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素質和能力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6 02:28:00
導語:領導的素質和能力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領導權威與領導方式
1、領導權威
恩格斯曾經說過:“沒有權威,就不會有任何一致的行動。”領導者要有權威,否則無法實施有效的領導。在一些關于領導科學的書中,“領導權威”也被稱作“領導者的影響力”。影響力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和行為的能力。在一個組織中發揮特殊作用的領導者的影響力,不僅是成功實施領導活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完成組織任務、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因素。
領導者的影響力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權力性影響力(強制性影響力),主要是由于領導者所處的職位,以合理、合法的權力為基礎的。這種影響力帶有不可抗拒性,使被領導者表現為被動和服從的心理行為。
另一種是非權力性影響力(自然性影響力),它與領導者的職位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以領導者自身素質和行為(如品格、知識、才能、情感等因素)為基礎的。這種影響力不是強制性的,而是使被領導者由衷的、自覺的、心甘情愿地主動服從。
權力性影響力可構成“權勢”,非權力性影響力可形成“威信”,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形成“權威”。只注重運用權力性影響力,而不注重錘煉自己的品格、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就難以建立真正的領導權威。
2、領導方式
總的來說,領導方式可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一是官本方式:強調“官本位”,以職位高低、權力大小和相應的規則來實施領導,是一種傳統的領導方式。
二是人本方式:是一種以領導者為中心的領導方式,強調領導者的個人魅力,注重依靠領導者個人的品格、知識、能力來實施領導。
三是理性方式:是一種以理念為本的領導方式,用共同的價值觀、統一的思想意識和一致的奮斗目標來實施領導。
前兩種領導方式的共同缺陷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并不一定具有共同的理念和目標。“官本方式”依賴于傳統的“等級制權威”,被領導者往往是被動地服從,難以充分發揮其主動能動性和創造性。“人本方式”過分依賴于有較強領導能力的個人,一個“能人”的時代一旦結束之后,若不能及時地補充新的有能力的(甚至是更有能力的)領導者,則會造成一段“空白”時期,這種單位很難可持續地發展。
領導實踐一旦達到以理念為本的階段,則驅動領導實踐的動力是由共同的理念、價值觀和目標而構成的一種“道德權威”。此時,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都成為這種道德權威的追隨者和實踐者,他們可以更好地發揮每個人(包括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并自覺地承擔責任和道義,很好地管理著他們自己。這樣,就不會由于領導者的更迭,而影響一個單位(或組織)的發展。
作為一個單位或組織,必須自覺地轉變領導方式,注重理念、思想上的領導,并不斷地用先進的理念、正確的價值觀來武裝各級領導干部的頭腦,用共同的奮斗目標來凝聚全體員工的智慧和力量。
二、領導者的基本素質
領導者的基本素質應包括:思想政治素質、知識素質、道德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等。
1、思想政治素質
⑴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性
同志指出:“政治是統帥,是靈魂。”同志在交通大學百年校慶前夕接見四校領導時也指出:“高校的黨委書記、校長,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的政治家、教育家。所有的高校領導干部都要增強政治意識、維護大局,在政治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思想政治素質是領導干部必須首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核心素質。領導干部必須德才兼備,其中,德是第一位的。
⑵思想政治素質的基本內涵
同志曾指出:“領導干部一定要講政治,”“我這里所說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這就一語中的地講清了思想政治素質的基本內涵。
⑶思想政治素質在領導實踐中的體現
思想政治素質在領導實踐中的體現,重點表現為領導干部具有什么樣的權力觀、價值觀、政績觀、發展觀。
①正確的權力觀
領導者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正如同志所提出的,要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領導者應正確地看待和運用權力。一方面,權力來自于廣大群眾,決策必須反映廣大群眾地根本利益。其檢驗標準如鄧小平所提出的“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另一方面,權力的本質就是責任,應確立“領導就是服務”的觀念。要正確把握對黨和人民群眾負責的一致性,要以負責任的態度為群眾服好務。同時,在行使職權時,不能夾帶私心雜念。領導者的私心可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有時甚至表現為某種比較隱蔽的形式,如通過制定政策使自己(或與己親近的人)的某種利益合法化;或利用領導崗位之便,為自己謀求貌似合法的利益(含稱號、名譽等);有的則表現為對自己有利的事就積極熱情地干,為群眾謀利益的事則消極怠工,能拖則拖。心懷雜念的領導者,不是心懷坦蕩地為廣大群眾服務,在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如職稱評定、住房分配等)時,往往是關照其中一部分,或限制某一部分人。
