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26 05:04:46
導語: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通過課堂講解適時進行文化教育
英語課堂是對學生實施文化教育的主陣地,英語教材中蘊含著豐富而濃厚的文化因素,教師要學會通過對教材中文化內涵的挖掘,借助課堂講解來對學生適時的進行文化教育,為學生時刻創造去了解異國文化的機會,讓他們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去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與內涵。就如在講到“teacher”時,學生們都知道這個單詞的含義是老師,因此習慣性的會把張老師稱之為“Teacherzhang”。但是在英語中“teacher”僅是代表的某種職業;中國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因此,教師同時還是對他人的一種尊稱,學生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因此簡單的將“張老師=Teacherzhang”劃上等號,由此還會習慣的將“孫秘書=SecretarySun;王護士=NurseWang”聯系在一起,這在現實應用中會讓西方人感覺到無法理解,他們在對人進行稱呼時通常只用“Mr.、Miss、Mrs”等等。還有“brother”代表的是(集團或者是專制國家)的頭目;“soccerparent”是陪著孩子一起觀看踢球的家長;“greenwash”環保形象的塑造;“dollarsale”1美元賤賣的商品。尤其是中國人習慣的將配偶稱這“愛人”,如果說成“lover”,就會讓外國人驚訝不已,因為“lover”這個詞在英語中代表的卻是“情婦或者是情夫”,而漢語中所謂的“愛人”,用英語表示應該是“husband和wife”,或者是“fiance和fiancee”。因此,在課堂講解時將這些稱呼語所產生的文化根源挖掘出來,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同時意識到在真正的交際運用中應如何正確使用這些單詞和語法。
二、通過中西方文化比較,導入文化教育
正因為文化差異才會產生語言差異,不了解這些差異,就無法真正理解語言所代表的真實含義。在英語教學中,將本國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的異同及時呈現在學生們面前,讓學生們在不同的語言發展歷史中去感受跨國文化之間存在的敏感性,通過兩者之間在實際運用中的沖突和碰撞,加深他們對異國語言在具體交際中應如何正確運用的印象。如在進行“8Aunit1Vocabulary”一課時,就可以通過中西文化差異比較,來導入文化教育。首先,在上課伊始可以通過音樂或者是圖片來引出本課中所涉及到的西方相關節日,介紹“Holloween”的來歷,當將其節日歷史與文化背景進行介紹后,列出更多西方其他節日,如“Easter、ThanksgivingDay、Christmas”等等,然后通過西方節日再引出中國傳統節日,如“Mid-AutumnFestival、DragonBoatFestival、SpringFestival”,讓學生們對這些中西不同節日進行對比,了解西方節日風俗與中國的不同。可以讓學生們通過各種渠道對文化差異進行采集和收集,然后根據自己搜索的素材來用英語表達一下自己所喜歡的節日原因,以及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從而培養他們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通過課外英語活動,滲透文化教育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文化教育,應該是隨時隨地,無時不刻的,即使是脫離了課堂的45分鐘,也要通過一些課外英語活動的組織與實踐,對學生加強文化意識與文化素質的培養與滲透。教師可以有針對性收集一些使用英語語言國家的圖片或者是物品,幫助學生來更多了解異國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藝術文化;還可以通過英語電視、電影、視頻、幻燈片等形式給學生以直觀體驗,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對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一目了然。同時還可以積極利用校園資源,如廣播、板報等,通過組織各種英語活動來創建一個語言文化環境,既了解到外國文化的不同,又加深了本國文化的認識與理解,讓學生形成一個真實的、完整的世界意識。
四、結語
總之,文化教育與英語教學兩者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既要注重對學生語言技能的訓練,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授,要多方法、多途徑的來加強對學生文化教育的滲透,讓他們運用英語進行社交的能力實現質的跨越。
作者:張洪光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中心初級中學
- 上一篇:高等教育院校開展文化教育論文
- 下一篇:傳統孝文化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