員(Address-Port)方案,因為系統權限管理方式是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見第六小節),所以地址用角色表示,具體的操作人員表示端口。采用網絡中的廣播,多播等概念實現一對多的消息發送處理,但是只有一個消息會被處理,消息在處理時,會進行網絡狀態判斷,已確定該消息是否過時,對過時的消息,系統通知用戶后直接拋棄。實際上大多數流程都是為了改變物資在倉庫中的屬性,如庫存量,報廢等,但是新物資入庫則是例外。一批新的物資進入倉庫,這就如同一個新的節點加入到這個倉庫網絡中,這個網絡會監聽到這樣的消息,并進行相應的流程處理。對于其它(如物資完全出庫)的情況,該網絡同樣能很好地解決。

4.4流程實現

流程引擎中的關鍵類和接口如下:·INetWork網絡(流程)類型接口。·INode節點類型接口。·IMessage消息接口,用于實現協議?!Line消息鏈路接口,消息必須通過鏈路才能到達下一個節點。·CBaseNetWork所有流程網絡的基類,實行了INetWork接口,并且提供網絡公共的方法實現和事件,它定義了一個網絡類型(工作流),通過讀取數據庫里面的配置來確定網絡的結構,里面包括的公共方法如SendMessage等,事件如:Start,End等,并提供網絡狀態的訪問方法如:GetNetWork-State等。·CBaseNode所有節點的基類,實現了INode接口,并且提供節點公共的方法實現,這個類定義了用戶可以的操作選項,并處理用戶的選擇,里面包括的事件方法有:OnUserChoice,OnMessageIn,OnMessageOut等,該類的子類實現了具體的消息解析和處理方法?!BaseMessage所有消息的基類,實現了IMessage接口,并且提供消息公共方法的實現,包括定義消息的類型,消息的具體內容等?!BaseLine所有鏈路的基類,實現了ILine接口,并且提供鏈路公共方法的實現。該類主要對業務做延遲,定時等處理?!WorkFlowEngine負責創建,讀取,釋放,結束工作流等輔助工作。

4.5流程執行

下面以一個業務流程來解釋流程的具體執行過程,假設工作流為物管部門物資入庫,信息網絡流程如圖5所示。流程如下:1)瀏覽器接受用戶(材料員)輸入消息,以JSON格式發送給服務器。進入第二步。2)服務器對用戶提交的每一個物資抽象成SN(INode)節點,封裝成IMessage,并發送(ILine)給該網絡的CN(INode)節點(網絡的特殊節點),進入第三步。3)CN節點對流程作一些預先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流程都有具體的工作,在本業務流里,它只是直接把消息發送給下一個RN(INode)節點。進入第四步。4)該節點為稱為物管科長審核,物管科長可以選擇通過審核或不通過審核,當通過審核時,直接進入第五步,否則進入第八部步。5)該節點稱為材料員確認,只有確認操作,確認后進入第六步。6)該節點稱為庫管員確認,只有確認操作,確認后進入第七步。7)該節點稱為流程成功結束,物資進入物管倉庫,RN根據IMessage提取入庫物資信息,并更新數據庫,然后廣播(SendBroadcastMessage)流程成功消息到各個節點。各節點收到消息后反饋給用戶。8)該節點稱為流程失敗結束。物資倉庫數據不變,并廣播失敗消息到各個節點。各節點收到消息后反饋給用戶。圖5物管部門物資入庫信息流程

4.6工作流權限管理模型

在工作流的控制方式中有以下七種:擴展的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基于任務的訪問控制模型、基于角色和任務的訪問控制模型、基于團隊的訪問控制模型、基于規則的訪問控制模型、基于狀態的訪問控制模型、面向服務的訪問控制模型[2]。本系統采用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Role-BasedAccessControl,RBAC)[6~7],如圖6所示。圖6RBAC模型權限類型分為兩種粒度,一種是記錄級權限,另一種是業務級權限。系統再把這些權限分配給角色或者直接分配給用戶,角色可以遞歸分配給角色,最終分配給用戶。結合流程引擎的實現(Ad-dress-Port方案,第二小節),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能很好地嵌入在INode中,一個Node就是對具有指定角色和指定人員的集合能對流程指定節點進行處理的總稱。

5結語

篇6

關鍵詞:角色協同;工作流;畢業論文;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生的一門重要實踐課程,也是大部分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每年都要面臨的一項煩瑣工作。從出題、選題,再到寫作與指導、評審與答辯等,整個過程都需要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學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傳統的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與管理工作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師生協同不足:學生離校實習、教師無固定辦公地點等,導致學生與教師見面不易,信息溝通不暢,師生交流不充分。由于教師工作比較繁忙,每個教師要同時指導多名學生,導致學生和教師很難在工作時段內同時有空閑時間來進行面對面地指導,難以實現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對學生論文評閱效率低下。

(2)工作壓力大:本科畢業論文整個工作流程的工作環節多,參與人員多,時間跨度長,業務流程繁雜,工作量龐大,工作煩瑣、易重復。

(3)信息化程度低:本科畢業論文各個工作環節會產生階段文檔,而且前后各階段文檔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關系;大量的打印文檔不利于師生對文檔的查閱、保存,且不環保。即使使用電子文檔,但未建立關聯關系,不利于收集、查詢和統計。

(4)監管力度不足:傳統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管力度,難以保證師生按時完成各項工作。缺少第三方監管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過程的完整記錄,難以解決導師與學生之間就論文完成情況及論文質量相互推卸責任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國內研究者們提出了不同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文獻[1―4]建立了基于WEB方式的論文管理系統,文獻[5]提出了基于本體的論文管理系統,文獻[6]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論文管理系統,但是這些研究在師生協同、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監督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一種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根據模型中的系統工作流狀態,利用時間和事件觸發機制,對用戶指派角色、對角色指派權限,再通過各個角色之間的協同,完成畢業論文各項工作,解決傳統人工方式的論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壓力、增強監管力度、提高論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 相關知識(Related work)