領導干部必須保證權力干凈運行,勤政、廉政,防微杜漸,自覺把好防線;要強化監督、制約意識(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極易產生腐敗),自覺主動地接受監督(組織監督、群眾監督)。
②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對人生道路將產生重要的決定性的引導作用。許多走上錯誤道路的領導干部,首先是由于價值觀出了偏差。
人生價值如何體現?首先要把自己的“職業”視為“事業”,在干事業的過程中充分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搞業務是干事業,作為一名領導干部搞管理也是干事業。對于自己的付出和得到的報償,應有正確的估價。我覺得“在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在待遇上向低標準看齊”的雷鋒精神至今并未過時,仍應大力提倡。古人云“淡泊名利、知足常樂”,“禍莫大于心不知足”。有的人一味追逐名利,不與他人比工作、比貢獻,只是比職位、比待遇,越比越不知足,越比越感覺“心理不平衡”。價值觀出了問題,人生目標迷失了方向,行為就難免偏離軌道,這是許多犯錯誤干部的共同之處。
③正確的政績觀
工作業績是考察干部的重要方面,應予以重視。對不同崗位的工作業績應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也不可盲目攀比,不可急功近利,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去盲目追求政績。片面地追求政績,急功近利,可能會勞民傷財,甚至會影響今后長遠發展。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新上任的領導,如果在尚未熟悉情況的前提下,僅僅為了顯示自己的領導能力,急于追求政績,就不顧實際可能性和客觀規律性而盲目地點“三把火”,其效果往往會事與愿違。為追求政績,違背客觀規律,盲目制定不可能實現的工作目標,其后果可能導致浮夸風,嚴重挫傷群眾的積極性(例如,某些地方揭露出來的所謂“政績工程”)。
④科學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以人為本思想,與西方人道主義思想(資產階級抽象人性論)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原則的不同,不能混為一談。馬克思主義的“以人為本”,根本上在于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在高等學校中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就要以最廣大師生員工的根本利益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與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歷史使命是完全一致的,能否正確理解和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是領導者政治素質的具體體現。
2、知識素質
領導者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及其從事領導實踐的能力,都與其自身的知識素質密切相關。
領導者應具有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綜合性知識——扎實的文化基礎和廣博的知識面。同志曾指出:“做一名合格的政治領導者,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文學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都要學,特別要注重學習反映當代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新發展的各種新知識,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識水平適應時代前進的需要。”
②領導學知識——領導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知識。
③專業知識——每位領導者都要努力成為所領導領域的內行(專業干部也要學習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
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學習(讀書、實踐,學以致用)。學無止境,要“活到老,學到老”。法國著名數學家笛卡爾說過:“人們掌握知識,就猶如畫了一個圓圈,圓圈內為已掌握的知識,圓圈外是浩瀚無邊的未知世界。知識越多,圓圈越大,圓周自然也越長,這樣它的邊沿與外界空間的接觸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就顯得更多了。”同志也曾談到:“我們黨歷來是一個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黨。”“這是我們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一個重要保證。如果我們不能通過新的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就會落后于時代,就有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擁護的危險。全黨同志首先是黨的干部,必須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來加強學習。”
