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防范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0 02:31:00
導語:納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防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納稅籌劃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只有短短幾年時間,卻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納稅籌劃理念,展現了其迅猛發展的勢頭。但目前人們更注重納稅籌劃方法上的理論探討和實際應用,很少有人關注并重視納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本文通過對納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的研究,旨在幫助企業在納稅籌劃活動中有效防范法律責任風險。這不僅對增強企業競爭力十分必要,而且對于引導我國企業納稅籌劃業務健康、正常應用十分有益。
法律責任風險是指納稅人因實施自行設計或委托他人設計的納稅籌劃方案可能承擔補繳稅款的法律義務和偷逃稅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風險包括節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和避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無論節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還是避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均是因為納稅籌劃的“度”把握不當,超范圍擴大納稅籌劃空間而造成的。筆者針對納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的成因及表現提出以下六項防范措施:
一、研究稅法及相關法規
納稅籌劃說到底,籌劃空間在于國家的稅收政策、法規上,籌劃成功的前提是對稅法及相關法規的認真研究,是對法律法規條文形式上的尊重。研究稅收政策及其相關法規,正確劃分合法與違法的界限,是避免納稅籌劃法律責任風險的關鍵。國家稅收政策導向是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國企業納稅籌劃的重點應是用好用足現有的各種稅收優惠和鼓勵政策。就目前國家出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而言,可以說是種類繁多,空間很大,相當多的企業可以使用。納稅籌劃人員應深入研究稅法及相關法規,根據稅法及相關法規中選擇性條款、數字性條款以及各種成本核算規定,結合本企業的投資、籌資、設備改造、產品結構調整等項目,進行周密安排,精心運作,充分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如果你對法規不熟悉,或沒有認真研究,你就不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更談不上運用法規來保護自己、規避風險了。
二、有效把握稅收政策的變化
在1993年設計并于1994年開始實施的中國現行稅制,至今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這10多年來,我國不斷對其進行修修補補,但基本的格局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對比之下,中國的經濟社會環境所發生的變化卻十分巨大,如經濟全球化明顯加快,互聯網的運用更加普及,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宏觀經濟運行呈現新特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稅收實際征收率飛速提升。這些變化,使得現行稅制同其賴以依存的經濟社會環境之間出現了諸多摩擦,從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從2004年初啟動,由淺入深,整個時間跨度達5年甚至更長。進行納稅籌劃應研究稅收政策的走向,時刻關注稅制的變化,針對變化及時進行調整。眾所周知,納稅人的籌劃方案是在一定時期、一定法律環境下以一定的生產、經營活動為背景制定出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的變更,納稅人應根據變化了的法律法規及時對納稅籌劃方案進行相應的修正和完善。因此,及時變革籌劃方法是納稅籌劃不應忽視的一個重要事項,必須加倍重視。同時,針對國家法規的經常變動,企業管理人員應建立稅收政策信息資源庫,對適用的政策進行歸類、整理,以便在納稅籌劃時隨時取用。
三、通曉稅法、稅收政策之外的必備知識
納稅籌劃是一項復雜的、高智商的活動,在復雜的經濟環境和變化的各項政策中尋求最佳契合方案是一項比較難的工作。因此,只有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才能勝任,也只有具備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才才能在籌劃中不斷創新,一方面提高籌劃效果;另一方面避免籌劃風險。由于納稅籌劃涉及財務學、會計學、稅法、法學、統計學、運籌學、管理學和營銷學等學科的專業知識,要求籌劃者除對法律、稅收政策進行研究外,還應研究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知識,并且通曉工商、金融、保險、營銷等方面的知識。