角色:是相關權限命令的集合,使用角色的主要目的是簡化權限管理,角色主要由權限和用戶構成[7]。

協同:就是打破資源(如人、財、物、信息和流程等)之間的各種壁壘和邊界,使它們為共同的目標而進行協調的運作,通過對各種資源最大的開發、利用和增值以充分達成共同的目標[8]。

工作流:是指一類能夠完全自動執行的經營過程,根據一系列過程規則,將文檔、信息或任務在不同的執行者之間進行傳遞與執行[9]。作為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工作流管理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用有關的信息資源與人力資源來協調業務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使之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進行,從而實現業務過程的自動化。工作流技術通過將工作分解成為良好的任務、角色,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流程來執行這些任務并對它們進行監控,以達到提高辦事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的目的[10]。

時間觸發機制[11,13]是指將時間域分成離散的時間間隔,將消息的傳輸分配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完成。

事件觸發機制[12,13]是指在工作流程中,根據其他事件的發生而產生相應動作(稱為觸發動作)干預工作進程。

3 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The role-collaborative

workflow model)

本節首先對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Role-collaborative Workflow Model,RcW)進行描述,然后基于該模型進行建模。

3.1 模型的組成元素

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由用戶主體、角色主體、任務主體、系統工作流狀態、訪問權限、角色指派、權限指派和角色協同這八個元素組成。下面將分別對這八個元素進行描述。

用戶主體:是指提出指派角色請求的實體,使用符號u表示,用戶主體的集合使用符號U表示。

角色主體:是指提出指派權限請求的實體,使用符號r表示,角色主體的集合使用符號R表示。在本科畢業論文的整個工作當中,存在著教學管理人員(教學院長、系主任、教學秘書)、教師(指導老師,交叉評閱老師,答辯老師)以及學生這些不同的角色,所以論文管理系統中的角色主體集合表示為:

(1)

公式(1)中,M表示管理員,T表示教師,S表示學生。

任務主體:是指接受r訪問的實體,也是工作流各個環節的核心,使用符號t表示,任務主體的集合使用T表示。論文管理系統中的任務主體集合圍繞著論文展開,表示為:

系統工作流狀態:是指RcW模型在整個論文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中,r訪問t時的快照,使用符號s表示,系統工作流狀態集合使用符號S表示,包含r訪問的對象t和訪問時間time兩個元素。論文管理系統中的系統工作流狀態集合表示為:

訪問權限:是指r訪問工作流中任務主體的方式,使用符號p表示,訪問權限的集合使用符號P表示。論文管理系統中的訪問權限集合表示為:

角色指派:是指在系統工作流狀態下對u指派r的方式,使用符號UA表示。RcW模型中,同一個u能夠被指派多個r,但是在同一s狀態下,一個u只能被指派一個r,因此角色指派由s決定。角色指派函數表示為:

權限指派:是指在系統工作流狀態下對r指派p的方式,使用符號PA表示。RcW模型中,不同的r訪問的t不一樣,對t的訪問權限也不同,且同一r在不同的s狀態下,對t的訪問權限也不同,因此,權限指派由s決定。權限指派函數表示為:

角色指派和權限指派都由s決定,s的狀態由s中的兩個元素t和time決定,s中的元素time是被分成離散的時間間隔,t的觸發被分配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完成,這樣就應用到了時間觸發機制的原理。例如在開題報告提交時間結束時,則激活論文寫作與指導階段的工作流程中的t,開始初稿的提交;在論文定稿提交時間結束時,則凍結論文寫作與指導階段的工作流程中的t。

同時在RcW模型中,部分流程的ti的觸發等待著ti-1事件的完成來激活自身狀態。不同的用戶角色訪問不同t,則被指派不同權限,這樣就應用到了事件觸發機制的原理。例如學生在論文初稿tk提交完成后,觸發導師指導評閱論文初稿tk+1的工作進程;導師在論文初稿的評閱tk+1提交完成后,激活學生提交修改稿tk+2的工作進程。

因此角色指派和權限指派都考慮到了時間和事件觸發機制。

角色協同,是指在RcW模型中,各個角色主體之間打破時間、空間、物質等資源之間的各種壁壘和邊界,使他們為完成共同目標而進行協調的運作,通過對各種資源最大的開發、利用和增值以充分達成共同目標,使用符號RC表示。角色協同函數表示為:

在畢業論文管理系統中,大部分工作需要教學院長、系主任、教學秘書、教師和學生等這些角色之間的協同RC來完成。例如,導師與學生之間協同完成論文的指導與寫作,最終完成共同目標――論文定稿的完成。

這樣,RcW模型可以表示為八元組:

RcW模型運行的充分必要條件為:不存在u無法被指派r,不存在r無法被指派p,不存在t無法被訪問。

3.2 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

基于RcW模型的組成元素,根據RBAC96[14]的框架對RcW模型進行建模,在RcW模型中添加了會話集和約束集,如圖1所示。

圖1 RcW模型

Fig.1 RcW model

RcW Model:

U:用戶主體集合;R:角色主體集合;

T:任務主體集合;P:訪問權限集合;

Sessions:會話集――各主體之間的會話;

Constrains:約束集――約束各主體之間的指派關系。

OP={execute},操作集合

P=OP×T~Constrains(S)

UAU×R,用戶與角色的指派關系

roles(u):U2R~Constrains(S),對用戶指派角色的函數映射。

roles(u)={(ri)|([(ri,u)∈UA}

PAR×P,角色與權限的指派關系

per: R2P~Constrains(S),對角色指派權限的函數映射。

per(ri)={(p,ti)|[(ri,p,ti)∈PA]}

RC(RiTk)×(RjTl) i≠j 角色之間的協同

在RcW模型中,為確保用戶角色指派的正確性,根據用戶與角色的指派關系和用戶指派角色的函數映射,設計了用戶角色指派算法。如下所示。

用戶角色指派算法(Algorithm of User-Role Assignment):