以理念為本的領導方式,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不斷加強學習,以使領導核心的理念,變成大家的共同理念。領導者要學習政策、研究政策,準確熟練地解釋和運用政策,可有效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當前,嚴重的問題在于對學習的不重視,一些同志總是借口工作忙,不能主動、自覺地學習。各單位、部門要用“學習型單位,服務型部門,研究型管理”的標準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3、道德素質
要做“官”,首先必須會做“人”,而做人必須以“德”為本。“正人先正己”,領導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就能影響群眾、動員群眾,從而增強領導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所謂道德,是指成文和不成文的非法律公共行為規范和價值判斷標準在個人內心形成的約束機制和個人信守的行為準則。
領導者的道德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出處:華夏免費論文網)
①正直誠實。一方面,要公正坦率,忠誠老實:辦事出于公心,堅持正義,坦誠布公;為人光明正大,不陽奉陰違、吹拍逢迎。另一方面,要求真務實,講求誠信:無論在什么條件下,都能當老實人,做老實事,不弄虛作假;無論對內、對外、對上、對下,都能以誠相待、表里如一,講真話,辦實事。有的人在上級面前說空話、大話、假話,遲早要暴露;也有的人在下級面前為籠絡人心、怕得罪人,就不堅持原則,亂許愿、亂承諾,最終不會有好結果。
②嚴于律己。《論語》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志曾經代表黨中央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領導干部嚴于律己,還包括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如:劉少奇召開家庭會議,要求其親屬不要搞特殊;為其親屬制定“十條家規”等)。領導者與其家屬同在一個單位的,更應注意嚴格要求自己和家屬。
③廉潔奉公。領導者要奉公守法,清正廉潔,無私奉獻,公而忘私。正如陶鑄同志所講“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作為一名領導者,應當做到“心存天下事,榮辱置度外”,“德在人先,利居人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領導干部要牢記:“廉為正本,貪為禍根”。要像吉鴻昌那樣,把“做官即不許發財”當作自己的座右銘。要自覺抵制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爭權奪利、奢侈浪費等消極腐敗現象。總之,領導者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官”也要清清白白。
④謙虛謹慎。作為領導者,要能正確認識自己、估價自己,能虛心向別人學習(包括向下級、向群眾學習),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要從諫如流,取長補短(尤要善于用別人的長處比自己的短處)。要懂得尊重他人(包括尊重自己的同事和下屬),平等待人,禮貌待人,要善于理解人、關心人、團結人。領導者自受命之日始,即應謹慎從事,慎用自己的權力,切勿疏忽職守。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曾說:“任重者,責亦重”。亦即,職務越重要,責任也越重大,決不可掉以輕心。《詩經·小雅·小旻》里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詩句,也是規勸領導者處事要謹慎的。
⑤豁達大度。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要講黨性,顧大局,不計個人恩怨、得失,經得起誤會、委屈、冤枉的考驗,自覺拋棄個人間無原則的糾紛、瓜葛,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要胸懷坦蕩,有寬容精神,善于團結他人一道工作,特別要能夠團結那些曾經反對過自己、并被實踐證明是反對錯了的同志一道工作(如:1945年黨的七大召開期間,提議把幾位犯了嚴重錯誤的同志包括王明,選進中央委員會)。作為一名合格的領導者還要做到善待前任。明代余自強所著《治譜》中,專門談到如何善待前任的問題:“前官行事,即有一二不當人心處,我輩當隱惡揚善”,“前官果有美政,地方愿為立碑建祠,我輩當慫恿其成。”后任領導要客觀公正地對待前任領導的工作,要尊重、關心前任領導,不搞“人走茶涼”。后任領導是否善待前任,從一個側面反映其人品和道德素質。4、身體和心理素質
領導者往往要承擔沉重的工作負擔和巨大的精神壓力,若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是難以勝任的。身體素質通常包括體力素質和智力素質。心理素質包括普通心理素質(普通人須具備的精神機能)和職業心理素質(作為領導者須具備的特定心理素質)。
在這里,我們主要談談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職業心理素質。具備良好職業心理素質的領導者,往往具有如下特點:
①情緒穩定
無論工作順利與否,應始終沉著應對,情緒飽滿,持之以恒;不能在工作順利時就喜形于色,而工作不順利時就垂頭喪氣,甚至“撂挑子”。要正確對待升遷榮辱,坦然面對進退去留。古人云“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若能練得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功夫,則心態始終如常,情緒怎會波動?許多領導者在平時尚能做到情緒穩定,但在“升遷榮辱”、“進退去留”的關鍵時刻,卻往往是患得患失、不能坦然處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還是“私”字在作怪。
