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分析
時間:2022-12-13 10:21:14
導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國積極貫徹落實《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根據我國國情和非遺的發展規律,形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非遺保護工作基本方針、原則、理念,并指導了我國非遺保護政策法規、名錄體系、傳統工藝振興、搶救性記錄、傳承人群研培等工作實踐。工作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處理好非遺傳承和發展的關系,切忌損毀非遺核心價值和表現形式,濫用開發非遺,切忌非遺產業化?;驹瓌t: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纠砟睿阂皇欠沁z傳承要有整體文化觀。非遺是我們身處其中,并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來體驗、實踐和傳承發展的文化傳統;是由主體、載體和實踐構成的文化現象整體,單個的工具、產品乃至技藝,可能是某種文化傳統的要素,但還不是非遺的整體。在這樣的非遺觀下,保護非遺的工作,實際是保護人們運用相應載體開展相應實踐的文化氛圍。二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生態保護理念。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環境息息相關,失去了特定的環境,便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和條件。只有人的積極參與和實踐,才能確保非遺的生命力,才能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不斷豐富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因此,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其得以孕育、滋養的人文環境一起保護,支持非遺實踐回歸社區,回歸生活,讓非遺在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體現和傳承,成為人們今天的生活方式。三是非遺是實踐的。實踐是非遺延續的核心,是非遺活力的基本體現。四是非遺是不斷發展的。傳統與再創造的密切互動,融鑄了文明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正因為有繼承,有發展,有創造。五是非遺保護要尊重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和權利。這是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原則。
二、可行性工作和影響
(一)強化組織領導,夯實工作基礎。一是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健全。近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相續制定印發了《省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實施意見》等多個非遺指導性文件。二是工作機制基本建立。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全國第一家成立的專門的省級非遺保護機構。各市縣也在群藝館、文化館設立了相應的工作部門。三是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及傳承人制度已經建立。為加強對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管理,我省率先在全國實行了代表性傳承人年度審核的“動態管理”制度,有的被取消資格,有的警告。四是財政性保障體系初步形成。(二)加強宣傳展示,促進傳承傳播。一是展示傳播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近年來,我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工作形式多樣,亮點頻現。打造了一批非遺品牌活動,如已連續舉辦了11屆的“江西民俗文化節”,以豐富的板塊呈現、精彩的項目展示、獨特的互動體驗而廣受群眾歡迎,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級非遺保護門戶網站——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和檔案資料數據庫,創辦了非遺微信公眾平臺。營造了濃厚的保護氛圍,提高了社會各界支持、關心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二是“非遺進校園”活動深入開展。面向青少年的非遺普及教育深入開展,采取日常教學、基地建設和展覽、展示活動相結合等多種舉措和形式,越來越多的優秀非遺項目進入校園、課堂。先后組織舉辦了一系列規模較大、覆蓋面廣、層次較高的傳統戲曲進校園活動等,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三是挖掘整理成果成系統出版。近年來,組織全省開展非遺項目搶救性記錄整理。四是構建新型非遺傳承傳播體系。推動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已委托部分大學和藝術職業學院開展了多期對具有較高技藝水平的傳統工藝、傳統戲劇傳承人或資深從業者進行的研修培訓。(三)遵循非遺特點,開展多樣性保護。隨著工作不斷深入,非遺保護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保護傳承方式多措并舉。一是“搶救性”保護,開展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我省共有37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列入搶救性記錄建設任務,由省非遺保護中心建設實施。二是“生產性”保護,開展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創建活動,命名了多個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三是“整體性”保護,開展了省級文化生態示范區、傳統節日示范地創建活動,公布了數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傳統節日示范地。四是“數字化”保護,建立了第一家省級非遺檔案資料數據庫,開展了非遺數字化保護,已存儲了10T非遺資料。此外,還開展了近百年省級非遺傳播基地、傳承基地、研究基地等創建活動,使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成體系化發展。鼓勵和引導一些高校、企業、社會力量參與非遺傳播和保護,我省非遺保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保護格局正在漸入佳境。