{

Initialize: R;//可指派角色集合

R =GetRofUA(u);

If R is Null

Return NULL;

For each r in R

if r match current S//如果角色r與當前狀態相匹配

Assign r to u;

exit for;

Else Next r;

End for

If OutofMaxR(u,R)//如果超出可指派角色集合

Return NULL;

}

在RcW模型中,為確保角色權限指派的正確性,根據角色與權限的指派關系和角色指派權限的函數映射,設計了角色權限指派算法。如下所示。

角色權限指派算法(Algorithm of Role-Permission Assignment):

{

If (r,t)(R,T,PA) is NULL

//如果當前(r,t)無法與角色權限集合相匹配

Return NO PREMISSION;

Else

If Activate(t)//如果當前任務被激活

Return READ & WRITE;

ElseReturn READ ONLY;

}

根據RcW模型,實現基于RcW模型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下一節對該系統和傳統人工方式進行應用研究比較與結果分析。

4 應用研究與結果分析(Application studies and

results analyzes)

為了驗證基于RcW模型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在解決傳統人工論文管理方式中存在的問題的實用性,基于角色協同的工作流模型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已在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試運行,網址:http://202.202.121.101/pdms。

對于傳統的人工論文管理的方式,通過外國語學院教務管理人員提供的信息,收集整理了2011―2013年這三屆西南大學外語學院本科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的數據。

對于系統進行論文管理的方式,通過系統對論文管理工作整個流程的完整記錄,收集整理了2014屆外語學院畢業生通過本系統完成畢業論文的數據。

對于傳統人工方式和系統方式的各項數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比較與分析。首先,在完成各個相同階段的管理工作耗時進行了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階段工作的耗時對比

Tab.1 Time for each management stage

工作階段 傳統人工方式耗時 系統方式耗時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給學生安排導師 2.5days 3days 3days 3.2min 2.8min

統計提交任務書人數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0.13

sec/time 0.12

sec/time

統計提交開題報告人數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0.11

sec/time 0.13

sec/time

統計提交論文定稿人數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20―30

min/time 0.14

sec/time ――

安排答辯分組 2days 2days 2days 3.7min ――

統計學生成績 1day 1day 1day 0.54sec ――

查找 10―20

min/time 10―20

min/time 10―20

min/time 0.12

sec/time ――

說明:在統計提交任務書、開題報告和論文定稿人數的時候,如果有未提交的,還需要列出未按時提交論文稿件的學生名單。目前為止,2015屆畢業生的論文工作完成了一部分,只有部分數據。2011―2013的數據是由外國語學院的教務管理人員提供的,2014―2015的數據是通過系統操作20次的平均值。

然后,在各個階段論文稿件的按時提交比例方面進行了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每階段學生教師完成情況的數量對比

Tab.2 The number of submission on time

工作

階段 傳統人工方式 系統方式

總人數 2011

按時完成人數 比例 總人數 2012

按時完成人數 比例 總人數 2013

按時完成人數 比例 總人數 2014

按時完成人數 比例

指導

方向 141 120 85.1% 145 114 78.6% 146 117 80.1% 143 139 97.2%

論文

方向 571 472 82.7% 563 501 89.0% 579 498 86.0% 541 524 96.9%

任務書 571 469 82.1% 563 468 83.1% 579 472 81.5% 541 540 99.8%

開題

報告 571 473 82.8% 563 439 78.0% 579 472 81.5% 541 537 99.3%

定稿 571 483 84.6% 563 453 80.5% 579 463 80.0% 541 531 98.2%

論文

評閱 571 476 83.4% 563 468 83.1% 579 501 86.5% 541 529 97.8%

交叉

評閱 571 483 84.6% 563 455 80.8% 579 510 88.1% 541 535 98.9%

說明:由于傳統人工方式無法對論文指導過程進行記錄,傳統人工方式在論文指導過程中無數據。修改稿在論文指導過程中,論文稿件有多次提交的情況,在表中使用的數據是修改稿第一次提交和第一次評閱的數據。2011―2013的數據是由外國語學院的教務管理人員提供的,2014的數據是系統記錄的。

由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通過本系統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相關工作,極大地減少了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減輕了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量。由表2的數據分析可以明顯看出,在通過使用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相關工作時,本科論文過程中各項工作的完成率相較于傳統模式平均提升了15%,各個階段完成工作比大幅提升。通過在線提交,在線指導,在線監控論文進程,方便了師生之間論文的寫作與指導,同時實現了對論文指導過程的全程記錄,對論文指導工作的評價與衡量提供可靠的依據。

論文存儲:2011屆紙質任務書、開題報告和論文各571份,2012屆紙質任務書、開題報告和論文各563份,2013屆紙質任務書、開題報告和論文各541份,總占地1.14m3;2014屆各種電子版的論文稿件共計9514份,占5.15GB的硬盤容量。紙質論文需要大量的打印,不環保,電子格式的論文稿件存儲占地空間小,不需要打印大量的紙質文檔,十分環保,且在系統中查找論文稿件十分方便。

在2011―2013年的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中,發生學生稿件遺失、需要學生重新提交的情況平均17例;給導師發送論文出錯情況平均發生8例;在2014屆,由于使用了本系統,未發生上述兩種情況。在2011―2013年,學生未按時完成論文,與導師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平均有5例,同時由于無依據可尋,處理此種情況很麻煩;在2014屆中發生此種情況三例,直接查看整個工作過程的記錄,根據記錄處理,十分方便且具有說服力。

5 結論(Conclusion)

基于角色協同工作流模型的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已初次在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使用,運用角色協同和工作流的技術,采用時間觸發機制和事件觸發機制的原理,較好地解決了傳統人工管理方式存在的四大問題,有效地減輕了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完成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工作量,提高了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工作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且系統全程保留了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在各個階段產生的文檔和數據,記錄了論文指導的整個過程,可以為教師進行論文工作的績效評估提供依據。

在RcW模型中,考慮優化算法的設計,優化用戶角色指派算法和角色權限指派算法;在系統工作流狀態中加入短信實體,實時通知用戶關于工作流的狀態,是今后的研究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于導華,閆達遠,方萍.實行畢業設計(論文)網絡管理的探索[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7,4(9):143-144.