②性格宜人
人的性格有先天的基礎,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后天的培養。性格宜人的領導者,似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吸引被領導者,從而產生一種凝聚力。作為一名領導者應做到性情隨和,善解人意、善于溝通。溝通的前提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領導者之間(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之間)的溝通與各自的覺悟和性格有關;與群眾的溝通,首先要平等待人、以誠相見。
③樂觀自信
這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心態,并以此影響其所領導的群體。一個單位的領導者若精神萎靡不振,則該單位肯定也不會有很好的精神狀態。
④意志堅定
領導者的意志不但影響其個人的行為,而且會影響他人及工作的全局。西漢的劉向主張“不以利移,不為患改”,一旦確立了遠大的志向,不能因為有利可圖可轉移,也不能因為遇到困難、麻煩而更改。領導者應具有臨危不懼、臨陣不亂的堅定意志,在危機來臨等關鍵時刻,要起到作為群眾主心骨的作用。
⑤心胸開闊
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領導者應具有博大胸懷,能容人、容事。尤其是“一把手”,更應心胸開闊(由于下屬工作不力或不負責任的推托,甚至由于某些虛假傳聞,“一把手”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矛盾的匯聚點)。清代耿定向在《耐煩說》中說:“官場如戰場,當官如箭垛,有上司之斥責,有同僚之作梗,有下屬之埋怨,有小人之詆毀,如此繁事,不由得人動怒生氣,而感情用事,則事不諧矣”。他在這段話里用“當官如箭垛”(猶如“草船借箭”故事中用于接箭的稻草人)來形象地比喻領導者所處的位置,往往是各類矛盾的匯聚點。作為一名合格的領導者,就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要耐得住一切煩擾,無論事情多么繁雜,總持一安靜之心應之。
三、領導者的基本能力
領導者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知人善任的組織能力、科學創新的思維能力、統籌兼顧的協調能力、規范實用的寫作能力等。
1、知人善任的組織能力
作為領導者,其主要責任是出主意、用干部。“為政之要,首在用人”,用人是領導者的基本職責之一。領導者要做到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凡胸懷寬闊、大公無私的領導者通常能做到這一點,而心胸狹窄、小肚雞腸的領導者,則往往任人唯親,壓制人才。作為領導者應有“容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度量,決不能忌賢妒能,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威脅自己地位,就壓制人才。英國學者帕金森寫的《官場病》就批判了這種用人問題上的“帕金森病”:“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級遞減’,一流的找二流的當部署,二流的找三流的做下級,愚蠢的下手多多益善,精明的對手拒之門外。”從現實來看,這種通病往往不但反映在干部隊伍建設上,而且也反映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某些學院(系)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種種弊病,其主要原因就是這種用人方面的“帕金森病”在作怪。
關于如何選人、用人?我想至少要做到三個方面:
①選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選人,不能只看其外在表現,而應該透過其一貫的外在表現來評價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和內在素質。
②要辯證地看人(亦即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人)。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所以,看人不能以偏概全,求全責備;要看其大處,看其主要方面;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孔子在《論語》中就提出:“赦小人,舉賢才”。《資治通鑒》記載了子思向衛國國君慎公推薦茍變為“干城之將”的故事,子思說:“好的統治者在選拔人才時,就像木匠挑選木材一樣,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正因如此,合抱粗的大樹干,即使有數尺是朽木,好的木匠也不會棄之不用”。我們看人,不能僅看其某一方面,也不能僅看其一時一事,要看其主流方面,還要看其發展變化的趨勢。特別注意不要帶著固定框框看人。
③用人要適材適所。亦即,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各用所長,各適其所。清代顧嗣協在其所著《雜興》中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他說:“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因此,必須善于把適當的人才安排到最能發揮他才能的合適的崗位上去,這是領導者應當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2、科學創新的思維能力