(四)注重合理利用,惠及人民群眾。堅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堅持創作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一是培育了一批非遺品牌企業。發揮非遺在育民、惠民、富民方面的積極作用,從政策扶持、宣傳推廣等方面予以傾斜,部分非遺項目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產業。二是堅持非遺和旅游融合發展。各種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動節慶旅游等等廣受游客歡迎。三是推動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開展非遺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全省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等活動,讓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相得益彰。四是堅持非遺+互聯網,培育引導非遺電子商務發展,促進傳統工藝品的電商平臺建設。(五)圍繞中心工作,服務社會發展。配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開展規劃性工作。一是積極參與國家鄉村振興、傳統工藝振興及“非遺+扶貧”等重點工作。以全國“非遺+扶貧”試點豐寧滿族自治縣為重點,推動全省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深入發展。二是積極推進長江流域非遺保護。以非遺深厚的傳統文化滋養為冬奧會增添人文內涵。
三、工作思路及重點工作
加強非遺保護工作,是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廳將全面高效貫徹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法規,以關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關講話為指導,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培根鑄魂,守正創新,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保護和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的文化生態,支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實踐,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非遺保護工作的領導。強化政府主導,增強責任使命感,依法推動并監督落實各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動非遺保護的法制化。非遺保護作為一項社會文化事業,應堅持和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發改、財政、住建、教育、民宗、旅游、文物等多部門統一協調聯動的長效保護工作機制,為非遺保護營造有利外部環境,推動非遺保護工作的規范化;依法開展非遺名錄體系和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體系建設,并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推動非遺保護工作的制度化;遵循非遺自身發展規律,謀定而后動,重視保護規劃的制定和落實,推動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更應重視保護規劃的制定和執行,推動非遺保護的科學化;實行動態保護制度,加強對非遺項目和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動態管理,不斷了解非遺發展的新動向新需求,協助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及時處理違法違規行為,推動非遺保護工作的健康化。(二)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為非遺保護提供物質保障。進一步加大非遺立法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推動落實《非遺條例》第五條“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增加而增加”的規定,爭取省財政大幅度提高省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加強對非遺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確保非遺保護工作有必要的物質保障。加強非遺基礎設施建設,爭取省發改、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對非遺展示、展覽、傳習等設施建設進行調查、規范編制和實施。鼓勵依托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場所以及民間博物館、傳習所等,開展非遺傳習展示活動,努力突破非遺傳承場地有限的瓶頸。(三)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強化非遺人才支撐。采取有計劃的教育培訓、理論研究評獎等多種途徑,促進非遺從業人員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大力培養非遺保護專門人才。實施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并擴大到更多門類,最終形成覆蓋非遺各門類的研培工作體系。(四)進一步轉變思路,促進非遺創新性發展。一是積極拓展非遺保護傳承思路,力爭使我省非遺保護進入一個與時代接軌的新階段。各級非遺保護部門將通過各種宣傳展示、培訓交流等途徑幫助傳承人群轉變思路,深化對自身所傳承發展的非遺項目的認識,提高再創造能力,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二是深入推進非遺進校園,力爭落實到實處。與教育部門合作,編寫非遺教材,在高校設立非遺專業,并給予一定的招生計劃,或開設選修課,設立學分制,把非遺傳播教育活動更好的納入教學工作范圍;三是宣傳展示力爭開啟新的窗口。充分利用江西省民俗文化節、“我們的節日”等已經成熟的全省性大型非遺宣傳展示品牌,在場地、規模、范圍、方式等方面爭取突破原有模式,將保護成果更大范圍惠及人民群眾,使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成為培育社會思想道德的重要平臺。
作者:徐曙紅 單位:江西省群眾藝術館
- 上一篇: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性保護研究
- 下一篇:淺談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非物質文化論文