[2] 陳潔.基于網絡的交互式共享型畢業論文指導學習管理系統 的實踐與應用[J].網絡教育與遠程教育,2010,2:31-33.

[3] 毛洪賁,等.基于.NET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管理系統的 研究與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0(10):128-131.

[4] 李志河,王云,李文.基于Web的學位論文管理系統研究[J].現 在教育技術,2011(2):125-128.

[5] 徐俊,劉志洪,顧寧.基于本體的論文管理系統[J].計算機工程, 2004.3(6):38-41.

[6] 龍世榮,趙學孔,岑磊.基于工作流的B/S架構畢業論文管理系 統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9(14):3306-3307.

[7] 李亞子,等.協同工作系統中用戶角色的設計與實施[J].現在 圖書情報技術,2013,2:77-81.

[8] 周琳.泛微協同管理應用平臺e-cology[J].CAD/CAM與制造 業信息化,2010,2:53-57.

[9]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Then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R].TC00-1003,Hampshire,UK: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1995.

[10] 史美林,等.WFMS:工作流管理系統[J].計算機學報,2006, 6:326-332.

[11] LEEN G,HEFFERNAN D.TTCAN:a new time-trigger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J].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 systems,2002,2(6):77-94.

[12] YAN Huaicheng,YAN Sheng,SHI Hongbo.Event-Triggered H∞ Control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4,3(11):96-103.

[13] Roman Obermaisser.Event-Triggered and Time-Triggered Control[M].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2011.

[14] Sandhu,R.,Coyne,E.J.,Feinstein,H.L.and Youman,C.E.(1996).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s.IEEE Computer,29(2): 38-47.

作者簡介:

篇7

關鍵詞:;Access 數據庫;論文選題;動態交互指導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5-2517-02

Research of Choosing Topics and Instruction System of Undergraduates' Theses Based on .NET Terrace

WANG Bang-yuan

(Information Science Department, Anhui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Anhui Economy Management Institute,Hefei 230059)

Abstract: Has been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can't attain complete match in the process of the currently most college's graduation theses to choose and instruc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choosing topics and instruction be lowly etc. This papercombine with and Access database, and adopt control development technique,designed a system of choosing topics on network, release information, student primary election, the tutor choose the student , spread on the thesis and the dynamic state hand over with each other instruction etc.

Key words: ; access database; choosing topics; the dynamic state hand over with each other instruction

1 引言

高校畢業生論文選題和指導是一項相對繁雜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論文題目的過程包括論文題目的收集、題目的、學生選題、調整選題和公布選題結果等過程。在傳統人工選題方式中,這一過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同時信息的流通和反饋速度較慢,而且會存在信息失真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論文選題的效果以及質量;二是畢業論文的選題是師生之間興趣、愛好、研究方向和理論觀點相契合的過程,這需要師生之間在選題之前進行溝通和了解,以便在教師公布論文題目之后,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選題和導師。因此,論文選題的過程也是師生互選的過程。但是,由于目前多數高校為人工選題,師生間的信息溝通較少,對彼此的研究方向不夠了解,因此,教師與學生的不能達到完全匹配,指導工作效率低下。

針對我國高校畢業論文選題及指導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結合目前部分高校對畢業論文選題系統的研究,選用設計并開發了具有普遍性的畢業論文選題及指導系統,對于提高高校教學管理效率很有必要。系統不僅能夠實現網上選題,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提高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效率搭建一個有序的交流平臺。

2 Web系統技術選擇

本系統采用B/S模式實現,的系統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用Web服務器來運行程序,保留數據,使用標準的瀏覽器作為客戶端,不需安裝其它程序,從而實現了客戶端的跨平臺性。對于服務器端,采用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統、、ACCESS2003構建。在中使用C#語言編程。采用全新的Visual 2005開發環境。

3 系統功能模塊

經過系統需求分析,得出該選題系統的用戶有學生、教師、管理員三類,從選題、學生預選到教師確定選題(正選)以及論文上傳下載、指導交流,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根據上述項目系統分析的特點,系統功能模塊可分為管理員模塊、學生模塊和教師模塊三大部分(如圖3)。

3.1 管理員模塊

可以通過網絡論文要求,通知、通告;可以管理論文題目,對論文題目可以進行添加、刪除、修改;管理教師和學生的基本信息;查看學生的選題結果、調整選題、可以指定指導教師;輸出報表等。

3.2 學生模塊

學生登錄后,可以通過網絡即時了解論文題目,并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預選論文題目;學生選題后,等待教師的確認,再填寫、提交論文的開題報告(提綱)。學生可以按照畢業設計文件的要求,至少上傳三次論文稿,讓指導教師評閱;可以通過網絡查看教師對于自己提交的論文稿的指導意見,并就某個問題與教師進行詳細討論。

3.3 教師模塊

可以確認學生選題(正選);可以下載不同學生上傳的論文稿,評閱后提出指導意見,供學生及時查看;可以查看學校公告、結題時間和通知等信息;可以分別回答學生的提問,或就某問題與學生進行詳細討論。