科學創新的思維能力事關如何實現思想、理念上的領導,主要包括辨證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辨證思維能力,是指運用唯物辨證的觀點去思考問題,是一種歷史的、發展的、全面的、動態的思維方式,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是指采用與傳統的思維定勢不同的思維方式,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和途徑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可表現為不同的思維方式,較常見的如逆向創新思維、發散創新思維、超前創新思維等。
逆向創新思維的特點是,突破傳統的“順理成章”的思維定勢,以反常的思維方式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良策。例如,有個教徒在教堂祈禱時想吸煙,遂問在場的神父:“祈禱時能抽煙嗎?”神父冷冷地掃了他一眼說:“不行!”這時另一個教徒也想吸煙,他便換了一種方式問神父:“在抽煙時可不可以做祈禱?”神父想了想回答說:“當然可以”。同樣是祈禱時想抽煙,由于思維和表達方式不同,前者被認為對上帝不尊重而遭到神父的拒絕,而后者被認為時時都想著上帝的恩典,神父當然沒有理由反對了。這個小故事雖是笑談,卻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如果變換一下思維方式,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據報道,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校園里,有幾幢被稱為“榮譽學生宿舍”的房子,共有80個房間,每年在大四學生中公開競爭,會有400多名最優秀的學生前來申請,錄取率不足20%。如此激烈的競爭,人們一定會認為這些宿舍的條件好、租金低。然而恰恰相反,這些宿舍不但租金高,而且極其簡陋,條件并不比其他宿舍好,只是因為只有“榮譽學生”才有資格入住,所以才形成這種競爭局面。為此,有的專家提出“獎勵也要逆向思維”(《中國教育報》2005年6月7日),特別是對于學生的獎勵,不一定都是以獎學金、證書等形式呈現。聯想到我校的工作實際,過去組織大學生參加義務植樹、義務獻血等公益活動,一直采取分配指標、層層發動的辦法,學生們被動參加、消極對待,學生工作部門經常為如何完成任務而傷腦筋;后來,我們換了一個思路(比如,只有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才能報名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使學生們感到參加這些活動是一種榮譽,于是紛紛主動報名、積極參與,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發散創新思維的特點是,突破傳統的定向思維慣性,以多角度、多層次的多路思維、立體思維尋求最佳決策方案。例如,美國20世紀50年代著名出版商考比爾·瓊斯,因大批圖書積壓心急如焚。想方設法通過關系向總統贈書,并向總統征求對該書的意見。第一次,他把一本積壓最多的書贈予總統,總統無奈只好批字“不錯”。其隨即做廣告:“這是總統最喜歡的書。”于是這些書被搶購一空。第二次,又送上一本,總統已覺上當,特意批字“糟透了!”其隨即大做廣告:“這是總統最討厭的書!”生性好奇的美國人于是紛紛搶購,加印幾次仍供不應求。第三次,又送上另一本書,總統干脆將書甩到一邊,不做任何答復。瓊斯過了一段時間又做廣告:“這本書總統已經閱讀了兩個月,但沒有發表任何意見,這是總統最難下結論的書。”于是又掀起了新的搶購潮。這個故事中的瓊斯就打破了“非此即彼”的定向思維方式,不是簡單地正向或逆向思維,而是把同一個問題變換多個角度思維以取得最佳效果。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時也不能簡單地通過“非此即彼”的選擇來解決,而應考慮是否還有除此之外的更佳方案?
超前創新思維是以科學預見為基礎的。科學預見是科學領導的先導,正如列寧所說:“沒有預見就無所謂領導”。洞察事物發展的規律,預先做出精心的部署,是領導者成功的關鍵。因此,超前創新思維在領導決策過程中十分重要。超前思維和科學預見是基于對事物的全面、深入了解,經過深思熟慮,認真分析研究,努力發現事物的規律,對事物未來發展的趨勢和走向進行深入思考,然后才能做出符合實際的正確決策。在我們的工作實踐中不難找出這方面的有力佐證,例如,我校基于對1999年高校擴招后的發展趨勢和走向的科學預見,在一期擴建工程剛剛竣工,教室、宿舍等教育資源尚有余地的情況下,適時作出了興建南教學樓、促建理工南學生公寓城以及籌建華苑新校區等重要決策,使我校抓住了全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新機遇,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3、統籌兼顧的協調能力
所謂協調,就是通過正確處理各種矛盾沖突,使組織系統內部各元素和各部分協調有序,從而增強組織系統的整體效能。協調是領導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協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領導者的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在領導實踐中,首先要處理好以下矛盾,協調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是,民主與集中的關系。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組織制度,是實現正確決策的根本保障。堅持民主集中制是對領導干部的一個基本要求。同志早就指出:“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選集》第三卷第900頁)。我們必須堅持民主和集中的有機統一。