四、優化稅企關系,提高籌劃效果
處理好稅企關系也是防范法律責任風險的一種措施。首先,多與稅務機關溝通,取得稅務人員的配合。進行納稅籌劃,不是和稅務部門唱對臺戲,而是更好地落實和執行稅收政策,因此,企業要防止一味追求自身利益,不顧國家利益。在籌劃中要密切稅企關系,多與稅務機關溝通,取得稅務人員的配合,有利于實現企業實際與稅收政策的契合,有利于掌握政策動態,預測政策變化,避免籌劃方案脫離政策變化導致法律責任風險的發生。其次,堅持規范的籌劃程序。企業納稅籌劃必須遵從法定程序,制定和實施籌劃的方案要取得稅務機關的認可。特別是那些特定的或特殊的籌劃方式,應在與稅務機關達成共識后方可操作。在稅收運作中要向稅務機關提出書面申請,由稅務機關審批,只有在稅務機關認為合法并簽署相應意見后,才能進行實施。再次,了解稅務稽查知識。納稅人應該了解稅務稽查的內容,明確罪與非罪、法與非法、理與非理;了解稅法的漏洞、空白是否已被稅務機關發現;了解稅務稽查的案例,知道稅務稽查的重點;了解納稅籌劃活動是否在稽查之列,在稅務稽查中應該注意做什么,怎么做?五、熟練掌握各種納稅籌劃的技巧
所謂納稅籌劃技巧,不僅僅是書本上講的幾種或多種納稅籌劃方法,更重要的是納稅人應結合自己經營的實際業務,運用好稅收政策,通過恰當的會計處理技巧達到不繳稅、少繳稅或其他利益的目的。納稅籌劃工作應掌握好三個結合點:
第一個結合點:單位業務流程與稅收政策進行結合。這里所指的業務流程是企業某項業務的全過程,如企業發生某項投資行為和籌資行為等。在發生業務的全過程中納稅人必須要了解自身從事的業務全過程涉及哪些稅種?與之相適應的稅收政策、法律和法規是怎樣規定的?稅率各是多少?采取何種征收方式?業務發生的每個環節都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業務發生的每個環節可能存在哪些稅收法律或法規上的漏洞?在了解了上述情況后,納稅人還要考慮如何準確、有效地利用這些因素來開展納稅籌劃,以達到合法或非違法籌劃的目的。
第二個結合點:稅收政策與籌劃方法的結合。納稅人在準確掌握與自身經營相關的現行稅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需要利用一些恰當的納稅籌劃方法對現行的稅收政策進行分析,從而找到與經營行為相適應的納稅籌劃的突破口。
第三個結合點:籌劃方法與會計處理的結合。納稅籌劃的目的之一是減輕企業稅收成本,降低稅收負擔。要達到此目的,只有稅收政策和籌劃方法還不夠。因為企業的所有經營業務和過程最終要在會計核算中加以體現,因此,納稅籌劃時還要利用好會計處理方法,把納稅籌劃的內容恰當地體現在會計處理上,才能最終實現降低稅收成本的目的。
六、必須做到主觀上不違法
納稅籌劃本質上是一種合法或不違法行為,理論上本不存在違法可能性。問題是,理論與實踐畢竟存在一定距離,實踐中卻存在納稅籌劃違法的可能性。為了防止此種現象發生,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時在主觀上必須做到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按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辦事。首先,納稅人的納稅籌劃只能在稅法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征納關系是稅收的基本關系,稅收法律是規范征納雙方關系的共同準繩,納稅人有義務依法納稅,也有權利依法對各種納稅方案進行選擇。違反法律規定、逃避稅收負擔是偷漏稅行為,廣大納稅人應該自覺反對和制止。其次,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不能違背國家財務會計法規及其他經濟法規。國家財務會計法規是對納稅人財務會計行為的規范,國家經濟法規是對納稅人經濟行為的約束。納稅人在進行納稅籌劃時,若違反國家財務會計法規和其他經濟法規,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信息或作出違背國家立法意圖的經濟行為,必然受到譴責和法律的處罰。
總之,要徹底避免法律責任風險,必須把握好納稅籌劃的“度”。有個比喻非常好:納稅籌劃的空間就像一個既定半徑的“圓”,而其“度”就是這個圓的“半徑”,其籌劃范圍不能超過其半徑,一旦超過就是違法或稅收法規的濫用,則屬于偷逃稅的范圍。其實這個“度”就是合法、非違法與違法的界限,在圓內靠近圓心的部分,合法合理屬于節稅籌劃的范圍;而越離圓心遠的部分,越接近非違法屬于避稅籌劃的范圍,但不能超過其半徑,充其量只能是壓住圓周線。但這個“度”如何把握得當,就要靠具有足夠的謀略和懂經濟、熟法律、精稅收、善管理、通會計、擅協調的納稅籌劃人員結合納稅人的包括其組織形式、財務狀況、投資意向、經營狀況、相關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在稅務機關的納稅形象和主要領導人對風險的態度等的實際情況,通過對稅收政策和會計政策的充分理解和深層次加工以及與稅務機關的協調,才能保證納稅籌劃方案的“合法性”,并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
- 上一篇:稅務籌劃誤區的分析論文
- 下一篇:增值稅改革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