根據實際情況,我們設置了一些制約條件:每個學生最多可以預選3個題目;每個選題做多可以被選15次;每個教師可以正選學生人數不能超過限定人數;學生被正選后,已經預選的選題被自動設為退選或刪除掉。

3.4 選題主要流程

選題可分為學生預選和教師正選兩個過程,其主要業務流程如圖4所示。

4 主要技術的實現

4.1 訪問數據庫

系統采用ACCESS2003設計數據庫(lunwenxt.mdb),主要有學生信息表、教師信息表、論文題目表、學生選題表,留言表等。具有斷開式數據結構,能夠與XML緊密集成,具有與數據庫交互而優化的功能。為了使數據訪問和數據操縱分離開,使用了兩個組件,即DataSet(數據集,斷開式結構核心組件)和.NET Data Providers(.NET數據提供者)。在系統中,使用對數據庫的操作是通過DataSet和.NET Data Providers交互實現的。其基本步驟如下:

1) 創建一個數據連接;

2) 請求一個記錄集;

3) 把記錄集合暫存到DataSet;

4) 關閉數據庫連接;

5) 在DataSet上做需要的操作。

在使用的數據庫功能之前,必須先引用相應的命名空間,中關于數據庫的命名空間如表1所示。

篇8

論文關鍵詞:股權激勵方案,上市房地產企業,設計要素

公司的股權激勵,是指激勵的主體授予激勵對象以股份形式的現實權益或是潛在權益,目的在于激勵經營者或是員工的工作,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和股東利益最大化。作為重要的激勵和約束工具,股權激勵是公司員工全面薪酬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股權激勵機制有助于公司所有者與經營者形成利益共同體,目標趨于一致。

我國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中,房地產企業所占的比例較大,從近幾年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來看,房地產行業的市場風險較大、市場化程度高、人才競爭激烈,所以這些企業較多采用股權激勵方案。由于股權激勵機制一般都是要經過一年以上的封鎖期后激勵對象方可獲得股票,而且還必須在滿足考核條件的基礎上才能行權獲得收益,所以房地產上市公司采取股權激勵方式也是為了穩定經營團隊、留住和吸引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保障公司的持續經營。

一、股權激勵方案的核心設計要素分析

股權激勵能否真正激勵經營者為提高企業的績效努力工作,實現其目標,關鍵在于股權激勵方案各個要素設計的合理性。

1.激勵對象

通常來說企業管理論文,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是對企業未來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的公司雇員,包括公司的高層經理人員和其他對公司發展有著直接影響的關鍵員工,如核心技術人員,營銷骨干。

2.激勵方式

國際上最常見的激勵方式為股票期權,股改后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的基本模式,應當“以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及法律、行政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實行”。

3.行權價格

限制性股票的價格一般較低或者為零,行權價格的制定沒有特定的標準。上市公司可以根據股票期權激勵機制規定,股票期權持有者可以在規定的時期內以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購買或賣出本公司股票。在行權以前,股票期權持有人沒有任何的現金權益,行權過后,其個人收益為行權價與行權日市場價之間的差價。

4.行權的績效條件

通常使用的股票期權注重股價與會計收益的直接掛鉤。倘若激勵對象的收益完全由股價來決定,其操縱股價的動機就會增強。為減少股價提高帶來的收益的不合理性,應更多地使用會計指標衡量經營者的業績。現在,上市公司設立的行權指標多以財務指標為主。上市公司也可采用更為嚴格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設定成適合于其本身的績效考核指標。

5.激勵期限

激勵期限是激勵計劃所涉及的有效時間長度,通常由公司在規則之內自主設置。一般來說,行權期越長,激勵強度越弱,但有利于激勵高級管理人員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考慮;行權期越短,激勵強度越大,容易引致激勵對象的短期行為。為了兼顧長短期激勵效果,公司通常選擇分批行權的安排,同時,可因受益人的具體身份及情況而有所不同。經理人員一般在受聘、升職和每年業績評定后授予股票期權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6.授予數量及比例

在制定股權激勵計劃時,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是要考慮公司究竟應該向激勵對象提供多少數量的股票。股票授予數量直接關系到激勵對象的未來收益,直接體現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效果,而且,過多或過少的數量均對企業不利。

二、我國房地產行業股權激勵實踐

1.數據來源與樣本選取

滬深兩市的數據全部來自巨潮咨詢網。由于上市公司行業分類不時會發生變動,本文參照了證監會2011年4月15日中國上市公司行業分類表,選擇的屬于房地產開發與經營行業的企業。

在證監會2011年4月15日的中國上市公司行業分類表中,屬于房地產開發與經營行業的企業一共有143家,其中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后詳細披露股權激勵方案的房地產企業有17家。綜上企業管理論文,本文共研究17家房地產企業的17個股權激勵方案。這17家企業是:萬科A、榮盛發展、泛海建設、名流置業、福星股份、中糧地產、深長城、廣宇集團、陽光城、新湖中寶、華業地產、金地集團、蘇寧環球、南國置業、中國寶安、臥龍地產、萬業企業。

2.房地產企業股權激勵各要素設計情況

(1)激勵對象

表1 房地產企業激勵對象

激勵對象

數量

比例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

監事

中層管理人員

業務骨干

17

5

6

15

100.00%

29.41%

35.29%

88.24%

合計

17

100.00%

由表1可以看出,我國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確定的激勵對象集中在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樣本的所有企業都把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列入激勵范圍,因為他們是影響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董事不包括獨立董事,目的是保證獨立董事判斷和決策的獨立性。17家企業中有15家對業務骨干進行激勵,占樣本數的88.24%。其中有5家企業(在2006年或者2008年初出臺方案)把監事作為股權激勵的激勵對象。在2008年3月證監會出臺的《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2號》中明確規定:為確保上市公司監事獨立性,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上市公司監事不得成為股權激勵對象,所以此之后的股權激勵方案中激勵對象不包含監事。