堅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講民主。講民主,就要廣泛聽取各種意見,廣開言路,兼聽廣納。其中,對于不同意見,特別是反對意見,更要正確的對待。能被動地聽取不同意見,需要度量;而要主動地讓人唱反調,更需要大度。堅持民主集中制,既要講民主,也要善于集中。要在廣泛吸收各種意見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提煉加工,作出決策。這就需要決策者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善于歸納提煉。善于集中,還要求每個領導成員都要有服從集體決定的胸懷。討論時大家可充分發表意見,一旦形成集體決定,則應無條件服從。決不能“會上不說,會后亂說”,更不能“會上一套,會下一套”。
堅持校務公開、院務公開也是發揚民主的重要體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干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群眾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會齊心來做。”“群眾齊心了,一切事情就好辦了”(《選集》第四卷第1318頁)。這些就是我們在工作中大力推行校務公開、院務公開的重要依據。
二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系。
在領導實踐中,務必要處理好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之間的關系。原則的堅定性,就是堅持原則;策略的靈活性,就是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根據客觀形勢變化,采取靈活的形式和方法。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是相互聯系、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對立統一關系。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恰當地把握靈活性,是一名合格的領導者必須掌握的領導藝術。
有經有權,經權結合。所謂“經”,意“經典”,指原則;“權”,意“權變”、“權宜”,指靈活處理,隨機應變。經權結合,即要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不能只講原則性而不顧實際情況的變化,淪為教條主義;也不能只講靈活性,而拋棄根本原則,淪為機會主義。我們要努力做到,既有松樹般的原則性,又有柳樹般的靈活性;將原則性和靈活性完美地結合起來。
靈活處理、隨機應變,不等于不堅持原則。適當的靈活,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原則。有的干部搞庸俗的“關系學”,奉行“多栽花,少摘刺,工作是大家的,選票是自己的”這種為官哲學,遇事不堅持原則,當老好人。這種人可能會暫時得到一些選票,但最終會脫離群眾,喪失人心。
結合我校實際,堅持原則,最重要的是堅持依法治校。在依法治校過程中,首先要堅持“下位法服從上位法”,學校的決策、規定應服從于國家或地方法律規定和上級政策;學院(系)的規定不能與學校規定的原則相悖。其次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執行政策規定,切忌“有法不依”或因人而異。此外,我們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有依法評判自己工作的意識和通過法律程序(包括公證、訴訟)解決問題的思想準備。我們制定的所有政策、規定,都要經得起法律上的評判和推敲;我們每處理一件事情,都要有充分的法律依據,都要做好到法庭上去接受評判的思想準備。
三是,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的相互關系,是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中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全局高于局部,局部不能脫離全局。領導者要時刻從大局出發,善謀全局,總攬全局。在處理具體事務的過程中,必須把它同大局聯系起來,從大局出發來考慮局部的問題,把眼前利益納入長遠利益去考慮。全局由局部構成,全局必須兼顧局部。尤其是那些關鍵環節,處理不好也會“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同志曾經指出:“一部分同志,只看見局部利益,不看見全體利益,他們總是不適當地特別強調他們自己所管的局部工作,總希望使全體利益去服從他們的局部利益。他們不懂得黨的民主集中制,他們不知道共產黨不但要民主,尤其要集中。”他告誡我們:“要提倡顧全大局。每一個黨員,每一種局部工作,每一項言論或行動,都必須以全黨利益為出發點,絕對不許可違反這個原則。”(《選集》第三卷,第821頁)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溫這些教導,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妥善處理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四是,大事與小事的關系。
在領導實踐中,領導者直接接觸的,往往是大量的、紛繁復雜的具體環節和具體事務。然而,聰明的領導者,往往不被細節所纏繞,善于從大局出發,形成明確的思路,用大局管局部,用大道理管小道理,從而求得整體和全局的成功。《中論·務本》指出:“人君之大患也,莫大于詳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其近物,而暗于遠圖”。亦即,為政者的大忌是“詳于小而略于大”,事無巨細,陷在瑣事中不能自拔,而忽略了大局。