(2)激勵方式

17家公司中,15家采用了股票期權這一激勵方式,占總樣本數的88.24%,采取限制性股票的兩家企業分別是萬科A和萬業企業。股票期權是國際上廣泛采用的激勵方式,在我國股權激勵的發展中,這一方式已經逐漸被認同并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納。多數房地產企業采取這一種先進的方式,表現了這些企業追求先進的理念。

(3)行權價格

采取股票期權的15家房地產企業中有14家行權價格定為下列價格的較高者:(一)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摘要公布前一個交易日的公司標的股票收盤價;(二)股權激勵計劃草案摘要公布前30個交易日內的公司標的股票平均收盤價,占總樣本數的82.35%。只有華業地產一家企業的行權價格是上述兩者的較高者上浮10%的比例。由于期權激勵在我國尚不成熟,各公司為保守起見,都選擇證監會上述規定中最低要求作為公司期權激勵的行權價格。

(4)激勵的績效條件

表2 行權績效指標

行權績效指標

數量

比例

凈利潤(凈利潤增長率)

凈資產收益率

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

每股收益增長率(萬科A)

銷售收入增長率(金地集團)

股價(萬業企業)

14

15

1

1

1

1

82.35%

88.24%

5.88%

5.88%

5.88%

5.88%

合計

17

由表2可見,實施股權激勵的17家房地產企業中,有15家以凈資產收益率為評價績效的指標,占比88.24%;有14家以凈利潤(凈利潤增長率)為評價業績的指標,占比82.35%。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是衡量企業業績的重要指標。凈利潤指標是必不可缺衡量績效的因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凈利潤總額越大,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凈利潤也越高,由于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伴隨著經營成本的增加,在經營成本上升較快的情況下,可能發生凈利潤總額增加而凈資產收益率或每股凈利潤降低的現象。為了更全面地反應經營者的經營管理水平,需要考慮凈資產收益率之類的相對指標。

萬業企業僅將股價作為評價績效的指標。深長城設計方案時,考慮了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這一指標。主營業務利潤是凈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企業只有做好自身的主營業務,它的發展才沒有偏離方向。另外,15家企業都采用了多重業績標準,占比88.24%企業管理論文,說明復合式的考核指標在我國上市房地產企業的股權激勵方案中得到較好的應用。這種考核能更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同時減少激勵對象操縱財務業績指標的可能性。同時,各個公司都設計了各自的股權激勵計劃績效考核標準,對激勵對象個人進行其他方面的考核,體現了考核的全面性。

(5)激勵期限

表3 房地產企業股權激勵方案的期限

激勵期限

數量

比例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1

4

7

3

1

1

5.88%

23.53%

41.18%

17.65%

5.88%

5.88%

合計

17

100.00%

經過計算,17家企業股權激勵方案的加權平均期限為5.12年,如表3所示。香港主板上市的102個H股與紅籌股股票期權方案中75%的方案期限為10年,相對而言,激勵期限短的問題比較明顯。這也是我國A股上市公司共有的問題。雖然有效期設定過長,激勵對象可能會有懈怠心理,但是如果有效期設定過短,往往起不到促使激勵對象制定長遠發展規劃的目的,激勵對象可能會產生為了及時行權而采取短視行為的動機。

(6)授予數量及比例

17家房地產企業中,授予數量從308.64萬股(中糧地產)到29,985萬股(新湖中寶)不等,所占各個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從1.24%(南國置業)到9.96%(泛海建設)不等,平均值為3.73%,均符合證監會的要求。在考慮股權激勵計劃授予數量的合理性時,還要考慮其與行權價格之間的關系,若提供同等的激勵,行權價格定得越高就需要贈予激勵對象越多的股票期權。盡管一些公司授予的股票數量相對值沒有超過10%,但是絕對數量很大,并且其行權價格已遠遠低于現在的市場價值,激勵對象一旦行權可以從中獲得很大的收益。

三、上市房地產企業股權激勵方案效果分析

由于17家上市的房地產企業披露和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進程不同,所以將這些企業分為三類進行比較和分析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1.終止或暫停股權激勵方案企業

表4 終止或暫停股權激勵方案的企業

代碼

企業名稱

期限

披露方案日期

后續進展

000031

中糧地產

5年

2007-12-20

2008年終止

000042

深長城

5年

2008-01-29

2008-12撤銷計劃

002133

廣宇集團

5年

2008-01

2008-07-09中止

600641

萬業企業

5年

2008-01-30

2008-10-29撤銷

在披露方案的17家房地產企業中,已經有中糧地產、深長城、廣宇集團、萬業企業等4家企業撤銷了股權激勵計劃,占比23.53%,如表4所示。通過各家企業的公告和相關媒體的報道能夠了解到各家企業終止或暫停方案的原因。

以上四家企業的股權激勵計劃方案都是在2008年終止的,這與2008年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狀態不無關聯,有的企業是由于沒能達到股權激勵方案規定的績效標準而無法行權,有的是因為公司的管理層出現了重大的變化,且舊的方案無法適應新的規定或準則的要求,還有的是未能通過證監會的批準??梢娺@些企業在制定股權激勵方案之前并沒有根據企業內外環境深入地研究、考察股權激勵方案的可行性,或者是沒有從公司長遠發展的角度制定,當遇到特殊事件的時候,不得不放棄,導致了方案的流產。

2.實施股權激勵方案企業的績效分析

表5 較早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企業

代碼

企業名稱

期限

披露方案日期

后續進展

000002

萬科A

3年以上

2006-04-28

2006年實施

000046

泛海建設

4年

2006-09-28

實施

000926

福星股份

4年

2006-09-22

2006-12-11實施

000667

名流置業

8年

2008-04-11

2009-07-18實施

通過表5企業管理論文,較早實施股權激勵方案的企業中萬科A、泛海建設和福星股份都是在2006年實施的,為了使數據的可比性更強,選取這三家企業來分析實施股權激勵的效果。