顯然,領導者應當抓大事、抓主要矛盾,不能事必躬親,“胡子眉毛一把抓”。然而,問題在于,作為一名領導者必須善于區分和判斷:“何為大事?”有些事情貌似不大,卻關系重大,必須引起領導者的重視。例如,群眾的生活問題,就是歷代無產階級革命家高度重視的大問題。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曾指出:“我們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誰要是看輕了這個中心任務,誰就不是一個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員。我們的同志如果把這個中心任務真正看清楚了,懂得無論如何要把革命發展到全國去,那么,我們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因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我們的歷史經驗是,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心群眾。只要你關心群眾,同群眾打成一片,不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眾一塊吃苦,任何問題都容易解決,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鄧選,第二卷,P228)“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這個問題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要做許多踏踏實實的工作。”(鄧選,第二卷,P27)“過去領導同志到一個單位去,首先到廚房去看看,還要看看廁所,看看洗澡的地方。現在這樣做的人還有,但是不多了。”(鄧選,第二卷,P228)
因此,領導者也必須重視那些在領導實踐中不得不抓的“小事”。首先,應當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對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必須慎之又慎,抓好落實;對于群眾反映的意見,必須及時反饋處理。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聽到下級給上級領導提意見,批評上級領導管得太細。實際上,凡上級領導親自過問的小事,往往是下級部門應該做而未做好的事。例如,同志任上海市市長期間,就曾親自過問了一件“小事”,下令修復上海火車站附近一條已漏水3個多月的破裂水管。這件事按理說不應該等到市長親自過問才辦,但下級部門久拖未決的事情,若上級領導以其是“小事”而不聞不問,還不知要再拖到何時?!黨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將受到嚴重損害。在這種情況下,上級領導若再不出面干預,那就是失職。要看到,事物、矛盾的性質是可以轉化的,有的“小事”久拖不決,也可能轉化成“大事”,出大亂子。此時,若下級部門尚不自覺,則上級領導必須出面干預。在我校的工作實踐中,類似的例子也不少,就不一一列舉了。
五是,“主旋”與“合旋”的關系。
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毛選第四卷,第1442頁)中指出,“黨委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領導工作和彈鋼琴有共同的道理,也有“主旋”與“合旋”。中心工作如同“主旋”,其它工作如同“合旋”。領導者要合理安排工作,適當分權,有主有次,有急有緩,如同彈鋼琴一樣,十個指頭動作很有節奏,互相配合,才能奏出和諧樂章。在繁雜的具體事務面前,領導者要善于合理地安排時間,按照輕重緩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
4、規范實用的寫作能力
關于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性,同志早在延安時期就說過:“一個革命干部,必須能看能寫。”鄧小平同志也提出:“實現領導最廣泛的方法是用筆桿子。用筆寫出來傳播就廣,而且經過寫,思想就提煉了,比較周密。”他還說:“領導要學會拿筆桿子”,“用筆領導是領導的主要方法”。“不懂得用筆桿子,這個領導本身就是有缺陷的。”中共中央關于《各級領導干部要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書代勞的指示》中要求:“領導干部必須親自動手準備自己的重要講話、報告,親自指導、主持自己領導范圍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并明確指出“這是一個重大的原則問題”。
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環節,一是學習,二是實踐。多學多練,才能提高寫作能力。關于如何學習寫作,今天就不講了。這里僅提示一下,公文寫作的特點:
一是思想性。公文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貫徹上級精神、正確體現領導意圖,所以其思想性是第一位的。公文寫作的重點不是修詞造句,而是提煉思想。一般的公文、報告,不刻意追求華麗的詞藻,而注重所表達的思想的正確性與準確性,文章的主旨要明確。
二是政策性。公文寫作的政策性很強,要準確把握政策的精神實質。引用上級文件或領導講話等,要查明出處;引文要準確無誤,切忌斷章取義。
三是實踐性。公文、報告的實踐性很強,有的是實踐活動的總結提煉,有的準備在實踐中付諸實施。所以,要正確運用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得脫離實際。
四是規范性。公文要符合統一規定的公文格式和寫作方法。要求邏輯嚴密、層次分明、措詞嚴謹,標點符號運用準確。
- 上一篇:幼兒園綜治述職報告
- 下一篇:政務中心辦事人員述職述廉報告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