表6 三家企業凈資產收益率變化表

企業簡稱

2007年

2006年

增長率

萬科A

23.75%

23.51%

0.24%

泛海建設

17.78%

20.12%

-2.34%

福星股份

16.37%

20.21%

-3.84%

表7 三家企業凈利潤變化表

企業簡稱

2007年

2006年

增長率

萬科A

4,790,833,311.17

2,067,878,243.0

131.68%

泛海建設

651,705,002.11

248,136,241.65

162.64%

福星股份

317,489,256.27

258,192,689.50

22.97%

三家企業在制定股權激勵計劃時都設定了行權的業績標準。以對2007年的要求為例,萬科A:(1)凈利潤年平均增長率大于15%。(2)全面攤薄的凈資產收益率大于12%。福星股份:(1)2007年的凈利潤不低于26,140.97萬元。(2)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泛海建設: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0%。上述凈利潤都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的凈利潤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中的低者。

由表6,三家房地產企業中,只有萬科A的凈資產收益率增長了,增長率為0.24%,其他兩家企業都有小幅度的降低。但是降低后的數值仍在績效考核標準10%以上。由表7,三家企業的凈利潤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都達到了股權激勵方案的標準。

3.近期披露股權激勵方案的企業

表8 披露方案時間較短的企業

代碼

企業名稱

期限

披露方案日期

后續進展

002146

榮盛發展

5年

2009-11-05

2010-07-12修改

000671

陽光城

6年

2011-01-12

監事會通過

600208

新湖中寶

4年

2010-12-21

2010-12-29實施

600240

華業地產

6年

2011-01-21

監事會通過

600383

金地集團

7年

2010-01-15

2010-03-19實施

000718

蘇寧環球

5年

2010-12-28

監事會通過

002305

南國置業

5年

2011-02

監事會通過

000009

中國寶安

不超過6年

2011-01-29

2011-03-15實施

600173

臥龍地產

4年

2010-03-09

股東大會通過

從表8可以看出,有9家企業都是在去年或今年年初披露或修改了股權激勵方案,占樣本數的52.94%。這些企業正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索當中。表現了房地產企業對股權計劃的信心,預示著房地產企業在股權激勵計劃的披露、實施中會有更成熟的發展。

綜合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從2006年起公布股權激勵方案的17家上市房地產企業中,有23.53%的企業的股權激勵計劃終止。實施股權激勵方案較早的三家企業里,只有萬科A的業績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他兩家稍有不足,但是這兩家的業績水平都達到了激勵計劃的要求,可見股權激勵計劃起到了穩定和提高業績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沈紅波,曹軍,高新梓.全流通時代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契約研究[J].財貿經濟,2010(9).

[2]巨潮咨詢網cninfo.com.cn/

[3]中證指數有限公司.xsindex.com.cn

[4]徐斌.酬福利設計與管理[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篇9

摘要:日前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引起了各方的熱烈關注。本文作者較早進行資產證券化的研究,認為資產證券化對于我國商業銀行滿足監管要求、化解和分散信用風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突破資本“瓶頸”的有效手段和產品之一。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資本約束

Abstract: On the day the securitization of credit assets,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pilot project has attracted enthusiastic attention of the partie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for the earlier asset securitization research, that asset securitization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mee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resolve the credit risk sprea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capital "bottleneck" of one of the products and effective means.

Key words: asset securitization; commercial banks; capital constraints

前言

隨著現代銀行業的發展,對銀行風險資本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的銀行業要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與世界金融巨擘“與狼共舞”,除了要具備科學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和產品外,更需要具備的是資本約束下的發展觀,具體體現為風險資本的管理,要改變目前銀行業的風險資產與資本雙擴張為特征的粗放式外延型的業務發展模式,運用多種手段走出一條集約化內涵式的資產與資本相適應的業務發展之路。這其中資產證券化不失為當前中國銀行業突破資本“瓶頸”的有效手段和產品之一。

資產證券化指的是將缺乏流動性但預期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通過重新組合,轉變為可以在資本市場上轉讓和流通的證券,進而提高金融資源(主要是信貸資源)的配置效率。資產證券化的過程較為復雜,涉及發起人、SPV(Special-purpose Vehicle,特別目的載體)、信用評級機構、投資者等諸多方面。目前,國際上信貸資產證券化具代表性的模式主要有美國模式(表外模式)、德國模式(表內業務模式)、澳大利亞模式(準表外模式)。

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啟示

當前,我國銀行良好的成長性與巨額不良資產形成強烈反差,各行普遍面臨資本金不足、不良資產比重高、流動性差、運作效率低等問題,通過金融創新,特別是借鑒諸如資產證券化等國際成功經驗,不失為一種好的解決辦法。資產證券化對于我國商業銀行滿足監管要求,化解和分散信用風險的借鑒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篇10

論文提要 綠色營銷在中國起步較晚,雖得到一定發展,但面臨著全社會性綠色消費需求尚未形成、絕大多數企業綠色營銷理念仍未確立、生產管理方式滯后、營銷組合策略不相適應以及政府措施不力等障礙。必須采取相應對策,積極創造條件,努力使綠色營銷逐步成為本世紀中國市場營銷的主流。

一、綠色營銷及其特征

綠色營銷是在綠色消費的驅動下產生的。所謂綠色消費,是指消費者意識到環境惡化已經影響其生活質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業生產、銷售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綠色產品,以減少危害環境的消費。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以環境保護觀念作為其經營哲學思想,以綠色文化為其價值觀念,以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中心和出發點,力求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的營銷策略。綠色營銷是現代市場營銷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對傳統營銷的延伸與擴展。綠色營銷的目的是可持續發展,綠色營銷進行的前提是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與傳統營銷相比,綠色營銷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征:

1、綠色消費是開展綠色營銷的前提。消費需求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綠色消費是較高層次的消費觀念。人們的溫飽等生理需求基本滿足后,便會產生提高生活綜合質量的要求,產生對清潔環境與產品的需要。滿足綠色需求,是綠色營銷的出發點。

2、綠色觀念是綠色營銷的指導思想。綠色營銷以滿足綠色需求為中心,為消費者提供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能有效防止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及損害健康的產品。綠色營銷所追求的是人類的長遠利益與可持續發展,重視協調企業經營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力求實現人類行為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發展。

3、綠色體制是綠色營銷的法制保障。綠色營銷是著眼于社會層面的新觀念,所要實現的是人類社會的協調持續發展。在競爭性的市場上,必須有完善的政治與經濟管理體制,實施環境保護與綠色營銷的方針、政策,制約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的短期行為,以全社會和全人類的共同努力,維護全社會和全人類的長遠利益。

4、綠色科技是綠色營銷的物質保證。技術進步是產業變革和進化的決定因素,新興產業的形成必須要求技術進步;但技術進步如背離綠色觀念,其結果有可能加快環境污染的進程。只有以綠色科技促進綠色產品的發展,促進節約能源和資源可再生、無公害的綠色產品的開發,才是綠色營銷的物質保證。

二、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的障礙

綠色營銷是市場營銷的發展趨勢,雖然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盡管理論上已具備了可能性,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國綠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尚處于萌芽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從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經濟手段來保護環境,執行過程中,以權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難執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經濟手段標準模糊,行政干預手段難以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由于地方保護主義和發展區域經濟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從局部利益出發,忽視環境保護,使企業沒有外部壓力去實施綠色營銷。同時,由于綠色產品的營銷涉及到供應、生產和銷售等各個環節,涉及的環節多,內容復雜,最終導致政府不能從客觀上有力調控企業實施綠色營銷。

第二,從企業方面看,絕大多數企業仍未確立綠色營銷理念,企業的生產管理方式落后。我國企業由于生產方式滯后,投入高、產出低,不僅浪費能源,同時還產生大量的工業“三廢”。如果繼續沿用這種舊的生產管理方式,必然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產的非綠色產品也將逐漸失去市場。

第三,從消費者方面看,綠色產品由于相對而言成本高,從而價格高。由于我國消費者整體消費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業對綠色產品宣傳力度不夠,致使目前大多數消費者還沒有把環境保護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缺乏環保意識,對企業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還不能做到自覺抵制和進行有理有力的監督。同時,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口素質偏低,綠色消費意識淡薄,這種狀況直接影響了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選擇。 轉貼于

三、企業實施綠色營銷對策建議

1、增強環保意識,積極主動開展綠色營銷,培育企業的綠色文化。企業承擔環保義務是其義不容辭的職責,如果企業仍然無法擺脫“外部不經濟性”的束縛,不僅與綠色營銷,更與時展相悖。因此,要開展綠色營銷,企業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加強環境管理和對污染物的治理凈化,促使外部不經濟的內部化,積極主動出擊,適時適地地調整營銷戰略,樹立全新的綠色營銷觀念。

2、潛心開發研制綠色產品,加快綠色產品創新。所謂綠色產品,指對社會或環境的改善有所貢獻的產品或減少對社會和環境所造成損害的產品,或指對環境及社會生活品質的改善優于競爭者所提供的產品。綠色產品同傳統產品一樣,具有下列三個表現:第一,主要表現——核心產品成功地符合消費者的主要需求;第二,技術表現——是指產品各種技術質量標準;第三,策略表現——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而且有利于企業實現贏利目標。綠色產品除具有上述三種表現外更重要的是加上第四個表現,即綠色表現。

從產品能否維持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及從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來評價,綠色產品必須體現以下四種綠色理念:一是企業在選擇生產何種產品及應用何種技術時,必須考慮盡量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二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要考慮安全性,產品在消費中要考慮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三是業設計產品及包裝時,要降低原材料消耗,并減少包裝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四是產品整體概念考慮產品的設計、產品形體及售后服務,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3、加強對綠色營銷組合的研究,靈活運用綠色營銷組合策略。企業的綠色產品需求與綠色價格、綠色通道、綠色促銷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費者廣泛注意。綠色價格的制定要樹立“環境有償使用”的新觀念,同時注意綠色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們求新、求異、崇尚自然的心理來定價;綠色渠道的通暢是成功實施綠色營銷的關鍵,企業應結合自身情況決定是否選用中間商,如選擇則要考慮中間商的綠色信譽;綠色促銷則需要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綠色形象,要與環保部門保持良好關系,尋求支持,并積極參與各種與環保有關的活動,以擴大企業綠色影響。

4、積極采用環境標志,認真貫徹執行國際環境公約、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和綠色標志制度。環境標志,又稱綠色標志、生態標志,是由政府部門或其授權的部門按照一定的環境標準頒布的特定圖形,用以表示某種商品不僅質量合格而且生產使用和處理過程等也符合環保標準。要想在國際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企業必須花大力氣發展符合“綠色標志”的拳頭產品,同時認真貫徹執行ISO14000環境質量管理標準,實行清潔工藝生產,在國際上為我國企業贏得良好的海外形象。

當今,在可持續發展日益成為世界主題背景下,實施綠色營銷戰略,樹立企業綠色營銷和品牌形象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之一。它有助于企業順利進入國際國內市場,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泰鋒.綠色營銷與我國企業發展[J].上海企業,2000.6.

[2]吳玉珊.綠色營銷——21世紀的營銷主流[J].江蘇商論,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